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对资本宰制科学技术的初步探索——基于《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的文本研究
2023-05-15孟繁慧艾志强
孟繁慧,艾志强
本刊核心层次论文
恩格斯对资本宰制科学技术的初步探索——基于《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的文本研究
孟繁慧1,艾志强2
(1. 中国矿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2. 湖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开端,为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恩格斯以社会现实为立足点,不仅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及与其相关的经济范畴进行了系统的批判与审视,而且对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也展开了辩证的审视。恩格斯将科学技术视为劳动的“第三要素”,并用此观点批判了以马尔萨斯人口论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经济学,提出了科学技术的应用促进社会进步、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力、资本主义科技异化等一系列科技思想。新时代,我国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研究恩格斯《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中的科技观,对我国科技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恩格斯;科技;生产力;科技异化;启示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是德国著名的思想家、革命家。众所周知,他与马克思的交情深厚,他们是生活中的挚友也是思想上的知己,合著了包括《共产党宣言》《神圣家族》等在内的众多伟大作品,是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在人类解放工作中,恩格斯坚定地与广大无产阶级站在一起,并且晚年他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领袖,将追求人类自由与解放的精神贯彻了终生。《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下面简称《大纲》)是恩格斯青年时期的作品,文章中恩格斯关于科技的认识虽略带青涩,但却为恩格斯提出系统的科技观奠定了思想基础,同时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一、关于资本宰制科学技术功能性作用的理性认识
(一)科学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第一,恩格斯在《大纲》中明确指出,劳动除资本外,还包括“第三要素”即人的发明与思想[1]67,批判了资本主义经济学家们只看到了劳动中人的体力消耗,即简单劳动的片面性理论。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学家只将眼光局限在土地、资本、劳动三个要素上,忽视了劳动中人的精神要素——发明与思想对生产的促进作用,即忽视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作用,而恰恰正是这被资本主义经济学家忽视的“第三要素”将社会的生产力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恩格斯认为,在物质实践活动中,人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探索世界、了解世界,可以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前提下,通过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去创造出有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便利条件。“科学技术是人们在生产实践中获得的真理性的认识成果”[2],它在人类社会生产领域的应用,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手段,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社会的社会生产率,为人类和整个世界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第二,恩格斯指出:“科技革命促使在生产过程中, 不断产生出新的生产工具,使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得到空前提高和发展。”[3]机器作为科学技术的物化形式,它被应用于社会生产中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机器作为先进的生产工具被应用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领域,将强大的自然力、机械力并入生产力之中,为社会发展、进步、革新提供了原动力支持。总之,机器作为科学技术的外化属于生产工具的范畴,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生产工具的变革,先进的生产工具又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此外,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进程的动力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为适应科技带来的生产力变化,生产关系则要作出相应的调整来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整个社会历史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恩格斯在《大纲》中,第一次创造性地将人的思想与发明即科学技术列入生产力范畴,提出了科学技术是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因素,既促进了恩格斯系统的科技观的形成与发展,又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思想体系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此之后,在恩格斯与马克思合著的《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更加深刻地考察了资本主义制度及生产方式,廓清了资本主义经济学家的局限性,进一步深化了对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认识,最终“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思想之一。
(二)用科学技术的生产力效应批判了以马尔萨斯人口论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经济学
恩格斯在《大纲》中以科学技术的功能性作用为着力点,批判了以马尔萨斯人口论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经济学家为资本主义人口过剩现象、失业现象、贫穷现象的诡辩理论,在此基础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生产方式是导致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种种困境的根源。
马尔萨斯人口论的主要观点是:人口的增长受到生活资料的限制,人口呈几何比率,而生产资料则呈算术比率;生活资料增加,人口也常随着增加;占优势的人口繁殖力为贫困和罪恶所抑制,因而使现实的人口得以与生活资料保持平衡。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为资本主义社会失业、贫穷等现象找到了一个看似完美的解释,即“人口固有的那种其繁衍超过可支配的生活资料的倾向,是一切贫困和罪恶的原因”[1]78。恩格斯指出,马尔萨斯人口论的短浅、片面之处在于只是关注人口繁殖、土地丰厚程度锐减带来的负面效应,但没有洞察到人口繁殖和土地对发展生产力的积极影响。恩格斯深入地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他认为,被雇佣工人所创造出来的物质生产资料,要高于自身生存所需的基本物质生产资料,用此观点有力反驳了马尔萨斯人口论指出的社会物质生产资料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的局限性观点。此外,恩格斯还指出,马尔萨斯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人口问题时,忽视了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恩格斯认为,通过改革社会制度、发展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有助于解决人口过剩问题。科学技术在社会工业、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将极大地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力,使社会中的物质生产资料供给能够满足甚至超出社会中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因此,人类可以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来解决人口相对过剩的问题,而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学家所鼓吹的采取残暴的、反人性的血腥与屠戮。综上,恩格斯揭示导致资本主义社会人口过剩、失业、贫穷等现象的现实根源不是人口的繁殖,而是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自身。
