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视域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对策研究

2023-05-13吴永斌

文教资料 2023年24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吴永斌

摘 要:互聯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得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网络信息,提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随之变得非常重要。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理论视角,分析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党性与人民性尚未深度融合、大学生舆论导向存在一定偏差、理论创新和实践活动教育互动失衡、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与法律意识有待提高等关键问题,提出了教育主体应坚持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促进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的校社教学路径互动、推进法律监管与大学生自主管理相结合等科学对策,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大学生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对策

随着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信息工具的普及,网络作为开阔视野思维的新载体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社交不可或缺的工具。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视域下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研究对于大学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树立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内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1]面对网络中各类铺天盖地的不实消息,大学生群体乃至业内媒体人都难分其真伪,因此,如何在新时期继续有效地运用媒体、互联网,并凸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时代价值,深化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然成为当下党和高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视域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界定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内涵和特点

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建构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灵魂、核心和骨架。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来看,新闻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必须从历史和社会的角度去看待新闻,了解新闻发展的规律。[2]同时,新闻既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也具有传递思想的功能,其信息性和思想性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从媒介性与社会性来看,新闻媒体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具有媒介属性的同时也有社会责任,我国的新闻媒体必须履行社会责任,为人民服务。除此之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还强调人民性与时代性的统一、真实性和客观性的统一。新闻媒体必须以人民为中心,服务人民群众,也要紧密联系时代的发展变化,反映时代的精神风貌。同样地,新闻媒体必须真实客观地反映事实,避免夸大、歪曲和捏造,还要关注新闻的主观因素,把握新闻的内在含义和深层

意义。

聚焦来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和新闻工作的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的总称。它是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前提下,通过对新闻和新闻工作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而形成的一种关于新闻和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论。它强调新闻的真实客观性、社会性和人民性,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现实意义。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挑战

本文所指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社会各部门和高校各主体运用互联网思维,通过互联网平台和融媒体技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大学生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方面施加影响的实践活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途径。但是,网络上也存在一些不良信息和思想,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和信息素养,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约束和自我管理。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视域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柱,是大学生进行网络交流和思想碰撞的基础价值观,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结晶,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和灵魂。[3]

各级教育机构和家庭、个人应当共同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形成全民参与、全社会共同推动的教育格局。大学生自身在网络上应该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传播正能量,抵制不良信息和思想。

(二)培育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与信息素养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和全面的信息素养是极为重要的。法律意识强调公民对法律的认知、理解和应用,是现代社会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素养则是指个体在信息时代中获取、利用、评价和创造信息的能力。法律意识和信息素养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具有密切的联系。大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素养,学会辨别信息真伪,正确处理网络信息。

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视域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教育过程中党性与人民性尚未深度融合

党性和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两个重要方面。党性原则是我国新闻舆论工作的第一原则或根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区别于其他新闻观最鲜明的标志。[4]人民性则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工作中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人民利益至上的思想

理念。

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中,党性和人民性尚未深度融合,一些从事新闻媒体行业的党员干部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问题,没有真正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对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诉求缺乏敏感性,忽视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缺乏对人民群众的真正关心和爱护,导致人民性和党性脱节;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良行为、违纪违法行为等。以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些大学生。一旦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教育松懈,则极有可能对大学生的观念、道德等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大学生舆论导向存在一定偏差

在輿论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媒体对事件或者问题的报道、评论、解释等所形成的趋势和思潮,会对社会和公众的认知与评价产生重要影响。然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现实中经常存在舆论导向发生偏差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为:信息选择性偏差、过度渲染和煽动情绪、价值观导向不当、道德评判不公等四个方面。

新的时代条件决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新的要求与任务。[5]缺乏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正确引导,某些媒体可能会根据自己的利益、立场或者其他因素,选择性地报道和强调某些事件或者问题,淡化或者忽略其他事件或者问题,导致大学生对某些事件或者问题的认知产生偏差。同时,某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可能会夸大事实、渲染情绪,甚至故意制造谣言和不实信息,导致大学生的情绪被误导和煽动等。一旦学生偏离正确的价值观念或者立场,那么极有可能被不良媒体带上错误的道路。从道德层面来看,部分媒体可能会在报道和评论中对某些事件或者人物进行道德评判,但是评判标准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大学生对某些事件或者人物的认识产生偏差。不难看出,大学生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易受舆论导向的影响。因此,我们应特别强调舆论监督的重

