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搭石》教学反思

2023-04-29方锐

《学习方法报》教学研究 2023年22期
关键词:平凡心灵美

方锐

摘要:《搭石》这篇文章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一排排搭石、一个个细腻的画面,向世人们呈现那个年代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谊。这种美虽很平凡,但着实打动了每一位阅读者的心。而如今的生活节奏太快,孩子们的世界更是五彩缤纷,却少有人会观察、关注生活。所以,调动孩子们感悟平凡事物中的美好,是我这堂课的初衷。围绕这堂课给我的启示,也对生命化课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关键词:搭石   平凡   心灵美   提质减负

这堂课的教学主要是围绕搭石所展现的画面美、心灵美而展开,一个“美”字贯穿教学过程,让学生从画面中品味词句、感悟情感,从而体会小山村的淳朴民风、家乡人们的美好情谊。导入时,将人们眼中的风景与这毫不起眼的“风景”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质疑,在疑中寻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美,感悟作者眼中的美景——不是风景名胜,不是旖旎风光,而是那些平凡而普通的场景。最后,围绕“生活中平凡的美”进行语用训练,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去发现美、感知美。

一次赛课就是一次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我收获满满,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悟和反思。

一、将预习做扎实,关注学情

做好预习,是教学设计的第一步。从学生的预习反馈中可以了解到,学生到底在哪些地方存在疑惑。显而易见的问题,能在自主阅读中解决,在课堂就不需要多花很多精力与时间,教学过程的重难点是从课本、学生出发的。比如《搭石》这一课,在预习的时候学生就能明白“什么是搭石”“为什么摆搭石”这类问题,但是搭石这个普通的事物其中蕴藏的人性美、人情味,质朴生活中人们的美好情谊鲜有人在预习时就能理解。所以,我会把重难点放在寻找美、发现美的设计上。但我这次的预学没有做准备,所以上课的时候引导得过多了,学生感悟得过少了。如果能针对学生的预学,进行教学设计,我想课堂会做到更加完善。

二、落实小组合作,提质减负

“生命化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建设,对班级管理和教学来说都至关重要。但这也是我做得不够的地方。我们班上有建设小组,但是给予小组成员之间交流与合作的空间却比较少。加强小组建设的主要地点是课堂,要培养他们交流、表达、倾听的习惯,激发他们与其他小组竞争的意识。这堂课在小组合作上做得不够好,实效性不佳。比如我设计的问题是:“你从文中哪里体会到美了?”先让学生自己寻找美,再在小组内交流美。学生交流的时候一定是各抒己见,各有自己的看法。小组合作更多的要关注的是那些表达困难、理解能力弱的一批学生,并且能以小组的方式来呈现讨论的结果。我想我的课堂应该改善合作的方式,精心设计学习单,让小组内完成好再呈现出来。

三、平时练好“基本功”,千锤百炼

如何有匠心独裁的设计,别开生面的课堂呈现,也许是很多老师都在思考的问题。多听、多问、多学,也要多练。这次磨了五次课,每一次磨课都有不一样的收获,有时候是环节设计的问题,有时候是衔接语言的问题,还有导入与拓展,各个细节都需要好好打磨。庆幸有一群好同事帮我打磨,提出宝贵的意见。好的课堂一定是练出来的,今后的课堂更要有充分准备,研读文本,精心设计,反思完善。

江老师的点评更是字字珠玑,让人受益匪浅。她提到的“新基本功的训练——捕捉学生的生成”,是我最需要努力的方向。如果不能对孩子的回答采取积极的、灵动的响应,会让课堂失去生命力。课堂是生成的,不是教师设定好的。“生本课堂”更是以生为本,让学生在课堂上得以充分表达,多给他们展示的机会。

同时江老师还给了我不少珍贵的建议:(一)美的层次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教师只需要做个引路人,让学生感悟画面美、人性美;(二)挖掘美可以让学生总结,学生感悟到了什么美,就板书什么美,不限制学生的思路;(三)语用训练“身边还有哪些美”,让学生自由说,不需要固定场景和句式,课堂应该是更加自由的,给学生表达的空间。

这堂课结束后,也让我感受到了一堂优质课需要老师的精心设计、耐心磨课,更需要关注学生,关注学情,真正做到“以学定教”。由这堂课也引发了我对生命化课堂的几点思考。

一、关怀生命

生命化课堂是具备蓬勃生命力的真正课堂,能够发挥这种生命力的主体是我们的学生。因此,我们作为教师的初衷也就是从学生出发,关注学情,不能生搬硬套。学生能从课堂上得以激发潜力,焕发光彩,这样的课堂才能够称之为“生命化课堂”。如何关怀生命?教师应该要关注生命,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地调动每个学生。前段时间我们班掀起了背文言文的风潮,学完课文《望洞庭》后,我在课堂上顺势背诵了这篇《岳阳楼记》,收获了孩子们的崇拜和羡慕。我以此为契机,设置加分机制,激励学生背诵经典。没想到他们的兴趣还挺浓厚,就有了后面的《木兰诗》。一个学期下来,我们班的孩子至少能背2~3篇古诗文。有些内向的孩子,大多都是不会、不想和不善于使用语言的人,当一个人能够肌肉放松、铿锵有力、抑扬顿挫、情感饱满地诵读时,也就是能把自己的勇气、力量、感情、理解读出来时,他就变得开朗了,生命力也就因此而激发了。

二、关注课堂

美好的生命化课堂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身心都动起来。在执教《搭石》一课时,我充分牢记“学生是课堂的主角”这一点,引导学生自己质疑,自己寻美。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多种形式朗读,学生扮演角色来体会淳朴的乡情、平凡中的美。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做到眼动、口动、心动,挖掘文中蕴藏的深意。即使不是最准确,但却是最真实的。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总结和补充,带领学生体会文本,领悟精髓。所以在课堂上,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惑,课堂上围绕这几个问题展开交流,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探究。这就是“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课堂。由学生来质疑,学生来探讨,最终形成学生的知识和思维,无疑充满了生命力。

三、不断创新

有创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论、课例研究才能称得上“生命化课堂”。所以,不断思变,才能通,才能达,才能有生命力。所以,我也试着做尝试,不让自己的教学思路“模式化”。前段时间教学《鱼游到了纸上》,我没有从事情发展的顺序入手,而是从题目入手,抓住学生提的关键问题来展开探究:“鱼为什么游到了纸上?”“鱼是怎样游到纸上去的呢?”“为什么课文又说鱼先游到了心里?”不必逐字逐句地讲,而是让学生通过读文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此后,我每每看完课文,总会下意识地去试着推翻自己的常规思路,寻找一些新的突破点,使教学更有趣、更有活力。

生命化课堂的探索之路一直未停下,方法很多,道理很长,而我将一直在路上摸索前进。

猜你喜欢

平凡心灵美
少数民族佳人颂
什么是“五讲四美”?
心灵美的小兔
漂亮不漂亮
曲霉:不平凡的“平凡”杀手
不一样的平凡
在平凡中书写师德
用心体验人物内心 用情塑造人物形象
关于作品《手艺人》的解析报告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