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掣肘及其纾解之道

2023-05-15初金哲刘传雷

青少年学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爱国爱国主义数字

初金哲 刘传雷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的研究和实践课题。纵观世界发展史,任何社会都离不开爱国主义教育。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新时代青年是与互联网共同成长的一代,喜欢通过网络聊天软件、论坛贴吧、直播评论以及影视弹幕进行沟通与表达,被社会广泛定义为“数字青年”。 新时代新征程中如何增强“数字青年”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以及文化认同,迫切需要紧密结合“数字青年”的时代特征以及习惯偏好,开展有针对性的爱国主义教育。

一、“数字青年”爱国情感表达与行为表现的时代特征

2019 年《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首次明确提出爱国主义教育要聚焦青少年群体,持续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靶向性,紧密结合其具备的时代特征实施针对性强、数字化深、契合度高、氛围感浓的爱国主义教育。 这就需要深入分析掌握“数字青年”爱国情感表达和行为表现的时代特征。

(一)“数字青年”在爱国情感表达上容易出现非理性特征

“数字青年”出生便处于科技飞速发展、海量信息流通的互联网时代,具有独特的思维逻辑和情感表达方式,更愿意在各类事件中发表个人的独特观点并善于说服他人,在爱国情感表达上呈现出强烈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以及文化认同感,但由于年龄所限,他们的社会阅历、知识积累较少,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在纷繁复杂的虚拟和现实世界中,极容易被错误思潮和诱导性观点所触动和激怒,在敢于发声和善于表达的特性加持下,容易盲目冲动,缺乏理性爱国情感表达。 更有甚者经不起被西方敌对势力的诡辩和糖衣炮弹诱导,偏离主流价值观念,成为宣扬资本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甚至攻击社会主义的“急先锋”。

(二)“数字青年”在爱国行为表现上呈现出功利化趋向

“数字青年”在爱国行为表现上不喜“坐而论道”,呈现出功利化趋向。 他们身处互联网时代,数据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手段种类繁多,缺少阅读原文原著和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 我们的调研显示,“数字青年”主要通过国家政策、校园文化活动以及专题讲座等形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这种灌输式、宣传式、活动式的教育方式,导致“数字青年”对爱国主义教育精品报纸刊物、教材课本学习资料等深层次的学习和思考较少。 此外,“数字青年”在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时,所具备的动机和思想也存在明显的功利化趋向。 部分“数字青年”向党组织靠拢的初心并不是提升个人思想觉悟、为国家发展建设贡献力量,而是将其视为个人事业发展中的一个助力或一块跳板。 这些特征表明,“数字青年”的爱国理想更加务实,常将自身利益置于国家利益至上,这迫切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数字青年”在爱国动向展现上呈现出敢作敢为的特征

“数字青年”在爱国动向上习惯以实际行动彰显爱国情怀,呈现出敢作敢为的特征。 由于成长于国家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数字青年”的国家认同感和政治认同感达到了新的高度,对生长在中国感到自豪、幸福、满足和荣耀。 近年来,在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在网络和现实大肆造谣污蔑和诋毁中国形象之时,“数字青年”总会义无反顾挺身而出,在大是大非的立场观点面前站稳脚跟,运用数字技术在虚拟网络世界据理力争回应诽谤之声,在现实世界运用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形象。 同时,“数字青年”群体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自觉主动前往基层、前往西部、前往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将“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庄严承诺落到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上。

二、新时代“数字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掣肘

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着诸多现实掣肘,已不能满足“数字青年”的需要,亟需针对“数字青年”的特点,有效化解当前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几对突出矛盾。

(一)丰富的叙事框架与循规守旧的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爱国主义反映个人与国家的依存关系,在历史与现实之中均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以历史为借鉴能够从中寻根溯源,获取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经验,唤醒青年的集体记忆,以现实为指引能够从中把握航向,明晰爱国主义精神的情感表达和时代特征。 在现代信息技术持续赋能的当下,“数字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及其表现形式更加多元,虚拟与现实的迭代交织使得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具有丰富的叙事框架,在叙事内容、主题、手法以及情节等方面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发展趋势。 然而,“数字青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域是学校,而学校对于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选定与教学安排过于循规守旧,尚未构建出历史与现代相结合、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叙事框架,通常在爱国主义教育中仍以“老故事”“旧套路”面向“数字青年”开展“满堂灌”“填鸭式”教育。 “数字青年”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代青年,具有喜好关注新鲜事物、善于表达个人观点、具备开阔的视野等思想行为特点,循规守旧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厚重的精神文化与陈旧俗套的表达方式之间的矛盾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2]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产生了众多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英雄人物和故事传说。 中国共产党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构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爱国主义精神谱系。 这些都是增强“数字青年”民族自豪感,提升“数字青年”家国情怀的宝贵精神财富。但是,目前的爱国主义教育还未能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和内容,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时,仍旧坚持全面依托课堂教学,运用记叙和描绘的方式进行照本宣科的讲述,缺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难以引领“数字青年”走出校门,前往精神文化的发源地,设身处地了解其诞生的历史,感悟其生命的延续;在开展思想意识形态斗争时,对于爱国主义精神文化的叙事表达缺乏因地制宜、因时而化、因势而行的独到见解,也缺乏新颖的文字叙事表达方式。 推动“数字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持续深化,需要将厚重的爱国主义精神文化的创新形态运用到思想意识形态斗争中,细致精准地表达“数字青年”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符合其价值共识的爱国主义精神文化。

