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发展背景下生活垃圾分类现状及对策措施
2023-05-06黄瑶瑶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垃圾污染环境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基于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要求,本文调查分析我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现状,并提出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增加监管奖惩机制、完善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和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等对策措施,对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绿色低碳;生活垃圾分类;对策措施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the problem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by domestic waste is also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ncept of green and lowcarbon development,this paper investigates and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domestic waste classification and collection in my country,and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increasing waste classification propaganda,increasing supervision reward and punishment mechanisms,improving waste classification infrastructure,and establishing a sound supervision mechanism.It is of certain significance to further promote the classification of domestic waste.
Keywords:green and low carbon;domestic waste classification;countermeasures
一、概述
隨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产量不断增多,据统计,全国生活垃圾年产量高达4亿吨,垃圾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垃圾处理是困扰世界各国的普遍性难题,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前端“卡口”环节,是垃圾减量和资源回收利用的必行之举,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双碳目标”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垃圾分类是对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践行,也是实施“双碳”国家战略的重要任务。生活垃圾分类作为热门话题,它既是一件民生“关键小事”,也是事关经济社会能否绿色、科学、低碳发展的大事。垃圾分类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尤其是回收一些塑料等无法降解的物质,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此外,垃圾分类处理可以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我国在2017年出台垃圾分类政策并要求在我国46个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随着全国垃圾分类试点的持续推进,逐渐形成了垃圾分类的制度基础、舆论环境等,到目前为止,生活垃圾分类已经走进各个小区,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二、垃圾分类实施的政策规定
(一)主要政策文件
为了加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创造清洁、优美的城市工作、生活环境,促进城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我国在针对污染防治和固废处理、可回收垃圾处理和针对生活垃圾分类实施具体工作方面出台了多项政策。政策围绕生活垃圾分类需要科学管理,合理分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投放类型、数量、布局,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此外,2021年我国在垃圾分类领域出台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1对1”交流协作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工作“1对1”交流协作机制,由19个先行省份、重点城市与19个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省份结对,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省份在借鉴先行地区经验做法、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加强沟通协作、促进交流互鉴、实现互促互进。在城乡垃圾分类方面也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增强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并明确提出要加强县城生活垃圾分类,推动我国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各省市依据国家提出的垃圾分类实施方案,根据各省市实际情况,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
(二)生活垃圾类别规定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2019年11月15日发布新版的生活垃圾分类标志,并于12月1日正式实施,新标准将垃圾根据是否可重新利用、是否有害等分成四大类。垃圾分类收集后,便对不同类型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对于可回收垃圾,通过综合处理可以重新回收再利用;对于厨余垃圾,经处理可以产生有机肥;对于有害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对于其他垃圾,采取焚烧和填埋的方式,减少对水资源、大气、土壤的污染。
