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损伤特点研究
2023-05-09李鹏
李 鹏
我国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损伤特点研究
李 鹏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8)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2013年业余拳击新评分规则背景下我国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运动损伤特点进行研究,为运动员、教练员技战术训练和损伤的预防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运动损伤总计695人次,损伤种类43种,损伤发生率95.35%,人均受伤8.48次;2)运动员损伤部位主要为头面部、上肢、躯干和下肢四个部位,头面部为最主要的损伤部位,占43.31%;拳击运动损伤的类型有5种,挫伤为最主要的损伤类型,占43.92%,其中头面部挫伤所占比例最高19.46%,13.73%的挫伤发生在眼部周围部位;最主要损伤种类为唇裂伤、小腿肌痉挛、掌指关节瘀伤、掌挫伤、手裂伤/挫伤、高位踝关节扭伤,分别为5.35%,4.89%, 4.89%, 4.75%,4.60%,4.60%;3)运动损伤主要原因为身体机能不适、高强度连续击打、自身动作技术不合理;4)建议重视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计划制定和执行,科学安排运动训练负荷,制定详细的专项技术训练计划,加强医务监督工作,以减少损伤。
男子拳击;优秀运动员;运动损伤
拳击项目常因比赛和训练中受伤频繁,比赛期间伴有致死事件的发生而备受争议,已被定义为一项危险的运动项目[1-3]。业余规则的修改已引起拳击运动发生一系列变化。尤其是 2013年6月1日,国际拳击业余规则进行第三次重大修改[4],新的评分规则实施促使比赛的对抗性较规则修改前更为激烈[5-6]。本文通过探讨2013年业余拳击新评分规则背景下我国优秀业余男子拳击运动员运动损伤特点,归纳其常见损伤部位、类型和种类,分析和总结损伤原因并提出建议,为拳击运动员、教练员技战术训练和损伤的预防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参加2022年广东省深圳市举办的全国男子拳击锦标赛参赛队队员为研究对象,共86人,运动员平均年龄25.32±2.56岁,平均体重66.48±14.52 kg,平均训练年限8.65±2.45年。
1.2 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确定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损伤指标体系和运动损伤原因指标体系并编写了“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损伤情况调查问卷”和“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运动损伤原因调查问卷”。问卷调查运动员2021年8月至2022年7月一年训练和比赛的损伤情况并由运动员填写,并于2022年8月17-25日在广东省深圳市举办的全国男子拳击锦标赛期间对各参赛队队员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共发放86份,回收86份,有效86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在运动损伤情况问卷的基础上对其中82名发生过损伤的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进行损伤原因问卷调查,回收82份,有效82份,回收率和有效率100%。
1.2.2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调查收集的有效数据,依据社会学统计方法和统计原理,运用EXCEL及SPSS24.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
2.1 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率
在调查的86名男子拳击运动员中,有82名运动员发生过各种损伤,运动损伤发生率为95.35%,未受伤的运动员为4人,占4.65%;82名运动员中共查出43种损伤,695次损伤,人均受伤8.48次。表明我国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率极高,这与拳击项目对抗性特点有关。
2.2 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运动损伤主要部位
拳击损伤部位主要为四部位:头面部,上肢,躯干,下肢。表1为运动损伤部位统计,通过调查分析后得出,在695人次损伤中,头面部损伤43.31%,上肢损伤33.53%,躯干5.90%,下肢损伤17.26%。其中,头面部损伤在总损伤中所占比例最高。
表1 运动损伤部位统计
2.3 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运动损伤类型
拳击运动损伤的类型有5种,依次为挫伤43.92%,肌肉拉伤/撕裂伤7.23%,关节扭伤7.01%,肌肉痉挛4.93%,脑损伤4.09%,表2为运动损伤主要类型统计。其中挫伤所占比例最高为304人次,占43.92%,挫伤包括身体不同部位的挫伤,例如:眉、鼻骨、颧骨、眼眶周围、上臂、肩膀、肋骨、胫骨等。其中头面部挫伤所占比例最高19.46%,13.73%的挫伤主要发生在眼部周围部位。
表2 运动损伤主要类型统计
2.4 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运动损伤主要种类
运动损伤695人次中,共有损伤种类43种,最常见的前17种占总损伤的71.63%。其中唇裂伤5.35%,小腿肌痉挛4.89%,掌指关节瘀伤4.89%,掌挫伤4.75%,手裂伤/挫伤4.60%,高位踝关节扭伤4.60%,为拳击运动员最主要损伤种类(见表3)。
表3 运动损伤主要种类统计