(三)多元的话语体系与真假难辨的信息传播之间的矛盾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流行话语层出不穷,成为“数字青年”间日常交流的常用语言。 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完整的教育体系,爱国主义精神延续至今更是诞生和演变了诸多的精神文化广被流传歌颂,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加持下亦能够在网络中创建属于爱国主义专属的多元话语体系,如“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 爱国话语在网络与现实中得到“数字青年”的广泛认同和常态化运用,随着爱国主义教育的走深走实,将会呈现出更多具有创新思维和人文特点的爱国主义话语体系。 但是,数字媒体为爱国主义话语体系创造提供机遇的同时,也为真假难辨的负面信息提供了传播渠道。 西方敌对势力善于利用“糖衣炮弹”将爱国主义话语进行二次包装,通过虚假构造的负面信息对“数字青年”开展历史虚无主义、消费主义、霸权主义的思想灌输,打着爱国主义的旗号做着“抹黑英雄人物邱少云”“批判劳动模范雷锋”“否定日本侵华事实”的勾当,导致网络世界充斥虚假的负面信息。 “数字青年”面对真假难辨的负面信息容易产生思想波动,对思想价值引领和价值观培育造成严峻挑战。

(四)创新的载体平台与刻板单一的实践活动之间的矛盾

数字技术的发展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更多平台,红色精神文化展馆、博物馆、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网络展馆、爱国主义教育学习平台、爱国主义教育专属APP 等,让爱国主义教育在互联网中成为常讲常新的主旋律。 这些载体平台能够有效增强“数字青年”的思想感悟和爱国情感,促使“数字青年”在实践探索中认知理解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成果。 但目前无论是学校、企业还是社会,面向“数字青年”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仍较为单调刻板,通常只以校园、企业、社区为固定场域,以校园文化活动、团建培训拓展、社区公益展演为载体,难以满足“数字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性需求,而且千篇一律的内容和形式降低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吸引力,致使“数字青年”丧失参与兴趣,最终导致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下降。

三、新时代“数字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纾解之道

迈入新时代,我国需要全面提升“数字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成效,始终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着力培养“数字青年”的“爱国之情”、砥砺“数字青年”的“强国之志”、传递“数字青年”的“赞国之声”、实践“数字青年”的“报国之行”。

(一)以爱国作品为基础培育“数字青年”的“爱国之情”

爱国情怀是筑牢“数字青年”理想信念的深厚根基。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9 次提及“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明确提出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学科教材编写和教育教学中,要求普通高校加大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比重。[3]由此可见,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是决定爱国主义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 要培育“数字青年”的爱国情怀就需要坚持“内容为王”的教育目标,做到历史与现代相结合、虚拟与现实相结合。

一是历史与现代相结合。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4]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在历史长河中诞生过众多优秀的民族英雄,拥有丰富的历史文物和古迹展馆。 这些爱国主义故事以及具有极高爱国主义教育价值的文物和展馆就是最贴切、最真实、最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内容。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晰认识到,进入现代以来,我国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多个时期,相继取得多项历史性成就,涌现出了众多革命英雄和时代楷模,其感人的事迹以及承载其精神的纪念馆也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教育开展的重要基地。

二是虚拟与现实相结合。 伴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产业构建的虚拟世界成为“数字青年”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载体平台。 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将成为“数字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形态,创作优质的网络爱国主义教育作品更将成为重要支撑。 这就需要通过大数据精准分析“数字青年”群体的浏览阅读习惯和关注热点话题,在广泛创作音频、短视频、网络文章、纪录片以及影视剧等网络爱国主义教育作品的同时,针对“数字青年”讨论度、关注度、影响力较大的热门事件和热点话题精准细致地创作相关教育作品,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这些爱国主义教育作品推荐给不同的“数字青年”群体,让爱国主义充盈网络虚拟空间。 网络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世界之间具有互为补充又相互独立的特点,二者相结合便编织了一张覆盖“数字青年”学习生活全方位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

(二)以爱国精神为指引砥砺“数字青年”的“强国之志”

强国志向是塑造“数字青年”正确价值观念的精神灯塔。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5]砥砺“数字青年”的强国志向就需要坚持“思想引领”的教育目标,既要把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引导舆论导向,又要营造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浓厚氛围,提升价值凝聚力。

