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任务驱动下的“美好阅读”教学实践

2023-05-14马紫英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驱动课文探究

马紫英

在传统的汉语阅读中,学生主要依靠老师的指导,自主学习能力较弱。而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旨在使学生能够真正地进入文本,主动地阅读、思考、探究,以获取对文本的了解与经验。

从“被动”转向“主动”

以建構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突破了过去“师讲生听”的教学方式,把学生放在一个学习环境里,用任务驱动激励他们进行主动的研究。通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分析,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着主观能动性差的问题,虽然老师在课堂上以问题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探究,但由于预习不足,导致探究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任务教学法注重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使他们真正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从“接受”转向“探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第三学段不但要求学生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要能够结合语境和自身的累积,推想、理解、揣摩相应的词语,并依其风格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解读。但是,从实践中以及从学生的阅读状况来分析,很多学生仍然有“等”“靠”的思维,不能主动根据文章的文体自主阅读。部分同学上课时很用心,并在课文中做了详尽的标记,但是在应付课后的阅读题目时,丢失分数的情况十分严重。这是因为这些学生并没有真正自主探索的阅读,他们尽管记住了很多的文学知识,却无法主动地去理解。

任务驱动模式,使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探索,在课前、课中、课后,以“学习者”的视角对文本进行探索和了解。应当说,把“接受”变成“探究”,既要改变学习方法,又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他们成为名副其实的“读者”。

从“阅读”转向“理解”

“读”更多指向的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而要在读中理解,则要让学生透过字面理解其中的含义。如《狼牙山五壮士》里五壮士跳崖时的呐喊,都是他们爱国之情的表现,是他们对祖国和人民的最后一声呐喊。但是,通过调研,发现许多学生对这一层次的理解还不够透彻。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情境、问题、活动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自主的基础上与同学进行沟通,从而达到对课文的认识。

一、任务驱动下的“美好阅读”教学实践

(一)设计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兴趣

在实施“美好阅读”时,必须先确定学习目标,才能使其更有效地运用。“美好阅读”的教学内容大致可以分成三大部分:感受文章内容、感悟文章思想、分析文章情感。在实现这三个学习目标的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在教学活动中,老师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金色的鱼钩》的学习,要让学生在整理课文的结构之后,自主体会班长的性格,明白“在这条布满红色铁锈的钓线上,闪耀着耀眼的金光”。

教学任务的制定要合理。第一,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要提高学生的语感,活跃学生的思考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等方式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第二,依据教学书籍进行课案设计,教学用书为老师们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有力的参考意见,有利于老师们制定出更为完善、合理的学习目标。在对教科书进行解析时,老师要对课本的每一个单元进行细致的剖析,包括单元导读、课后练习、阅读提示、口语交际等等;然后按照教学规律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安排作业,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本中的重点和难点。

(二)设计教学环节,锻炼学生能力

为保证“美好阅读”课程的顺利进行,老师需要在课堂上进行适当的设计,使每位学生都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自己的语文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般情况下,老师可以通过以下六个步骤来进行教学,即开课、感知、研究、总结、练习和作业。在实施上述六大教学步骤时,要遵循逐步发展的原则。老师可以将精读课文的教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了解词汇、生僻字,并能够流畅地读出;第二部分引导其进行分析、总结,再指导其进行课堂训练。

比如,学习《匆匆》这篇课文,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文章里寻找与时间有关的词语,完成一阶段的教学工作,然后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二阶段学习。在“美好阅读”部分,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第二至第四段落上,模仿原文的第三部分,把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觉描述出来;然后让他们用所学词组来表达自己对“时光之流”的感受,深刻地感受到作家对时光的流速和一走了之的无能为力和遗憾,从而更好地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提高教学水平,实现学业目标

“美好阅读”的实施,可以采取团队协作的形式。首先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目标,采用多媒体、板书、口述等形式,为他们营造出与之对应的环境,激发他们对各种活动的探究感。其次,采取团队协作的形式,让同学们相互交流、相互协助,通过对教学任务的探索,发现问题,深刻剖析课文的内容。最后,要对学生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可以采用教师评价、生生互评等方法。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给予他们一定的激励和协助,让他们有自信和动力去不断地探究。比如教学《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时,可以要求学生迅速阅读,比较文章中所设想的将来与今天的学校的异同,然后与生活现实相结合,设想将来的学习人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老师要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经历,分享自己对科学的认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活动向课外拓展

老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例如,老师在教授《我们家的男子汉》之后,可以让学生回家观察弟弟、妹妹或邻居的孩子,与课本里的“他”作比较,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男子汉”这个概念。再比如,在学完《蟋蟀的住宅》之后,可以让学生去自然界中观察蛐蛐的家,从文本到现实,真实地感受蛐蛐家的特色。又比如,在学完《记金华的双龙洞》之后,可以指导同学们在旅游之后,结合自身的情况,依照旅游的先后次序进行创作。这样学生既可以熟悉所学到的作文技巧,又可以提高作文水平。

二、结语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中,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必须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能力的学生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基于“美好阅读”的教学,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

作者简介:甘肃省积石山县癿藏镇甘藏沟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驱动课文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背课文的小偷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