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模式的创新路径

2023-05-13于光丽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草原情境情感

杨 新,于光丽

(1.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蔡庄小学,甘肃 武威 733000;2.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东关小学,甘肃 武威 733000)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是其基本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作用,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因此,教师只有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语言运用情境,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地参与合作学习,大量的语言实践,才能培养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全面提升核心素养。

一、课标立意:实践为先,想象为辅,丰富情感经验

(一)促进实践,丰富经验

小学语文情境化教学并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模式。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特点,进行多种形式实践,用生动语言、有趣形象、多变情境来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在积极地参与和探索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课程内容为依据,来构建辩论情境,这样可以对学生思维进行扩展,把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引发更深入的学习和思考。比如讲授《落花生》一课时,文中“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也必须挖起来才知道。”以此为切入点,引发辩论:“当代社会人们都很注重自己的外表,你觉得外在的美丽和内心的美丽哪个更重要?”学生们按照自己的观点来组成小组。在正方辩组看来,“内在美更重要”,而在反方辩组看来,“外在美更重要”。他们可以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自身的生活经历,来表达自己真实的看法与观点。在进行了多次激烈辩论后,学生对于文中所说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有了更加深入、清晰的认识,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总结出个人独特的感悟与见解。

(二)融入想象,丰富情感

新课标提出,要激发学生的无限想象,放飞他们的思想。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有的是用一句话作为结尾,有的则是适度留白,给孩子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教学内容为依据,运用生动、准确、形象、有魅力的语言艺术创设情境,灵活地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和大胆想象,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比如,在教《爱如茉莉》时,教师要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本,教师可以先做情境铺垫:“让我们一同进入绚烂的黄昏,在橘黄色光影下,我是母亲,修剪着茉莉花的树枝,有没有人想成为我的女儿,与我展开一段文字的对白?”温柔如慈母的话语,温柔如水的目光,瞬间将学生带到了那幽雅静谧的院子,让他们置身于宁静而又美丽的想象空间中,很多学生都将自己代入到了文中的女儿,一个个都跃跃欲试,恨不得立刻就去体验这段甜蜜的对话。在朗读过程中学生会通过想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且能更加用心用情地朗读。又比如,在讲授《大江保卫战》时,教师要巧妙设计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一场艰苦的战斗,一场生死攸关的战斗。作者用一段开放性的句子来让同学去想象那种常人无法想象、无法忍受的痛苦:战士们对肩膀上的重担毫不在意;丝毫不在乎在泥浆和水中奔波的疲倦;完全不在乎尖利的岩石会划伤脚趾;也不管被洪水冲击浸泡得又红又肿的四肢;更不管自己的手指被磨出了血泡,完全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情绪非常激动,他们的小脸因激动而变得通红,学生们仿佛已经身处在了一片充满着血腥与泪水的激烈战斗之中,他们每个人都充满了斗志,他们的双眼变得通红,他们的双拳紧紧地攥着,他们将这一场震撼人心的保卫战,将这一群勇敢的人民子弟兵,深深地烙印在了他们的脑海之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艺术能够动情、引情,让学生能够进入并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的话,就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情感,让语文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因此,教师要在语言文字的品读上下功夫,针对不同文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化冗长为简洁,让学生学习热情始终保持在积极水平上,这样就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

二、生活增趣:生活为本,感官为辅,增光添彩

(一)联系生活,感悟交融

新课标中,明确地提出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重视书本知识的现状,强化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因此,怎样才能建立起生活化课堂,让学生可以在生活世界和理性世界中自由遨游,这是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文本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对作者创作意图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让他们对语文学习和生活产生更多兴趣。比如,在讲授《新型玻璃》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去读,然后再创设“新型玻璃上市”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所读内容,选择自己喜爱的玻璃,并且设想:“假如你是该玻璃厂的负责人,你会怎样去推广销售你的玻璃?”还可以让一部分学生来扮演记者或顾客的角色,说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展开沟通。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同学们以玻璃特性、作用为中心提问,并对其进行恰当地解释和预测。利用生活化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创造出令人愉悦的学习环境,同时可以有效地避免说明文教学的单调乏味,还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在课堂上,情境呈现方式的分析同样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引下,要注重对小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课文情境与生活情境的结合中,灵活地运用语文知识参照学习。如何在课文中发挥体验价值,是教师应当重视并主动实施的。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单元教学主题,系统地创设情景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合作交流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例如,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学习中,包括《母亲的恩情》《沉香救母》《木兰从军》几篇课文,让学生进入到文章所展示的情感意境中。在本单元即将结束之际,教师在此基础上,根据所选文本的相关信息,组织一次名为《我的妈妈》的课堂演讲。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可以进行即兴演讲,然后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将自己在生活中受到妈妈关怀时的感受,向其他同学描述出来。这种发言将课文中的感情与学生对生活的领悟结合起来,锻炼学生的口语应用能力,促进有效的情感教育,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二)赋能媒体,焕发生机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而多媒体将图文、声音、图像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已经成为非常流行实用的教学工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展现生活情境,增加课堂魅力,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创设出与其相对应的情境,并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将自己与生活情境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得到真正的情感体验。这种生活情境体验形式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更具有创新性和灵活性。既能创造出小学生们喜爱的学习氛围,又加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比如,在教学《草原》这一课时,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去过草原,也没有亲眼看到过草原,当然,他们对草原上的民族和文化也不很熟悉,所以,他们很难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因此,教师在这一节课上,完全可以通过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将课文中的情境“搬到”教室里来,把学生“带到”大草原之中,亲身体会文中所描述的草原风光与风土人情。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准备好《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牧歌》《蒙古人》《天堂》等蒙古味极浓的音乐,并配以图片和视频,展示草原风光、蒙古族服饰、草原歌舞文化等。