三、生活垃圾分类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在较早时期就重视垃圾管理并提出了垃圾分类。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外发达国家居民垃圾产生量剧增,生活垃圾处理面临巨大的挑战,开始研究解决垃圾分类问题的对策。有学者探究居民心理因素对垃圾分类的影响,认为态度决定分类主体的行为,个人环保知识以及对于生态环境的态度会对自身环保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居民态度与心理动机这类内部因素会对居民分类有着重要作用。后来,由于进行深入实证分析后发现心理因素对居民环境行为的影响并不完全,学者研究重点转向环境行为影响因素中的外部情境因素,在近些年研究中,研究重点在于如何提高居民垃圾分类主动性。从国外研究来看,其对垃圾源头分类关注较早,研究发现法律制度、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认知、道德层面、硬件设施、激励机制等都会对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行为有一定的影响。
(二)国内研究现状
虽然我国开始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其他国家相比较迟,但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研究发现,目前我国有237个城市开始推行垃圾分类,上海、北京、厦门等18个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居民小区覆盖率超过70%,在4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7.7万个小区,居民小区覆盖率平均达到53.9%。20世纪90年代,研究人员开始关注人口特征、情境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对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个人特征对垃圾分类行为均有显著影响。张莉萍从居民集体意识出发,分析了目前我国主要地区垃圾分类试点的困境,并认为需要从政策法规角度强制居民分类并给予一定经济刺激,在垃圾管理中引入市场机制[1]。隋玉梅等在调研中发现分类基础设施对居民分类主动性有很大影响,提出应该合理设置垃圾桶间距、数量,并在社区中验证了研究假设。曲英通过居民心理角度分析了目前我国垃圾分类执行情况及难点,并以定量方式构建行为模型。有学者以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上海社区居民为例,探索上海社区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影响因素,研究认为政策规制、价值激励、行为感知三因素显著影响上海社区居民实际生活垃圾分类行为。同时,有学者对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居民个人特征中,年龄、主观环境知识水平对居民垃圾分类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可通过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的设施建设及制度体系建设,促进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全面实现[2]。
此外,国内学者对垃圾分类投放环节研究集中于针对具体影响因素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例如,段家栋等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中,不仅分析了垃圾分类带来的经济效益,还关注到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以海口市居民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评价结果表明,基于有害垃圾单独投放的干湿(易腐垃圾、其他垃圾)两分方案为现阶段最适合于海口市居民区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方案[3]。由于在垃圾分类影响因素领域学者研究不断深入,研究视角也进行了一定的转变,开始关注居民个体等微观因素。曲英通过构建行为经济理论模型来研究居民源头分类行为及意愿,在文中分析了各个垃圾分类影响因素对于垃圾源头分类的影响程度。徐林通过构建垃圾分类外部因素与居民个体因素两个层面的理论模型,探讨影响我国城市垃圾分类的各类因素,提出的建议具有实践参考价值[4]。
四、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实施的对策措施
(一)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
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是提高居民参与度最直接的方式,可以让居民意识到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是每个人的责任,政府、社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普及居民垃圾分类知识,共建美好城市[5]。政府可以从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奖惩措施、法律法规等相关方面为主进行宣传,社区可以从垃圾分类知识、方法、环境保护等方面为主进行宣传。虽然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一直进行,但是大多数宣传方式单一,并没有形成较好的宣传效果。为强化宣传效果,在宣传方式上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的宣传方式。线下可以通过开展社区垃圾分类知识和環保讲座、知识竞赛,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发放简单易懂的垃圾分类宣传册;在社区垃圾回收站放置垃圾分类图;社区安排志愿者提供居民咨询服务为居民解答分类疑惑等方式。同时,发挥“互联网+”优势,在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居民常用的平台通过动画和视频的形式进行宣传教育,营造垃圾分类的氛围[6]。此外,垃圾分类宣传需要从小开始,学校开设环保课程,普及环保知识,让学生在相关课程中学习理论知识、实地参观、学校组织垃圾分类知识竞赛等,提高学生对垃圾分类投放的兴趣,形成垃圾分类投放的习惯[7]。在宣传内容方面,除了传统的介绍垃圾分类标准和垃圾分类投放要求之外,应该突出垃圾分类对于环境保护的意义、当前政策与法律规定、激励与奖惩措施内容等。通过多样的宣传形式,营造积极的社会氛围,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加快居民垃圾分类推进,引导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调动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能够正确、合理地分类垃圾。
