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通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23-04-29倪利玲刘洪张群桂

秦智 2023年11期
关键词:红色资源教学资源思想政治教育

倪利玲 刘洪 张群桂

[摘要]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南通是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丰富厚重,将南通地方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有效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本文对红色资源的概念进行辨析,对南通地方红色资源概况进行归纳,对南通红色资源的教学功能与意义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南通地方红色资源在本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路径。

[关键词]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3.11.019

“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时遍访革命故地、红色热土,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将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对落实高校立德树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红色资源概念及南通红色资源概况

(一)红色资源概念

“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留下的物质及精神资源,物质层面的红色资源主要包括革命遗址、遗迹、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红色资源的外在显现,是进行红色文化教育的物质载体;精神层面的红色资源是指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革命精神和社会主义先进道德,是红色资源的内在灵魂。因此,红色资源既表现为静态的、历史的物,也表现为动态的、鲜活的魂,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融合,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

(二)南通红色资源概况

南通是革命老区,滨江临海,素有“红色土地、英雄土地”之称。南通地方红色资源既与中华大地红色资源一脉相承,又表现出地域独特性,呈现普遍性与区域性相结合的理论特质和实践品格。

从红色资源的物质形态来看,主要分为三类:一是革命遗址、遗迹、纪念馆等红色资源,较具代表性的有南通早期党组织中国共产党南通独立支部纪念地、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纪念馆、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南通革命纪念馆等;二是文物类红色资源,南通地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数量众多的红色历史文物,包括与革命英雄、先辈人物、事迹相关的物品、设施、文献等,例如南通革命纪念馆内保存的红十四军军旗、使用的炮、红十四军游击区域示意图、解放战争中我军战士的《立功证书、立功喜报》等,充分见证革命先辈和南通人民顽强反抗外敌入侵,用鲜血和生命维护民族尊严的英勇品质;三是文艺作品类红色资源,抗战期间为向广大人民群众揭露黑暗、宣传真理,一批文艺战士努力创作,流传下各种形式的红色文艺作品,如土地革命时期红十四军散发的传单《告劳苦大众同胞书》、抗日战争时期江上青与顾民元等人创作的杂志《写作与阅读》、解放战争时期赖少其作词、沈亚威作曲的《功劳运动歌》及油画《祝捷》祝贺苏中七战七捷等,这些红色文艺作品凝心聚力,坚定人民大众建立新中国的信心,密切党群关系,鼓舞群众士气。

从红色资源的精神形态来看,主要包括:“红十四军精神”-“纪律严明、心怀人民、前赴后继、视死如归”;“三一八斗争精神”-“拥护党中央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反对内战,坚守正义、虔诚执着”,“苏中战役精神”-“听党指挥、军政军民团结战斗、实事求是、不畏艰苦、无畏牺牲”;“反‘清乡斗争精神”-“同仇敌忾,不屈不挠、坚不可摧的必胜信念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张謇企业家精神”-“爱国、实干、担当”;“道德模范精神”-“磨刀老人”吴锦泉、“修车老人”胡汉生、“支教青年”赵小婷、“志愿服务者”莫文隋等人的精神文明新风尚。

二、南通红色资源的教学功能与意义

(一)红色资源提供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种类越丰富、质量越高,通过整合、萃取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所产生的教育效果越显著、影响越深远。南通红色资源源于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熔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实践中,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矢志革命、英勇献身的革命文化,不畏艰苦、敢于奉献的创业文化;其革命遗址、人物故居、日记手稿、慈善博物馆等物质资源,涵养心灵的张謇企业家精神、吴锦泉、赵小亭等的忘我奉献精神,都是本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课程资源,为思政教育提供丰富的教育素材。

(二)红色资源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独立意识较强,对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书本中,更应引导他们在实践活动和社会生活中感悟。南通红色资源众多,汇聚全市有影响的革命遗址、遗迹、纪念设施,开发保护合理、科学,打造网上红色展馆,融图文介绍、三维场景、多媒体视听、语音导览等于一体,让高校学生能在沉浸式观展中感受党的百年风华;红十四军纪念馆开设户外拓展训练基地,以瑞金出征、突破封锁线、遵义导航、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陕北会师、延安生活等模拟场景再现,开展拓展训练项目,重走长征路,重温红军历史。这些创新举措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思政教育模式,符合学生兴趣爱好,以互动式教育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三)红色资源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理想是青春的旗帜,信念是成功的基石。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高校大学生行稳致远的力量源泉,要深刻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内涵,坚定理想信念,勇挑时代重担。南通拥有深厚的红色文化积淀,在革命、建设、改革、新时代实践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为高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提供生动素材。比如南通最早的共产党员吴亚鲁一生追求真理,对党忠诚、无畏牺牲,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政治灵魂和精神依托,他的信念火种永远指引江海儿女奋勇向前。

