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示范课项目建设的实践与反思
2023-05-15樊文岑
樊文岑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福建厦门,361000)
一、引言
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院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注重课程思政建设成效,是职业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而这一选择,直接带动职业院校采取示范课项目建设这一方式实现课程思政内涵提升。课程思政示范课项目建设的突出特征在于系统设计课程思政全过程的能力,通过理念引导、环境打造、行为支撑和制度固化“四方联动”,校企联合以“思政+”育人模式将课程思政元素置入教学环境中,以课程为核心,以专业群为重心,以学生为中心,使教师将课程思政元素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使学生从简单获取走向感悟创新,从而培养出具有家国情怀、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示范课项目建设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示范课项目建设是落实高职院校思政育人目标的必然要求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高职院校要将课程思政作为“双高计划”的重要建设内容,持续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作为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高职院校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肩负起推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职责。高职院校通过实施课程思政示范课项目等,在示范课项目建设中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融合政府、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合作企业的需求,以实行文化融入、示范课项目学习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工匠精神的职业型技术技能人才。可以说课程思政示范课项目建设是高职院校深化课程思政内涵的有效途径,也是落实高职院校思政育人目标的必然要求。
(二)示范课项目建设是高职院校有效提升教师教学实效的重要手段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难的问题,更难的是专业课教师中不少人既缺乏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积极性,又不知道思政内容有效融入课程中的系统性设计方法,[2]不少专业课程生搬硬套课程思政元素,缺乏与时俱进的灵活运用能力;有些教师则简单借鉴思政课程中的思政要素,缺少相对统一和科学的建设途径,缺乏打造具有职教特色的课程思政内容的本领。高职院校教师建设课程思政能力以及职业教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速度和效果正是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课程思政示范课项目建设为教师提供了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学习平台、成果展示平台、评比平台,促进考核评价体系改革,为提升教学质量保驾护航。
(三)示范课项目建设是高职院校加强课程思政特色成果研究的有效途径
除了教师个人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困惑,高职院校的学院以及所拥有的专业同样存在困境,如课程思政资源比较散乱,无法在专业群内部形成凝聚力和创新性,导致课程思政成果不突出,缺乏特色。而通过示范课项目建设,学校统一设计、学院负责落实、专业具体实施,在项目中各个环节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增强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能力,与各类专业要素和创新要素互动融合,参与说课比赛等,将德育有机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学校文化活动、实践项目之中,做到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三、示范课项目建设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的具体举措
新时代高职院校培养必然有新要求、新举措和新方向,课程思政从根本上回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等问题。[3]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厦门城市职业学院采用示范课项目建设的方式,具体由学校统一设计,构建党建引领、校企合作、师生互动于一体的课程思政工作平台,着力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大爱育人与科学育才相结合、爱国教育和爱校教育相统一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注重校企合作力量融入示范课项目建设、说课比赛、系列培训等,提升课程思政示范课项目水平,促进学校教学改革质量全面提升。
(一)以党委为核心构建课程思政示范课项目建设育人大格局
根据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强化党建引领、项目带动,从福建精神、厦门特区精神和学校历史积淀中不断汲取力量,采用项目带动的运行机制,设立重点项目建设专项经费,足额保障思政育人、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围绕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双高校”建设工作,精心设计9 个“双高计划”思政育人重点项目,结合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本着“想清楚、做出来、获成长”的工作思路,产出标志性成果,推进高质量发展,构建师生广泛认同的校园核心文化“城院大爱教育”,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三全育人”根本要求引向深入、落到实处。按照学校建设重点任务分解表的分工要求,修订完善十大育人相关制度方案,明晰职责任务,明晰每一位教职员工、每一个工作岗位的育人责任和工作标准,形成项目任务责任书、实施路线图和项目完成时间表,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坚持系统设计,逐步完善课程思政示范课项目建设模式,制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课程思政示范课项目建设方案》等,从原则、管理方法、内容等方面全面融入课程思政内容,使课程思政建设贯通整个育人环节,将学校办学理念、学校精神、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融入“国家—省—校—院—专业—课程”六级课程思政工作体系,落实课程思政建设机制,从顶层设计上确保课程思政示范课项目建设工作有目标、有计划、分步骤地有序进行。
(二)以四方联动模式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项目建设平台
示范课项目是从项目管理的发展中演变而来,具体指的是对各类活动进行示范课项目管理和建设。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以课程思政示范课项目建设为抓手,凝练学校办学理念,以城市特色为基础,以区域产业为载体,打造“四元融合·四方联动·大爱育人”“‘五育’润‘匠心’”课程思政特色品牌,把大爱精神、工匠精神、闽南传统文化以及福建红色基因“四元融合”,通过理念引导、环境打造、行为支撑和制度固化“四方联动”。
打造“思政+”育人模式,常态性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培训及相关活动,实现“思政”与专业的“基因式”融合,形成“人人重育人、人人有方法、门门有思政、课课有亮点”的课程思政教学局面,在示范课项目建设过程中注重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方式,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项目、精品在线课程、“校长三课”领航工程、“盖军衔式”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计划、云顶学子扬帆计划、云顶职教名师培养计划、晨点晨练课程化等综合性项目,以盖军衔的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为引领,打造集成式课程思政项目矩阵,激发师生职教自信,奋斗报效祖国之情,培养德技并修、知行合一的“云顶三好学子”,促进职业技能提升和职业精神培育相统一。
