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个性化文本细读教学策略分析

2023-05-08叶秋兰

考试周刊 2023年11期
关键词:文本细读个性化教学策略

叶秋兰

摘 要:阅读是获取语文知识和学习人生哲理的重要手段,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最重要的教学环节。基于个性化文本细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细致地了解文章的结构框架和文本内容,解读文本的艺术特色和思想价值,让学生掌握阅读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文章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并结合小学语文个性化文本细读的优势,探讨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文本细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11-0048-05

一、 引言

文本细读是学生展开语文阅读学习的重要途径,它能够让学生从细微之处挖掘更为丰富的阅读知识,让学生从整体着手,对课文内容有全面、深入地理解。因此,在实现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展开个性化的文本细读。采取更为多元的教学指导方式,充分彰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善于从文本细节点挖掘更为深层的知识内容,彰显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过程及效力。由此,学生才能够获得更为深远的发展。文章基于此对小学语文个性化文本细读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

二、 小学语文个性化文本细读的优势

(一)有利于牢固语文功底

教师开展个性化的文本细读,带领学生学习语言运用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点,仔细地研读并引导学生推敲文章的语言、揣摩文本的深意,以这种方式达成教学目标,在细读过程中融入听、说、写的教学环节,以读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提升,牢固学生的语文功底,夯实语言知识的基础。

(二)有利于提升思维能力

语言思维和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个性化的文本细读中由教师引导学生解读,通过分析、比较、概括、整合、抽象的方法,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细读具体语段和句子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本问题的不断探究,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判断能力;在文本细读中寓于联想和想象,以此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三)有利于把握文本内涵

把握文章的主题,体会作者的情感和写作意图,这是阅读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在个性化文本细读的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有目的、有计划,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揭开文章背后神秘的面纱,透过文章表层剖析文章背后的人文关怀和文化价值,让学生深刻的感悟和理解文本的思想,强化自身的学习体验,形成学习心得,以这种方式达成深度解读的目标。

(四)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将文本细读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从独具特色的文本解读视角入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选择符合学生兴趣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中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妥当的方式刺激学生的兴奋点,鼓动学生层层深入思考,为学生营造适于深度细读的课堂氛围,学生在沉浸式的体验中增长见识和体验,从而推动课堂教学的发展,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学习具有被动性

受功利性思想的影响,教师的语文阅读教学主要还是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生字生词、句子语段的学习,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只能被动地接受语文知识。教师在教学中也会采用提问来点拨学生,但教师的提问缺少引导性和启发性,学生依旧是沿着教师的思路解读文本。教师不应当用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细读,学生才是阅读教学文本的主体,教师未能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忽视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动体验感,无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解读。

(二)教师过度解读文本

个性化的文本细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但部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过度的深入解读文本,强行将自我感悟和体验加入文本的解读过程中,喜欢从细枝末节入手去深入挖掘文章的深层内涵,如从文本的历史背景、语言赏析、写作结构等方面大量的添加了自己对文本的体验。这样不仅导致教学内容的无限扩展,还浪费了课堂的时间。教师缺乏明确的阅读教学目标,盲目的延伸和拓展课堂内容,容易导致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最终,导致课堂成为展现教师见识见闻和人格魅力的舞台。

(三)教师依赖教学参考资料

教学参考资料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能够帮助教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但在小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部分教师过于依赖教学参考资料,如相关的数字媒体、课本课件、参考书籍。网上存在各种各样的教学设计,甚至能够细化到每一部分的语言表达,教师甚至可以不用加入自我的思考走入课堂实施教学,长此以往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得不到锻炼。而且千篇一律的教学参考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无法根据每个班级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实施针对性的教学。甚至部分教学参考的内容有待商榷,不能够全面地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照搬这样的参考可能会误导学生的文本解读。

