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2023-05-08张玲
张玲
摘 要: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目标与体系愈发完善。在新的发展时期,中小学劳动教育必须要以核心素养为主要引导,同时坚持落实劳动教育的具体内容,以全面发展为教育的主要目标,积极培养学生多样化的劳动技能,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劳动,以更好地推动学生健康成长。文章首先介绍了我国劳动教育近年来的发展演变,其次对劳动教育的意义以及问题、成因等开展了分析,最后以农村中小学为例,探究在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劳动教育开展策略,以期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小学劳动教育;农村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11-0006-05
劳动教育是指劳动与教育相融合,共同推动学生的全面成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时代因素以及文化因素使然,我国的劳动教育一直未能够得到良好的实施。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应该重视起劳动教育,并将之作为正统教育,不仅要完善教育体系与教育机制,同时也要完善教育内容与开展形式,要通过更加系统化、专业化的培养充分发挥出劳动教育的作用,助推学生全面成长与发展。
一、 劳动教育的发展与演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劳动教育经历了较多的改革与演变,以其中最为显著的特征为划分依据,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阶段:
(一)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初期劳动教育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之际,我国正处于恢复阶段,该阶段的国家建设与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在该阶段,农村中小学阶段的劳动专业课程主要以体力劳动为主,学校安排学生到各类工厂参与劳作。该种形式下尽管学生的身体能够得到一定的锻炼,但实际上其并不属于劳动教育,只是简单地将劳动与教育融为一体。
(二)以综合素养培养为主的发展期劳动教育
21世纪,我国的教育模式以及观念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此时劳动课程逐渐被综合实践活动所替代。为了更好地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国家在相关文件中着重强调了劳动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旨在通过劳动教育增强学生体魄,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尽管该阶段提高了对劳动教育的思想认识,但由于缺乏专门化的培养课程以及统一的教材,所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劳动并未被完全引起重视。
(三)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新时期劳动教育
新时期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变得更加细致化,转变为核心素养培养。我国将对学生的品格与能力培养细分为18类素养,劳动素养是其中之一。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劳动教育的内涵更加明确,内容也更加丰富,逐渐形成了以劳动观念、劳动习惯与劳动能力为一体的培养体系。
二、 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
劳动是实践的重要形式之一,无论是运用体力进行实践或者是运用脑力进行实践都属于劳动的范畴。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包含很多合作项目,譬如拔河、篮球或者足球等。学生只有积极与周边同学磨合,探寻通力的解决办法,并付诸实践才能够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在该过程中无论是学生的大脑还是身体都得到了有效地锻炼,学生在一次次的实践过程中能够更加明白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逐渐懂得根据目标分解合作方向,并恰当运用同伴通力合作完成目标的技巧,进而提高其合作能力。
(二)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养成
劳动教育中的很多项目都属于实践类的范畴。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够使用外力,只能够通过脑力与体力完成教育目标。而在此过程中,有的学生积极思考对策,积极运用自身的体能优势或者智力优势顺利完成教育目标,掌握劳动技能;而有的学生则明白自身的优势与不足,积极探寻合作之法,通过团队的力量顺利完成了教育目标。无论是何种过程,学生的身心都得到了有效的磨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也将显著提升,这对学生的后续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推动学生的社会化发展
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生存首先必须要明确社会的发展需求,并能够提供相对应的劳动价值,也就是说个人劳动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而基于核心素养理念开展劳动教育,则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劳动教育的内涵,并认识到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深层次联系,结合自己的实际能力与人生理想等制定好人生目标,并通过劳动逐渐实现,从而为社会做出贡献。
