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黄体生成素检测在中枢性性早熟女童中的应用价值
2023-05-05吴艳
吴艳
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儿科,江苏张家港 215600
性早熟指儿童提早出现性发育征象,是儿童常见内分泌疾病,根据文献报道我国6~8岁儿童性早熟迹象发生率超过2%,严重危害儿童的正常生长及远期健康,导致身材矮小、性行为提前、性格压抑等多种问题[1]。依据病因病机不同,性早熟可分为周围性(假性)性早熟和中枢性(真性)性早熟两种,其中前者的发生与营养过优、大量食用含激素食物、工业污染等因素有关,患儿仅表现为第二性征发育,如女童单纯乳房早发育[2],后者多为特发性,与丘脑提前分泌和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GnRH)有关,患儿不仅有第二性征表现,生殖器与性功能也有所发育,与前者相比危害更大[3]。两种疾病有共同的临床表现,但治疗及预后存在差异,准确鉴别和诊断是临床有效治疗的前提和关键。GnRH激发试验是临床诊断中枢性性早熟的金标准,但是操作繁琐、耗时长、患儿依从性差[4]。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为GnRH类似物,近年来被认为在女童中枢性性早熟诊断中具有一定意义[5-6]。本文以2016年9月—2018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收治的109名乳房早发育女童为例,探究血清LH诊断中枢性性早熟及评估预后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109例乳房早发育女童为研究对象,依据临床诊断结果将患儿分为两组。中枢性性早熟组50例:年龄6~8岁,平均(7.15±1.32)岁;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15.6~18.7 kg/m2,平均(16.64±0.76)kg/m2。单纯乳房早发育组59例:年龄6~8岁,平均(7.13±1.27)岁;BMI 15.4~18.3 kg/m2,平均(16.59±0.73)kg/m2。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临床检查明确中枢性性早熟或单纯乳房早发育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中枢性(真性)性早熟诊治指南》(2007年)和原卫生部《性早熟诊疗指南(试行)》(2010年)关于两种疾病的诊断标准;②年龄6~8岁的女童;③于小儿内分泌科接受规范治疗,治疗期间定期随访,临床及随访资料完整齐全者。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内分泌疾病者;②合并先天遗传疾病或发育畸形者;③近期感染者;④合并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
1.3 方法
收集两组患儿围治疗期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两组患儿入院时(未接受相关治疗前)的血清LH基础值与峰值数据;中枢性性早熟组患儿治疗后3、6、12、24个月时的身高标准差分值(height standard deviation scores, HtSDS)以及复查的血清LH基础值与峰值数据。
血清LH基础值检测方法:晨起采集患儿空腹肘静脉血样3 mL送检实验室,样本上机离心,取上清液,以瑞士罗氏Cobas E411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食药监械(进)字2011第3402843号)及配套的LH测定试剂盒(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LH基础值,检测操作严格遵照仪器和试剂的使用说明书,全程质量控制。血清LH峰值检测方法:参照《小儿内分泌学》,对两组进行GnRH激发试验,患儿清晨空腹静注戈那瑞林2.5 μg/kg(最大剂量100 μg),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0.5、1、1.5、2 h时,采集患儿血样同法测定血清LH,取峰值记录。HtSDS=(患儿实际身高-同龄儿童身高参照值)/身高标准差[7],用于反映患儿生长速率,于治疗期间每3个月复查1次,指标值越小,提示生长越接近同龄正常水平,疗效越好。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观察中枢性性早熟组与单纯乳房早发育组患儿血清LH基础值与峰值。
②比较观察干预前后中枢性性早熟组与单纯乳房早发育组患儿HtSDS与血清LH基础值和峰值。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经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LH基础值与峰值水平比较
