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等教育阶段职普融通实施策略研究

2023-05-13张明远贾杨兵

文教资料 2023年24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策略

张明远 贾杨兵

摘 要:职普融通是人才培养的一种创新模式,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关键因素,是完善现代教育体系的有力抓手。在地位相同、教育类型不同的基础上,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有效融通,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拓展人才通道,增加人人成才的机会。在中等教育阶段,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之间缺乏有效的机制、社会认可度低、缺乏课程载体、动力不足等因素影响二者相互融通。为了促进职普有效融通,需建立职普融通机制、提升认可度、构建融通课程体系、提升主体动力等。

关键词:中等教育阶段 职业教育 普通教育 职普融通 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1]2022年12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简称“《意见》”),强调要“推动职普协调发展、相互融通”[2]。2022年5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有效贯通”“在义务教育后的不同阶段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 [3]

由此可见,在新时代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职普融通应作为有序、有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增加适应性,提高吸引力的重要举措,以此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同发展。在职普融通过程中,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之间的融通是关键,决定整个职普融通的顺利推进。

一、中等教育阶段职普融通的价值与作用

(一)职普融通有利于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

教育需要适合学生将来的发展,只有给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接受不同类型和模式教育的机会,才能拓宽适合学生发展的道路。[4]在中等教育阶段实施职普融通,解决了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长期存在的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严重分离的问题。普通高中学生除了注重文化知识教育外还要接受职业教育,将文化知识与职业知识结合;中职学校学生不仅要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文化知识的教育,将技能和知识并重。职普融通将学科知识和职业技能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为学生在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间多次转换提供了基础,为学生多次选择提供了机会。学生选择的机会越多,成长成才的道路就越宽。

(二)职普融通有利于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人才

职普融通的初衷就是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既要对学生进行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人文知识的培养,又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的培养;既注重学生技能的提升,又注重学生品德的养成,是普通高中学生和中职学校学生拥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和过硬技术技能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更新技能、适应未来发展变化的能力非常重要,有利于学生技术技能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德技并修的高素质人才,实现育人与育才的有机统一。

(三)职普融通有利于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

职普融通能够起到中职教育促进普高教育、普高教育推动中职教育的作用。对于普通高中学生来说,职普融通有助于开展职业认知、职业精神的培养,提升职业技能,有利于未来就业选择;对于中职学校学生来说,职普融通有助于提高文化基础知识水平,打牢知识基础,为未来调整专业、转换工作岗位进一步增强柔韧性及弹性,有利于增强其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促进人才自由流动。[5]

职普融通是中职教育与普高教育沟通的桥梁,真正搭建起了人才成长成才通道,多渠道、多形式满足人的发展需要,打破了一考定终身、职业教育是“差生”的传统观念,改变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过早分流的现状;提升了人发展的潜能,增加了人人皆可以出彩的机会,有利于人们改变对职业教育的传统认识,对提高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和社会地位具有重要

作用。

二、中等教育阶段职普融通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中等教育阶段职普融通现状

国家提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以来,对职普融通的研究和试点越来越多。近几年,我国许多地区开展了职普融通试点工作,包括浙江、上海、江苏等东部地区,安徽、河南等中部地区,重庆、四川等西部地区。从试点地区来看,职普融通的模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校内综合模式,主要包括综合高中、校内职普融通班、校内课程渗透等;另一类是校际职普融通合作模式,主要包括校际职普融通班、校际师资互流等。从试点学校的数量来看,试点学校还比较少,普通高中不愿意参与,职普融通推进进程比较缓慢。

(二)中等教育阶段职普融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 职普融通缺乏有效的机制

一是机制尚未形成。目前,职普融通的推进既缺乏顶层设计,也缺乏切实可行的政策。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之间协调沟通较少,未建立协调沟通机制。二是双向流动遇阻。普通高中学生不愿意流、中职学校学生不能流,普高学校无心推动、中职学校无意推动的尴尬局面,致使职普之间双向流动不顺畅。三是职普融通课程遭遇现实困境。目前国家、省市还未组织开发职普融通课程,没有统一的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学校一般不愿意开设职业课程,即使开设了也只是摆设。

