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传承与理解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2023-05-14任文静
任文静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越来越多人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程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与古人发生精神碰撞,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引导学生在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基础上学习古诗词,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程度。
一、加强传统文化渗透
在古诗词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指的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带领学生去深入分析、研究每一篇古诗词中反映出的人生启迪,通过朗读等各种手段去感悟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古人的高尚品德。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背诵高中阶段的古诗词内容,利用反复的诵读积累,促进学生奠定坚实的诗词基础,加强对内涵的理解,并能够在写作中合理运用经典诗句,为自己的作文内容锦上添花。如教学《春江花月夜》时,教师可以借助其他表现相思之情的诗句,帮助学生理解游子在外思妇对游子的思念之情,对“人生易老而日月却能永恒”这一内容的深层感慨,领悟情景交融的深刻意境。
二、营造相对语境
为学习古诗词营造对应语境,可以给予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保证学生利用文言文的语气去学习古诗词,让自己全身心投入语境中去体会,感悟诗词中所包含的情感意义。教师也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加强对古诗词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吟诵,介绍相关背景故事,播放音乐、有关影视剧视频片段等方式营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能够自然地进入对应语境。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教师可以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的音乐视频,让学生感受到乐曲的魅力,然后阅读《苏东坡传》,感受作者的人生意境。
三、多样化教学方式
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在符合学生个性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古诗词教学,因材施教,提升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式开展古诗词教学活动。
第一,开展对话教学。引导学生将古人和自己放在同一地位上,进行自由思想交流,也就是引导学生与古诗词作者之间产生共鸣。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发挥媒介作用,为学生搭建交流平台,使其可以在对话与交流中,了解古诗词的背景,通过作者所处的历史环境,让学生能够沉浸式感悟其思想境界和文化底蕴。另外,古诗词可以分为送别诗、山水诗等多种形式,不同形式的古诗词展现出来的诗人形象也是不一样的,鼓励学生从形象以及题材入手去把握诗歌主旨。
第二,加强古诗词诵读。在高中阶段学习古诗词的重要特点就是要学会诵读,指的是有感情朗读古诗词,包括断句、节奏控制、感情融汇等。其中,需要注意的是诵读不是朗读,诵读指的是在朗读的基础上融入自身对古诗词的情感,只有经过一遍又一遍的朗读,才能促进学生增强诵读的可能性,进而提升学习古诗词的理解能力。
第三,利用多媒体开展古诗词教学。古诗词大多包含对家乡的思念,或是自身的宏图壮志,包括对祖国山水的描写,如果只是让学生在自身脑海里面去幻想出古诗词画面,不能很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在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搭配山水图画或古典音乐,帮助学生更加沉浸式地融入诗词中。这样,既豐富了教学方法,也让学生能够通过直观感受去了解诗词含义,进而领略古人文采,让学生更有兴趣、更加愿意投入古诗词学习。
第四,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拉近古诗词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够提高对古诗词的喜爱程度,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如可以模仿《中国诗词大会》,开展飞花令等竞赛活动,或是“最爱古诗词”的手抄报评比活动,抑或是让学生通过“巧用诗句,构筑佳作”进行文学创作,通过一系列文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促进群文阅读教学
群文阅读教学不同于以往的单篇教学,是引导学生从“单篇”向“群文”拓展,既加深了单篇的理解,又能够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拓宽视野,提升阅读素养。
首先,创建文化议题,设置阅读情境,也就是在开展群文阅读环节时,要重视挖掘诗词的文化元素,并结合核心素养培养要求进行分析。例如,高中语文必修课程中《短歌行》这一篇涉及周公的典故,其中包含的文化元素有历史典故和礼仪制度。还有《岳阳楼记》中涉及的文化元素就是人文景观和思想情感。另外,在学习《蜀相》时,通过设置相应的阅读描述,如《三国演义》,让学生在历史环境下去加深对诸葛亮的认识与理解,能够发自内心感同身受。
其次,开展整合阅读。通过群文阅读构建古诗词学习框架,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活动议题,对于学生文化自觉的增强具有积极意义。而在整合阅读开展中,则要根据高中语文教材古诗词中涉及的人文主题,引导学生根据单元主题把握诗词主旨。如必修第一册第二单元的“劳动”,以《插秧歌》为例,设立“劳动的苦乐”为主题,再学习《归园田居》以及《观刈麦》等,感受文人笔下的劳动情怀。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一议题与学习了解劳动精神,感受劳动文化,加深对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还应设立微专题作文,基于小切口进行文化渗透,实现对单篇的精读。考虑到教材中古诗词的分布较为零散,古诗词教学中为了更好联系各类传统文化,教师应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文化结构,抓住不同专题要点,求同存异。如以“情感”为维度时,可以设立“铁骨铮铮”“纸短情长”等微专题,其中,教材中涉及的课内诗歌有《鹊桥仙》《燕歌行(并序)》《涉江采芙蓉》等。
最后,拓展学习范围,发散多元思维,实现文化自信提升目标。群文阅读不是简单的组合阅读,而是通过“建构”让学生跳出单篇文本的限制,积极发散思维,能够发挥个性化、多样化特点解读古诗词内容。如在学习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诗词“诵读”单元时,引导学生发现其中有三首都是关于“爱情”的古诗词,然后,让学生思考其他与爱情相关的篇目,如《孔雀东南飞》,促使学生能够正确从作品分析中看待传统文化中的女性地位。
五、提升教师素质
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方面,主要是指古诗词解读能力以及教学设计能力的提高。其中,古诗词解读能力主要包括字词释义、文化梳理、文本解析方法等,也就是说,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要做好备课工作,梳理好通篇古诗词文化体系,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同时,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坚持实践与反思。而教学设计能力的提高指的是教师应该在新课改理念的支撑下,坚实自身的古诗词理论基础,能够掌握并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提升教学设计能力时,也要注重师生互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然后根据学生学习反馈去对教学方案进行修改,保证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总之,在文化传承与理解视角下,开展高中古诗词教学活动,可以实行多样化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提高诗词鉴赏能力,提升学习质量,引导学生积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古诗词在文化传承与理解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实现文化自信增强目标。
[本文系山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2021年度课题GH-21126“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的高中语文诗词教学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山西省孝义市第二中学校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