中枢性性早熟组血清LH基础值与峰值均高于单纯乳房早发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LH基础值与峰值水平对比[(±s),IU/L]
表1 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LH基础值与峰值水平对比[(±s),IU/L]
组别中枢性性早熟组(n=50)单纯乳房早发育组(n=59)t值P值LH基础值1.28±0.22 0.13±0.05 39.010<0.001 LH峰值15.31±2.67 4.24±0.58 31.019<0.001
2.2 中枢性性早熟组患儿治疗前后HtSDS与LH比较
治疗后6、12、24个月时,患儿HtSDS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3、6、12、24个月时,患儿LH基础值和LH峰值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中枢性性早熟组患儿治疗前后HtSDS与LH对比(±s)
表2 中枢性性早熟组患儿治疗前后HtSDS与LH对比(±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指标HtSDS(cm)LH基础值(IU/L)LH峰值(IU/L)治疗前2.86±0.20 1.28±0.22 15.31±2.67治疗3个月2.79±0.18(0.82±0.19)*(0.94±0.12)*治疗6个月(2.55±0.24)*(0.59±0.16)*(0.63±0.33)*治疗12个月(2.03±0.17)*(0.78±0.11)*(1.04±1.62)*治疗24个月(0.91±0.08)*(0.97±0.06)*(1.51±0.33)*
3 讨论
中枢性性早熟是女童性早熟常见类型,表现为线性生长加速、骨龄超前、初潮提早等,对患儿的身心健康与正常生活影响很大,早期发现和诊断中枢性性早熟并予以有效治疗十分必要,是改善远期预后的关键[7-8]。
LH是一种糖蛋白类促性激素,由腺垂体促性腺激素细胞分泌,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包括促性激素合成,促卵细胞成熟,生成及维持黄体等,对维持卵巢正常月经周期与女性正常性腺功能具有重要意义[9-10]。LH的产生受下丘脑GnRH调控,同时也受卵巢正负反馈的影响[11]。中枢性性早熟女童下丘脑提前增加了GnRH的分泌与释放,激活垂体-性腺功能并使其过度活跃,导致性腺发育和激素分泌,进而引起血清LH水平升高,成为中枢性性早熟重要生化标志[12]。既往临床诊断中枢性性早熟主要采用血清LH基础值,不过由于LH属于脉冲式分泌,因此,以基础值诊断特异性较高,但敏感度不足[13]。对此,临床引入LH峰值指标,即GnRH激发试验后的LH最大值,以提高诊断灵敏度和准确度,同时更好地帮助临床判定患儿性早熟严重程度[14]。目前,LH已经成为临床鉴别诊断中枢性与周围性性早熟的重要实验室依据,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中枢性性早熟患儿血清LH基础值(1.28±0.22)IU/L,LH峰值(15.31±2.67)IU/L,均高于单纯乳房早发育组(P<0.001),与文献报道中枢性性早熟女童 LH 基础值(1.22±0.31)IU/L与峰值(14.85±3.14)IU/L高于单纯乳房早发育女童的结论相符[15],提示中枢性性早熟女童的血清LH表达水平整体高于周围性性早熟。
GnRH抑制剂是临床治疗中枢性性早熟最主要的药物治疗选择[16-17],本研究予以中枢性性早熟患儿曲普瑞林或者亮丙瑞林治疗,可以通过抑制下丘脑Kiss-1/GPr54mRNA表达,来减少G蛋白耦联受体 54(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54,GPR54)和 Kiss⁃peptin的合成与释放,进而阻止早熟进行[18-19]。本研究中,中枢性性早熟组患儿治疗6个后HtSDS明显降低,治疗24个月时LH基础值(0.97±0.06)IU/L,LH 峰 值(1.51±0.33)IU/L,均 低 于 治 疗 前(P<0.05),与文献报道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抑制剂治疗后患儿 LH 基础值(0.14±0.08)IU/L、LH 峰值(1.37±0.29)IU/L低于治疗前(P<0.05)的结论相符[20],证实了血清LH判断中枢性性早熟预后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中枢性性早熟女童血清黄体生成素水平高表达,能够为本病与单纯乳房早发育的鉴别诊断以及评估中枢性性早熟病情变化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室依据,可作为常规监测指标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