2. 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不高

社会认可度是影响教育類型选择的关键之一,也是推进职普融通的重要因素。目前,社会大众更容易接受普高教育,普遍认为普通高中能更好地实现学生升学,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将来工作体面、工资待遇好、受人尊敬等,是学生成长的唯一路径;对中职教育存在偏见,认为接受中职教育就意味着学历低、工资待遇低、不受尊敬等。学生升学通道狭窄等因素影响着学生及家长选择中职学校,对就读中职学校的积极性不高,从某种程度也说明了职业教育社会地位不高。如果不能使社会大众认同职业教育,那么职普融通就很难推进。

3. 学校综合条件很难满足职普融通的要求

职普融通难以开展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学校的设施设备、师资条件、课程建设、校企合作等综合条件要求比较高。以综合高中为例,在设施设备上,综合高中必须同时满足普高教育与中职教育的条件需求,比如建设实训室、实训基地,须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足够的实训设施设备;在师资方面,须有文化基础课教师、“双师型”教师、兼具文化基础课和职业知识的教师,以满足对文化课程和职业课程的教学需求;在课程建设方面,须开发同时满足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需求的课程,要能保证学生在分流前既能学习文化基础知识,又能学习职业知识,要两不误。同时,中职教育要与企业合作育人,实现校企合作,学校要抽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与企业进行洽谈,这些对学校来说都是一种压力。

4. 推进职普融通的动力不足

职普融通能够顺利地推进,需要中职学校、普通高中、教育主管部门及政府共同参与并积极发挥自身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普通高中对职普融通反应非常冷淡,因为融通对普通高中学校来说效用不是很大,可有可无,参与的积极性较低。对于中职学校来说,职普融通反而成了学校招生宣传的“卖点”,是学生通往普通高中的一条路径,中职学校为了招生而进行职普融通。职普融通要处理转学、升学、学分、学籍等一系列事务,会涉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主管部门,这会增加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量,导致教育主管部门也缺乏动力。

三、中等教育阶段职普融通的实施策略

(一)建立健全职普融通机制,改革完善职普融通政策

1. 建立职普融通新机制

第一,建立由政府主导的融通机制。要顺利推进职普融通,政府须发挥主导作用,建立职普融通长效机制,明确教育主管部门及中职学校、普通高中学校的职责,加强职普融通政策的落实;建立职普融通投入机制,加大对职普融通学校在实训设施设备、师资、资金等方面的投入力度,逐步改善办学条件。

第二,健全多样化成长成才机制。一是纵向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通道。大力推进优质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联合开展“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与职业本科院校联合开展“中本贯通”培养,高职院校与职业本科院校联合开展“专本硕贯通”培养,实现职业教育“中高本研”衔接贯通。二是畅通多路径人才通道。推动本科院校全面招收中职学校学生,扩大中职学校学生就读本科和“专升本”规模,扩大应用型本科学校在职教高考中的招生规模,增加专业硕士招生计划,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三是创新技能人才选拔机制。完善本科学校招收具有工作经历的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办法,采取“申请+推荐+面试”的方式招收具有一线生产职业能力的学生就读本科,对企业高级工程师、获得国家或世界技能比赛奖项的选手、行业技术能人、能工巧匠等特殊人才,可给予免试直接就读本科院校的福利待遇。

建立健全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长、可持续发展的梯度职业教育体系,推进职普相互融通、协调发展,让不同禀赋和需要的学生能够多次选择、多样化成才[6],让学生不论读中职学校还是普通高中,都可以获得成长、成才的机会,促进学生在不同的成长轨道上自由转换。

第三,建立校际沟通联席机制。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之间要加强交流、沟通,建立校际沟通联席机制,真正意义上实现职普融合互通。要建立由政府协调、职普融通校际间联席沟通、资源共享、课程共建、学生考核、教学评价、质量监督、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学籍转换等方面的机制,营造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良好氛围,实现师生互动、学生互联,增进学生对学校和自我的认识,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类型和成长成才道路。

2. 完善职普融通政策

目前,国家、省市还未制定职普融通的专项政策文件,应加强顶层设计,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出台职普融通专项政策文件,明确职普融通的内涵、目标、原则、形式、措施、考核评价、条件保障等[7],加强对职普融通政策的指导。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文件精神,结合地方实际制定职普融通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具体明确职普融通的办学条件、资源配置、管理方式、监督措施等,形成自上而下的职普融通的指导意见、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政策框架,为职普融通提供政策支撑,保障职普融通顺利

推进。

3. 设立职普融通第三方监督评价机构

要设立具有权威性的第三方监督评价机构,对中职与普高合作的质量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第三方监督评价机构主要负责对职普融通的办学条件、资源配置、教学质量、课程内容等情况作出独立客观的评价,并对合作学校进行监督检查,防止合作学校懈怠,避免合作异化,推动职普融通顺利进行。

