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甲

2023-05-11梅林

环球人文地理 2023年3期
关键词:坎肩常服马甲

梅林

对于当代人而言,穿贴身短袖是炎炎夏日里的常见装扮。但在古时,短衣短袖却是一种可用于保暖的“流行”单品,穿着时并非贴身,而是套在另一件衣服的外面,搭配下裳。这种服饰经历了一系列演变,在人们生活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

干宝《晋纪》记载:“秦始初,衣服上俭下丰。”魏晋以来,妇女的常服上衣日渐短小,衣袖變窄,形如便于脱卸的上襦,下面搭配长裙。之后,上襦演变成了一种“半臂”,袖子更短至肘部,其上无领,再往下两襟相对,长至腰部。历史上,这种上短下宽的服饰特色跨越许多朝代,也衍生出不同的类型,比甲便是其中一种。

宏观地审视比甲,它形似现在无袖无领的背心,而从细节处探讨,从元到明、清,每个朝代的比甲又各有特色。

比甲最早出现于元代,由元世祖的皇后所制,最初是皇帝的常服。《元史·后妃传》记载:“又制一衣,前有裳无衽,后长倍于前,亦无领袖,缀以两襻,名曰‘比甲’,以便弓马,时皆仿之。”可见其样式分为前后两片,前短后长,用带子或纽扣系结于胸前,非常简便利落,穿着时便于骑射。

元以后,比甲在明代真正成为妇女不可或缺的便衣,它继承了元代比甲的很多特点,比如也用纽扣系结,但在此基础上,明代比甲又增设了一种方领,颜色更为丰富,因此更受妇女喜爱。从明代的文学作品中可见一斑,比如《西游记》第二十三回:“只见那妇人出厅迎接。……穿一件织金官绿纻红袄,上罩着浅红比甲。”《金瓶梅词话》第十五回中描绘的比甲更加“多彩”,潘金莲穿“大红遍地金比甲儿”,李娇儿穿“沉香色遍地金比甲儿”,孟玉楼穿“绿遍地金比甲儿”……

但是到了清朝,比甲经过了变革,另一种上衣应运而生。清朝衣冠多受游牧民族服饰影响,比甲也不例外。比甲经过多重加工后,不仅颜色、样式、花纹数不胜数,还运用了拼布工艺,胸前和后背两处由两片布块拼合而成,是为“马甲”,后又称“坎肩儿”。从清代《围猎图》《燕寝怡情图》等画作可见,这种马甲无论男女都可以穿。男式多穿在长袍外面,花纹素雅;女式多穿在旗袍外面,颜色明快,其上多有绣花。值得一提的是,它的衣襟相当多变,比如琵琶襟、人字襟等,其中有一种一字襟坎肩,因胸前纽扣呈“一”字形而得名,另外,因其常为武将骑射所穿,又有满语名称“巴图鲁”,意为“勇士”。

服饰能够直观地反映社会历史的变迁,从上襦到半臂,再到比甲、马甲,最后走到今天,这种短袖上衣,代表着简约利落、素雅精致的风格,在汉服文化中独树一帜。

猜你喜欢

坎肩常服马甲
蓝马甲
宋代服饰“褙子”的形制及其功能考释
以衣载道·修身明德:中小学校服的价值省思与未来趋向
清帝服饰分类述略
1907年晚清学堂服制考
脱不掉的“大马甲”
脱不掉的“大马甲”
兔子皮坎肩
丹尼的皮坎肩
实用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