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临床针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予以氯已定漱口液联合口腔正畸治疗的效果以及对血清IL-2、IL-6、TNF-α指标的影响

2023-05-08刘文钦陈进雄

北方药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漱口液牙周病前牙

刘文钦,陈进雄

(1.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总医院,福建 三明 366100;2.福建省三明市第二医院,福建 三明 366000)

牙周病属于当代人常见口腔疾病,多因感染牙菌斑,日常不良饮食习惯、刷牙方式不正确等综合因素诱发。随着牙周病进展,极易引起前牙移位,可见临床牙冠伸长,牙缝大,不但影响美观度,而且更不利于牙周健康,造成患者陷入牙周反复发炎循环中。为彻底改善牙齿美观,牙周健康,需对前牙移位状况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疗法矫正前牙[1-3]。其中较为关键的是先行治疗牙周病,从消炎杀菌层面修复牙周组织,借此搭配正畸治疗即可取得满意的牙齿修复矫正效果。以往在治疗期间,多以牙周常规基础治疗后进行单一正畸治疗,虽然也能促进病症好转,但不够理想,若能联合氯己定漱口液作为辅助疗法,即可建立优良的牙齿矫正环境,抑制炎症刺激基础上,尽快恢复牙齿美观度,提升治疗有效性[3-5]。该研究中研究项目开设时间为2018年1月~2021年12月,研究对象牙周病致前牙移位者,研究病例80例,整合研究数据分析不同疗法实践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口腔科内部选定80例因牙周病引起前牙移位患者,对其分组后各分布40例病例,年龄在18岁~55岁,牙周病病程7d~3个月。甲组中患者最小20岁,最大54岁,平均年龄(34.58±8.23)岁,平均病程(1.68±0.55)月,男性22例,女性18例。乙组最小18岁,最大55岁,平均年龄(34.43±8.21)岁,平均病程(1.66±0.52)月,男女各有23例、17例。治疗结果中两组别中参与者年龄、性别比例、病程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

1.2 样本选取与剔除依据

样本选取依据:(1)在口腔X线检查与探诊等检查下诊断为牙周病,牙周袋深度均≥4mm,且呈现前牙移位情况;(2)牙齿数量在28颗到32颗之间,且前牙上下各计6颗,未见缺失情况;(3)口腔档案资料齐全且除牙周病、前牙移位外未见其它口腔病。

样本剔除依据:(1)口腔癌或多发恶性病变者;(2)认知障碍或患有心理疾病者;(3)正处于母乳喂养或孕期;(4)缺少档案信息或肢体残疾者;(5)牙齿发育不全者;(6)凝血功能障碍或合并炎症反应者;(7)中途放弃治疗或无法遵从医嘱者。

1.3 方法

甲组与乙组中患者均进行口腔正畸治疗,首先,指引患者前往拍片室顺利拍摄X片,为其出具适合的治疗方案,待患者彻底完成洁治术,刮治术等牙周常规基础治疗后,牙周病已得到充分好转时,可以组织患者接受口腔正畸治疗;其次,在治疗期间,实施直丝弓矫治技术,必要时切断牙槽嵴顶纤维,以40g到50g轻微力道,对牙冠朝着根部方向进行压入操作,改善临床冠根比例;以100g到150g的内收力促进前牙内收,关闭前牙散隙;复诊时间为2个月一次,并且持续一年时间,而后每季度检查一次,促使患者经正畸治疗后能够有效修复牙槽骨,保持牙周健康的同时,促进前牙位置合理调节。该研究期间患者常规接受牙周病基础治疗,且存在一致性[6,7]。

乙组则在正畸治疗期间同步使用氯己定漱口液,选择江苏晨牌邦德生产的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国药准字H20058018,250mL),在治疗过程中,每日使用两次,每次使用10mL或20mL,可通过将其含在口腔内保持三十秒的方式消除口腔炎症,持续使用五日或十日,具体疗程应当遵照个人牙周病改善效果予以调整[8-10]。

1.4 观察指标

经过干预处理后整理数据,以下列指标为主:(1)干预后患者发作不良反应与有效治疗统计结果;(2)干预前后患者牙齿美观度改善程度;(3)干预前后患者炎性因子指标变化情况。

治疗中若前牙位置正常且牙周病痊愈,则属于显效,而前牙位置趋于正常位置,且炎症反应减轻则为有效。前牙位置与治疗前相比无差或炎症未减轻,则为无效。

血清炎性因子中TNF-ɑ以酶联免疫吸附法对离心处理后的血样上清悬浊液(5mL血样)予以检测,确定TNF-ɑ指标水平。IL-2与IL-6使用ELISA(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以免疫学检测法,联合Multiskan FC全自动酶标仪获取检测结果。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对比干预后患者发作不良反应与有效治疗统计结果

甲组患者干预后发生6例不良反应,比乙组的0例高;有效治疗率80.00%,比乙组的97.50%高,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性明显(P<0.05),详见数据如表1。

