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23-05-14陈存辉
陈存辉
情感是与教学过程相融合的教育要素,教师需要根据学习内容,创建适合学生理解的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不断引导学生针对情感态度展开交流,从而实现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态度的教育,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保障。认识语文课程中影响情感教育的关键因素尤为重要,为后文进行情感教育的具体措施分析做铺垫。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要素
初中阶段的课程学习由教师、学生与教学教材三部分组成,同时也是情感教育的要素。作为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关键,教师需要全面了解情感要素的基本内容。根据要素之间的关联展开教学,并在教学的具体过程中适度进行调整,最大限度地将情感教育的关键作用发挥出来,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二、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现状
(一)忽视情感交流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是随着新课标改革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新型教育要素,为语文教学带来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需要教师针对存在的问题思考与解决。所谓情感教育是建立在学习过程中的实时感受上,需要学生在特定环境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但许多教师忽略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在课堂中以理论知识与经验学习为主,注重备课目标的达成,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也没有在课堂中实施情感交流活动,导致学生的学习存在局限性,不利于情感态度的发展。
(二)情感解读存在偏差
情感教育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由心而生的情感认识,与传统意义上的思想品德不同,许多教师在初中语文课程中,将情感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相融合,对情感教育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道德修养,而忽略了学生情感的发展。此外,教材为每一篇课文的情感态度做了规定,这为教师的备课提供便利,但同时也禁锢了教师情感的思维发展,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将规定好的情感目标传输给学习者,这并不是真正的情感教育,教学形势依然局限于理论知识,无法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情感态度,对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造成一定影响。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关注情感主体
要想开展语文情感教学,必须关注以学生为主的情感主体。在以往教学经验中,教师是关键要素,承担着传授理论知识的重要作用,学生在课堂中是被动客体。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与学生之间增强沟通与交流,使教师对学生的需求与发展了解更加深入,运用恰当方法引导学生针对学习内容展开自主思考,从而突破教学模式的框架与束缚,实现自主发展,进而推动情感教育教学。
情感教育的关键在于充分尊重学生的理解和认识,鼓励学生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关注情感主体。情感的发展离不开“我”的认识,只有从学生角度展开教学,才能真正实现初中语文课程的情感教育。
(二)创设易于发挥情感的情境
利用情境进行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与方法,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能够实现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融合,从而产生共鸣,不断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水平。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发展趋向成熟,尤其是心理特征明显,开始追求自我个性,但对于情感问题认识不够全面,对不同情感之间的联系无法有效区分,从而导致学生出现情感偏离的走向。
初中语文课文逐渐脱离小学阶段的稚气,情感发展更加多元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会接触不同角度的情感态度,如果处理不当,学生对不同情感将会产生混淆,不利于语文课程教学的开展,利用情境让学生深入体会情感的价值,对学生情感的认识有一定提高作用。
在创设情境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情感重点,每一篇文章的情感表达都是丰富的、层层深入的,教师只有抓住最关键的情感要素来强化情境教学,才能真正实现情境的引导作用。同时需要注意创建过程应该符合学生发展要求,脱离学生成长的情境设计是失败的,只有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通过教学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目标,缓解青春期的叛逆心理。
(三)进行情感实践性教学
情感是偏向实践的教学内容,在情感理解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心理要素,对具体教学内容产生自己的思考,如果仅仅依赖于理论知识,对文章的理解是不全面的,也脱离了情感教育的本质目标。在初中,语文教学阶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理解情感事件,并针对具体问题展开沟通与交流,不断强化学生自己的情感态度。实践的形式有很多,可以通过课堂上的口头表述,也可以通过课后的写作展开学习,情感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基础上,而是应该付诸行动,只有学生有切身体会,才能真正促进情感教育的发展。
比如,初中阶段“亲情教学”是重点内容,可以让学生以亲情为话题进行交流活动,具体讲述自己与父母家人之间发生的温馨故事,其他学生也可以根据具体故事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让学生采用写作的形式写一写自己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也会产生共鸣,切实体会到亲情的力量和父母的不容易,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目的。
(四)利用问题展开教学
利用问题展开教学是新课标要求下的新型教学模式,能够打破学生的思维习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前根据课标要求创设问题,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更加自主地阐述理解,教师能够在学生阐述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情感发展方向,对学生的教学更具针对性。比如学习七年级课文《济南的冬天》时,可以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描述济南的冬天而不是其他地方?济南的冬天在作者心中有怎样的含义?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逐步了解到济南的冬天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五)完善评价机制
在以往教学经验中,教师的评价局限于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忽略了学生情感发展的评价。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教师应该主动寻求学生的优缺点,针对其情感态度给予鼓励性评价,并引导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评价的过程要适度、时机要适当,充分理解学生的内在情感,从心灵上达到契合,帮助学生提高情感意识。
(六)利用朗读技巧展开教学
有感情朗读的学习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渲染文章感情色彩,通过不同的语调理解文章的情感,在学生朗读过程中可以配合适当的音乐,营造契合度更高的氛围。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注重示范作用,讓学生观摩不同语调所带来的差异,通过阅读表达出喜悦与悲伤、轻松欢快与沉闷悲凉,鼓励学生进行积极朗读,用实际行动体会课文情感,不断增强学生的情感领悟能力。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课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针对目前教学中容易忽视情感交流的重要性等问题,在后续教学中应该注重探索关注情感主体、创设易于发挥情感的场景、进行情感实践性教学、利用问题展开教学等新形式,情感教学与理论学习相配合,不断帮助学生提高情感意识,在新课标指引下实现情感教育教学目标。
作者简介: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教体局教科研中心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