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苯三酚与黄体酮联合方案用于先兆流产患者治疗对fFN及MMP-9水平、康复进程的影响
2023-05-08谢辉琴
谢辉琴
(泉州滨海医院妇产科,福建 泉州 362343;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福建 泉州 362002)
先兆流产指的是孕28周前出现的阴道少量流血,时下时止,并伴有轻微下腹痛及腰痛的一种妇产科疾病[1-2]。患者最初可出现少量阴道流血,之后可表现出阵发性下腹痛或腰部酸痛等,盆腔检查可见宫口未开且胎膜完整,无妊娠物排出,子宫大小符合孕周[3-4]。先兆流产情况下虽然胎儿仍能够正常发育,但若不及时给予科学干预,很可能引起流产[5]。黄体酮注射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先兆流产的常用方式,可发挥一定疗效,对胎儿继续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6-7]。但是,单纯使用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取得的效果有限,临床上应积极寻求更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案,以促进疗效提高,改善保胎效果。本次研究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就诊于我院的120例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后,分别通过黄体酮、黄体酮联合间苯三酚治疗,观察其应用效果,现呈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就诊于我院的120例先兆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患者60例。单一组年龄20岁至34岁,平均年龄(27.89±3.05)岁;孕周6周至20周,平均孕周(10.58±2.25)周;产妇类型:初产妇44例,经产妇16例。联合组年龄21岁至35岁,平均年龄(27.95±3.12)岁;孕周6周至21周,平均孕周(10.85±2.30)周;产妇类型:初产妇42例,经产妇18例。两组上述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已向医院伦理委员会提出申请并获得批准(编号:XZF2062365-3)。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被确诊为先兆流产,临床诊断与《早产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2014)》[8]相关标准相符;近三个月内无其他药物治疗史;均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宫内发育迟缓、宫内感染或胎盘早剥者;并发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性损伤者;存在精神障碍或精神性疾病者;对相关药物存在过敏反应者;不配合本研究者。
1.3 方法
所有孕妇均予以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单一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由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黄体酮注射液(规格:1mL:20mg;国药准字H33020828,批号:20200426),按照1次/日,20mg/次进行肌肉注射治疗,疗程1周。
联合组在单一组基础上,选择由武汉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制造的间苯三酚注射液(规格:4mL:40mg,国药准字H20057106,批号:20170601),按照1次/日,40mg/次进行肌肉注射治疗,疗程1周。
1.4 临床观察指标
①保胎效果:根据第9版《妇产科学》[9]中关于保胎效果的判断标准进行评估,将其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若患者接受治疗后,其腹痛以及阴道流血等临床症状彻底消失,同时宫缩明显缓解,胎儿检查结果无异常,则为显效;若患者接受治疗后,其腹痛以及阴道流血等临床症状及宫缩状况得到一定缓解,同时胎儿检查结果无异常,则为有效;若患者接受治疗后,其腹痛以及血肿无变化甚至出现恶化,同时胎儿检查结果存在异常,则为无效。总保胎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的和。②不良反应:观察两组孕妇恶心、头痛以及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③流产预后指标:治疗前后分别采集两组阴道分泌物,通过江莱生物生产的胎儿纤维连接蛋白ELISA检测试剂盒及人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ELISA检测试剂盒,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分别检测两组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FN)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并加以对比。④症状消失时间:对比两组阴道流血消失时长、腹痛消失时长和宫缩消失时长。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保胎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
