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孩子人生的必修课
2023-05-16■贾宁
■贾 宁
经常听到有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没有爱心,不懂得关心体谅父母,不尊重长辈,常常唯我独尊……的确,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长期处于“众星捧月”的地位,加上家长“重智轻德”的教育倾向,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只知获取、不懂给予、众人为我的心理。那么,如何把爱的种子撒播到孩子心中呢?家长应做到以下几点,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爱心。
注重情感的熏陶和榜样的示范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一言一行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因此,父母平时要树立好榜样,做到孝敬老人、关心孩子、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父母充满爱心的言行会感染和唤起孩子对别人的关心。比如,在公共汽车上,家长对孩子说:“你看,那个阿姨抱着小弟弟多累呀,咱给他们让个座吧!”邻居老人生病,带孩子主动去探望问候,帮老人做事。新闻报道有人做手术缺钱,生命垂危,带孩子积极去捐款,献上一份爱心……只有富有爱心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具有善良品质、充满爱心的孩子。
教孩子学会帮助他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教导孩子以帮助他人为乐,以会劳动、能负责为荣耀。例如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主动帮妈妈收拾桌子、扫地,为邻居老人拿牛奶、送书报,等等,并坚持不懈。父母对孩子良好的言行要给予微笑、表扬和鼓励,而不是物质许诺,爱心应当是不图回报、不计代价的。
有的家长不让孩子参与家务,生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其实,如果安排得当,适量的劳动与专注的学习交叉进行,不仅活动了身体,还可调节大脑不同区域的负荷,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和有条理的劳动习惯同样也会帮助改进学习方法,使孩子终生受益。
提高孩子的移情能力所谓“移情能力”,是指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感受他人情感的能力。比如看到小朋友摔倒了,家长启发孩子:“想想你摔倒时,是不是很疼?小朋友一定很难受,快去扶起他,帮他擦擦脸。”某地发生了灾情,家长可引导孩子:“那里的小朋友没有饭吃,很饿!没有衣服穿,冻极了!你想想,如果你也在那里,会怎么样?我们去捐点衣服、食品给灾区的人吧!”让孩子把自己痛苦状态时的感受与别人在同样情境下的体验加以对比,体会别人的心情,可以让孩子学会理解别人、学会移情,进而生发出同情心和爱心。
为孩子提供奉献爱心的机会许多父母只知道一味地疼爱孩子,却忽略了给孩子提供奉献爱心的机会。其实施爱与接受爱是相互的,如果只让孩子被动接受爱,渐渐地,他们就丧失了施爱的能力,只知索取不懂付出,并且觉得父母为他做任何事都是理所当然的。还有的父母认为孩子现在的任务就是学习,其他的都不重要,只要给孩子多点关心和疼爱,等他长大了自然会孝敬父母。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你没有给孩子学习关爱的机会,他们怎么懂得关爱父母呢?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孩子的性格、习惯、品质、心理对孩子的成长、成才更重要,这些都需要在生活中逐渐积累,不会一蹴而就。持之以恒的培养才会使爱的种子在孩子心里扎根,化为自觉的行为习惯。
有时候父母由于工作忙或其他原因,对孩子表现出来的爱心视而不见,或训斥一番,这会把孩子的爱心扼杀在萌芽之中。比如有个小女孩为刚下班的妈妈倒了一杯茶,妈妈却着急地说:“去去去,快去写作业,谁用你倒茶”。再如有个孩子蹲在地上帮一只受伤的小鸡包扎,妈妈看到生气地说:“谁让你摸它了,小鸡多脏呀!”孩子的爱心就这样被剥夺了。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父母并不知道自己的言行在不经意间伤害了孩子的爱心。
卢勤老师说:“孩子的爱心是稚嫩的,你在乎它,它就会长大;你忽视它,它就会枯萎;你打击它,它就会死去。”如果想要让孩子富有爱心,那就请在生活中培养它、珍惜它、呵护它,让孩子从小拥有一颗善良、仁爱之心。
让孩子学会宽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犯错,但更多是无意的,我们要教会孩子宽容别人的错误,给他人改正的机会。比如有个小伙伴不小心弄坏了孩子最喜欢的玩具,他特别难过,此时不要急着批评他“小心眼,不过一个玩具而已”,应先共情孩子的感受,因为在他幼小的心里,一个喜爱的玩具占有相当重的分量,他难过是必然的。等孩子情绪缓和些,再给他讲道理:“虽然玩具坏了,但可以买新的,可是因为这件事而失去一个朋友,就再也找不回来了。何况小朋友也不是故意要损坏的,他心里也很自责,我们原谅他,以后他会注意的,而且他会因为你的原谅而更加喜欢你呢!”孩子明白了道理:原来宽容可以获得更多的东西,比如友谊。
当孩子在人际交往中遇到挫折,作为父母,应设身处地、循循善诱。只有情绪平稳、善解人意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心胸宽广、富有爱心的孩子。
教给孩子关爱他人的方法孩子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在生活中,父母要教给孩子关心他人的方法。如,父母实在太累了,不能答应孩子“一起做游戏”的要求时,不妨直接告诉孩子:“妈妈太累了!想休息一会儿,宝宝自己做游戏好吗?”如果孩子答应了,父母要记得表扬:“宝宝真懂事!知道心疼妈妈了。”爷爷想要看报纸,可以请孩子帮忙拿眼镜,如果孩子做到了,就称赞他:“真是好宝宝!知道爷爷腿不利索,能帮助干事情了!”经过多次练习和鼓励,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孩子便会主动关心、帮助他人,并为此而感到快乐。
让孩子融入群体总是把孩子关在家里,很难培养出真正的爱心。因为孩子在家里属于“弱势群体”,大人总是不知不觉地让着他照顾他,这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自私。如果有时间,父母应多带孩子到外面,让他自由地与同龄小朋友交往、玩耍。父母要注意观察孩子在没有和家里一样“优待”的情境下,能否友善地对待他人,能否关爱和照顾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如果孩子在交往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顺利,父母要仔细观察孩子的应变能力。这些都能反映孩子“爱心情商”的高低,帮助父母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的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