要性。

(三)理论创新和实践活动教育互动失衡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强化,缺少对教育内容多样性和教育方式多元化的关注,亟须进一步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

一方面,当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缺乏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支撑,理论创新不足,难以有效指导实践。另一方面,虽然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开展,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和规范,发展相对滞后,存在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式陈旧等问题。因为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失衡致使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不够明显,一些大学生缺乏正确的网络信息辨析能力,缺乏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规范网络行为,维护网络秩序,要求通过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一批又一批有担当的中国青年。[6]

(四)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与法律意识有待提高

大学生是网络时代的主力军,是民族复兴伟业的生力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7]自我管理能力和法律意识是现代社会中大学生必备的重要素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提高自我目标管理。而在实际的过程中,大学生容易被周围的事物所干扰,导致行动缺乏自律和计划。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大学生常常容易拖延时间、浪费精力。网络意识教育效果也会因此相对存在滞后性。

在法律意识方面,大学生一定程度上对法律理解不透彻,不能很好地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规范,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容易陷入各种法律纠纷和社会矛盾,也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欺骗和侵害。高校大学生需要在校园里不断强化自我管理能力,接受法律教育,增强法律意识,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并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一定的力量。

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视域下推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对策

(一)教育主体应坚持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 首抓党性原则

“如果把科学性摈除在党性之外,党性原则就不再具有经典性。” [8]新闻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要求其把握党的积极性、纯洁性与方向性,让大学生始终跟随党的步伐。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任务是重视党的领导。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原则。因而,我们既要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和党性教育,培养大学生党员的人民意识、人民情怀,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组织纪律性和政治觉悟,也要加强大学生党员的道德建设,引导大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其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还要加强大学生党员的纪律建设,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纪律和廉洁自律要求,锤炼大学生党员的党性和人民性。

2. 始终为人民服务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正确思想政治观念和价值观念的高素质人才,使其具备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不同的视野中,新闻观有不同的具体构成方式,但每一种新闻观的核心价值都是它的新闻价值观,“为谁服务”是核心中的核心。[9]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始终贯彻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紧密关注人民群众的需求,了解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和思想动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同时,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强化服务意识,关注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积极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加强对社会问题的认知和思考。

(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1. 加强舆论监督

新闻舆论工作者可以通过典型事件、热点事件、突发事件的报道来引导社会舆论、推动社会进步。[10]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闻舆论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11]。同时,社会公众通过各种渠道对政府、企业、个人等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价,是保障社会公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必要手段,有利于促进政府公开透明、防止腐败,促进社会公正、维护社会稳定,提升民主法治建设水平。大学生也需要积极参与其中。

从政府主导视角看,政府应当建立健全舆情监测、分析、研判、响应机制,及时了解社会的关切和诉求,回应舆情问题,解决社会热点问题。政府、媒体和社会组织需协同引导舆论向正面、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发挥好舆论引导的作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从监督过程来看,首先,政府应当强化对媒体的管理,建立健全媒体监管机制,加强对媒体内容的监督,防止虚假信息等的传播,同时也要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其次,政府应当推动信息公开,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为大学生提供丰富、准确、及时的信息,方便大学生了解政府工作情况,便于大学生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

2. 突出主旋律教育

突出主旋律教育策略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突出国家的主旋律,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强化爱国主义教育,让大学生树立强烈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对国家的未来和发展充满信心。我们应特别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的关系,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我们还要把握历史方向,让大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认识到国家的发展历程和方向,进而提升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我们在这过程中还要强化文化自信教育,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底蕴,提高大学生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进而增强自己对国家的认同感。

3.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大学生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复杂、系统的长期工程,需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治建设进行有机融合,使其向法治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是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个逐步积累、形成共识的过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全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12]我们要加强价值观教育,在教育、文化、宣传等领域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我们在大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个过程中更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和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理念的宣传,强化爱国主义的文化底蕴和价值基础,激发全民族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我们要积极推进文明建设,加强文明素质教育和文明礼仪宣传,推动文明旅游、文明出行、文明办事等行为,让学生养成文明、健康、和谐的生活