(三)以“思政+主题”方式落实课程思政示范课项目建设实效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4]2017年以来,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创新项目模式,培育“三教”改革示范课、课程思政示范课等项目推动立体化分层次育人,以教师思政教育创新发展中心、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为资源整合平台,跨学院组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学校各单位形成合力培养培训师资,共同开展课程建设,推动成果转化和宣传推广,在五育并举前提下,构建以思政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和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类课程等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鼓励教师采用“思政+主题”的创作模式,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设定创作主题,以学校优秀课程思政示范课项目《雕刻工艺》课程为例,该课融贯“艺术创作、思想渗透、文化承载”一体的育人模式,邀请影雕传承人、企业经理人传授影雕技艺,聘请国家级非遗惠和影雕省级传承人李雅华向学生亲身传艺,推行大师带徒的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感受榜样力量的同时,提升其审美能力、创作能力。[5]另一门《民航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置》课程思政示范课项目,项目团队联合本地航空工作人员组建双师型团队,共同自主研发空乘专业民航安全学习助手App,建设课程思政学习资源库,已编写5 个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典型案例高度融入大爱精神、工匠精神,并结合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特点、航空业发展现状及常态化疫情防控等时事热点,将航司在疫情防控新形势的举措与民航人坚守疫情一线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等课程思政元素不断补充到案例资源库。
历年来,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打造出了“好吃又营养”的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项目75 门,“三教”改革示范课21 门,其中2 门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其授课教师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名师。在这些示范课的建设过程中,一大批优秀教师投入课程思政建设,带动广大教师积极投入课程育人,在校内外产生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四)以质量评价体系全面保障改革成效
学校实行正向激励、反向约束,构建课程思政质量评价激励机制,提升全员参与课程思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合理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有力保障课程思政示范课项目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一是通过制定《高职教育考试评价改革的指导性意见》,要求各专业教师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纳入课程考试评价体系,设计课程思政示范课项目结项评审标准,从教学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考试方法、专业素养、教态语言等方面全面考核评价课程思政示范课,在学校教学能力比赛的评比和各类教研教改项目验收指标中将课程思政元素作为重要评价指标。二是建立质量年报制度。按照总结、诊断、改进的思路,从思政引领成长成才,大爱教育匠心育人,培养“盖军衔式”能工巧匠等方面全面总结思政育人成效,并对课程思政教学工作进行诊断和改进。三是建设高水平专业(群)时注重考核课程思政元素,制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对学校高水平专业进行评审和动态调整,制定《国家级、省级、校级示范专业考核遴选工作方案》,通过检查课程标准、课程教学设计方案、教案、考纲以及组织听课等方式,检查各教学院系(部)教师课程思政工作落实情况。
四、课程思政示范课项目建设的思考
(一)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发挥团队力量
在考核方面,最重要措施是发挥专家组织作用,将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等重要专家组织机构作为负责研究制订课程思政评价标准的重要支点。总体而言,一是探讨完善课程思政示范课项目全过程全方位的评价工作,明确教学设计、育人因素、挖掘转化、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师素养等方面的测评指标,致力于建立科学高效的课程思政示范课项目建设架构。二是需要加强日常监测,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表现考察,健全教师荣誉制度,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的建设情况作为评优奖励、选拔培训、教改立项的优先要求。三是建立健全立体化综合性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将课程思政建设纳入“双高计划”建设和高水平专业及示范课程建设等评价考核,将课程思政建设纳入学院教学绩效考核。在当今高效发展的职业教育新形势下,上述所有问题都变得更加重要。
(二)优化课程思政管理,融入新课程标准
让教师在课程思政示范课项目建设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也需要可以发挥教师最大化作用的科学管理方式。为此,学校需要制定新的课程标准,提前融入最新思政元素以及党的二十大精神,及时补充新鲜的思政素材和内容,不断拓展课程思政的广度和深度,将课程思政建设融入高水平专业(群)的内涵要求,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编写、资源配置优化等各方面,贯穿于课堂教学、作业考核考察、实习实训等各个环节。健全课堂教学管理体系,全过程管理课堂教学,强化教学制度建设与执行,健全听课制度,加强教学督导团队建设,持续完善学生评教制度,提高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的水平。完善教材规划编写选用和审核机制,定期开展教材专项检查,加强教材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建设。
(三)深化理论研究,推广高职院校特色经验
教师应当对课程思政相关问题和教学改革研究动态有相当的认识和了解,因此,学校要为课程思政示范课项目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坚实的实践支撑,加强课程思政项目立项与研究工作,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创新式发展。一是组建由各院系专业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校外企业导师等人组成的双师型课程思政项目组,研究制订专业课课程思政标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建设课程思政资源库。二是组织召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观摩、集体备课、说课竞赛等活动,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长效机制。三是鼓励和支持广大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支持思政课教师与专业教师合作教研,构建更加完善的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体系,统筹资源重点建设课程思政研究示范中心。此外,在教学成果奖、优秀教材等各类成果的表彰奖励中,突出课程思政要求,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优秀成果的支持力度,在省级、校级教改研究项目中优先支持课程思政类、专业思政类研究课题,鼓励教师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同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相结合,[6]总结汇编一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典型案例和特色做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示范课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以教师、教材、教法为抓手强化使命担当,加大对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成果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