三、 当前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异化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看似只是单纯地引导学生进行劳动,但落实到实际层面,由于各类因素的干扰与叠加,也很容易失去其原本的色彩。譬如部分教师对劳动教育理念认识不足,认为只要是劳动即可,无论何种形式。在学生犯错时该类教师往往会以劳动的形式作为惩罚,例如罚站或者惩罚学生打扫卫生等。认为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切实劳动,同时又能够达到惩罚与教育的效果。殊不知该类劳动教育形式本身与劳动教育的内涵是相违背的。倘若一直将劳动与惩罰结合在一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将劳动与不好的事情联系到一起,认为劳动是无用的、用以折磨人的手段,进而容易对劳动产生抵制心理。除此之外,还有的学校并不专门针对劳动开展课程教学,而是将值日活动作为劳动教育来执行,学生每天放学后打扫卫生就视作已经劳动了。在该种形式下,无论是劳动观念还是劳动技能学生都没有很好地掌握,劳动教育也流于口头化、形式化。
(二)重视程度不高
当前不少农村中小学中依然存在严重的应试心理。很多学校认为成绩依然是评判学生整体好坏的唯一指标,对劳动教育缺乏必要的重视。不仅劳动教育课程少,甚至有时还会缩减劳动教育时长,用以补偿其他课程授课,从而阻碍了劳动教育的开展。
四、 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应试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应试教育理念是一种传统的教学观念,该观念过分拔高了成绩在学生评判中的重要性,认为学生只需要好好学习即可,其他任何事情都无关紧要。在该理念的影响下,过去我国劳动教育的开展备受阻碍。近几年,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行的当下,有不少学校依然信奉应试教育理念,不仅教师不重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学生也只一味地埋头学习,不重视劳动,长此以往学生便很难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必要的劳动技能。
(二)对劳动教育的理解较为狭隘
当前尽管劳动教育在不少农村中小学中都有所展开。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较多问题。譬如有的教师对劳动教育的理解只片面停留在劳动技能的掌握层面,在废品回收活动中只关注学生是否会正确选择工具回收废品,以及废品回收后应如何选择与处理,却忽视了对学生劳动价值观与劳动理念的培养。除此之外,还有的教师对劳动的理解只片面地停留在工作层面,认为工作等同于劳动。在日常的值日活动中,对一些经常犯错的学生则会惩罚他们打扫卫生,对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则会免除他们的值日任务。这样一来,劳动变成了一种不光荣的事,谁打扫卫生意味着谁出糗、被人看笑话,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就会对劳动产生抵触心理,工匠精神以及劳动楷模等思想观念也就更加无从谈起。
五、 核心素养理念下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将劳动教育目标与核心素养相结合
在新时期的劳动教育中将核心素养与教育目标相融合有助于明确劳动教育的开展方向,促使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所以在农村中小学的劳动教育开展过程中,首先要注重结合核心素养理念制定正确的教育目标,以更好地发挥劳动教育的经济效用。第一,要注重挖掘劳动教育中的人文底蕴,通过积极的劳动事例激发学生劳动意识。譬如教师可以以历史名著或者社会现实为基础,为学生讲解劳动人民相关的故事,通过巧妙的构思与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劳动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积极劳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思想观念。第二,在劳动教育中要注重灌入科学探索精神。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快速拔高学生的成绩,教师大多忽略了知识的来源,只注重对知识的运用展开探讨,这导致学生对某一知识点只知道其方法却并知道其来源与原理,缺乏质疑精神与探究精神。对此,要在劳动教育中改变这一传统观念,要注重通过新奇的事物吸引学生探索,并冠之以劳动的形式与方法,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第三,要在劳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劳动教育与传统教育不同,其本身形式更加多样化,环境也更加多元化。在该类环境中学生可以避免过于压抑的学习环境,释放自己的天性从而更加快乐地学习。教师需要做的是循循诱导,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发展与学习。第四,要在劳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与生活能力。由于传统劳动教育的缺失,很多学生直至成年以后都没有自我照顾的能力,需要依靠父母才能够正常生活。而在劳动教育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自理能力与健康生活的能力,有必要专门针对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制定好劳动技能与劳动习惯的培养策略,要帮助学生正确掌握生活技巧与生活方法,培养其健全的品格。第五,劳动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担当能力。当前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的成长过程中大多娇生惯养,缺乏承担责任的意识。要在劳动教育中通过劳动让学生意识到社会的残酷与现实环境的真实状况,帮助学生改掉娇生惯养的毛病,并培养其担当能力与责任心。第六,要在劳动教育中发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当前社会各行各业均迎来了发展的瓶颈期,创新能力成为人才培养的主旋律。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则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从而促使其全面发展。
