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引领下小学科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

2023-05-10曹永锋

教育界·A 2023年9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核心素养

【摘要】当前,发展学生的科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单元整体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鉴于此,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引领,以单元整体教学流程为抓手,精心设计单元整体教学方案,借此推动核心素养在科学课堂上落地生根。文章以“微小世界”的单元教学为例,阐述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小学科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微小世界”

作者简介:曹永锋(1970—),男,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浦阳镇径游中心小学。

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促使学生养成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的意识和能力。教师需遵循教学的连续性、整合性、发展性等,站在整体角度进行单元教学设计,以课程整体理念和思维导向为指导,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确定单元教学主题,明确单元教学目标,整体规划单元内容,开展单元教学活动,实施单元教学评价的动态设计[1]。下面,笔者以科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为例,分析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联系生活,确定单元主题

单元主题是小学科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基础。核心素养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通过不断体验情境和自主实践养成的。在确定单元主题时,教师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突显教学的情境性。

众所周知,科学学科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生活情境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有效载体。所以,教师要探寻科学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创设生活情境,确定单元主题。

科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由七节课构成,内容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旨在让学生在学习和了解人类观察工具发展历程的过程中,逐步学会使用放大镜、显微镜来拓宽视野,从微小的物体到生物的细胞,再到水中微小的生物,由此感受到微小世界的神奇,丰富个人认知。

立足此单元内容的生活性,笔者将该单元主题确定为“走进神奇的微小世界”。围绕此主题,教师为学生提供多种活动材料,如放大镜、显微镜、洋葱表皮等,引领学生进入真实情境中,动手操作,细心观察记录,一步步探知微小世界,建构科学认知,同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态度。

二、细研课标,明确单元目标

单元目标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重要构成,也是单元整体教学的指引[2]。教师只有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才能通盘规划,明确单元教学目標,进而有依据地实施单元整体教学,逐步达成预期目标。课程标准是教师实施科学教学的“指挥棒”。因此,教师需站在课程标准高度,明确单元目标。

“微小世界”单元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有:“地区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技术与工程创造了人造物,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工具的核心是建造”“技术与工程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等。细研课标,能够为教师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指明方向。在实施单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细胞,感受生物细胞的多样性,使学生感受地球上存在不同类型的生物,借此发展科学思维能力、科学观念等。基于此,笔者联系课程标准内容与单元教学内容,设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如表1所示。

该单元教学目标,涵盖了单元知识、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融入了科学素养的不同维度,指明了单元整体教学方向。教师可据此实施单元整体教学,使学生学有所得,切实推动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三、依据目标,设计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是对学生学业质量达成度的评价,也是对学生核心素养达成度的评价[3]。有效的评价标准可以推动单元整体教学的发展,促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发展核心素养,循序渐进地达成预期目标。逆向教学设计理念倡导前置教学评价。因此,在实施小学科学单元整体教学时,教师将教学评价置于课堂教学设计前,依据单元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学习差异,设计了不同等级的评价标准。以科学探究目标为例,教师设计了如下评价标准,如表2所示。

在实施教学之际,教师依托课堂教学情况,应用多元方式进行教学评价,及时地了解学生的科学学习情况和核心素养发展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契合学生学情,助推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四、整合内容,分解单元任务

单元任务是单元整体教学的驱动力。完成单元任务的过程,正是学生建构科学认知、发展核心素养的过程。小学科学的单元内容较为繁杂,教师无法只用一节课的时间教学完全部内容。对此,教师要梳理单元内容,发现知识点间的联系,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将其分解为不同的单元任务。

“微小世界”单元虽然由七节课构成,但可将其整合为四部分:用放大镜观察、显微镜的发明、用显微镜观察、人类对微小世界的探索。其中,显微镜的发明、用显微镜观察是以显微镜为主的内容,二者关系密切。因此,笔者把这两大内容整合起来,同时联系其他两部分内容设计了三项任务。任务一:学会用放大镜观察;任务二:学会用显微镜观察;任务三:微生物与健康息息相关。其中,任务一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并学会使用放大镜;任务二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并学会使用显微镜;任务三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微生物与健康的密切关系。之后,笔者围绕不同的任务设计了相应的课堂教学活动。

五、依托任务,设计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活动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重头戏。教师围绕单元任务,发挥教学智慧,设计了丰富的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调动兴趣

调动学生兴趣,是课堂导入环节的目标之一。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实践证明,生活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4]。生活情境是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为基础的教学情境,熟悉的生活现象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尤其能帮助学生自发地迁移生活经验,积极地展开科学探究。因此,在实施课堂教学时,教师可联系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创设生活情境,调动学生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展示了一张图片,要求学生观察并找出图中黄色的花朵。由于图片中的花朵太小了,很多学生找不到。针对此情况,教师提问:“黄色的花朵太小了,看不清,怎么做才能看得清楚些?”受问题的驱动,学生们自觉地回顾生活经历,联想到一个方法—放大。教师及时追问:“我们可以用什么工具来放大图片中的花朵?”在生活经验的支撑下,学生们纷纷提到放大镜。于是,教师趁机引出本节课内容,并用“什么是放大镜?如何使用放大镜观察?”等系列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

(二)设置任务,学生探究

课堂探究环节是学生掌握重难点内容的重要环节。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方式之一,也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5]。引导学生探究的方式多种多样,任务驱动便是其中之一。所谓的任务驱動是指教师联系教学内容与学生学情,设计并提出任务,驱动学生探究的方法。在科学课堂上,教师要把握课堂讲解时机,联系重难点内容与学生学情,精心设置任务,驱动学生自主探究。

例如,了解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通过此前的教学活动,学生积累了观察、记录经验。于是,教师设计了以下探究任务:“请大家与小组成员合作,依据放大倍数,将材料包中的三个放大镜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

在此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们边操作边迁移生活经验,依据图片上的字体大小,判断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并进行排序。之后,教师为每个小组分发三种倍数(10倍、20倍和30倍)的放大镜,并就此提出任务:“请大家利用适宜的方式,和小组成员一起比较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的镜片特点。”在提出此任务后,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探究。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各组成员提出不同的观察方法,使用不同的方式记录观察成果,表3是某小组的成果观察记录表。

结合观察到的镜片截面特点,该小组发现:“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凸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小。”对此,教师及时对该组的科学探究情况进行评价,并继续抛出其他任务,如“与小组成员合作探究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其镜片直径之间是否有关系?”

实践证明,在一个个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一次次地展开科学探究,逐步建构科学认知,顺其自然地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教师及时地进行教学评价,有利于达成预期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徐燕,曹温庆,张煜,等.小学科学主题单元教学设计的研究[J].教学与管理,2022(08):45-48.

[2]姚毅锋,许立希.STEM教育理念下的小学科学单元整合案例开发与教学实践:以“声音”单元为例[J].教师教育论坛,2021,34(12):60-62.

[3]戴婧.实施大概念教学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内在联系:以小学科学教学为例[J].教育观察,2021,10(39):75-77.

[4]梁彦成.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实践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科技资讯,2021,19(24):135-137.

[5]王晨光.围绕核心概念组织小学科学单元教学设计[J].教学与管理,2021(17):60-63.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核心素养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基于MOOC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