2.5 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运动损伤主要原因
在本研究的“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运动损伤原因调查问卷”中,问卷内容包括拳击运动员损伤训练学的致伤原因调查,共列出致伤因素14条,请82名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对运动损伤的原因重要程度按照5分、4分、3分、2分、1分进行评分并排序,排名前7名的主要损伤原因如表4所示。
表4 运动损伤主要原因统计
3 分析和讨论
3.1 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不同部位损伤分析
3.1.1头面部位运动损伤类型、种类分析
郭峰等[7],Adkitte等[8]研究表明,拳击运动损伤主要分为四个部位损伤,即头脸部、上肢、躯干、和下肢损伤,其中头脸部为最常见的损伤部位。另外Bledsoe等[9],Dragu 等[10]对头脸部损伤研究表明,除了脑部损伤外还常发生面部撕裂、眼部损伤、牙齿损伤、鼻子损伤、颈椎损伤,甚至是双侧下颌骨折等损伤,损伤类型主要以挫伤和撕裂伤为主。本文拳击运动损伤部位调查结果显示,头面部损伤是最主要的损伤部位,占总损伤的43.33%。头面部损伤类型以挫伤为主;损伤种类主要为唇裂伤、鼻骨挫伤、牙龈出血、脑震荡,分别占总损伤的5.35%,4.32%,4.08%,4.09%。
拳击项目规则规定,比赛中拳手是将拳峰击打在对方头部或腰以上部位的正面或侧面[4]。因此,头面部通常成为主要的攻击部位,也是最为常见的损伤部位。挫伤是拳击损伤中最常见的损伤类型,通过调查发现,挫伤由身体多个部位的挫伤组成,头面部挫伤所占比例最高,为19.46%,其中13.73%的头面部挫伤发生在眼部周围部位,这与拳击项目进攻特点有关。嘴唇裂伤、鼻骨挫伤、牙龈出血损伤的发生通常受佩戴头盔、不同的训练方法、拳套重量以及高强度击打等因素影响。脑震荡通常是由于头部、颈部或上半身受到猛烈的撞击而引起。
3.1.2上肢部位运动损伤类型、种类分析
上肢部位运动损伤的损伤率也很高,上肢损伤主要以手腕挫伤、肩掌指关节瘀伤、肩胛下肌腱断裂等损伤为主。通过调查发现,上肢部位的运动损伤占到总损伤的33.55%。损伤类型以挫伤为主,占所有损伤的16.4%;损伤种类以掌指关节瘀伤、掌挫伤、手裂伤/挫伤、腕挫伤、肩膀挫伤为主,分别占总损伤的4.89%、4.75%、4.60%、3.74%、3.31%。
上肢损伤受多种因素影响,首先是击打的反作用力因素。在拳击训练之前,拳手双手绑护绷带后戴上拳套以击打沙袋或对方运动员作为主要训练内容。握拳后掌指关节是直接受力部位,因直接摩擦、击打的反作用力而致使掌指关节出现皮肤的挫伤、关节慢性损伤,尤其第三掌指关节更为明显。前、后手出拳击打的反作用力有显著差异。其次,拳击技术使用也是上肢损伤的影响因素之一。使用摆拳技术进行击打时,由于着力点不在拳峰,易引起第1掌骨骨折;使用勾拳技术进行击打时由于着力点脱离拇指部位,易产生腕掌关节内骨折;使用直拳技术击打,过度屈腕易造成韧带、关节囊撕裂。最后,拳击用具也是影响上肢损伤的重要因素。在训练过程中由于使用拳套的重量与拳击运动员的体重级别不相适应,易造成手挫伤、腕挫伤,腕掌关节内骨折。
3.1.3下肢部位运动损伤类型、种类分析
下肢部位损伤也是拳击运动员损伤的多发部位。下肢损伤以小腿肌肉痉挛、小腿挫伤为主[9],本次研究中的下肢部位损伤占总损伤的17.26%,主要为小腿痉挛和高踝关节扭伤,分别占4.93%和4.56%。小腿痉挛主要是由于长时间训练的原因,进攻、防守以及防守反击都需要通过小腿部的起动、移动和制动来进行,腿部肌肉收缩过快,放松的时间太短,局部代谢产物乳酸增多,从而引起小腿肌肉痉挛。踝关节扭伤作为下肢常见损伤,易受训练技术的改变,鞋的类型和训练场地表面等因素的影响。
3.1.4躯干部位运动损伤类型、种类分析
躯干损伤主要以腰背疼痛和肋骨挫伤为主[9]。本次研究中躯干部位占总损伤的5.86%,以腰部疼痛为主,占3.43%。拳击击打技术主要由下肢蹬伸、躯干扭转和手臂前伸击打三个动作环节组成。因此,每一次出拳都离不开腰部动作。局部过度疲劳是引起腰部疼痛重要因素之一。拳击运动要求人体以站立姿势进行,在运动过程中以上身变换方位完成进攻、防守和防守反击,从而造成后方棘上韧带和骶棘肌常处于长时间紧张的伸缩状态,致使局部过度疲劳。腰部肌肉的不平衡也是引起腰部疼痛重要因素,在训练过程中往往更注重后手拳训练。研究表明,比赛中单拳后手拳使用次数显著高于前手直拳,由于很多运动员腰部两侧肌肉不对称,后手拳对侧肌肉发达,导致腰肌不平衡。
3.2 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
3.2.1身体机能不适
身体机能不适是男子拳击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首要原因,主要包括身体疲劳和伤病。运动员在疲劳状态下训练和比赛时,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支配调节的准确性,动作的力量、准确性及协调灵敏性降低,注意力减退,机体反应迟钝。拳击项目在激烈对抗的环境中进行,因此极易发生损伤。运动员出现损伤后,在损伤未痊愈的情形下进行训练和比赛,运动员在生理和心理上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肌肉活动不协调、机体反应不灵敏、自信心缺失等,易加重原有的损伤或引起新的损伤。
3.2.2 高强度连续击打
拳击训练和比赛中,高强度连续击打是引起运动损伤的另一主要原因。2013年拳击项目采用“10分制”新评分规则后,项目制胜规则在现有“快、重、全、连、变、准、控”的基础上突出“快、重、连、控”等因素,要求运动员比赛中出拳快而清晰有力,并且保持连续使用单拳和组合拳进攻,单拳和组合拳的使用频率显著提升,比赛的对抗强度显著提升。另外,由于拳击比赛中“KO”和“TKO”作为拳击最直接有效取胜的方式,头面部成为对手主要击打部位,对手往往使用连续重拳进行击打,因此头面部损伤尤为突出。
3.2.3动作技术不合理
动作技术不合理也是男子拳击运动员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拳击规则的变化,拳击运动员完成动作技术的精确性和规范性要求也逐步提高,出拳击打动作稍不合理,出现技术错误将直接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如使用摆拳技术进行击打,着力点脱离拳峰,而是位于第1掌指关节的桡侧,易引起第1掌骨骨折,而以4,5掌指关节作为着力点,并加上前臂过度旋转易造成下桡尺关节发生横向分离。