(二)统筹教育资源,完善劳动教育机制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劳动教育能够进一步规避只重视劳动不重视教育的局面,正确发挥劳动教育在增智、育美、强体方面的育人作用,充分助推劳动教育育人目标的实现。学校应积极根据教育部要求成立劳动教育机构,并以制订学校劳动实践计划为主要工作目标,积极整合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积极开展各类公益活动与社会活动等,重点强调在劳动过程中的思想教育,并引导学生在劳动过程中通过体力锻炼实现自己的价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劳动的内涵。首先,农村中小学普遍具备占地面积较大、校园环境良好的特点。学校可以结合该类特点开展特定区域卫生扫除活动。应将不同的卫生区域按照班级划分,同时每班级分配学生负责值日活动,并通过监督与检查充分落实劳动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强身健体,磨炼意志力,同时掌握正确使用清洁工具进行卫生清理的技能与技巧。当前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娇生惯养,缺乏必要的体力劳动经验与技巧。对此学校可以结合社会资源开展观摩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街道观摩清洁工人打扫卫生,并引导学生与工人交流打扫的技巧与技能,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同时磨炼学生的意志力,让学生真正意识到清洁工人的不易,从而引导学生改掉乱扔垃圾的坏习惯。除此之外,在学校的食堂分餐过程中,学生缺乏必要的培训与锻炼,导致每次分饭场面都极其混乱。此时学校可以连同食堂师傅、班主任等开展系列化的用餐流程培训工作,帮助学生按照顺序依次打饭,并形成卫生用餐的良好习惯。最后,在劳动教育开展与实践的过程中,学校还可以结合具体的劳动内容设立对应的劳动教育指标,完善劳动教育机制等,以更好地体现劳动教育的价值。
(三)构建独立科学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劳动教育本身的概念十分广泛,无论是与智育、德育还是体育、美育之间都具有深刻的联系,也正因如此,劳动教育才在新课程教育改革中得到了较高的关注。从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现状来看,尽管劳动教育的形式要求得到了满足,但其在内容以及内涵方面依然处于缺乏的状态,整体地位缺乏独立性,依然是被异化与融合的存在。究其根本,还是因为大多数学校在教育过程中未能够将劳动教育作为一种培养目标。
从我国劳动教育的变迁来看,其在我国教育中的地位极其不稳定。大多数情况下劳动教育只是其他教育用以完成目标的中间产物,而非一种单独的教育形式,这使得一段时期内劳动教育在我国都缺乏专门的教育体系,实践落实不到位。从我国当前发展状况来看,劳动教育的唯一出路就是教劳结合。即劳动的某一属性应与教育相结合,以达到1+1大于2的效果。在建国时期,劳动与教育的结合仅仅通过生产劳动形式,在劳动过程中贯穿思想教育。而随着科学技术在我国的地位不断攀升,劳动与教育开始以科技为结合点进行融合,即人们往往更加倾向于在劳动过程中习得必要的知识与技能。而在新课程改革以后,教劳结合的方向与领域变得更加明确化,即通过综合实践的方式。在中小学教学中,综合实践课程本身内容十分广泛,结合当前较为先进的学习内容,包括信息技术、科学技术、劳动技能等,不仅理论层面十分丰富,同时实践方面也具有较高的可行性,这为劳动教育体系的建立与成熟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而为了进一步巩固劳动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则需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目标对劳动教育做出进一步的深化与规范化处理。首先,要确保劳动教育课程序列的有序化。无论何种教育,课程都是其实施与开展的基础与根本,其对学生的培育效用是其他形式无法比拟的。所以,在农村中小学的劳动教育中,要进一步完善劳动教育相关的课程。要严格结合国家课程以及国家规定的劳动实践活动课程与技能课程等完善劳动教育体系。其次,还需要结合校园资源以及校园特色实行对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积极渗透劳动教育,并尽可能地推动劳动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相结合。再次,要构建劳动教育的实践序列。要打破應试教育理念,并结合生活技能等开展实践活动,同时要对实践活动进行拓展与创新,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劳动,在劳动过程中以激发学生的意识为主要目的,要教会学生必要的逻辑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将劳动教育深化为人文教育,助推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通过榜样示范引领学生正确的劳动行为