(四)红色资源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文化根基

南通红色资源内涵十分丰富,不仅包含大量革命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遗址遗迹,而且包含诸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雕塑等红色艺术作品,它们不仅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在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不断发扬光大,具有传统性、革命性与时代性。红色文化中承载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初心使命、制度实践,承载革命战士、人民群众听党指挥、勇于作战、敢于拼搏、甘于奉献的伟大精神,与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高度统一。因此,红色资源在本质上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奠定文化根基。

三、南通红色资源在本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路径

(一)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程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将南通地方红色资源融入本市高校思政课程,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政治判断力、培养健全人格、增强政治认同。想要提升思政课程的教育实效,思政课教师应当把本区域内的红色资源有机融入到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中[2],在教学内容上,选择最具代表的本土红色经典素材,充分挖掘其时代价值,激活红色文化;在教学目标上,要加强党史和国史素养的培养,增强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在教学手段上,竭力打造思政教育的“立体课堂”,以视频学习、虚拟展示、学生表演等方式,提升红色课堂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讲授法与现场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研究式教学法相结合,使新时代的大学生以“眼可见、手可触、身可入、心可悟”的教学方式深刻领悟红色文化资源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另外,有条件的高校可结合学校自身情况,主动利用本土红色资源,积极编写本土红色资源教材,有效开发红色校本课程。

(二)红色资源融入高校课程思政

落实“三全育人”,实施课程思政教学,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共识。将南通红色资源与本市高校思政课程、专业课程及公共课程等学科建设相融合,打造具有南通地方特色的学科建设。在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中,积极挖掘本土红色资源中本专业领域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找准切入点,创造性地引入思政元素,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在课程学习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思政教育,将育知与育德有机融合。例如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我国第一所纺织专门学校,因纺织专业闻名,该校可将南通本土红色资源“大生纺织文化”融入纺织专业课程,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弘扬张謇先生“呕心沥血、实业救国”的伟大精神,以增强课程思政教学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三)红色资源融入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应把红色文化传承纳入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首先,高校应加强与本地红色资源教育基地双向合作,建立稳定的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外课堂”;南通具有众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纪念馆、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张謇纪念馆等,它们都是南通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英勇战斗、奋力创业的见证,每一处红色基地都把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的高尚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成为南通人民的精神坐标,也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基地。其次,高校应加强与社区合作,定期选派大学生入驻社区,结合学生能力特长,组织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培育大学生奉献精神。最后,建立健全高校红色主题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此外,教师将学生红色文化实践调研报告纳入学业成绩评定,学校将教师红色文化实践基地的教学情况纳入教学质量考评;高校也应将红色文化实践教育活动的经费列入相关预算,并且保证红色实践活动的相应课时,用制度确保红色文化实践教育的实效性。

(四)红色资源融入校园文化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将红色资源全方位融合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能有效提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3]。首先,红色资源融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高校应因地制宜挖掘本地英雄人物、英雄事迹,将红色元素融入到图书馆、体育馆、教室、操场、食堂、宿舍、景观等的规划和建设中,构建润物细无声的育人环境。其次,红色资源融入校园传播媒介,学校宣传栏、广播、学报、学校官微、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辟本市红色文化资源宣传栏目,激起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关注与兴趣。再次,红色资源融入校园文化活动,高校可定期举办红色文化论坛,邀请本地老红军、老战士、劳动模范为本校师生讲述他们的峥嵘岁月,也可把诸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入党仪式,重大赛事等重要场合,开展红色主题文化活动,以庄严而隆重的方式向师生传播红色文化。总之,高校应全方位地营造红色氛围,让大学生在耳濡目染的红色环境中,汲取红色养分,生发青春之为。

四、结语

南通红色资源见证着南通这片红色土地上的英雄人物、英雄事迹,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将南通地方红色资源多角度、多层次、深度融入本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与内容,让“静默”的红色资源“鲜活”起来,让高校思政政治教育变得有温度、有深度,春风化雨、凝心铸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J].求是,2021(10):4-18.

[2]陶厚勇.江苏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20,24(5):86-91.

[3]胥婕.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探讨——以“常州三杰”文化为例[J].报刊荟萃,2018.

基金项目:

2023年度南通市社科基金项目,项目名称:“以南通地方红色资源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研究”(项目编号:2023BNT034)

江苏省南通工贸技师学院2023年院级研究课题,项目名称:“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在技工院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TGM202307)

作者简介:

倪利玲(1984.1-),女,汉族,江苏南通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刘洪(1975.12-),男,汉族,江苏如皋人,本科,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课程思政研究;

张群桂(1975.8-),女,汉族,江苏如皋人,本科,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红色资源教学资源思想政治教育
革命纪念馆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
有效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兵团组工干部党性教育
近代上海的“红色资源”为何丰富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