联合组总保胎有效率明显高于单一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一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保胎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n)%]
2.2 两组治疗前后流产预后指标变化
两组治疗前fFN及MMP-9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FN及MMP-9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单一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联合组腹痛消失、阴道流血消失及宫缩消失时间均短于单一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3 讨论
先兆流产指的孕妇在妊娠早期阶段出现的阴道少量流血,可伴轻微下腹痛及腰酸的一种疾病。先兆流产病因复杂,常见影响因素除了胚胎因素、母体因素外,还包括妊娠期性生活、妇科检查手法粗暴等[10]。先兆流产后胎儿仍可继续生长发育,但若不能及时给予科学治疗,则可能增加流产风险,威胁母婴健康和生命安全[11]。早期发现先兆流产症状时,无法完全明确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此时临床上常以经验性对症支持治疗的方式治疗该病,主要包括经验性补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以及孕激素等[12]。在先兆流产临床治疗中,黄体酮属于首选药物,能够促进患者相关临床症状的缓解和消失,然而大剂量使用该药物可能增加胎儿畸形风险,单一用药疗效不理想。有研究发现,通过联合用药的方式能够促进先兆流产患者疗效改善[13]。
目前,临床上对于先兆流产患者大部分仍采用药物治疗方式,其中以黄体酮应用最为普遍。黄体酮作为卵巢黄体分泌的一种天然孕激素,是治疗先兆流产的首选药物之一,可促进胎儿继续发育,具备一定的应用优势。但也有研究指出,单纯使用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起效时间较慢,整体疗效不理想[14]。因此,临床上应积极寻求更有效的先兆流产联合治疗方案。西医治疗先兆流产多主张给予激素替代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缓解患者症状。有学者认为,母胎双向免疫平衡是保证持续妊娠的重要前提,当先兆流产患者表现出不规则弱宫缩时,必须要立即给予科学处理,促进其子宫张力减轻[15]。间苯三酚作为一种常见的单纯平滑肌解痉药物,能够作用于患者泌尿生殖道以及胃肠道平滑肌,帮助解除患者平滑肌痉挛,且该药物对于平滑肌的解痉作用具备一定选择性,可避免对正常平滑肌产生负面影响,防止造成低血压或者心率加快等,能够减少相关不良反应,具备较高的应用安全性。本研究中,联合组接受间苯三酚与黄体酮联合治疗后总保胎有效率高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一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间苯三酚确实不会导致不良反应增加,临床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较高。阴道分泌物fFN及MMP-9均属于与子宫异常相关的标记物,通过观察其指标变化能够帮助判断和评估宫腔环境。故临床治疗先兆流产时可加强对fFN及MMP-9指标的监测,以便更好地评价患者流产预后。fFN主要由滋养层细胞产生,分布在绒毛膜以及蜕膜的间隙之中。通常情况下,孕妇在孕22周至孕35周期间,其宫颈阴道分泌物可无fFN或含量极少,当孕妇出现早产征兆时其阴道分泌物内fFN含量会明显增高,因此该指标能够为预测先兆流产患者早产现象的发生提供有效参考[16]。基质金属蛋白酶属于一种蛋白水解酶类物质,能够对细胞外基质及基底膜进行降解,对于胚胎发育及子宫复旧等均有重要影响。有研究指出,流产时蜕膜中MMP-9出现高表达,提示基质金属蛋白酶可能通过对细胞间质进行降解影响流产发生过程[17]。MMP-9作为基质金属蛋白酶的一个重要指标,能够在先兆流产患者流产预后评价中发挥一定参考作用。本研究中,两种治疗方式均可促进患者阴道分泌物fFN及MMP-9水平下降,但联合组下降幅度更大。提示间苯三酚与黄体酮联合治疗对于改善先兆流产患者流产预后的作用更显著。本次研究显示,联合组腹痛消失、阴道流血消失及宫缩消失时间均短于单一组(P<0.05)。这说明,间苯三酚与黄体酮联合治疗先兆流产确实能够缩短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这主要是因为,两种药物的联合使用能够使其协同作用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不但能够补充孕妇体内孕激素,而且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平滑肌痉挛现象,促进其外周血β-HCG水平提高,从而加速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的早期改善,有助于缓解患者宫缩。
综上所述,间苯三酚及黄体酮联合治疗方案应用于先兆流产患者能够大大提高患者孕酮水平及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加速患者腹痛及阴道流血等症状缓解,改善其保胎效果,同时能够避免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具备较高的临床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本研究因时间因素限制,未能针对两组患者妊娠结局进行随访研究,今后需进一步扩展研究内容,完善临床观察指标,尽可能提高研究结果的全面性和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