(二)增加监管奖惩机制
通过调查发现适当的补贴、福利和惩罚措施,会使居民更关注垃圾分类,也会有更高的动力去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因此可以完善有关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法律法规,明确国家、地方和个人在生活垃圾分类中应负的责任和义务以及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责任,例如,对于违反垃圾分类条例的行为如何处罚、如何考核执法人员有关生活垃圾分类监督的执法政绩等方面。同时政府、街道、社区可以根据居民具体需求对垃圾分类投放设置一定的激励和惩罚措施[8]。奖惩措施可以分类别进行制定,面向高收入人群可以采用精神声誉激励措施,面向低收入人群可以采取物质激励措施,通过参与垃圾分类相关知识讲座、社区相关活动、垃圾分类投放次数等方式进行积分,从而兑换一些环保生活物品等。此外,制定面向小区、企事业单位的奖惩措施,进行考核表彰和通报批评。垃圾分类长效机制的实现需要通过激励和惩罚措施相配合,以惩罚措施为主要督促措施,激励作为辅助措施,可以让居民更加主动地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
(三)完善垃圾分类基础设施
当前小区存在不同类型的垃圾分类装置,应该全国统一垃圾分类标准,投放相同的分类垃圾桶,有助于各地区之间相互学习、复制及推广。同时合理规划小区垃圾站,投放分类垃圾桶数量,根据居民生活习惯和实际情况,以小区进出处为重点,制定合理、便捷的、有引导性的、美观的垃圾分类设施配置,为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提供基础设施保障。此外,注意垃圾桶及其周边的卫生情况,对垃圾站进行消杀,提升小区环境和居民垃圾分类积极性。在小区垃圾站周边安装摄像头、投放智能垃圾桶等进行垃圾分类投放指引说明和获取居民垃圾分类信息,提高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投放的兴趣和准确性。目前,大部分地区在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都很有限,特别是分类运输车、分类处理设备等配置严重不足[9]。因此,需要加大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配置分类运输车和分类处理设备,不然也会使得前端垃圾分类的智能装置惨遭冷落,形同虚设。
(四)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垃圾分类管理涉及方面较多,仅靠政府部门的管理和居民的自觉是很难实施的,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从政府方面,可以聘请专业人员,对垃圾分类环节进行监督,及时纠正不当行为;从社区方面,可以建立小区垃圾分类监督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对所在小区垃圾分类管理进行监督,可以按时间段开放小区垃圾站,安排人员监督和引导居民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对生活垃圾混装投放的居民进行相关培训;从居民方面,可以采用垃圾袋实名制,达到谁投放谁负责的目的。此外,可以建立舆论监督机制,形成居民互相监督的环境,对没有进行垃圾分类、没有正确分类投放的居民积极劝导、举报,慢慢形成主动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的氛围。
结语
我国已进入经济高质量发展时期,城市中的生活垃圾问题日益突出,生活垃圾分类得到了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对实现垃圾的综合处理、减少废物处置成本以及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有着重要作用。为推进实施垃圾分类,我国近几年来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垃圾分类正逐步由試点地区推行到全国。随着我国生活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政府、社区、居民等协同合作,加大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力度、增加监管奖惩机制、完善垃圾分类基础设施以及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等,有助于从源头解决“垃圾围城”现象,也可以鼓励居民更多地参与垃圾分类投放,提高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共建美好城市。
参考文献:
[1]张莉萍,张中华.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分类中居民集体行动的困境及克服[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9(06):5056.
[2]许蓉.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1,39(10):168173.
[3]段家栋,陈海滨,苗雨,等.基于试验分析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方案灰色聚类比选[J].环境卫生工程,2018,26(06):14.
[4]徐林,凌卯亮,卢昱杰.城市居民垃圾分类的影响因素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17,14(01):142153+160.
[5]黎晓峰.长沙市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明日风尚,2018(19):335.
[6]郭昊.城市社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影响因素及建议研究[J].低碳世界,2021,11(10):191192.
[7]李为实.我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实施现状及建议[J].广东化工,2020,47(10):7778.
[8]舟航.“零废弃”未来展望:中国生活垃圾管理机制的路径完善[J].世界环境,2021(06):8687.
[9]韩泽东,李相儒,毕峰,等.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模式探究——以杭州市为例[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38(03):688695.
作者简介:黄瑶瑶(1995— ),女,汉族,浙江温州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环境工程、安全科学研究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