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教学评一体化”的语文教学实践研究

2023-05-14曾知英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礼赞白杨树

曾知英

如何根据UBD(即Understanding by Design,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模式,提炼指向“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语文逆向教学设计框架,本文以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白杨礼赞》为例进行探索,为发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一、“教学评一体化”与UBD模式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教—学—评”一体化,是指在课程实施中,以教育目标理论为指导,使学习、教学、评价之间彼此一体化,目标、教学和评估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是保证课程有效实施的一种基本策略。其关键问题是“学什么”“如何学”“如何评”。UBD模式来源于美国教育专家威金斯和麦克泰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作者提出教师要从学习结果开始逆向思考,先思考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再思考哪些证据可评估已达到了目标,明确知道预期结果之后,再专注设计能评估学习效果的任务,以及能实现这些结果的活动。UBD模式中的三阶段紧紧扣住“教学评一体化”的关键问题,将“学什么”“如何学”“如何评”三个问题做了更详细的规划,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设计模板。因此,将UBD模式运用到语文教学当中,去帮助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目标,保证课程更加有效,值得我们探索。

二、UBD模式有效实施的基本步骤

为了解决传统教学中无目的的灌输,和出现孤立活动的问题,UBD模式以一种更为理性和谨慎的态度对教学做出规划,设计了三个基本阶段。具体如下。

(一)明确预期的学习结果

教学中,老师们要面对的教学内容比较多,对教学资源需要进行一定的取舍。要确定预期的教学目标,设计者要多维度进行分析。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设计的方向盘,教师要精准解读课标,将课程目标合理转化为教学目标,同时应准确深入地研读教材,结合单元要求,明确学生在本阶段应当发展哪些关键能力,还要掌握学情,明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水平,进一步确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

(二)确定评估证据

与传统教学设计不同,第二阶段不是进行活动安排,而是为了确定学生的理解程度,去寻找达到预期学习结果的证据,设计评估任务。教学评价的设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评价任务,另一部分是评估标准。评价任务必须对应所预期的教学目标,真实有效地反映学生情况,从不同的层面去评估“理解”的证据。

(三)设计学习活动

阶段三的活动设计也务必紧紧围绕学习结果和学习评估,思考什么样的学习活动能够促进理解,增进知识和技能,激发学习积极性。为了使活动更具参与性和有效性,作者提炼出WHERETO元素,从师生双方角度观测,为活动设计提供了可参考的关键点。学生为主,在表现性活动任务中积极主动地向目标迈进;教师为导,协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为学生的反思改进创造机会。

基于以上三个阶段,可细化初中语文UBD教学模式如下表。

三、UBD模式要紧扣学习需要来达成“教—学—评”一体化

UBD模式从目标、评价、活动三个维度来实现学习需要的满足,以反思促进学习起点与学习结果的关联,达到“教—学—评”一体化。下面以《白杨礼赞》为例,进行逆向设计。

(一)阶段一:明确预期的学习结果以满足学习的目标需要

明确学习结果、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是UBD模式的第一步,这必须从学生学习的目标需要出发,这里的目标需要,主要指“学生实际的认知情况与期望达到的认知状况之间的差距”。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起点,了解当前学生的知识建构和最近认知发展区,我们不难从课标、教材、学情等方面去帮助学生梳理、确定目标。

1.解读课标:《白杨礼赞》是一篇散文,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散文阅读提出:“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能结合自己的经验,理解、欣赏和初步评价语言文字作品,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从散文阅读的学习需要来看,对应课标,情感体验、语言鉴赏、写作技法等都可以作为目标来设计。

2.分析教材:《白杨礼赞》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散文。教参分析如下:“本单元入选了四篇散文,但类型不同。或见人记事,或托物言志,或阐发哲理,或写景抒情,展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表达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本文在单元教学中属于写景散文的范例,因此根据单元安排的学习需要,要以理解写法、品味语言为教学重点,圈点批注的学习方法也有学习巩固的需要。

3.分析学情:八年级学生对散文有基本认识,并且在七年级学习了《爱莲说》《陋室铭》《紫藤萝瀑布》等课文后,对托物言志的散文较为熟悉。本文谋篇布局苦心经营,抒情方式灵活多变,思想内涵深刻丰富,在精神上也有积极向上的引领作用。在了解学生近期正在阅读名著《红星照耀中国》之后,教师决定将红色精神进行对比联系,满足学生对关键情感品质的理解需要。