(四)忽视核心素养的培育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但在小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注重语文的工具性,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习题训练,在课上和课下布置了大量的阅读训练,努力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却很少细致地解读文本,带领学生深入挖掘文本背后的人文价值和思想价值,这严重偏离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不利于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文章内容,积累学习经验,内化语文知识,语文的人文熏陶功能被削弱,语文的语言魅力得不到展现,最终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五)缺乏课外阅读的指导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学校和教师越来越重视课外阅读的开展,但课外阅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课外阅读由于缺乏教师的专业指导,学生未能真正地将阅读方法融会贯通,常常通读文章之后就将书籍放在一边,问及学生的阅读心得,他们则是简单地复述文章的内容,没有真正地投入閱读中,自然难以获得阅读收获,无法将文章中的知识和感悟内化于心,学生无法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其次,学生也不清楚课外阅读的目的,没有做好明确的规划,课外阅读缺乏组织性。学生经常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对自己不感兴趣的文章则是束之高阁,长此以往,无法突破自身知识的局限性,没能达到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量的目标。

四、 小学语文个性化文本细读的教学策略

(一)推敲语言,深入文本

教师在实施文本细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带领学生深入地分析并推敲文本中的语言。从语言着手,去分析所涵盖的基本内涵,进而探寻文本主题的意义。所以在让学生进行文本细读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用心触摸文本,细嚼文字。发现文本中的各种字、词、句、标点、修辞等方面的亮点和优势,并且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亮点一一呈现,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帮助学生实现细致化阅读,实现更为深层的文本探究。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可以专注于学生对语言的推敲。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换词法”,让学生加以分析。比如,针对“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一句话,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是否可以将这句话中的“损失”替换成“价值”。从这一方面着手,让学生挖掘出原文中这句话所涵盖的深刻含义,也能够对“损失”这一个词语进行深层的分析,体会到中国圆明园中各种物品的价值。以替换词语分析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能力,开拓学生语言思维的宽度与广度。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有更强的敏感性,彰显他们的细读过程。

其次,教师可以针对这一文章的主题,让学生分析昔日的圆明园究竟有什么,才使得我们说出它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让整个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围绕这一问题做实践,将学生带入具体的情境中,展开文本解析。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分析文本中的各种句子,从句子中去体会文本深层的内涵,让他们感悟文本,理解语言的魅力与风采。比如,“金碧辉煌”“蓬岛瑶台”“武陵春色”“上至先秦”“下至唐、宋、元、明、清”等,从词语和句子中都足以展现圆明园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而后再为学生提供资料《雨果致巴特莱德的信》,让学生更为立体地认知圆明园,加深对相关句子的感悟与理解,更为深刻地体会到英法联军的强盗罪行,学生的愤慨、惋惜之情自会油然而生。

最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继续回到圆明园盛况的句段,让学生对教材进行再创作。比如,可以将文本第三段中的“有……有……有……还有……”句型替换为“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也没有了……”,将两种截然相反的表述形式让学生训练,加深学生的理解。这样也能理顺文章的逻辑关系,让学生在反复对比及训练中形成独特的语感,彰显他们的核心思维,达成对文本的细致阅读。

(二)研读细节,充分阅读

在带领学生进行文本细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积极地研读各种细节,让他们在经典的语言文字中获得更为积极的情感体验,借此构成学生精神成长的摇篮,所以在让学生进行文本细读的时候,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对文本的相关语言进行细细地品味和推敲,还要让学生从细微处做深入的思考,彰显他们的核心思维,这样一来也能够让学生进行充分的阅读。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慈母情深》时,在整个细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抓住“深”字,让学生带着对“深”字的好奇与深思,积极主动地展开文本探究。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抓住文本中的一些重要句子,如“我鼻子一酸”“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向我”“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让学生围绕这些话语展开细致化阅读,感受到这些句子背后所蕴藏着的“深”字的内涵;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多元化的体会,比如,让学生想象自己如果看见母亲弯曲着瘦弱的脊背时,自己的心里是怎样想的。将这种情形带入生活实际中,围绕这些细节展开思考、讨论及交流,借此帮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与思想。以这种层层递进、不断细致阅读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为全面、深入地理解这一文本中所展现出来的情感内涵,引发学生的共鸣;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再一次回到课文中,去收集文本中所展现出来的一些细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将自己认为的细节点一一分享,并尝试对这些细节进行多元化的解读。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充分彰显每一个学生在文本细读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个性差异,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将文本与作者所表达的深厚情感进行有机的联系,促使他们在文本细读中达成对文章情感及内涵的多元化解析。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够让学生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融入细节描绘中,能够引发学生更为深层、多元的情感共鸣。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文本当中所涵盖着的拳拳赤子之心及浓浓的慈母之情,实现对学生情感教育的目的。

