APP下载

分析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心肌损伤程度及预后

2023-05-16郑雅庆何赣维姚超永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9期
关键词:同工酶肌酸激酶肌钙蛋白

韦 广,李 梅,郑雅庆,何赣维,姚超永

(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一科,广东 高州 525200)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此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有研究指出,急性脑梗死患者容易出现继发性心肌功能受损,从而加重其脑部原发病变的严重程度,增加其猝死风险[1]。研究[2]显示,脑循环异常会在很大程度上对患者的心血管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导致患者出现心肌损伤和心电图异常。而心肌受损和心电图异常容易造成急性脑梗死病情误诊和漏诊的情况,贻误最佳的治疗时机。因此,临床上应加强对不同严重程度急性脑梗死患者心肌损伤情况的系统研究和全面分析,更准确地判断其病情,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指导,以改善其预后,降低其死亡风险。心肌损伤标志物是用于反映患者心肌受损程度的主要生化指标,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其中部分指标能够用于判断心脏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有助于预后的预测[3]。本文将2020 年7月至2021 年12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 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心肌损伤程度及预后。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0 年7 月至2021 年12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 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价。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组(轻度脑梗死,n=30)、中度组(中度脑梗死,n=30)、重度组(重度脑梗死,n=30)。轻度组30 例患者中有男18 例,女12 例;年龄最大的75 岁,最小的40 岁,平均年龄(58.56±2.37)岁;其中20 例患者合并高血压,18 例患者合并糖尿病,15 例患者合并高脂血症;发病至入院时间为4 ~12 h,平均(8.95±1.26)h。中度组30 例患者有男16 例,女14 例;年龄最大的77岁,最小的41 岁,平均年龄(58.74±2.88)岁;其中22 例患者合并高血压,20 例患者合并糖尿病,17 例患者合并高脂血症;发病至入院时间为3 ~12 h,平均(8.91±1.21)h。重度组30 例患者有男17 例,女13 例;年龄最大的78 岁,最小的41 岁,平均年龄(58.91±2.63)岁;其中19 例患者合并高血压,21 例患者合并糖尿病,14 例患者合并高脂血症;发病至入院时间为4 ~14 h,平均(8.98±1.52)h。三组性别、平均年龄、合并症及发病至入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此次研究符合医学研究的伦理道德要求,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检查(包括脑部CT、核磁共振)明确诊断为急性脑梗死[4];(2)年龄在18岁以上,且各项基础资料和相关的诊疗信息均正确、完善;(3)在发病后的48 h 内入院接受治疗。排除标准:(1)已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2)入组前3 个月内有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肌炎等心脏疾病的患者[5];(3)合并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4)合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

1.3 研究方法

统计患者的各项基本信息,对其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水平进行测定。入院时采集患者的外周静脉血,使用全自动荧光分析仪和试剂盒对患者的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进行测定。在患者入院后24 h 内,使用标准18 导联心电图仪对其进行心电图检查。由两名专业医师分析心电图检查结果。

1.4 观察指标

(1)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对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的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2)心电图异常率:心电图异常包括心电图检查出现S-T 段下移或上抬、Q 波、T 波倒置、心律失常表现等,计算比较三组的心电图异常率[6]。(3)预后情况:对三组患者进行为期3 个月的随访,对其出现的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脏骤停等突发心血管事件进行统计,同时统计其死亡情况,计算比较三组的不良预后发生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0 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或F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

轻度组患者的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均低于中度组和重度组,中度组的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均低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三组的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 s)

表1 对比三组的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 s)

肌红蛋白(ng/mL)组别 例数 肌钙蛋白Ⅰ(ng/mL)肌酸激酶同工酶(U/L)轻度组 30 0.23±0.05 78.85±2.26 26.68±2.64中度组 30 0.34±0.08 88.56±2.81 38.16±2.01重度组 30 0.46±0.07 92.88±2.13 42.85±2.44 F 值 26.598 48.635 31.154 P 值 <0.001 <0.001 <0.001

2.2 心电图异常率

轻度组的心电图异常率低于中度组和重度组,中度组的心电图异常率低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三组的心电图异常率

2.3 不良预后发生率

轻度组的不良预后发生率低于中度组和重度组,中度组的不良预后发生率低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三组的不良预后发生率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有研究指出,急性脑梗死患者容易出现继发性心肌功能受损。急性脑梗死并发心肌功能受损又被称为脑心综合征,患者可表现为急性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可危及其生命安全[7-8]。心电图检查是用于评估心脏功能的一种有效方法,操作简单、便捷,在临床上的应用相对较多[9-10]。本次研究对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心肌损伤程度及预后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严重程度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心肌损伤指标和预后指标均存在一定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轻度脑梗死患者的心肌损伤指标更低,患者的肌钙蛋白Ⅰ水平为(0.23±0.05)μg/L,肌红蛋白水平为(78.85±2.26)μg/L,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为(26.68±2.64)U/L;而重度脑梗死患者的各项心肌损伤指标水平最高,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分别为(0.46±0.07)μg/L、(92.88±2.13)μg/L、(42.85±2.44)U/L。在三项心肌损伤指标中,肌钙蛋白Ⅰ判断心肌损伤的特异性较强。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浆中几乎没有游离形式的肌钙蛋白Ⅰ。但当患者的心肌受损且受损程度不断加重时,肌钙蛋白Ⅰ的水平会随之升高,而肌钙蛋白Ⅰ升高提示患者近期的死亡风险随之增加。肌红蛋白是一种氧结合血红素蛋白。在急性心肌损伤发生后,肌红蛋白是最早释放到血液中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其水平会在9 ~12 小时后达到峰值[11]。肌酸激酶同工酶主要来自心肌细胞,是重要的心肌损伤指标。当急性脑梗死发生后,会有大量的肌酸激酶同工酶分泌到患者的血液中,该指标也是临床上诊断心肌梗死的重要参考指标。从本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梗死病情越严重,其心肌功能受损的情况就越严重。(2)不同严重程度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也存在差异。轻度脑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最低,而随着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加重,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也随之升高。(3)不同严重程度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也存在差异。重度脑梗死患者的不良预后发生率最高,可达到26.67%;而轻度脑梗死患者的不良预后发生率最低,仅为3.33%。从上述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随着脑梗死病情的不断加重,患者的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及不良预后结局发生风险也会不断升高。因此,临床上要加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的判断,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以及时缓解其病情,降低其不良预后的发生风险,最大程度上保障其生命健康,降低其死亡风险[12]。同时,临床上对于重度脑梗死患者更需要加强病情监测,以便于及时调整治疗和护理方案,改善其预后。本次研究存在纳入研究对象的数量少等不足,故研究结果有可能存在偏差,仍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更加系统的研究。

综上所述,随着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的加重,其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水平会逐渐升高。重度脑梗死患者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心电图异常率均较高,其预后不佳,临床上更需要予以高度重视,加强对相关病症监测。

猜你喜欢

同工酶肌酸激酶肌钙蛋白
肌钙蛋白升高也有可能是这些疾病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缺糖基转铁蛋白与线粒体同工酶在酒精性肝病中的临床应用
氨磺必利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肌酸激酶增高1例体会
超敏肌钙蛋白T与肌钙蛋白I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
窒息新生儿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与肌钙蛋白I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4小时内血清肌酸激酶稳定性变化的研究
心脉隆注射液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前体及肌钙蛋白Ⅰ的影响
茶叶多酚氧化酶及其同工酶的研究进展
不同生长期香椿抗氧化作用及多酚氧化酶同工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