4. 改革职教高考方式及标准

职普有效贯通的关键在于建立同普通高考一样具有重要地位的职教高考制度。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职教高考方式,选拔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探索将一部分职业课程,如计算机技术、信息技術等课程纳入普通高考的选考科目,在地位上与生物、物理、历史等科目一样,在高考时可以选考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学校开设的课程,让职普融通实质化。积极探索新的职教高考方式及标准,建立全国或全省统一的职业技术测试标准或高校独立标准,学习借鉴艺术高考方式,提前对中职或普高学生进行职业技能测试。职业技能测试多采用现场操作、项目设计等方式,加快完善职教高考制度。

(二)改变学生及家长“重普轻职”的思想,提升职业认可度

教育没有优劣之分,只是所受教育类型不同;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社会分工不同。要想推进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相互融通、协同发展,须改变学生及家长“重普轻职”的思想,让他们对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树立正确的认识。

1. 加强职业启蒙教育

推进职普融通和协调发展,须从根本上转变学生对职业教育的看法和观念,使其在意识上认识到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实际上具有平等的地位,都是值得信赖的选项,这样才能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沟通交流。[8]要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对学生进行职业启蒙教育,在学生的心中种下职业教育的种子。要积极鼓励、引导、支持义务教育阶段甚至学前教育阶段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加强职业认知、职业意识等方面的启蒙教育,让学生从小就接触到职业知识,认识每种职业所对应的工作内容及其作用。多参加劳动实践锻炼,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到工厂、车间等参观学习,认识工作岗位及职业岗位;认识“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听他们的故事,了解他们的事迹及对国家和社会所做出的贡献,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职业知识,真正认识和了解职业。

2. 加大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

要继续办好全省职业教育活动周进社区、进学校、进课堂等活动,对各学校在职业教育领域取得的成绩进行宣传,宣传优秀职业学校、教师、学生的先进事迹,宣传工匠精神、劳模精神,让学生及家长真正认识职业教育。只有认识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一样的效用和实力时,学生和家长才会愿意将职业教育作为一个选项,才会吸引更多学生选择职业教育。在宣传时,多利用大国工匠、技术能手等“技术明星”做形象代言,让更多的能工巧匠、技术能人出现在公众视野,营造人人皆可成才的社会氛围,增加人们投身技术行业的热情,提升社会公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

3. 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提高中职人才培养质量是缩小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地位差距的关键,也是推动职普融通的重要引擎。中职教育要瞄准国家、省市发展战略,对接区域产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自身特色优势,提质升级、增值赋能,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多元办学格局,激发社会办学内生动力,激活职业教育办学活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培养大量的适合社会发展、市场需要、岗位要求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只要学生被社会认可、企业重用、家长接受,职业教育学生的地位就会自然而然得到提升,职普融通就能顺利推进。

(三)探索职普融通模式,促进职普融通顺利推进

1. 办好职普融通综合高中

《意见》指出,要“探索发展综合高中”“推进职普融通、协调发展”。[9]综合高中是一种有效解决职普融通问题的办学模式。综合高中既有普通高中教育又有中职教育,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选择结合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的综合高中——在普通高中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在中职教育中加强文化基础知识教育,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在转换教育类型时,不会因课程内容而犯难。

综合高中的教育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高一,统一编班,进行相同的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在经过一年的学习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计划选择普高教育还是中职教育。第二阶段是高二上学期,对有希望深入本科高校深造的学生,在文化课的深度上进行拓展,为高考做准备;而对学习较困难的学生适当增加职业教育方面的课程,可以根据兴趣、爱好、特长等开设技能方面的选修课或特色课。第三阶段是高二下学期,对学生进行分类分流:普高班、职高班、艺术特长班。普高班是为进入本科院校而开展课程教学;职高班是为进入高职院校而进行教学,同时加强实际操作和技能训练;艺术特长班是对有艺术特长的学生除了文化基础课程学习外,加强艺术专业指导和艺术理论指导。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教育类型和发展方向。

2. 职普融通班模式

在省教育厅的统一安排下,在全省部分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学校开设职普融通实验班,普通高中的实验班以普高教育为主,中职学校的实验班以职业教育为主。