如上,教师通过让学生研读细节的方式,能够感受到课文内容的深层内涵。指导学生深入文本语言,探究文本的奥秘,也能够在对话情境中体会到人文精神的内涵和意蕴。让学生在细读之中反复品味、反复阅读,感悟精神和理念,最终也能彰显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风采。

(三)梳理结构,縱观全貌

教师在指导学生细读文本的过程中,应该具有全局观。要让学生从整体着手,把握文本的结构和细节。不能只是抓住其中的字词句不放,而忽视了文本的结构。各个事物之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所以文本的结构与字、词、句之间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在让学生展开文本细读的时候,应该让他们从更为宏观的视角出发,去观察文本,让他们形成对文本的整体认知,更好地把握篇章的结构,借此来升华学生对整个文本的深层感知。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牛郎织女》时,可以引导学生去梳理整篇文本的结构。《牛郎织女》分为了两个部分,并且每一个部分的篇幅都很长。教师如果让学生去细致地研究字词句段,就很难达到对文本深入理解的目的。所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梳理文章的结构,贯穿一条主线,从更为全面的视角去审视全文内容。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展开文本阅读及探究。尝试挖掘一条主线,如“牛郎织女两情相悦”——“王母娘娘棒打鸳鸯”——“牛郎织女无奈分开”——“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当学生挖掘出了这一条主线之后,便对两个部分的内容有了宏观的认知。那么在此基础上,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去细读文本。主要针对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展开讨论与交流。比如,在“写了什么”这一板块,可以从人物关系梳理、人物归类及文章内容概括等方面着手加以落实,让学生对文本的细致分析更为精准和全面。又比如,在让学生探究“为什么写”时,可以为学生补充一些资料,拓展学生的阅读视域,让学生在课外资料的辅助中去理解文章描写的目的,达成对文本的细致化解析。

如上,教师通过这种方式,梳理了文章的结构。并根据结构细化了不同的阅读探究任务。让学生基于整体去展开块状化学习,更能够帮助学生深层地感知文本,加深自己的理解与感悟。让学生在同一主题下的文本阅读中产生更为多元的思考,从宏观的角度着手,实现对各个模块文本内容的细致阅读。让学生的学习视域更为宽阔,能够根据不同的文本内容,实现不同模式的学习。达成学生一次又一次的突破,构建形成“大语文”学习观念。这样也能让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切实的培育,落实他们的综合性发展。

(五)升华情感,突出主旨

首先,教师从文章的主旨入手,结合文本的社会环境,带领学生了解文章写作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也可以让学生亲手收集文献资料,在收集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当时时代背景的认识和理解。其次,还应当结合作者的亲身经历,研究作者的人生历程,深入剖析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得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场景模拟的方式,细读文本中对景物的描写和人物的刻画,让学生与人物和作者进行情感共鸣,带领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领会文章的魅力。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为人民服务》时,让学生收集文章背景资料,最后派出代表向其他学生展示当时的文章背景:“1944年9月5日,张思德奉命到南泥湾挖窑烧炭,却被塌落的碳窑埋住。被救出时已经牺牲,锨把顶着他的胸腹部,鲜血从嘴里流出。毛主席得知噩耗后,要求把张思德的遗体运回延安召开追悼会。”接着,由教师播放视频资料,带领学生回到战火纷飞的年代,回到张思德同志追悼会现场,在毛主席的演讲中缅怀这位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好同志。在教学的最终环节,结合毛主席的人生经历,让学生认识到毛主席的一生贯彻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号召学生学习张思德同志和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领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对学生的革命人生观进行启蒙教育,同时,还能带领学生理解死的不同意义,初步树立学生正确的生死观。

