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ASO”机制下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育人路径探索

2023-05-06王聪慧孙烨忱刘博文刘孟婷

科技风 2023年12期
关键词:海洋强国实践育人就业

王聪慧 孙烨忱 刘博文 刘孟婷

摘 要: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在海洋强国背景下,海洋事业发展迅速,对各类海洋人才需求巨大。但从事涉海工作的高质量人才比例并不高,因此,培养高素质的海洋人才并引导他们投身国家海洋建设实现高质量精准就业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建立学院(College)、校友(Alumnus)、学生(Students)、单位(Organization)(CASO)四位一体协同发展机制,为更好地引导涉海专业学生高质量精准就业,探索出有实效的实践育人路径。

关键词:CASO;海洋强国;实践育人;就业

海洋是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材,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最重要力量,海洋专业的大学生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后备军,是国家深蓝战略的中流砥柱。在当前的国情下,做好海洋人才培养,加大海洋人才储备,加强海洋人才梯队建设,提高海洋专业大学生精准就业,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覆盖面广的高质量人才队伍,是海洋强国战略推进的有力保障[1]。而如何培养在校海洋专业学生,使得他们尽快适应国家海洋建设战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海洋人才培养工作的现状与困境

(一)学科建设

1.海洋学科专业设置面窄、结构不均衡

海洋是一门交叉性学科,涉及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目前来看,我国海洋学科偏自然科学,少社会科学,其中我国专业分布主要在海洋科学、船舶工程、海水养殖领域,而船舶工程和海水养殖这两大领域的海洋人才储备数量最多[2]。国内海洋学科专业的开设大都继承了传统的学科特点,在服务国家战略的方向上布局不够,在创新和特色方面仍有欠缺。因此,我国海洋学科领域中新兴领域的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不够,创新力量分散,成效不明显[3]。

2.海洋学科培养体系不完善,缺乏鲜明特点,学生培养质量有待提升

在海洋强国战略的大背景下,国家大力发展海洋事业,我国海洋学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源源不断地为国家海洋事业提供人才支持,近年来国家更加重视海洋学科的高质量人才培养,许多高校紧跟国家导向,趁着“海洋热”跟风成立海洋学院,海洋专业学生招生规模迅速扩大[3]。但许多单位在培养方式上“换汤不换药”,人才培养方案、师资力量、办学模式等方面依旧立足于原有的模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学生培养质量难以保证[34]。

3.海洋学科发展聚集效应明显,地域差距过大

从地区分布来看,我国的海洋发展有明显的聚集效应和地域特征。像山东、广东、福建、浙江、上海、辽宁等临海地区的海洋发展迅速,海洋教育资源和人才储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20)》中显示,2019年,山东、广东、福建、北京、浙江、上海的涉海科研机构数量总和占全国的三分之二。从各省份海洋科研从业人员的人数来说,广东排名第一,占全国海洋科研从业人员总数的五分之一,随后是北京、山东、上海,这四个省市海洋科研从业人员之和占全国海洋科研从业人员总数的60%。从数据上可以明显地看出临海地区的科研机构和科研从业人员聚集效应明显,地域的差距大[1,5]。

(二)涉海洋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分析

1.海洋专业具有较强学科交叉性,学生知识面广泛,拥有更加广泛的就业选择

相较于其他学业,海洋科学类专业具有更强的综合性,不仅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科学性,而且具有明显的学科交叉性。学习海洋专业需要掌握海洋学、数学、化学、物理、生物等基础的理论知识,更需要“知行合一”,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实践[6]。基于专业的性质,海洋专业的学生在培养过程中会接触到很多的学科课程,拥有广泛的學习机会。掌握广泛的知识,这会给海洋专业的学生带来更为广泛的就业选择,从而降低了学生从事海洋领域相关工作的比例。

2.学生对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目标、整体布局、目前进展、未来方向缺乏认识

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发展中大国,近年来我国海洋事业发展迅猛,同时海洋在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格局和对外开放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但调研发现,本专业学生对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总体布局、最新进展、未来方向以及各海洋单位的类型和分布的了解并不清晰,许多学生对于本专业的就业单位仍停留在艰苦、偏远的认识上,认为海洋领域的工作环境艰苦,仪器配置落后,没有发展前景。因为对海洋总体布局和海洋就业的情况了解不够,从而产生了畏惧的情绪,使许多学生望而却步。

3.涉海专业实习机会少,学生缺乏实习经历和对未来规划

在车淼洁等人的研究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实习经历对海洋领域就业有显著的影响[7]。由于受个人兴趣、信息渠道、导师要求等影响,很多学生不会选择海洋领域的实习。他们认为海洋专业学生的实习岗位与平日所学专业契合度不够,并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而选择在该领域实习且对实习经历满意的学生中有超过50%的已经确定将来会从事海洋领域相关工作。因此,缺乏相关领域的实习经历,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专业对口工作的要求。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学院—校友—学生—单位”四位一体协同发展机制(CASO)

“学院—校友—学生—单位”四位一体协同发展机制图

学院(College)、校友(Alumnus)、学生(Students)、单位(Organization)(CASO)四位一体协同发展机制的建立,是以社会实践为依托,旨在增强学科发展生命力,促进校友个人事业发展,激发校友所在单位活力,促进毕业生在专业领域高质量就业,形成长期、可持续、多方共赢的发展局面,为建设海洋强国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人才。该机制重点围绕以下五个协同机制开展(如上图)。

