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同富裕背景下海岛地区馆校融合发展研究
——以舟山市为例

2023-05-15袁素霞

关键词:馆校舟山市图书

袁素霞

(舟山市图书馆,浙江 舟山 316021)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习近平同志强调:“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1]提供优质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精神生活富裕的重要途径。公共图书馆具有丰富的馆藏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是直接面向人民群众提供社会教育、文化传播、终身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最重要的校外“第二课堂”。推进新时期馆校融合发展,为校园师生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是新时代图书馆自我转型的必然选择,对促进公共文化与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开展深入合作,是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努力推进的事项,是公共图书馆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展方向。2018 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明确规定:“国家支持公共图书馆加强与学校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以及其他类型图书馆的交流与合作,开展联合服务。”2021 年6 月,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指出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和教育融合路径,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进校园的常态化机制;要推动高校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向社会开放,通过设立课外教育基地、“四点半课堂”等形式,完善与中小学的双向融合机制。2022 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也为馆校融合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指引。我国公共图书馆如何适应新时代共同富裕发展需要,走出一条馆校融合发展、助力共同富裕建设的新路子,成为近年来公共图书馆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之一。本文以浙江省舟山市为例,通过研究海岛地区馆校融合,为服务舟山海岛地区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提供参考。

一、舟山市图书馆现状

舟山是我国第一个以群岛建制的地级市,全市住人岛屿分布广泛。近年来,随着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推进,以及海岛地区人民群众生活习惯的改变,舟山“小岛迁、大岛建”的工程进一步加快,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更丰富、更便捷、更“对味”。同时,也存在部分海岛渔农村校园图书馆图书更新缓慢、资源欠缺,公共图书馆资源社会惠及面小且两者无法互联互通等问题。《2022 年舟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市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5 家,藏书263.7 万册,中小学校102 所,小学生人均图书41 册,初中生人均图书54 册。[2]面对这种情况,迫切需要推动公共图书馆与校园的馆校融合发展,为舟山地区,尤其是偏远小岛的阅读推广和学校教育提供有益补充。

(一)当前图书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校图书馆资源闲置较普遍。据调查,几乎所有的在舟学校都限制社会人员入校借阅书籍,导致部分海岛虽然存在中小学校图书馆,但社会人员很难借阅到馆内图书,造成学校图书馆资源利用率较低。

2.学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不全面。学校图书馆中大量书籍与学生所学课程有关,专业性较强。例如浙江大学海洋学院的图书馆内与船舶专业、海洋专业有关的图书占据很大比重,其他种类书籍会出现一定空缺,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3.公共图书馆数量少且分布不均。公共图书馆的规划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全市的5 家公共图书馆主要分布在各区块中心地带,图书资源较为集中,乡镇、海岛上图书馆数量少、分布不均,图书种类少、更新慢,部分居民由于频繁出岛不便,对书籍借阅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城乡公共图书馆的布局结构和资源配置还有统筹和优化的空间。

4.各类图书馆管理水平仍较低。目前舟山市各图书馆多实行封闭式管理,相互独立,除了每年的特定活动,馆与馆之间没有常态化交流,缺乏健全统一的书籍信息资源管理环境和数据库。且中小型图书馆多以临时或者兼职管理人员为主,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

5.馆校融合相关顶层设计不足。目前舟山市政府对于开展馆校融合工作给予了肯定和支持,但市属相关部门和县(区)级层面并未正式发文建立机制。由于各类图书馆上级管理部门不同(例如公共图书馆隶属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中小学图书馆及部分高校图书馆隶属教育局),馆校合作过程中存在各自为政、权责不明等诸多问题,所以出现了该项工作推进缓慢、持续性发力不足的现象。

