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门乡贤助力共同富裕的实践与建议

2023-05-15台州美丽乡村运营管理有限公司317100毛玲君

新农村(浙江) 2023年5期
关键词:乡贤农业

台州美丽乡村运营管理有限公司(317100) 毛玲君

近年来,浙江省三门县积极实施“新乡贤带富”工程,引导乡贤资源回流农村农业,共引进乡贤回归项目50 多个,总投资20 多亿元,落实薄弱村、特色村结对帮扶47个。但乡贤返乡投资过程中也存在要素保障、配套政策、人才支撑等问题,需要花大力、下苦功给予解决。

1.乡村共富的难点

(1)乡村基础薄弱,人口流失,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一是村集体经济偏弱,基础设施落后。2021 年三门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少于50万元的村有160 个,占比60%,还有14 个村少于20万元。二是存在“空壳化”“老龄化”现象。乡村对青年吸引力下降,三门常年外出10多万人,约占户籍人口的1∕4。三是山区与滨海村的发展差距大。

(2) 乡村产业发展的空间、政策、要素和组织方式存在明显瓶颈 一是乡村工业面临土地空间和能耗、环保等政策的刚性约束。二是招工难影响了企业的投资意愿,缩减了投资体量。三是产业链协同性低,组织化、关联化程度不高。本地缺少制造业龙头企业,产业链整合能力弱;制造业县内梯度转移、以工哺农的发展模式难以成型。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小,同农户联结不紧密,大多只是简单的购销关系或是养殖塘租赁与被租赁关系。

(3)县级财政薄弱,支农财力有限 财政对村的补助,大部分用于人员支出。补助资金量小且分散,很难在村里形成有效的资本积累。

2.乡贤助力共同富裕的主要做法

(1)以乡情为纽带,凝聚人心智慧,汇聚乡村共富力量一是乡贤组织扩容提质,不断深入农村基层。三门在外的10 个异地商会全部建立了乡贤驿站,每个乡镇(街道)都成立了自己的乡贤联谊会和乡贤服务团。二是乡贤阵地连点成面,不断深入集镇村社。近两年累计投入资金近3 000 万元,共建成县镇村三级乡贤阵地近40个。三是乡贤资源有机更新,不断导入农业农村。接引上海、浙江等地的民主党派资源注入乡村。如,民盟上海市委、民盟浙江省委、民革台州市委等,来三门建设未来乡村、“智慧心园”等。

(2)以项目为支撑,联结资本智力,助推乡村产业腾飞一是用杠杆撬动资本返乡,做大乡村造富资本。近年累计成立8 个乡贤基金会,共募集资金4 400 余万元,以此为支点,撬动社会存量资本,激活村集体和村民闲置资本。如,横渡镇乡贤返乡投资,并引导善见村村民入股,发展乡村旅游。二是用市场引导技术返乡,提高农业亩均产值。如,三门上海商会会长和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浙江大学等高校开展校企合作,专注青蟹和南美白对虾精养。三是用品牌推动价格发现,提升农产品价值链。三门县农创客发展联合会建立“公司+集体+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打造“潘家小镇”“情人谷”景区及区域品牌“三野农夫”,带动周边村民致富。

(3)以贤治为内核,推动治理变革,打造乡村精神文化高地 一是乡贤服务团覆盖基层单元。每个乡镇(街道)组建乡贤服务团,定期开展乡土文化大讲堂、创业沙龙等活动,向新乡贤宣传政策,向村民提供咨询和技能培训,同时搭建矛盾纠纷排摸化解平台,2022 年共帮助调处各类社会矛盾232 起。二是乡贤文化塑造“三色”品质。为“亭旁起义”量身定制电影、话剧、诗集等,使红色成为三门的底色。积极参与村集体的“议廉社”,主动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商议村级发展、三资管理、乡村治理等事项,使清廉的绿色高高飘扬。彩色是民族团结、民族共富的颜色,涛头村成立“畲族文化传承发展促进会”,投资4 100 余万元协同打造民族文化和山海风光的区域性旅游地。“台州三门县深化“三改”涛头模式促海岛畲乡共富”案例被评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最佳实践。

3.乡贤助力共同富裕的建议

(1)积极营造乡贤助推乡村共同富裕的浓厚氛围 一要树立新时代的乡贤典型。利用媒体广泛宣传乡贤事迹,建设乡贤榜、乡贤文化墙,将乡贤先进事迹编入村史,吸引更多的人学乡贤、做乡贤;开展乡贤文化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充分利用道德讲堂、农家书屋等场所宣传乡贤事迹,进一步放大乡贤文化的力量。二要有计划有选择地将乡贤培养成村干部。一方面要鼓励乡贤参与村级班子领导成员竞选,由乡贤变成地方基层政权的领导者,用好他们的眼界、胆略、学识和人脉,让他们成为乡民致富、乡村发展的“领头雁”。另一方面,要引导乡贤支持村级组织的工作,参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凝聚乡贤共识,汇聚乡村社会力量,发挥乡贤的影响力,引领乡风文明,共同建设新农村,共同管理村级公共事务。

(2)加强乡贤组织及其管理,服务乡贤更好发挥作用一是建立乡贤项目库,掌握投资动态,做好全生命周期服务。二是加强投资引导。引导乡贤有序投资农业旅游、农产品交易中心和农业种养等产业,重点投资农业深加工产业;引导乡贤将互联网、大数据等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领域,为农产品的选品和新媒体传播培训专业人才。三是建立乡贤评价体系。利用数字化手段刻画乡贤人物画像,鼓励金融机构根据人物画像进行融资方式创新,增加信贷供给、减少信贷成本。四是网罗在外人才。建立企业人才技术需求库,依托乡贤网络,帮助企业精准寻找合适的人才和技术。五是搭建沟通平台。定期组织相关政府部门开展不同形式、不同主题的座谈会。

(3)建立乡村振兴产业基金,进一步引导乡贤资本回归一是实体化运作。由国有产业投资平台或国有企业发起设立,联动县乡(镇)两级政府农业投资资金、争取省市产业基金配套,引导金融机构入股,以较小规模的杠杆撬动社会资金。二是市场化导向。以市场化方式运作,追求产业培育与可持续盈利,重点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三是产业链金融。进一步发挥金融诱制性制度的优势,推进城乡产业的对接融合,重点投资农业深加工、乡村旅游、农产品销售网络等方面。

(4)完善土地流转和政策处理机制,进一步保障乡贤项目用地 一是加强县、乡、村三级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为土地流转双方提供政策咨询、流转信息、合同签订等服务,鼓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优化土地、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的配置,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二是鼓励开展多种流转模式。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用途的前提下,鼓励经营主体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实行集中开发、连片种植。三是建立土地流转激励机制。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土地流转专项资金,对流出方予以一定补助,对有一定规模的流入方,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建设用地等方面给予支持。

猜你喜欢

乡贤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让新乡贤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宋泽平:当代乡贤赋能乡村振兴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拓展深化新乡贤治村 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
欧盟发布短期农业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