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高阶思维能力培养路径
2023-05-14何鑫鑫
何鑫鑫
高阶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新时代对人才提出的新的要求和挑战。在以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学生在认知、理解以及记忆等方面的思维活动都被固化在了浅显的层面,这样很难激起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探索欲望。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学生打造适宜的思维环境,有效提高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最终实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一、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提前为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打好基础。对于高阶思维能力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师还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引导,并且需要给学生一定的积累时间。因此,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要求为学生打造良好的思维情境,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对思维情境进行有效创设,能够带动学生积极地投入教学情境之中,进而通过一步步的启发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也随之变得活跃起来,在此促使下学习任务也得以自主完成。
例如,在进行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一课教学时,为了使学生对钱塘江的壮观以及大自然的美有更为深刻的印象和直观的感受,教师在充分地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针对本课的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其中的含义,并且还要让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钱塘江大潮在来临之前、来到之时以及大潮过后的壮观景象,以此来培养学生对事物细心观察的习惯。对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课文朗读,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对于从小就没有见过大海,对海潮也没有较为直观印象的部分学生,教师可以播放《钱塘江》纪录片中的片段。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后续的学习中有更深的感悟,而且还会产生更多的想法,同时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进而提高自身的思维活动。
二、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是文字与图像相结合的一种可视化的思维工具,对于学生思维的形成甚至高阶思维的培养都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同时,思维导图的特点是直观生动,十分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对于学生的发散思维能起到很好的训练作用,能够促使学生从宏观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对思维导图的设计和应用当中。这不仅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训练,而且还能够有效刺激学生思维的发散,达到对学生高階思维的培养效果。
例如,在进行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教学时,为了能够加强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通过小组探讨的方法,对阅读过程中所形成的思考框架进行绘制。这一课的主题内容是关于地球,所以,思维导图就围绕着地球这个主题展开。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分别以地球外表、地球资源、人类移居外星球的可能性以及最后的课程总结等四个分支进行思维导图绘制。随后,教师再让学生对几个分支进行一些细节信息的完善和补充,同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地开发自身思维潜能,进而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并最终懂得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三、利用小组合作探讨,提高学生高阶思维
从教育发展的趋势能够清晰地看到,合作学习将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主流。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就可以采用这一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针对问题的分析、解决等方面的能力。
首先,根据阅读教学内容,教师要设置一些能够活跃学生思维的问题,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问题不要固定由谁来设定,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但是最好是由教师整理出价值较高的问题。同时在问题的设置上要由易到难,这样能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循序渐进的锻炼。
其次,教师在针对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时,不能先让学生直接展开小组探讨,而是由学生先行对问题做独立的思考和分析,然后再一起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这样能够有效避免部分学生的思维惰性,激发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让其敢于发表自身对问题的看法。
最后,通过共同探讨,一步步找到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并进行更好的理解吸收。这样,学生在加强知识掌握的同时,高阶思维能力也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讲解《雪梅》这一首古诗时,就可以利用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对诗词的含义进行探讨,并最终理解诗词中的深层含义及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古诗词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教师在进行诗词讲解前可以提前让学生对诗词进行预习,掌握诗词中的生字和词语,并能流利的朗读甚至背诵下来。但是在预习的过程中,会有许多的学生对诗中的意思产生疑惑:“雪和梅争春,为什么没有争出胜负?”针对这样比较有教育价值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小组讨论,思考作者这样写的意义以及作者想要告诉大家怎样的道理,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思。学生在讨论时会针对古诗的字面意思进行分析和思考,通过对前两句的分析,学生了解到:梅花和白雪都想一争高下,谁也不让谁,都不肯低头认输,就连诗人自己想要对它们加以评论,还需要花费心思多想一想。在古诗的后两句,学生又进一步了解到:梅花的颜色之白虽然和白雪的差了三分,但白雪的香气程度却没有梅花的浓烈。诗人利用白雪与梅花的争春,表达了各有所长的道理。学生在进一步的讨论中更深层了解到:如果没有梅花的衬托,白雪的洁白无瑕也就难以体现出来;反之,没有雪的寒冷,也就难以体现出梅花那种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精神以及清雅高洁的形象,这也说明了只有通过对比,才能发现彼此的美好。这样,针对诗词进行细致探究和分析,就能使学生对于诗词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会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并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利用小组合作以及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本文系2021年度安徽省合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HJG21134)“基于绿色指标评价小学语文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研究”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安徽省庐江县城北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