职普融通班在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等方面基本一致,第一学期主要以文化课程为主,适度设立专业技能课和职业指导课。第一学期结束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可以再次选择就读普通高中或中职学校。其他学期,普通高中主要以教授普通高中知识为主,以培养学生升入本科院校为目标;中职学校以教授职业技能为主,既培养学生升入高职院校,又为学生就业做准备。融通班的学生在任何一个学期都可以选择任何一所学校读普通高中或中职学校。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3. 积极探索“职普融通一体化发展”模式

在全省选取部分普通高中学校和中职学校实施“职普融通一体化发展”实验班,以培养升入高职、职教本科和应用型技术大学为主要目标。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深入交流沟通,在职普融通课程建设、职业技能课程开发、“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改革、教学内容、考试考核、师资互流等方面资源共享、合作互动,一体化推进课程教学、技能提升,实现两类教育资源、教学模式的交流合作与共享共赢。

(四)切实保障职普融通主体利益,提升各方积极性

职普融通,只有依靠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和普高学生、中职学生等利益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有效推动,让他们在职普融通过程中切实得到实际的利益,增加“获得感”。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对职普融通学校的投入力度,支持建设足够的实训室和实训基地,购买设施设备,配足“双师型”教师、基础文化课及职业课程教师,在招生上给予更多政策支持,要让普通高中学校和中职学校感受到在参与职普融通后办学活力得到增强,获取的资源更多;给予职普融通学生更多选择就读普通高中或中职学校的机会,在学籍互转、选择学校上获得更多的便利政策;让普通高中学生和中职学校学生感受到在参与后所获得的成才机会更多,享受的政策红利更多。

(五)完善职普融通课程体系,实施课程互选学分互认

1. 加强职普融通课程体系建設

融通的基本动力是课程体系的完善,“课程是连接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这两种教育类型的重要纽带,也是重要载体,可以说课程是普职融通的切入点”[10]。课程是推进职普融通的载体,也是推进职普融通的关键因素。职普融通课程建设既要满足普通教育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又要兼顾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和发展性指向。[11]要厘清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衔接的边界、起点,明晰课程构建的基本逻辑,要注重文化基础知识与职业技能的结合,兼容普高教育内容和中职教育内容,达到内容互通。教育主管部门要组织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学校一道,建设职普融通文化基础知识课程、专业技能课程、职业认知课程、职业体验课程、劳动技能课程等课程体系;通过构建职普融通课程体系,解决职普融通过程中缺乏课程及课程内容不统一的问题。

2. 实施课程互选、学分互认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加强各学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渗透融通”“推动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课程互选、学分互认”。[12]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是促进职普融通的重要途径。职普融通班校际之间允许学生互选选修课程,普通高中的学生可以选修中职学校的课程获得学分,以此免修普通高中的选修课程;中职学校的学生也可以选修普通高中的课程获得学分,以此免修职业学校的课程。规定在任何一所中职学校或普通高中学校选修课程所获得的学分,在其他学校都可以得到承认。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两者优秀的师资、课程、资源优势,解决优秀师资短缺、课程匮乏、资源紧张的问题,从而达到优势资源共享的目的,学生也可以获取自己想获取的知识,弥补自身的不足。

四、结语

职普融通既满足了中职学生对文化知识、人文素养等方面的需求,也满足了普通高中学生在技术技能方面的需要,给学生提供了多次选择的机会和成长成才的道路,对促进职普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從目前部分地区职普融通的实践来看,职普融通进展得很不顺利。希望随着国家的大力推进,职普能够有效融通、彻底贯通,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能够协同发展,一体化推进,共同画出人民满意的教育“同心圆”。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4.

[2] [9]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 [J].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23(Z1):2-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J].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22(3):504-512.

[4] [8] 黄毓毅.新职业教育法视角下职普融通的意义、定位和实施策略[J].河北职业教育,2022(4):23-27.

[5] 侯亚平.普职融通的内涵价值、掣肘因素与突破路径[J].机械职业教育,2023(2):18-21.

[6] 孙其军,陈延良,毛宏芳.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 全面服务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笔谈之一)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2):10-19.

[7] 孙静,崔志钰. 21世纪以来我国职普融通教育政策的演变逻辑、问题解析与优化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21):5-11,35.

[10] 盖馥.区域普职融通的实现路径探析[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8(4):15-16,79.

[11] 牟向伟,王凯,唐瑗彬.中等教育学校推进职普融通的影响因素与路径选择[J]. 当代职业教育,2023(2):51-59.

[12]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1(30):41-45.

*本文通讯作者:贾杨兵。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