方式。

(三)促进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的校社教学路径互动

1. 优化新学科体系及教材的理论育人效果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交流和娱乐的重要场所。其中,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点在于培养具有正确网络思想、健康网络行为和网络安全意识的大学生。这要求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体系不断进行创新,根据网络时代的特征和大学生的需求,建立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适应的学科体系。这个体系应当包括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行为规范、网络安全知识、网络文化等方面的课程,以此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在教材教学上,教材应当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趣味性。教师应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网络视频、在线讨论、虚拟实验等,把创新教材灵活地用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当然,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应当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网络时代的评价体系,包括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和网络行为的评价,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网络素养。

2. 进一步完善网络思政教学管理机制

相关政府教育部门或高校应当设立专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构,负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划、组织、实施和评估工作。该机构应当以专业性、权威性和协调性来提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同时,我们要积极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采取多种管理模式,如集中式管理、分权式管理、网络式管理等,以此适应不同的教育需求和管理情况;同时还要注重加强管理模式的灵活性和实

效性。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应当加强教师的管理能力培训,提高教师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培养教师的网络素养和教学能力,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13]从学生管理的视角来看,需要加强学生管理,建立相应的学生管理制度,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加强引导和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和网络安全意识。从社会的视角来看,要加强社会监督,建立社会监督机制,通过舆论监督、社会组织参与等手段,监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情况和效果,推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完善。

3. 推进校社网络宣传实践平台建设

创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和网络安全意识,需要打造校园与社会一体化的宣传实践平台,以便更好地传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知识,并倡导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具有情感元素,同时能为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14]

我们可以通过下述四种方法展开:第一,要建立高校自己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平台,包括校园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以此传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知识。第二,要开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社实践课程,内容包括网络行为规范、网络安全知识、网络文化等方面,并且课程应当注重实践环节,为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第三,组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社实践活动,通过开展网络安全知识竞赛、网络素养培训等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第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高校应与政府机构、社会团体、企业等合作,共同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综合上述四种渠道或能有效打造校园宣传实践平台,凝聚力量,促進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意识与素养的提升。

(四)推进法律监管与大学生自主管理相结合

1. 发挥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督管理作用

为了提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我们需要发挥法律监管作用,以此规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行为和言论。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视角下,发挥法律监管作用是提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效果的必要途径,具体表现在加强宣传教育、建立监管机制、加强责任追究和强化监管意识等方面。

首先,应当加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法律法规宣传和教育,以此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其次,应当建立完善的法律监管机制,加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监督和管理,发现并纠正违法违规言论和行为。再次,应当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和言论的法律责任追究,依法惩处违法者,维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合法权益和学生的合法权益。最后,应当积极培养和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法律监管意识,提高教师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

2. 提高大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为了提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大学生需要积极主动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规范自身的行为和言论。大学生应该结合所处环境和社会发展需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个过程中还应当加强自我约束,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谨言慎行。同时,大学生要积极培养自我意识,认识到自己的网络言论和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学习正确的信息获取和传播方式,加强信息辨别能力和信息安全意识。

五、结语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视域下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信息化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要求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加强高校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增强其网络安全意识和信息素养;要求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采用多种形式和渠道开展教育活动等。总之,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提高自身网络思政素养和为人民服务的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

力量。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32.

[2] 童兵.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新闻理论的灵魂和核心[J].新闻爱好者,2016(1):13-18.

[3] 张明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模式探索[J].新闻传播,2022(10):73-75.

[4] 姚涵.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基本问题的几点思考[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8(7):59-68,108.

[5] 刘鸣筝,付娆.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路径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6):75-82.

[6] 韩忠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J].黑河学院学报,2019(10):97-98,105.

[7] 任昊,傅秋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22(2):9-16.

[8] 刘建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经典性与实践性[J].国际新闻界,2006(1):5-10.

[9] 刘晓琳,曹银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特殊性及其传播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2):62-65.

[10] 童兵.新闻舆论工作者的时代定位[N].人民日报,2016-04-07.

[11] 人民日报社评论部.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闻舆论工作座談会重要讲话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4.

[12] 冯留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探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3-18.

[13] 吕鑫.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下的互联网治理[J].科技传播,2019(21):85-88.

[14] 张凤寒,钱云光,张琼.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6):135-139.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对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发展对策研究
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变”与“不变”
广电工作者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头脑
浅论广播电视如何守护主流媒体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