综合以上三个维度,我们可以确定预期的学习结果(学习目标)如下:①通过诵读,厘清文章线索,体会作者对白杨树的情感;②通过圈点批注,品味语言,理解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③通过拓展阅读,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昂扬向上红色精神的赞美之情,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二)阶段二:确定观察的评估证据以满足学习的评估需要

在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教师利用“理解”六侧面的评价标准来洞悉学生的理解程度,此时表现性评价任务和其他评价证据就显得很需要。传统教学设计中,有些老师常常忽略了评估需要,没有从学生的理解角度出发,对学生的表现把握不到位,而导致师本位的灌输式课堂,忽略了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所有的评价任务都必须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紧扣学习目标,成为评估学生任务完成情况的重要保证。对应阶段一确定的三个目标,可以确定《白杨礼赞》的评估任务如下。①批注朗读——圈画并朗读抒情议论性的关键语句。(评估目标①)②圈画赏析——说出白杨树的“不平凡”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评估目标②)③迁移品鉴——将白杨树象征的精神迁移到《红星照耀中国》中红军形象,对应理解相关的品质。(评估目标③)④书写应用——卡片寄语,红色传承,应用象征的写作手法。(评估目标③)⑤批注笔记——运用不同的符号对课文做出批注,并且与他人进行讨论,丰富自己的读书笔记。(评估目标②)⑥比较閱读——课后作业:阅读茅盾的《风景谈》,比较与《白杨礼赞》在写法上的异同。(评估目标③)

(三)阶段三: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以满足学习的动力需要

阶段三教师要紧扣学生的理解,关注学生的动力需要,依据教学目标和评估证据进行活动设计。八年级学生都是13岁左右,他们成长在丰衣足食的当下,与作品所处的年代相距甚远,同时受阅历所限,要理解文中作者要表达的深层含义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必须精心安排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满足学习的动力需要。

本次教学设计了一个情境,某抗日阵亡将士陵园欲举行“弘扬抗战精神,强国复兴有我”纪念活动,计划在陵园种植纪念树,现向广大市民征集意见,同学想推荐“白杨树”作为纪念树,请结合课文拟写推荐理由。学生围绕整个学习情境,在回应推荐理由的过程中,层层推进学习活动,具体安排如下。①活动一:认识白杨树。快速从文中找出直接抒发作者对白杨树赞美之情的句子,分析并朗读。结合关键词探究白杨树的“不平凡”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此活动旨在评价目标①的达成度,能否厘清文章线索、感受作者的情感,评价目标②的达成度,能否品味语言,理解白楊树的形象。②活动二:理解白杨树。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中“红军战士的生活”,用课文中白杨树的特点词语概括红军的品质,小结托物言志的手法,回应情境,提炼白杨树作为推荐树的理由。此活动旨在评价目标③的达成度,能否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昂扬向上红色精神的赞美之情,观测学生对昂扬向上红色精神的理解程度。③活动三:根植铸魂树。视频植入,情境寄语。“假如你的哥哥是视频中的一名新兵,请你制作一张明信片,给他带去军营纪念。要求明信片上有景物,并赋予其象征意义,给哥哥写上寄语。”此活动旨在评价目标③的达成度,是否掌握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能否应用拓展。④布置作业,一个基础型作业,阅读课后茅盾的《题白杨图》诗,圈画诗中表现白杨形象特点和诗人情感的关键词,并作批注。此作业旨在评价目标②,巩固圈点批注的学习方法。另一个拓展型作业,阅读茅盾的《风景谈》,比较与《白杨礼赞》在写法上的异同。此作业评价目标③的达成度,旨在评价是否学会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并拓展到不同文章。

以上《白杨礼赞》的教学实践运用UBD的教学模式,对应“教学评一体化”“学什么”“如何评”“如何学(教)”的三个关键问题,紧扣学生的学习需要,力求“教—学—评”达到一致。

“以终为始”的UBD模式教学设计思路不但指学习起点与学习结果一致,更期待学生在自我建构过程中对学习内容有独到的理解。教师在确定目标时应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站在评估员的角度思考评估任务的设计,再来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其过程紧紧顺应“教学评一致性”的追求,指向“教学评一体化”,以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笔者将在初步探索后继续践行,为不断提高学习质量而努力。

[本文系广东省中小学三科统编教材“铸魂工程”专项课题“基于‘红色文化的初中语文课程开发与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GDJY-2021-A-b034)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猜你喜欢

教学评一体化礼赞白杨树
听故事
白杨树染绿了夏天
礼赞40年
会唱歌的树
教学评一体策略在高年级英语课堂的实践
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与实践
采油树礼赞
“五老”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