(一)“学院—学生”相互协同

学院组织学生参与海洋专业实践,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通过宣传实践过程中涌现的优秀案例,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就业兴趣、专业认同和归属感,引导更多的海洋专业学生在海洋领域就业。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凝练的成果,将不断完善和丰富学院就业工作的范围和内容,通过该机制在本领域就业的积累,会增强学生对学院的认同感,并在事业发展中促进学院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二)“学生—海洋单位”相互协同

学生通过实践全面了解海洋相关单位的类型组成、地域分布、工作性质,并通过实践提升自己的专业工作技能。海洋单位通过学生在本单位的实践,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业能力,并可根据单位发展和需求选择优秀学生加入,学生是海洋单位潜在的人才资源。

(三)“海洋单位—学院”相互协同

学院和海洋单位可以建立就业实习基地,搭建长期合作平台。依托平台,单位可以为学院提供专业实习途径和就业机会,同时学院也可以发挥专业特长,为单位在技术水平和发展思路方面提供人才支持。单位节约了成本、增大了收益,学院为学生获得了更多在本领域就业的机会。

(四)“学院—校友”相互协同

学院借助社会实践,寻访优秀校友,树立校友就业典型,优秀校友作为学院的就业标杆,可以增强学院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使更多的优质学生投身海洋专业领域的学习和工作,助力学科建设,实现学院发展。而学院的发展,又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和工作能力,使更多的学生得以在专业领域上发挥才干,拓展了校友力量,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五)“校友—学生”相互协同

学生通过实践寻访校友,了解校友事迹,增强学生对学院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的认同感,进一步提升对专业发展和前景的认知,激发学生专业领域的兴趣,同时通过校友推荐,增加了学生在本领域的就业机会。校友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发现优秀人才,可以推荐到单位,成为校友在单位的工作助力,学生也可以作为联系纽带,在某些方面为校友提供母校的技术支持和人才储备。

三、基于“CASO”机制下涉海学院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育人路径探索

(一)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协同育人新机制

一是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健全培养目标协同机制,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学院应主动联合海洋单位等相关部门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全面性、系统性地规划实践育人体系,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知行合一;健全教师队伍协同机制,聘请海洋单位优秀工作者为学生校外导师,充分发挥专业教师、思政教师、校外导师指导作用,提升实践教学水平,增进学生与导师间的交流;健全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利用校外优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将其转化为实践育人可用资源,从而整合扩展学院育人的资源池;健全管理协同机制,推动海洋单位与学院搭建对接平台,培养真正适应在海洋强国背景下的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海洋人才。

二是加强实践育人平台建设。推进校企深度融合,搭建校外实践育人平台,全面提升实践育人平的建设质量,为学生的海洋专业实习实践提供服务。依托实践,引导学生“走出去”,学生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海洋相关单位情况,从宏观角度进一步加深对我国海洋事业整体布局的了解;同时在实际的工作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專业技能的能力得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工匠精神得以培养。大力推动与海洋行业各单位共同建设实践育人基地,健全合作共赢、开放共享的实践育人机制。

(二)全面落实涉海高校实践育人的组织保障体系

一是加强组织保障。涉海学院要把实践育人工作纳入学生培养的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强对本学院实践育人改革发展的总体谋划,党政主要领导要重视、关心本学院专业实践育人工作,加强宏观指导,强化资源配置;增强与校内外有关部门的联系,充分发挥他们对实践育人的指导作用;同时要完善实践育人的队伍建设,配齐专兼职教师队伍,专人专事,提高专业化水平,提升实践育人建设质量;涉海学院要调整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完善投入机制,加大对专业实践的投入力度,统筹协调安排经费支持本学院实践育人工作;也可以通过校友和海洋单位的捐赠来支持海洋实践的发展。

二是加强制度保障。根据涉海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合理地完善涉海学院的实践育人制度,研究制定学院实践育人规范,优化实践育人机制,强化质量评价保障机制,形成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建立就业和人才培养联动机制,高质量落实实践育人的各项举措,总结经验做法,扬长避短,持续改进,树立实践育人的优秀典型案例,加强宣传,达成共识,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一批可借鉴经验模式,形成一批标志性的成果,营造促进涉海学院实践育人的良好氛围。

(三)构建全链条多维度全过程的实践育人质量评价机制

完善实践育人质量评价保障体系,建立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单位评价、实践工作评价为主体的全链条多维度实践质量评价体系。加大涉海单位在实践评价中的作用,充分发挥校外涉海单位在实践工作过程中的需求分析、人才培养、实践方案、制度制定等方面的作用。实施动态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实践方案、前期准备、实践过程、实践总结、成果凝练全过程实践质量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苏勇军.国家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海洋高等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5(2):4245.

[2]王芳.凝聚人才须精准发力[N].中国自然资源报,202057.

[3]王江,高鳗渝,李强,等.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海洋学科发展现状及建议[J].海洋开发与管理,2020(3):2730.

[4]王辉赞,张韧,冯芒,等.我国海洋学科研究生培养专业开设现状分析与展望[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6,33(4):9093.

[5]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20[R].2021.

[6]于潭,李婷,叶苏文.海洋强国战略下海洋科学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探究[J].高教学刊,2021(4):2831.

[7]车淼洁,王睿.海洋强国战略下涉海大学生海洋领域就业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20(11):4044.

作者简介:王聪慧(1992— ),女,山东潍坊人,硕士,讲师,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孙烨忱(1985— ),男,浙江奉化人,博士,讲师,科管部副部长,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刘博文(1991— ),男,浙江宁波人,博士,讲师,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刘孟婷(1989— ),女,蒙古族,辽宁阜新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高校人才培养研究。

猜你喜欢

海洋强国实践育人就业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培养模式创新探索
中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浅析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的意义
明代海上力量缘何称雄东方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