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巴斯汀联合吡美莫司乳膏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效果
2023-05-06周小铮钟文闻
周小铮,钟文闻
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是临床较常见的皮肤病,发病原因是患者长期使用含有糖皮质激素的外用制剂所导致的,患者临床症状多表现为红斑、脱屑、丘疹、水疱等。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典型表现为使用糖皮质激素后原发皮损消失,停药后炎性损害又出现,需要再次使用糖皮质激素控制症状,循环往复,加剧了症状,打击了患者治疗信心,增加了患者心理负担,其生活质量也随之下降。研究发现,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方式可改善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症状,治疗方法包括抗炎治疗、抗组胺治疗等,但整体干预效果不理想[1]。有研究指出,将依巴斯汀片和吡美莫司1%联合使用,可增强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缓解刺痛等症状[2-3]。现观察依巴斯汀联合吡美莫司乳膏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20年3月—2021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6例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组(n=28)与乙组(n=28)。甲组:男11例,女17例;年龄28~75(47.72±10.67)岁;病程(13.25±3.25)个月;疾病严重程度:轻度(自觉症状1分)12例,中度(自觉症状2分)10例,重度(自觉症状3分)6例。乙组:男12例,女16例;年龄27~70(43.56±9.34)岁;病程(12.75±3.65)个月;疾病严重程度:轻度10例,中度9例,重度9例。2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病例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①对本研究所用药物无过敏史者;②意识清楚,可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者;③了解本研究目的和内容,并自愿参与者。(2)排除标准:①有脂溢性皮炎及相关疾病者;②有传染性疾病者;③肝、肾功能障碍者。
1.3 治疗方法 甲组予以依巴斯汀片(杭州仟源保灵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40503)20 mg/次,口服,1次/d,连续治疗1个月。乙组在依巴斯汀片治疗基础上予以吡美莫司乳膏(MEDA Manufacturing,France生产,注册证号:H20170004),依巴斯汀片用法用量同甲组,并于受累皮肤局部薄涂一层吡美莫司乳膏,2次/d,连续治疗1个月。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瘙痒症状消失时间及皮肤外观恢复时间。(2)症状评分:主要判断潮红、丘疹、脓疱、色素沉着、脱屑、皮肤萎缩情况,根据无、轻、中、重分别记为0、1、2、3分。(3)生活质量评分:采用健康调查量表36(SF-36)进行评价,主要观察生理职能、心理功能、社会关系、社会环境。(4)不良反应。
1.5 效果判定标准 症状评分改善率≥90%为治愈;改善率在60%~89%为显效;改善率在30%~59%为好转;改善率<30%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
2 结 果
2.1 效果比较 甲组治愈8例(28.57%)、显效6例(21.43%)、好转8例(28.57%)、无效6例(21.43%),总有效率为78.57%。乙组治愈10例(35.71%)、显效7例(25.00%)、好转11例(39.29%)、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0%。乙组总有效率高于甲组(χ2=4.667,P=0.031)。
2.2 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乙组瘙痒症状消失时间为(4.18±0.61)d、皮肤外观恢复时间为(9.15±2.42),分别短于甲组的(10.12±1.98)d、(13.98±2.75)d(t/P=15.171/<0.001、6.977/<0.001)。
2.3 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潮红、丘疹、脓疱、色素沉着、脱屑、皮肤萎缩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2组潮红、丘疹、脓疱、色素沉着、脱屑、皮肤萎缩评分低于治疗前,且乙组低于甲组(P<0.05或P<0.01),见表1。
表1 甲组与乙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分)
2.4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乙组治疗1个月后生理职能、心理功能、社会关系、社会环境评分高于甲组(P<0.01),见表2。
表2 甲组与乙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2.5 不良反应比较 甲组与乙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4% vs. 3.57%,P=1.000),见表3。
表3 甲组与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 论
目前,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考虑是患者面部反复且长期使用激素制剂引起的,损坏了皮肤组织,并在叠加作用下,加重皮炎症状,造成水分丢失,进而引发皮肤干燥、紧绷、瘙痒等症状,增加了真菌感染、细菌感染风险[4-6]。近年来,盲目使用激素类药物或具有功效性的护肤品人数持续攀升,导致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数量也不断增加,多以中青年人群为主;以毛细血管扩张、局部水肿、皮肤萎缩变薄表现居多[7-8]。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治疗难度大,不易治愈,即便是停药后,也会增加新皮损,导致病情恶化,对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均产生了负面的影响[9-10]。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患者受损的皮肤进行修复,将皮肤角质层残留的激素排除干净,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整体的治疗效果欠佳[3,11]。临床常采取糖皮质激素递减或者是降阶的方法进行治疗,但治疗后患者病情易反复,整体治疗效果不理想。
依巴斯汀属于组胺H1受体拮抗剂,具有选择性拮抗作用,可抑制组胺的释放[12]。口服依巴斯汀片后,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镇痛作用较弱,疗效明显。本研究发现,使用依巴斯汀片治疗后的甲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57%,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14%,说明上述治疗方法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患者不良反应较多,临床要加强对此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关注。
吡美莫司是一种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药物中的吡美莫司与T细胞质受体结合度高,可阻止核因子亚单位转座,在抑制早期细胞因子转录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吡美莫司可对多种炎性细胞中发挥作用,可抑制多种炎性因子表达,减少T淋巴细胞增殖,能够加速皮肤胶原成分合成,通过多途径抑制皮肤炎性反应;并可起到改善皮肤屏障功能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对接触性皮炎动物模型外用吡美莫司与糖皮质激素的作用物存在明显差异[13],而在特应性皮炎动物模型中,吡美莫司可发挥明显抗炎作用,加速皮肤屏障恢复。吡美莫司还可缓解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造成的不良反应。本研究发现,采用吡美莫司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乙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达到了100.00%,患者不良反应少,治疗后未出现面部皮肤烧灼和水肿症状,仅有1例出现局部皮肤发红,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57%,说明依巴斯汀、吡美莫司乳膏联合用药的疗效强,可减少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乙组治疗1个月后潮红、丘疹、脓疱、色素沉着、脱屑、皮肤萎缩评分低于治疗前,且低于甲组,表明药物联用,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本研究中乙组瘙痒症状消失时间、皮肤外观恢复时间短于甲组,治疗1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甲组,表明依巴斯汀、吡美莫司乳膏联合用药,可促进症状快速消失,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依巴斯汀联合吡美莫司软膏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效果确切,可快速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