(二)舟山馆校融合发展现状

近年来,舟山市图书馆试点推出了以“学海书舟”为主题的新型学习空间,通过对公共图书馆、校园图书馆的统一管理、有效联动、集成服务,全面推进馆校融合与全民阅读。2022 年12 月1 日,舟山市图书馆与舟山市第一初级中学签订“学海书舟”馆校合作运行协议,“学海书舟”新型学习空间揭牌。该中学成为浙江省内首个实现与公共图书馆资源完全互通的中学。“学海书舟”运用智能图书管理系统,通过统一管理、采访编目、制定借还规则,在校园试点建设公共图书馆分馆,将校园图书馆纳入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有效提升了校园图书馆智能化管理水平和图书周转率。同时,舟山市还通过举办“未成年人读书节”“快乐课堂”等全民阅读节系列活动,探索打造全民阅读活动品牌,进一步丰富了馆校合作模式,在中小学生中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据舟山市图书馆统计,截至2022 年10 月,已布局馆外流通站399 家、图书馆分馆29 家、城市书房41 家,并将村级文化活动中心、文化礼堂图书馆纳入全市图书馆管理体系,极大地方便了有需求的中小学生进行全市范围内的通借通还与互联互通,为馆校融合社会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推进舟山馆校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馆校融合发展,不仅可以给在校学生提供较强的参与感、互动性,也能有效盘活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资源,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延伸、社会教育的重要体现,在社会教育与校园教育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在教育“双减”的背景下,对推进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共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满足人民群众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重要平台

图书馆艺术类资源类型丰富、别具特性,对其进行阅读能够给读者提供愉悦的精神享受,提升读者审美能力。[3]作为新时代全面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的主要阵地,海岛地区因特殊的地理位置、交通气候等客观条件影响,存在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少、公共文化未能有效供给的问题,在满足群众较高层次精神追求上存在短板。推进馆校融合,开展丰富的公共阅读活动,打造海岛地区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不仅可以实现公共图书馆与校园的互赢,还能有效满足海岛地区人民群众的需求,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建设上,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新期待。

(二)是丰富海岛师生获取知识、拓展视野的重要途径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的最主要途径。公共图书馆是社会的重要知识库、文化库,是人们通古达今、横跨中外的重要信息场所。为中小学生提供优质的“第二课堂”和丰富的交流平台,能有效发挥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公共教育作用。公共图书馆、中小学在青少年教育方面分别发挥着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作用,两者在目标诉求方面是基本一致的。[4]中小学生是公共图书馆的重点服务群体,发挥好公共图书馆的知识库、文化库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养成自主、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以文化人、以教育人,培养学生正言正行正义。馆校融合作为新时期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新途径,不是简单地将公共图书馆资源叠加给校园,而是通过整合校园、图书馆优质资源,实现公共图书馆与校园教育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拓展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使师生、家长、社会互惠共赢。

(三)是消除网络文学、快餐文化影响的重要手段

图书馆是唯一无需购买门票即可平等获取信息和文化服务的公共空间,是最人性化的城市空间之一。[5]近年来,信息时代彻底颠覆了人民群众的阅读习惯、丰富了学习载体,但也弱化了书籍、图书馆等传统文化资源的作用,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特别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一些网络文学、快餐文化挤占了传统纸质书籍的阅读空间。相较于传统的实体阅读,部分新兴网络文化语系越来越肤浅,一些青少年沉湎于其中,不仅无助于文化知识的获取,也影响着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因此,迫切需要通过馆校融合发展,提供优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专业有价值的文化产品,培养引领全民阅读的新风潮,为学生提供精神愉悦的文化知识,丰富知识储备,提升审美情趣。

(四)是提升图书馆管理水平,实现图书馆员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

新时代对公共图书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正处于转型发展时期,面对信息时代的竞争,图书馆的功能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已经从简单的图书借还、资料查阅,发展为集图书借阅、学习研讨、信息交流、社会教育于一体的校外课堂,其社会教育价值必须得到坚持和发展。在这个关键时期,公共图书馆要想发展,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通过馆校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图书馆的管理绩效,寻找实现最佳自我价值的切入点,真正走向社会、走进人心,推动公共图书馆事业的长远发展。新时代的图书馆人,也已经从简单的图书搬运工发展为广义的社会教育者,通过搭建学生与文化对话、与文明对话、与时代交流的社会平台,能为校园进一步提供重要的知识补充,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传承,也能进一步提升图书馆人的职业归属感、荣誉感。

三、推进舟山馆校融合发展的路径分析

从当前看,推进舟山馆校融合迫在眉睫;从长远看,推进舟山海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笔者针对当前舟山馆校融合实际,结合多年图书馆工作经验,提出以下5 条建议:

(一)推进资源整合,升级公共图书馆社会服务体系

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坚持“政府主导、公益定位、馆校融合”的发展方向,探索推进馆校融合发展。考虑到校园图书馆在规模上、馆藏上、管理上都无法满足新时期新需要,必须加快推进公共图书馆与校园图书馆的资源整合,通过“总馆+分馆”的运营管理模式,建立以公共图书馆为主、校园图书馆为辅、村(社区)阅读点为补充的全市一体的公共图书馆社会服务体系,实现多方资源共享,提升校园图书馆的硬实力。牢固树立以校园教育为主体、社会教育为补充、互动体验为纽带的新时代社会教育服务理念,丰富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推动阅读活动与校园共建共享,实现更广范围、更高层次的一体化管理,拓展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服务面,形成高质量、系统性、社会化的教育资源库,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依托数字管理,打造馆校一体服务平台

打造“一体化”的图书管理系统,将学校图书室作为中心馆分馆进行建设,统一采用图书馆自动化管理,逐步取代区域内各学校的图书管理软件,统一办证、统一借还,实现对图书、读者(学生)的联网统一管理。推进“一体化”的通借通还,基于公共图书馆现有流通业务规则,结合各校规章,将学校图书室纳入全市通借通还业务。读者(学生)可将其在学校图书室所借图书归还至公共图书馆、校园分馆或村(社区)阅读点,也可以将其在公共图书馆所借图书还至学校图书室,由中心馆负责图书的再配送。学校可以通过申请图书调拨功能实现图书在全市范围内的流通,统一调度全市图书资源,提高图书资源利用率。

(三)密切馆校合作,办好社会“第二课堂”

图书馆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合理利用、充分挖掘本馆资源,增强馆际合作,利用丰富的馆藏打造第二课堂。[6]不仅要拓展知识获取渠道,更要培养读者良好的阅读习惯,变被动的灌输式教育为主动的沉浸式参与,实现校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公共图书馆要更加突出需求导向,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多场景的知识获取需求,积极参与校园活动,开展好丰富多样的文化传承、社会阅读等活动。要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场地优势、资源优势,采用公共图书馆主办、校园师生参与、社会力量合作的模式,举办好形式丰富多样、内容多姿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如文学讲座、艺术展览、地方文化展示等,为青少年打造更好的阅读环境,提供更优质的阅读资源,拓展更丰富的阅读活动,从而更好地实现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

(四)创新服务内容,发挥图书馆更大作用

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生命力在于不断根据社会的趋势变革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7]公共图书馆和图书馆人要牢固树立起社会教育主人翁意识,积极跟上社会需求、时代步伐,打造自己的核心产品,积极参与校园教育、社会教育,为社会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应当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根据学校所需、学生所盼、图书馆所能,创新文化供给,为校园师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图书配送、文化供给和社会服务。开发应用场景要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多场景、多状态的学习需求。[8]打通公共图书馆专业数字库资源,根据教学内容需要,深度挖掘图书馆资源,共享海洋数字图书馆资源,探索地方特色文化供给新模式,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特色资源课程,为校园师生提供更为便利优质的公共图书服务内容。进一步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以丰富的知识储备、深厚的文化传承,办好全民阅读活动,讲好历史文化与时代故事,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效防止网络文学、快餐文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五)深化顶层设计,科学化建立组织机制保障

在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优化资源配置,保障馆校合作效果。[4]政府要发挥粘合剂的作用,以政府发文形式建立馆校融合工作机制,打破原有的行政管理格局,突破部门限制,组织协调多部门资源,共同研究馆校融合发展。设立馆校融合政府专项资金,并列入每年的政府财政预算,用于建立并维系馆校双方合作。在不同的区域应采取差异化支持政策,尤其是财政能力较弱的海岛地区,应适当给予倾斜。建立管理培训机制,由政府和公共图书馆组建资深专家队伍,“一对一”嵌入部分海岛地区的中小学校图书馆,从行政管理和业务运营等方面开展指导培训。建立科学合理的馆校融合评价反馈机制,包括社会价值评估和经济价值评估。社会价值评估有助于馆校双方不断完善并提供更为优质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经济价值评估可以在经费有限的前提下,量化馆校融合所创造的经济效益,证明其可行性和必要性。

猜你喜欢

馆校舟山市图书
浙江省舟山市南海实验学校
图书推荐
公共图书馆馆校合作推广实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广州市为例
我是小画家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试论馆校合作
馆校合作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开发——以故宫“陶瓷”主题课程为例
“馆校结合”中的两个“三位一体”——科技博物馆“馆校结合”基本策略与项目设计思路分析
班里有个图书角
舟山市美术教师新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