4 结论
(1)我国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率极高。损伤主要为头面部、上肢、躯干、下肢四个部位。其中头面部是最主要的损伤部位,挫伤是最主要的损伤类型。
(2)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主要损伤种类中,唇裂伤、鼻骨挫伤、牙龈出血、脑震荡为头面部主要损伤种类,通常受佩戴头盔、运动员体重、拳套重量、不同的训练方法以及高强度击打、头部、颈部或上半身受到猛烈的撞击等因素影响。头面部损伤类型以挫伤为主,主要分布于眼部周围部位;掌指关节瘀伤、掌挫伤、手裂伤/挫伤、腕挫伤、肩膀挫伤为上肢部位损伤主要损伤种类,通常受击打的反作用力、拳击技术、拳击用具等因素影响,损伤类型以挫伤为主;小腿痉挛和高踝关节扭伤为下肢部位主要损伤种类,通常受训练时间、训练技术,鞋的类型和训练场地表面等因素影响;腰部疼痛为躯干部位主要损伤种类,主要受局部过度疲劳,腰肌不平衡因素的影响。
(3)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损伤主要原因为身体机能不适、高强度连续击打、动作技术不合理。身体机能不适主要包括身体疲劳和伤病,身体疲劳易造成由于中枢神经系、动作的力量、准确性及协调灵敏性降等降低,易发生损伤。在损伤未痊愈的情形下进行训练和比赛,运动员在生理和心理上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易加重原有损伤或引起新的损伤;拳击项目制胜规则要求突出“快、重、连、控”等因素,高强度连续击打成为新评分规则下拳击制胜的基本要求,但运动损伤发生率较规则修改前有显著的上升;拳击运动员每一次出拳要求动作技术既要精确又要规范,技术动作稍不合理将直接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1] JUNGE A,ENGEBRETSEN L,MOUNTJOY ML,et al.Sports injuries during the summer olympic games 2008[J].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2009,37(11):2165.
[2]HART MG,TRIVEDI RA, HUTCHINSON PJ.Boxing sparring complicated by an acute subdural haematoma and brainstem haemorrhage[J].Br J neurosurg,2012,26(5): 776-778.
[3]JAYARAO M,CHIN LS,CANTU RC.Boxing-related head injuries[J].Physician & sportsmedicine,2010,38(3):18.
[4] AIBA.Technical rules.2013 cited available from:http://www.aiba.org/documents/site1/docs/Rules/AIBA Technical Rules—August 23,2013—OK.pdf.
[5]樊庆敏,王德新,张辉.国际拳联2013评分规则对我国男子拳击选手技战术特征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6):125-128.
[6]王海峰,王德新,张亚琪.国际拳联新规则对世界男子拳击运动员技、战术运用变化影响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5(6):90-96.
[7]郭峰,张日辉.拳击运动损伤类型、部位的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复,2007(47):9574-9577.
[8] ADKITTE RG, BARDGUJAR S, YEOLE U, et al. Prevalence of injuries in competitive boxers: a retrospective study[J].2016,16(2):106.
[9]BLEDSOE GH, LI G, LEVY F. Injury risk in professional boxing[J].Southern medical journal,2005, 98(10):994-998.
[10]DRAGU A, UNGLAUB F, RADOMIROVIC S, et al. Standards and interdisciplinary treatment of boxing injuries of the head in professional boxing on the basis of an IBF World Championship Fight[J].Medical science monitor international medica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 clinical research,2010,16(12):149.
Research on Injury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Elite Male Boxing Athletes
LI Peng
(Jiangsu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Commerce,Nanjing 211168, Jiangsu,China)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号:18TYB005;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体育科技创新团队项目,项目号:3042141063023。
李鹏(1980—),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