二、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中科学技术异化的思想
(一)资本主义科学技术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
恩格斯在《大纲》中,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私有制、商业、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等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框架下的社会现实。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生产中人与劳动处于异化的状态,并且这种病态的异化将随着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不断地加剧。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国家真正的统治者是占社会人口少数的、掌握生产资料的大资本家。资本进行生产的唯一目的就是资本增殖,在资本增殖欲望的驱使下,资本主义社会生产领域不仅劳动产品、劳动过程、劳动者之间处于互相对立的状态,而且科学技术也陷入了异化困境,“因为在目前情况下连科学也是用来反对劳动的”[1]85,科学技术被冠以资本属性,沦为资本主义社会统治阶级服务的工具。科学技术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手段,本不具有制度、阶级属性。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异化,不是科学技术自身导致的异化,而是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赋予科学技术以资本属性,使科学技术同自身、人、社会、自然的关系陷入异化的境地。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框架下,科技异化问题不会被缓解,更不会凭空消失,只会愈演愈烈,直至新的社会关系、新的社会制度的出现,即共产主义社会。
(二)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的异化
恩格斯在《大纲》中明晰了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的同时,也敏锐地洞察到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科学技术与人的异化状态。恩格斯强调,在资本主义雇佣劳动条件下,科学技术具有反劳动的特性,处于异化的状态。首先,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先进的机器在社会生产环节的应用,降低了资本生产对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的需求[1]85,从而扩大了资本在整个社会中的可剥削劳动力的范围。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中,不仅仅健康的男劳动力被资本家压迫,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老幼病残也难逃资本家剥削的命运。其次,在机器化大生产中,机器比工人更具竞争力优势。机器不仅具有类似工人的技艺,而且还克服了工人生理的局限性,导致机器在社会生产中逐渐代替了工人、机器排挤工人、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等问题频发。最后,在庞大的机器生产系统中,工人从事的多是简单的、机械的工作,工人沦为机器生产系统的一个普通“零件”。这种情况下,工人不得不将在社会生产中的主动权让渡给机器,导致工人逐渐丧失了在社会生产中的主体地位。综上,在资本主义社会,机器作为进步的劳动工具由人创造,但却以人的对立物的形式存在,同工人相异化。
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人类提供了高质量的生活水平和发展动力,是破解人类社会贫穷、失业等现实问题的钥匙。“技术创新”这一概念最早由奥地利人约瑟夫·熊彼提出,恩格斯在《大纲》行文中虽只字未提“创新”二字,但行文却蕴涵着深刻关于科技创新的思想。恩格斯指出,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对人类解放事业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科技的发展和大机械生产使社会分工更为细化,导致大部分工人一生大概率只能从事一种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其参与科技发展的能力,阻碍了科技的创新与发展。综上,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制约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技术“误入歧途”。
(三)科技的资本主义应用加剧了劳动异化
劳动是人的自觉自由的社会实践活动。人类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是创造适宜人类生存发展的有利条件,以满足人类的精神物质需求,实现人类自由全面地发展与解放的伟大追求。恩格斯在《大纲》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机器由工人制作,却成为了同工人相对立的异化之物,加剧了劳动异化程度。首先,科学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生产率,使资本在同等的时间内,可以生产出更多的劳动产品。然而,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雇佣劳动条件下,劳动产品的数量同工人劳动异化的程度呈正相关,工人生产的劳动产品越多,代表独立于工人之外的对立力量越强大。其次,在资本宰制下,社会的一切资源都被资本控制为资本增殖服务,科学技术也不例外。科技的资本主义应用在为资本主义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生产力的同时,导致了“一半工人突然被剥夺生活资料而另一半工人的工资被降低”[1]86等种种排斥工人的劳动异化现象。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社会生产领域的分工不断地被细化,致使工人负责的工作在庞大的机器体系中愈加微不足道,导致在生产中工人的可替代性被提高,使各部门之间工人流转成为常态,工人随时面临失业的风险。最后,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通过劳动创造出的劳动产品不属于工人,而是属于压迫工人的资本家,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使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关系变得更加尖锐。综上,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加剧了劳动异化现象,使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生存境地更加地恶劣。
三、《大纲》中科技观对新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启示