表1 干预后患者发作不良反应与有效治疗统计结果对比

2.2 对比干预前后患者牙齿美观度改善程度

甲组患者干预后牙周袋深度比乙组大,牙槽骨高度比乙组低,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可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患者牙齿美观度改善程度对比

2.3 对比干预前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指标变化情况

甲组患者干预前与乙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指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甲组患者的IL-2指标比乙组小,IL-6与TNF-ɑ指标甲组大于乙组,甲乙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详细数据如表3。

表3 干预前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指标变化情况对比

表3中血清炎性因子汉字说明分别是白介素-2(Interleukin-2),白介素-6(Interleukin-6),抗人肿瘤坏死因子ɑ。

3 讨论

3.1 牙周病的危害性

对于诊断为牙周病的患者而言,很容易因牙周病引起各种不良后果,主要是引起各种继发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病,甚至是消化道系统异常,本身患有牙周病的人员比正常人有高概率患上糖尿病。特别是孕期女性,也会在牙周病干扰下,经过血液传播方式致使胎儿受到病菌侵袭,进而加剧早产风险。因此,在孕前需加强口腔检查。

此外,牙周病进展期间,会对牙周组织带来危害,如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等,长此以往会对牙齿咀嚼功能带来抑制,造成临床牙冠伸长,形成前牙移位严重后果。所以,牙周病患者应从日常清洁习惯、定期口腔检查等多个方向预防前牙移位。参照学者林文友[11]的研究内容,可以利用软刷头牙刷,以上下刷牙标准维护口腔健康。

3.2 正畸治疗联合氯己定漱口液的临床优势

针对已受牙周病影响引起前牙移位者,需积极予以治疗,推行氯己定漱口液与正畸治疗。正畸治疗作为纠正前牙偏离位置的优选方式,可通过外在矫正器干预方式,引领前牙重新建立牙槽骨,促进牙间隙有效收缩、关闭。而且经正畸治疗后患者牙齿美观性将得以改善,保持面颌部协调发育,而且矫正后龋齿发生率得以降低,牙周病也不会频繁复发,更易保障口腔健康。而联用的漱口液,因其富含氯己定成分,具备杀菌消炎功效,进而在漱口过程中减少牙菌斑数量,特别是口腔炎症尚未完全治愈者,在使用漱口液期间,亦能修复牙周组织。另外,该漱口液中还含有甲硝唑等辅助药用原料,可阻止口腔内病菌氧化反应,致使病原菌代谢水平下降。通常情况下,血清炎性因子保持常规状态,可适当保护牙周组织,而在牙周出现炎症反应后,该指标将失控,而漱口液的应用可对细胞因子活力进行干预,进而改善细胞聚集度[12]。经由乙组数据分析知晓:干预后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与IL-6、TNF-ɑ指标以及美观度指标均有所改善,有效治疗率与IL-2指标偏高(P<0.05)。由此证实牙周病致前牙移位者在氯己定漱口液与口腔正畸治疗联合干预下,能够产生较好效果。

通常情况下,血清炎性因子能够适当保护牙周健康。而人体免疫细胞可以维持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稳定性,但在出现病变或炎症反应后,免疫细胞功能减弱,致使炎性因子无法得到免疫细胞的有效调控,从而处于异常状态。随着炎症反应的消退,可在药物与正畸治疗下促进免疫与非免疫细胞的合成,重新发挥保护牙周组织的作用,证实炎性因子同相关治疗手段的疗效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人体单核巨噬细胞作为免疫细胞可释放TNF-ɑ,促使骨细胞活力得以加强,而该指标升高将表示致病菌数量的急剧增加。若及早进行牙周治疗,可以抑制TNF-ɑ的分泌,且IL-6可提升吞噬细胞吞噬力,该指标能调节免疫特异性反应。由此证实炎性因子与口腔疾病疗效关联密切。

为验证笔者整合数据的可靠性,专门整合多名相似课题研究成果,其中学者张小玉[13]以相同思路分析联合方案下的实际疗效,显然治疗后可以促进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有效调控,甚至能减小牙周袋深度,确保患者拥有较高的牙齿美观度。学者白雪松[14]则从治疗后感染事件发生率指标上判定联合计划中氯己定漱口液具有消炎作用,可进一步减少水肿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口腔健康。学者石淑丽[15]专门以常见类型扇形前牙移位者为主体,分析口腔正畸治疗的必要性以及联合牙周治疗的综合疗效,证实联合治疗在临床领域值得推进。

综上所述,正畸口腔治疗联合氯已定漱口液,能针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者产生有效疗效,实现IL-2、IL-6、TNF-ɑ指标的合理调控,改善牙齿美观度,且安全性强。

猜你喜欢

漱口液牙周病前牙
漱口液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口腔护理,科学使用漱口液
胃食管反流病与牙周病的相关性
药物漱口液不能长期用
自锁托槽矫治器在成人牙周病中的应用
恒久性修复体在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
金属烤瓷桥在慢性牙周病治疗中的探讨
纤维桩与金属桩在前牙修复中的疗效比较
前牙烤瓷冠美容修复的临床应用
不同正畸方法压低下前牙的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