受限于传统劳动教育,当前很多学生一提起劳动就认为是简单的锄头翻地或者斧头砍柴等。殊不知该种认知是过于狭隘的劳动教育。事实上劳动教育本身的内涵是极为广泛的,在实施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状况以及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合理选择教育内容,并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积极拓展劳动教育的范畴,通过榜样示范等引领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范围。首先,学校可以在每一年的开学典礼上举行奖项颁发仪式,为门口保安、食堂叔叔或者保洁阿姨等举行颁奖仪式,让学生意识到即便是最普通的劳动者也是同样值得尊重的,劳动本身并无贵贱之分。其次,当学校里的水果等成熟时,学校也可以以此为契机奖励那些在校园生活中勤于劳动、表现优异的师生,让学生深刻意识到通过劳动也可以获得他人的尊重,劳动本身是一件光荣的事情,而非惩罚的惯用手段。再次,学校还可以通过道德讲堂的形式为学生进一步讲解先进的劳动观念,可以邀请全国劳动模范或者市里的优秀劳动标兵等讲解自己的劳动故事,帮助学生滋养深厚的劳动情怀等。最后,学校还应该将劳动教育的内容全面落实到学生的日常校园活动之中。譬如学校可以在班级走廊中展览先进劳动标兵或者变废为宝手工作品等,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大胆劳动。再比如学校还可以通过故事分享机制,在主题班会、升旗仪式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展示劳动故事,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理解劳动、热爱劳动,并养成随时劳动、积极劳动的良好习惯,充分磨炼学生的意志力与身体素质。
(五)丰富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与形式
劳动教育是陪伴学生一生、助推学生快乐成长的利器。在劳动教育的开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确保教育内容的落实,实现知行合一。因此,学校在不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与培养多样化劳动技能的同时,也不要忘了为学生提供能够展现自己劳动本领,充分锻炼自身能力的舞台,以更好地贯彻落实核心素养理念与教育目标。譬如学校可以专门针对家务活动展开实践挑战活动,学生需要在家里独立完成洗锅刷碗、拖地洗衣以及房间整理等工作。原先该类工作通常都是由家长完成,是最容易被人重视的“小事”。而在劳动教育的视野之下,他们又重新发挥出了新的作用。首先,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对劳动的恐惧或者厌恶心理,教师可以事先通过视频展示或者劳动价值普及等方式帮助学生转变对家务的看法,并通过比赛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兴趣。慢慢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便会纷纷投入家务劳动之中,在劳动过程中不断体会荣誉感,从而自觉形成劳动的习惯。其次,学校还可以尝试从校内资源入手,譬如以学校花田为实践对象引导学生纷纷参与到花田管理之中。花田管理需要不同的岗位人员上任,而学生则需要通过技能展示与劳动等竞选,承担起花田的照料工作。在课下学生们由漫无目的逐渐转为有事可做,播种、施肥、除草等成为学生们放松身心的主要方式。同時,在劳动的过程中学生们还可以有效地将课内的科学知识应用到实践过程中,从而更好地体会到劳动的快乐。最后,学校还可以从社会各类职业出发,譬如交警、环保卫士、志愿者等,引导学生纷纷参与到这些社会工作中来,积极锻炼学生的责任感与担当意识,并切实培养学生适用的劳动技能,帮助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以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发展时期,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改革价值。在农村中小学的劳动教育中,学校应着重改变错误的思想观念,提高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应不断完善劳动教育的运行机制,并通过合理的布局提高劳动教育的落实程度。要积极将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融入劳动教育中,并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提高劳动教育的深度与广度,不断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不断推动中小学教育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于亚丽.基于核心素养视角的中小学劳动教育思考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1(29):25-26.
[2]张童明,丁玲.核心素养视角下中小学劳动教育再思考[J].中小学德育,2018(7):14-17.
[3]曹镧心.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劳动教育的思考与探索[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7):29-30.
[4]赖楚为.关于小学劳动教育核心素养教学的思考[J].中外交流,2021,28(1):246.
[5]吴卫丽.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劳动教育的价值再探[J].基础教育论坛,2022(6):10-11.
[6]肖潇.核心素养下我国小学生劳动教育的现状及教育策略[J].智力,2020(27):39-40.
[7]周海珍.新时代背景下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文学少年,2021(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