《大纲》是恩格斯在系统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辩证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经济学家的基础上,创作形成的伟大思想作品。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论根基。新时代,我国科学技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重大新挑战和新机遇。恩格斯在《大纲》中所阐述的科学技术的生产力效应、科技异化等一系列关于科学技术的理论,为新时代我国发展科学技术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一)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为视域,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生产力的每一次飞跃科学技术都是重要的推动力。尤其,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科学技术以其自身强大的动力,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为人的自由与解放缔造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大纲》中,恩格斯把科学技术纳入生产力范畴来考量,敏锐地发觉了人的精神和发明即“第三要素”在劳动中的功能性作用。恩格斯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整个人类文明的前进。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就对科学技术给予高度重视,相继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等科技发展战略。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新一轮的科技革命蓄势待发,科技与人、社会、自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科学技术的发达程度对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影响也愈加深刻。因此,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应更加重视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性作用,坚持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力的良性互动功能。通过发展科学技术,充分激发生产力活力和增强产业结构合理性,实现产业转型,进一步推进产业升级革命,加快我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行列的步伐。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恩格斯一生致力于无产阶级解放的伟大事业,他的思想是无产阶级革命重要的理论指导。在《大纲》中,恩格斯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科技异化现象,他指出,在资本增殖逻辑驱使下,科学技术沦为实现资本逐利欲望服务的工具,它在社会生产领域的应用,使工人原本就不如意的命运更加地凄苦,深受资本家的剥削与压迫。并指出,造成这种不合理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保护下,资本家主宰着生产资本的所有权和支配权,是资本主义国家合法的统治者,工人处于被欺压的社会地位。在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被赋予资本属性,同资本家站在了一个阵营,与工人相对立。在我国,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科学技术是为广大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服务的工具。因此,在科学技术发展中,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使科学技术向着造福于人民、服务于人类的方向不断发展,这有利于处理好、解决好科学技术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利于促进科学技术的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
(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自李大钊同志将先进的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以来,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马克思主义被不断地创新与发展,先后形成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生动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性。《大纲》中恩格斯关于科学技术的思想,有利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相关思想理论的创新,有利于推进科技强国建设。当今,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着更加艰巨的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我国国情的变化、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科技发展的新态势等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科技发展问题,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科学技术的重要战略思想。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更是提出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党的二十大再次重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综上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征程中,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关于科学技术的一系列思想理论集中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思想在中国的不断发展完善。
在《大纲》中恩格斯指出,科学技术是资本、土地在反对劳动的斗争中的特殊优势。在资本主义雇佣劳动条件下,科学技术作为反劳动的存在,为资本增殖服务。原本科学技术自身不具备阶级属性,但是,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科学技术会被赋予不同的属性,为不同的统治阶级服务。因此,在资本主义制度中,科学技术与人、社会、自然异化的困境无法得到解决,只有扬弃资本主义制度、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才能发挥科学技术为人民服务的真正价值,才能实现人对科学技术的真正占用。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开展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进行奋斗所最终追求的伟大目标。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生产资本归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所有,阶级与国家将不复存在。科学技术不再是统治阶级用来欺压、剥削人的手段,而是为人的自由发展服务的工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代代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历经种种困难与磨难考验,总结成功与失败经验后探索出的最适合中国国情、最有利于中国社会发展、最符合实现广大群众共同利益的发展道路。因此,新时代,我国应坚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发展科学技术,让科学技术更好地为人民美好生活服务、更有效地助力社会经济发展、更有力地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大纲》是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的初步探索,其中科技思想虽略有青涩,但对进一步研究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思想,对人类正确地处理科学技术难题,协调科技与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人类自由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1]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2] 张萌. 论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科教文汇, 2009(5): 180.
[3] 王妍. 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思想的逻辑展开[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4): 46.
10.15916/j.issn1674-327x.2023.05.003
A8
A
1674-327X (2023)05-0009-04
2022-08-1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YJAZH002)
孟繁慧(1998-),女,吉林双辽人,博士生。
艾志强(1975-),男,辽宁凌海人,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叶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