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研究

2023-05-16余金永李玉琴甘新泉

科技资讯 2023年7期
关键词:信息化背景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策略

余金永 李玉琴 甘新泉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来临的背景之下,我国社会发展开始持续推进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越来越靠近世界前列,这说明我国的产业结构在不断完善和调整。为使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能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得到提高,需要学校在创新创业教学中结合信息化教学,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与能动性,为大学生打造舒适的创新创业环境。

关键词:信息化背景  大学生  创新创业能力  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the Improv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zation

YU Jinyong  LI Yuqin  GAN Xinquan

(Guangxi City Vocational University, Chongzuo,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532200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adv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China's social development has begun to continuously advance, and the level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is getting closer and closer to the forefront of the world, which shows that China's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continuously improving and adjusting. In order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formation age, it is necessary for schools to combine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in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eaching, so as to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create a comfortabl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nvironment for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Informatization background; College studen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Promotion strategy

高校對大学生展开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结合信息化的优势,为大学生打造创业平台和创新舞台,促进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激情,还要通过教学信息化的实践平台打造解决教育难点问题和教育热点问题,让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遇到的困难得以解决。文章围绕着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展开论述,希望为有关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1 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特征

通信技术、感测技术和大数据技术都属于计算机科技的分支,能够帮助计算机技术领域实现快速发展,也推动了教育领域逐渐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变革[1]。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让教育现代化的征程不断推进,能够对传统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路径展开优化,教育信息化的使用能够让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体系得到了不断的扩充与丰富,也可以让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路径变得不再狭隘。信息化科技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的认知水平的提高,使原本的教学过程变得更加方便可视化,从某种角度来说,创新创业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个人的需要,是社会现代化建设绕不开的议题。在教育信息化的时代,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加强社会发展的各类信息整合,分析当前产生的新鲜事物,引导人们加速创新思维的培育,展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充分使用大数据等信息化科技带来的优势获取知识和常识,吸取经验和教训,通过不断思考与反复创新才能培养与社会发展相配套的优质人才。因此高校必须要加强对教育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的优势利用提高思想宣传力度,让大学生改变传统的因循守旧之意识,逐步朝着创新创业的要求前进。

2 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价值

高校是大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增长的重要场所,必须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养成。在教育信息化技术的融合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程必须要丰富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创新课程素材,改变传统的创新创业课程授课方式,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塑造打下基础。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意义是多方面的,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崭新的就业和创业思路与途径,使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的初期快速适应社会,满足高速发展的社会需求。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能够对社会资源加以全面整合,也能够统筹高校可利用的教学资本,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知识和资讯。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利用信息化的优势和技术,让大学生对于新兴事物具有更高的敏感程度,帮助学生扩展眼界和思维,使他们具有敢于尝试、敢于突破的精神,这也是高校展开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

3 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

3.1 创新创业的意识匮乏

很多大学生缺乏创新创业意识,这是创新创业教育开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首要问题,缺乏创新创业意识就会导致学生因循守旧,在思想上缺乏进取心和主动性,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才是基础,只有学生对创新活动表现出强大的兴趣和认同,才可以在行为上表现出遵守和实施。目前,很多大学生认为自己毕业之后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或者考公务员就是完成了任务,认为创新创业离自己太过遥远,加之风险又较大,投资成本不够,很多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完全不予理会,更是对职业创新大赛和创业项目活动丝毫不感兴趣,也很少参加此类场合。

3.2 缺乏專业知识的支撑和引导

大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专业有所不同,在特长表现上有其侧重点,彼此之间缺乏交流和共性,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学艺不精”导致实践知识匮乏,应该掌握的知识却没有完全掌握,同时创新创业教学也缺乏实践机会,即便偶尔有时间活动也是草草了事,疲于应付,缺乏创新创业能力,也无法产出高质量的作品。学生在校期间比较重视学习专业相关的基础课程理论知识,缺乏职业生涯的明确规划,也没有到市场上了解实际情况,不了解市场需求,没有做好有针对性的技能锻炼准备工作,导致了他们知识结构不完善,无法支撑其创新创业的想法[2]。同时,创新创业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和成本支撑,有些学生家庭环境和条件不允许,这也是制约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实际因素。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在教育初期确实存在过创新创业的想法,但是这一想法往往都停留在空想阶段,即便是敢于尝试的学生也大多是浅尝辄止,浮于表面,并没有坚持下去,更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在课程形式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和教育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展,在考核上并不严谨,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很多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只是为了响应国家万众创新的口号,却并不注重教学体系与教学评价的完善,对实际的教学成果缺乏关注与监督,导致学生学习成果转化率偏低,影响了创新创业素质的真正提升。