一是要把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引导舆论导向。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的飞速传播,既为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良好机遇,也对“数字青年”思想意识形态的正向引导带来严峻挑战。 “数字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应以更高姿态继续弘扬和发展爱国主旋律,澄清社会舆论和纠正错误思潮。 首先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和报刊的思想价值引领作用,自觉承担起净化社会环境、弘扬爱国主旋律的责任,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广泛宣传和普及爱岗敬业的榜样事迹,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将百年来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的光辉历史和伟大成就充分展现,培育“数字青年”的正确价值观念。 其次要驳斥和批判错误的社会思潮和思想观念,坚守舆论阵地和国家安全底线,对错误社会思潮敢于斗争,用好用活各类红色资源,以真实的爱国历史、有血有肉的爱国人物、感人至深的爱国故事、无上崇高的爱国精神粉碎一切歪理邪说,提高“数字青年”的思想政治觉悟。

二是营造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浓厚氛围,提升价值凝聚力。 首先要在网络世界和现实社会中广泛宣传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不仅以图书、报刊、音频、图片、网文、影视等多种传播形态面向全体“数字青年”群体大力宣传普及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还要以动漫、短视频、剧集、电影等多种演出形式打造迎合“数字青年”差异化的宣传作品,着力推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宣传形式更加接地气、聚人气、有活力,传播内容情感浓、温度高、意境深。 其次要突显榜样引领作用,大力宣扬为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作出杰出贡献的爱国英雄人物,号召“数字青年”群体积极学习他们忠贞报国、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引导“数字青年”把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和崇拜转化为矢志不渝建设祖国的强国志向。 爱国主义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情感和政治立场,要引导鼓励“数字青年”将爱国主义精神升华为走和平发展道路、共建“一带一路”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高度。

(三)以信息技术为媒介传递“数字青年”的“赞国之声”

赞国之声是构建“数字青年”爱国话语体系的时代强音。 “数字青年”善于表达个人观点,如何引领“数字青年”自觉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发赞声,自觉成为反驳和抵制负面信息的生力军,将成为决定“数字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传递“数字青年”的“赞国之声”需要利用“技术为媒”的教育手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育“数字青年”理性爱国情感,引导“数字青年”自觉发表赞国之声。

一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植“数字青年”的爱国情怀,鼓励“数字青年”敢于反驳和纠正负面信息。 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内容、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读物、爱国主义教育的艺术表达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基地转化为社交化、智能化、魅力化的新媒体形态,以青年人喜欢的题材和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主义深植“数字青年”内心,提升“数字青年”使命自觉和责任担当,当面对有损党和国家利益、歪曲抹黑国家历史和英雄人物的言论和事件出现时,“数字青年”能够敢于起身驳斥错误言论和批判荒谬事件,在微博、贴吧、朋友圈、弹幕以及现实空间中表明爱国主义立场,以实际行动续写“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时代强音。

二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育“数字青年”理性爱国情感,引导“数字青年”自觉发表赞国之声。 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媒介唱响互联网爱国主义教育主旋律,紧密贴合“数字青年”特点,通过制造爱国主义热点话题、运用仪式礼仪和发挥传统节日的涵育功能、举办“数字青年”网络文化节以及开设爱国主义专题频道和平台等方式全面畅通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渠道。 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中发起以爱国为主题的作品征集活动,激发全体“数字青年”的创作灵感,鼓励全体“数字青年”以优秀文化作品表达对祖国的深厚情感。 要注重运用仪式礼仪,在网络开展“同升国旗同唱国歌”“重温入党誓词”“过政治生日”等专项活动,同时发挥传统节日的涵育功能,开展“春节”线上放鞭炮庆祝活动、“清明”线上文明祭奠活动等,激发“数字青年”的爱国主义情感。 要以爱国为主题举办“数字青年”网络文化节,号召全体“数字青年”积极创作网络文化作品,活跃校园网络空间,唱响爱国主旋律,以实际行动展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以“双线”平台为载体实践“数字青年”的“报国之行”

报国之行是承载“数字青年”使命担当的自觉实践。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着力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6]“数字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落脚点在如何推动“数字青年”自觉践行使命担当,勇于前往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这就需要搭建“平台为基”的教育载体,充分运用数字化平台和现实平台助力“数字青年”的“报国之行”。

一是要充分运用数字化平台做好就业政策宣讲工作,为“数字青年”实践报国行动提供就业信息。 要大力普及宣传国家对于青年人干事创业的呼吁号召、政策扶持以及激励机制,对于“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特岗教师”以及征兵入伍等政策性岗位进行重点宣传,让“数字青年”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熟知我国的就业政策,响应国家的呼吁号召。 要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数字平台数据信息的精准分类和推广,使“数字青年”通过数字平台进行关键词检索能够准确获取所需的就业信息,为“数字青年”实现报国之行提供充足的信息支撑。

二是充分利用现实平台培育“数字青年”的职业规划能力。 家庭、学校、企业和社会要形成合力,协同实现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覆盖全体“数字青年”,引导“数字青年”做好清晰的职业规划,确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良好的择业能力,从而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前途命运,积极投身国家建设。

猜你喜欢

爱国爱国主义数字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答数字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数字看G20
爱国主义教育
成双成对
爱国主义教育
数字变变变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