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在情境的能动利用
2023-05-14许艳
许艳
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種审美,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包含情感和审美的散文,字里行间渗透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尤其重视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渗透,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走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一、情境导入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影响下,高中语文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非常重视课程引导,以此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在具体的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并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以此来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比如在学习《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如下教学情境:同学们,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同志在北京天安门庄严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接着,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再给学生播放开国大典的视频,视频播放后,教师继续提问:“看完这个视频,同学们,你们有哪些感受呢?有谁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
这样的情境导入,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学习活动中,取得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
二、演绎情境
在新教材中,许多文学作品本身的故事性非常强,有一定的演绎价值。高中语文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采取角色扮演教学模式来学习相关内容。角色扮演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引导者的角色,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并将其演绎出来。对于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没有接触过的事物,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采取讲故事的策略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感悟和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比如在学习《阿Q正传》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编《阿Q正传》舞台剧的剧本,通过小组竞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在创编剧本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交流讨论,对于阿Q背后的悲剧内核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能够更好地掌握教材内容,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写作联合起来,在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也有一个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同学们,你们身边有没有像阿Q一样的人,可以是亲人,也可以是朋友,甚至是陌生人。”
这样的情境,能够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使得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不断提升写作水平。
三、深入情境
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知识内容,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通过创设情境来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具体体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方面,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学作品的情感价值,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生有更加深刻的感悟,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促进作用。
比如学生在学习《蜀道难》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如下的情境:同学们,蜀道的艰难险阻为其添加了几分传奇色彩,文人墨客也留下了许多经典,那么蜀道究竟是多么艰难呢?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李白一起去看看吧,重点感受诗歌的宏大气势和奔放的感情,仔细品味浪漫主义风格。再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自己学完《蜀道难》的感受。
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四、创设音乐情境
高中语文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音乐情境,在音乐节奏和韵律的感染下,学生能够更好地走入文学作品,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比如在学习《雷雨》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影视作品《雷雨》的主题曲《爱断情伤》,一边播放音乐,一边给学生讲故事:30年前鲁侍萍刚刚为周家少爷生下了孩子鲁大海,就被迫留下长子周萍,抱着自己的小儿子走向河边……30年后,周萍喜欢上了四凤,而四凤是周萍同母异父的妹妹,刚好鲁大海又在矿上做工,并且成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与自己的父亲也就是周朴园针锋相对……当故事真相大白后,一场悲剧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去文章里看一看吧!在哀伤的旋律和节奏中升华学生的情感,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走进文学作品,走进曹禺先生的《雷雨》。
五、创设问题情境
高中语文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水平精心设计课堂问题,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整堂课紧紧围绕着问题进行,从而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意识。
比如在学习《祝福》的时候,教师可以围绕着“祝福”的隐喻意义来创设问题情境。要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祝福”的隐喻意义,教师需要提前为学生准备封建时代妇女悲惨命运的阅读材料。比如《小团圆媳妇之死》《鸣凤之死》等将学生带入到阅读情境中,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深入挖掘和体会“祝福”背后的悲剧。
如小说通过哪些情节表现了祥林嫂的不幸命运?祥林嫂是一个怎样的人?周围的人是如何对待勤劳善良的祥林嫂的?祥林嫂的死是谁造成的?作者为什么要让她死在“祝福”里?在这组问题中,前三个问题都比较简单,通过阅读课文内容就能够找到答案,而后面两个问题则需要学生概括和提炼课文内容,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问题层层递进,逐渐深入主题,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一致,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促进作用。
当然,在高中语文课堂创设问题情境,除了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还要给学生更多表达自我的机会。可采取小组合作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情境中更好地理解主题内容,提升思维水平。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所创设出来的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并将其纳入自身知识体系中。
具体来说,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以引导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学习中,为学生创设导入情境、演绎情境、问题情境等,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以此来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甘肃省玉门市第一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