3.3 创新创业的实际氛围感缺乏

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自明的,如果一个学生发现周围的同学都在参与创新创业实践,那么自然而然也会很容易受到这方面的影响。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普遍缺乏环境的引导,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制约和影响,学生的心中过于保守传统,对创新不加重视,也使部分学生缺乏敢闯敢拼的冒险精神,这种教育模式难免是和时代相脱节的,无法培育大学生真正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整体开展水平处在初级阶段,相关方面的专业教师较少,大多数都是由学术型教师兼任的,这部分教师缺乏创新创业意识和正确的指导方式导致课程效果开展不佳[3]。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之下,要充分抓住分布式信息技术的优势,全面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引导,如果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推陈出新,打造去中心化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大学生展开全方位的创业咨询,提供相关信息,有条件的情况之下也可以为学生打造量身定制的创新创业项目并给予支持。

3.4 创新创业课程规划缺乏合理性

近年来,我国大多数高校都已经开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培养的内容,包括塑造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意识,但有些学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素材筛选不合理,安排的时间较为紧凑,无法满足所有课程的教学要求,并且创新创业课程的考核和测评方式也有待优化。具体而言,首先,课程内容的设置不合理会让学生对创新创业提不起兴趣,在思想上不重视,把创新创业放在边缘化的地位。很多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容易出现倦怠的心理,这就不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养成。其次,很多高校只是把创新创业课程按照学修课的形式来展开,即便是在课堂上提供指导也大多数采用大班授课的模式,课时时间相对较少,没有建设相对成熟的评价体系。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无法获取真正有用的知识,导致时间浪费,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3.5 师资力量有待进一步建设

高校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还需要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作为支撑,然而当前却存在一些问题,如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和理论知识教学大多数都是由任课教师兼任的,缺乏专业性。能够胜任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必须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经验,只有自己曾经从事过创新创业相关工作,才能够为学生填补知识上和经验上的空白,提出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需要有积极活跃的创新思想,为学生打开创新创业的道路,同时在语言表达上又需要具有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在讲述创新创业相关知识的同时能够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与热情。当前阶段,某部分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由辅导员或者本班思政教师兼任的,没有专业的教师力量作为指导,因此高校需要加强这部分教师的引进,或者对在岗教师展开专职培训,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和师资力量,这才是推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关键之所在。除此之外,创新创业教师的福利待遇问题也是学校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4 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建议策略

4.1 优化顶层设计,打造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制度

学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并加以完善,健全内部运行机制,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之中,激发他们的热情。首先,要做到打破常规,对原有的管理机制漏洞加以补全,完善顶层设计,落实各方权利和责任,加强对不同学院的宏观指导,激发专业学院对创新创业的参与程度和热情。其次,可以建设联动奖励互动机制,引导学校下属学院把创新创业和专业教育融合在一起相互渗透,也把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写进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之中。最后,高校可以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当作一把手工程列上议事日程,从学校和不同专业两个角度分别明确目标和任务,做好任务的下发和细化说明工作,明确主体要求与考核办法,同时要把创新创业教育的各项成果纳入员工的绩效考核范围。

4.2 使用大数据技术,展开个性化创新创业指导

大数据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代表产物,具有重要的数据整合与分析意义,高校可以利用大数据的优势对不同的学生展开个性化就业指导,从开始就业之前的不同准备阶段提供有效的帮助,缓解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压力[4]。首先,创新创业前期准备阶段,学校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就业动向进行有效把握,掌握学生的潜在就业意图,根据不同的要求展开精准化的个性信息推送,做好就业前准备。其次,高校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及时了解市场情况,尤其是针对市场的供求关系需要平衡。在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和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市场岗位的供需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随着风向的变化而变化,其更新换代速度之快令人咋舌,使用大数据技术能够防止由于市场风险造成的不利损失,把掌握的市场行情动态及时推送给学生,使学生对就业市场的情况加强了解,并根据自身情况作出应对性的策略与调整。最后,利用大数据技术还需要展开就业指导,大学生在参加社會工作与岗位之后会改变一部分学生心理,情绪上会产生一定的波动,尤其是当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采用大数据技术就可以收集学生的就业状况,及时进行监督、跟踪和指导,分析学生的行业发展情况与就业前景、就业意愿,根据个体差异展开有针对性的意见提供。