除此之外,学生针对一些散文,还可以通过景物的描写来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了解文章的中心大意。例如在《鸟的天堂》的教学中,教师着重分析10到14自然段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带领学生从三个方面分析鸟之多,“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体现鸟的数量多,以“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描写鸟的种类多,用“有的……有的……有的……”体现鸟的姿态多。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通过三方面对鸟的描写,作者想象了鸟儿们自由飞翔、欢快鸣叫的动人情景。最后,教师带领学生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加引号的“鸟的天堂”和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的含义,通过以上种种方式分析文章中的景物描写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之情。

如上,教师可以结合文章的背景分享或是结合景物的描写分析,引导学生的情感变化,帮助学生层层深入体会文章作者的情感和心情,使学生能够运用语言艺术,形成自我的审美态度,提高自我的审美能力。同时,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主题,掌握文章的灵魂和核心,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六)内外结合,掌握方法

语文个性化的文本细读不应单单局限于课堂之中,还应将其扩展到学生的课外生活。教师在课堂内向学生传授细读的方法,把握不同文章类型的特点,在不断学习中积累学生的阅读经验。但毕竟课堂内的时间有限且面向全体学生,教师的细读感悟和心得或多或少总会影响学生的个人解读体验,这样不太方便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较为高效的细读策略,不容易使每一位学生在阅读中都能获得自我成长的收获。因此,展开课外的个性化文本细读十分关键,它能够使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地拓展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养成学生学会阅读、经常阅读的良好习惯。

在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课外阅读中,教师让学生阅读文章《植物的花香》《父亲的野孩子》《夏天(节选)》,让学生学会运用字典,查找生字新词,理解其概念和含义,让学生利用课堂中所讲述的阅读方法,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学生批注文章的六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景物、情感、事件,学生在初步阅读中感受和体验文章。再度阅读文章,使学生明白文章的组织结构和行文脉络,掌握作者组织安排材料的顺序。三读文章,品析语言运用的特色,让学生批注关键字词在句子中的作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让学生从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入手,体会文中人物的动作、肖像和语言描写,体会排比、对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最后,让学生实行个性化的解读,勾画文本中能够引发自己情感共鸣之处、语言描写精彩之处、学生疑惑之处,并标注学生自我的心得和体会。以这种方式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细细地研读文本,了解语文的无限魅力,提高学生语言的綜合运用能力,让学生走向独立阅读。

如上,课外阅读书目需要教师精心选择,它可以与教材内容相关,与教材类型相关,还可以是和教材同一个作家的不同作品,教师采用循序渐进的阅读策略,让学生初读浏览、再读精读、三读细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由学校组织专门的阅读活动,或是教师开展专题阅读活动。通过以上方式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获得阅读实践的机会,巩固课堂中所学到的阅读方法,促进课外阅读的发展,使学生的阅读进入更为广阔的空间。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专注于学生的个性化细读。对文本的细读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及核心素养的根本依托,所以教师就要将教学目标和方向集中于个性化细读上,帮助学生实现更为深入的探究。由此,教师可以通过推敲语言、深入文本,研读细节、充分阅读,梳理结构、纵观全貌等方式着手,实现对文本的创造性理解及感知。这样一来,才能够整体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和效率,帮助学生达成对文本的细致化解析。深入文章的细微之处,彰显自身的理解效力,最终实现他们阅读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

参考文献:

[1]谢海燕.基于个性化文本细读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1(9):6.

[2]韩桂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8(1):21.

[3]李慧芳.文本细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研究及运用[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文本细读个性化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小学语文文本细读教学研究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文本细读的运用探讨
小说文本细读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