首先,教师可以在课上和同学们进行交流:“你们有没有到过草原?”“你们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样的?”通过简单对话,教师可以向同学们播放事先准备好的音乐,并向学生展示草原风景图片。歌曲与画面抓住了孩子们的心,把孩子们“带到”了大草原。在此基础上,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跟随作者进入到大草原中,欣赏他所描绘的美景。通过音乐、画面等的形象引入,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美丽的草原风光和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

在教学中,如第二自然段“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可以通过出示大草原上的民俗服饰,使学生对“襟飘带舞”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在学习第三至五这几个自然段时,可以给学生出示蒙古包的照片,还有一些蒙古族特有的饮食、歌舞、活动等,让学生感受大草原的民俗,更好地理解了“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中所蕴含的深情厚谊。

在整个课堂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所创造出来的真实情境,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领略草原上的景与人,让他们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让他们对此有更深的体会,进而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为使教学情境真实地重现出来,教师可将学生引入角色、扮演角色,学生可以站在文本角色的角度上,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描述。这种情况下,学生一定会对课文中的角色有亲切感,他们会自然地增强自己的心理体验,进而可以更积极地对课文内容进行了解,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比如,我们在讲授《陶罐和铁罐》时,要用对话来展示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可以让学生感受角色体验,亲身感受到他们的感情。在教学中,教师让两位同学在课堂上以陶罐和铁罐角色进行对话。通过教师暗示,让学生从语气、表情、动作、神态等方面感受到铁罐的“傲慢”与陶罐的“谦虚”。在朗读之后,学生就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包括该用什么语气,该用什么表情,还可以用什么动作,他们纷纷举手,跃跃欲试,想要表演一番。通过这种互动的方式,让角色扮演变得有趣起来,让原来单调的分析、讲解,变成了由学生自己“讲—评—创—演”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性和自主性都很高,课堂内氛围很活跃,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情境融情——诗歌为基,音乐为辅,情景交融

(一)诗情画意,共融升华

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表明了诗歌和绘画之间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图画是表现形象的最重要的途径和方法,用图画来表现语言文字所要描绘的情境和意境,就会更加直观、生动,学生就能看得更清楚,感受得更真切。

如《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教学中,作者用优美而又形象的语言描写了桂林山水的美景。但对于桂林山水之美,很多人都只是停留在文字的直觉感官上,并没有亲眼看到过。为让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体会到桂林山水的景致,教师在教学一开始,就利用多媒体,以视频形式,给学生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让学生从总体上真正体会到桂林山水之美。随着画卷缓缓铺开,桂林那如诗般的美景,一下子就把所有人都带到了美不胜收的境界中去。这一刻,桂林山水的美景不仅能开阔学生眼界,增强学生想象力,而且能激起学生对文本的兴趣,挖掘出他们心灵中最深层的美感。教师可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使他们能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山之雄壮险峻,水之秀美澄澈,此景此情,怎能不让人陶醉,怎能不让人留恋。这一幅幅绝美的图画深深地烙印在学生脑海,学生会自然地生发出对此山此水的热爱,对桂林的热爱,进而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学生的情感会在这样的熏陶与感染下得到升华,同时他的情感世界也会逐渐地丰厚起来。

(二)音乐点缀,交相辉映

文学与音乐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好的文章,好的语言,像音乐一样,都有自己特有的韵律美和音乐美。在教学中若能恰当地配上音乐,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它能直接或间接地引起人的情感共鸣,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讲授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教师讲到“飞流直下三千丈,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美妙画面时,教师及时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旋律高昂,将那“飞流直下”一泻千里的大瀑布情景充分展现出来,在这样一种栩栩如生的画面感中,学生似乎可以想象到那条大瀑布从天空中奔腾而下,一往无前,势如破竹。虽然没有看到那道“银河”的降临,但还是能清晰地感觉到那股磅礴气息。这样,学生对这两句诗的认知和理解就会更加深刻。可以看出,利用音乐适当地进行氛围渲染和烘托,可以让学生更真切地了解诗的意思,感受诗歌的美,感悟诗歌情感,实现与诗歌的情感相融合,从而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在语文学习中,习作是最难的部分,而在习作时,通过音乐的浸润,常常能把写作困难转化为新的灵感。听到这种曲调,又有谁不被感动?借助同学们激动的情绪,再加上教师的及时指导,后面的写作成稿将一帆风顺,每一篇都是真情流露。可见,音乐确实能激发灵感,深化情感。

四、结语

新课标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依据,对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新课标指导下,教师不仅要发挥好组织引导的作用,更要对学生给予足够重视,做他们的学习伙伴和引路人。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勇于探索的学习习惯;还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拓展语文学习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善用情境教学,让他们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草原情境情感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