4.3 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养成

首先,学校需要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重视,组织有关社团和社群,也可以动员学生会的力量开展创新创业项目,组织职业技能大赛等,可以让学生分寝室、分小组或其他的不同单位组建创新团队;其次,很多大学生缺乏经济收入来源,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可能会面临资金紧张的情况,学校可以为此创立创新创业基金会,也可以拉取企业外援作为赞助,为有创新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一部分的资金鼓励和支撑。学校应当鼓励学生组建创业团队,也可以在学校中设立专业的创新创业园区,使这部分学生聚集在一起能够横向交流,也可以让学生减轻一部分压力。

4.4 打造创新创业信息化资源平台

高校需要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展开深化创新和改革,利用大数据技术着眼师生的具体成长和发展,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建设智慧校园,完善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创业体系,同时让教育网络服务功能得以优化,提高整体创新创业水平,鼓励师生展开区域合作,让创新创业实践项目与创新创业教学结合在一起,鼓励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和毕业论文设计比赛等,以课程实训代替传统的理论教学,并以此为基础展开项目研究,让创新创业实战演练具有多种形式和多元化的开展手段。学校范围之内也可以展开师生合作,一起设置具有创新型的创新创业项目,让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得到切实增强[5]。除此之外,还要挖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资源,打造一体化的创业资源平台,让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层次分明。

4.5 加强创新创业教学投入

学校要把教育信息化当作抓手和前提,对创新创业的经费管理制度加强建设与完善,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经费保障环节,加大经费投入,落实一定数量的专项经费,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做好创新创业经费的安排和科学使用。作为高校需要加强双创教师队伍建设,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教师本身就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甚至还需要具备十足的创业经验才可以对学生展开成功的引导,这部分教师可以采取内部选聘或外部引进两种途径来获得。学校需要引进高素质的双创教师打造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化队伍,也可以组织一批年轻教师外出参加实习,选择挂职锻炼,学习企业的管理文化和管理创新经验。学校还要加强对创新创业教师和学生奖励的落实,这部分奖励可以和绩效管理相互结合,与学分相互挂钩,对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起到激励的作用。优化学分管理制度,根据创新创业成果,学生如果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可以转化为一定的学分,也要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教育中,把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工作量和教师的教学业绩相互挂钩[6]。如果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了某创新创业项目,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可以将此作为支撑材料用于教师的年度考核或学生的期末考试,也可以用作职称评定的参考,充分加强创新创业成果的生活化转化。

4.6 邀请企业家参与校园演讲

从20世纪末开始,我国就开始支持高校展开创新创业试点教育,并且选取某部分学校作为的实验区。最初的阶段,高校创新创业教学偏向于理论指导,并没有打造实践课程,导致效果较差,针对这部分情况需要推进信息化时代背景之下创新创业教学整体体系的改革,学校可以邀请校外成功企业家或者优秀导师作为学校的客座教授,为学生讲解创新创业常识,增加经验,吸取教训,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引路人为学生答疑解惑。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背景之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需要全方位借鉴信息技术的诸多优势,更新培育手段与路径。信息技术的加入与渗透有效地丰富了创新创业资源,作为学校要创设信息化创新创业条件,有效提升学生双创能力和意识。

参考文献

[1] 达巴姆.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研究[J].科技资讯,2022,20(13):254-256.

[2] 张倩.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人才资源开发,2022(1):56-57.

[3] 李永.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探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1(12):91-92.

[4] 丁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D].郑州:郑州大学,2021.

[5] 冯鸿,于敏章,岳云华,等.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建设[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5):30-32.

[6] 姜亚琳.以“双创”教育为导向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5):24.

猜你喜欢

信息化背景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策略
信息化背景下企业档案管理改革研究
信息化背景下军队文件档案管理探索
校园环境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途径的探索与思考
信息化背景下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