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与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研究

2023-04-29张榕姚剑平

秦智 2023年2期
关键词:深度融合工匠精神思政教育

张榕 姚剑平

[摘要]工匠精神对于制造行业发展、学生职业道德提升都有重要作用。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高校需要注重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塑造,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将工匠精神与大学生思政教育融合,不仅是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和学生职业素养的需要,同时也是实现我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的现实要求。工匠精神具有较强的育人功能,与思政教育有较高的契合度。基于此,本文主要论述了工匠精神与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并探索二者深度融合的路径,以期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深度融合

引言

现阶段,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对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需求非常迫切。在当今社会环境下,高校大学生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才能受到更多企业的青睐。思政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工匠精神与学生素养提升有重要关联。高校应当顺应国家发展趋势,在思政教育工作中,需要进行思政教育时融入工匠精神,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工匠精神,在促进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同时,为国家建设与富强提供优秀人才。由此可见,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探索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工匠精神与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一)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的需要

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门,对于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积极作用,思政教育效果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是,据相关渠道反馈发现,一些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不强,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很多大学生对思政知识学习的兴致不高。工匠精神实际上是一种职业精神,其精神内涵主要包括敬业、精益、专注与创新,对大学生职业发展有重要意义。在思政教育中,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思政课堂教学,为大学生讲解一些工匠精神事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思政教学活动中,有效提升思政教育成效[1]。此外,通过工匠精神的融入,思政教育更具生动性与时代性,大学生学习也更加主动,有效增强他们的职业认知观念,进而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二)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需要

当前部分高校教育工作中存在重学业轻素养的错误导向,思政教育目标较为单一,关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主要停留在传统说教中,导致部分学生存在多才寡德的现象,缺乏职业认同感,难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工匠精神对学生职业态度与情感认同的形成有重要作用,而健全人格是培育大学生良好职业态度的基础。因此,为了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与奉献精神,高校思政教育应当融入工匠精神内容,将工匠素质纳入思政教育体系中,同时把工匠精神素养与学生能力培养摆在同等重要位置,在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促使他们全面发展。

(三)实现我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的需要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竞争形势下,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为了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型,需要寻求突破点,培养出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型、创新型人才,实现职业行业的创新发展。因此,为了顺利完成我国创新转型使命,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承担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任,在教育教学中必须要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用更多的优秀人才引领时代潮流,为我国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2]。工匠精神可以培育学生对国家的情感,促使他们更加热爱社会职业,在工作中主动创新,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因此,高校需要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思政教育中,发挥工匠精神的引领作用,为学生职业素养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促使他们将创新精神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形成正确的职业理念,促进我国制造强国目标的早日实现。

二、工匠精神与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路径

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中,很少会涉及到与工匠精神培养相关的话题与内容,缺少对工匠精神的教导。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思政教育持续改革,但是却滞后于教育改革,具体表现在:思政教学体系不够成熟,教学方式较为传统,这些不仅制约了工匠精神培育,而且难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3]。因此,面对新时代弘扬工匠精神的要求,高校在思政课堂上应当大力倡导工匠精神,通过更新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加大对工匠精神的重视力度,更新教育观念

要想将工匠精神巧妙地渗透到思政教育中,高校需要加大对工匠精神的重视,深入理解其精神内涵,寻求其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及时更新思政教育观念,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潮流。

1.高校思政教师要加强对工匠精神的学习和研究,深刻认识到工匠精神在人才培育中的积极作用,从而在思政教育中找准自己定位,结合思政教育内容,将其与工匠精神深度融合,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大学生对工匠精神的重视,积极主动地学习工匠精神;同时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丰富和完善专业知识体系,学习先进的思想理念,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另外还需在了解工匠精神内涵本质的基础上,从思想、精神和目标等方面找到二者的契合点,在学生群体中大力宣讲工匠精神,促使学生在掌握思政知识的同时,加深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和理解,不断提高思政教学水平,推进二者的融入进程。

2.转变教学观念,将工匠精神理论与实践结合。传统教学思维下,高校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的融合不够深入,教师教学仍然以理论讲解为主,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针对这一情况,高校思政教师应在重视二者融合的基础上,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价值观、职业观形成的关键期,在这期间融入工匠精神,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思政知识,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养成爱岗敬业、创新进取的工匠精神[4]。因此,在思政教学中,教师应当创新教学观念,根据学生诉求打造高效化的思政教学课堂,突出工匠精神特色,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真正感悟到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融合的重要作用,并且在学习实践中形成正确的职业观。

(二)明确育人目标,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又是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高校应当抓住这一契机,在融入工匠精神的同时,构建科学完善的思政教育课程体系。

首先,明确思政教育目标。为了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高校应当明确以工匠精神为引领的思政教育目标,思政教育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职业素养的高素质人才。在确定了清晰教育目标的基础上,高校需要找准二者融合的契机,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进一步提高育人实效。

其次,制定完善的课程规划。高校需要结合现有思政教育课程,将工匠精神有机渗透到课程实践教学中,做好统筹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课程规划,将教育资源充分整合起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培育出更多优秀的工匠大学生,为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增加思政教学读本。为了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高校应当结合学校实际增加教学读本,为思政教学课程提供辅助,加大对二者融合的支持力度。具体来说,高校结合现有教学课程体系撰写相应的教学读本,将工匠精神内涵、育人作用以及工匠精神事迹等都写入读本中,形成对思政教育教学的有益补充,不仅能够完善思政课程体系,而且还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促使学生真正掌握工匠精神实质,对思政教育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育人成效

在高校教育中,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兴趣和激情。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应当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结合学生实际需求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将学生的兴趣充分激发出来,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1.应用体验式教学方法。教师在深入理解工匠精神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思政教学课时与内容,找到其与思政内容的结合点,然后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通常情况下,人文课程教学注重体验,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学习,更容易掌握所学知识。因此,教师可以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以工匠精神为主题进行情景模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将自己的思维过程体现在情景体验中,真正实现知识的内化。

2.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在思政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将教学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比如可以发动学生的力量,引导学生分享实际生活中具有工匠精神的事迹,并且将这些与思政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分享和讨论中真切感受到工匠精神的魅力所在,增强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可度;同时要提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在深入理解工匠精神的基础上,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践行这种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组织多样化实践活动,提高思政教育效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思政教育中组织实践活动,能够检验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促使学生灵活运用知识、高效完成实践任务,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成效。在融入工匠精神的过程中,教师也应注重实践教学,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组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吸引学生的关注与参与,将实践活动在教育教学中的载体作用最大化地发挥出来[5]。

1.思政教师要重视实践活动内容,注重实践活动效果。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实践活动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以工匠精神为选题设计实践活动内容,不可拘泥于实践形式,注重学生兴趣和热情的激发,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中,有效提升实践教育成效;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应当发挥指导和引导作用,选择适合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实践汇报,并根据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点评,帮助学生认清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促使学生不断完善。

2.丰富实践活动形式,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对于工匠精神培育来说,社会实践是一种实效性非常强的培育途径。因此,高校应当为学生创造更多社会实践机会,提高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融合育人的实效性,比如高校加强校企合作,组织学生进入企业或工厂,近距离接触不同行业的匠人,体会到现场人员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深刻感悟到工匠精神在社会中的重要性;此外还应当鼓励学生参与到各种技能竞赛中,引起对工匠精神的重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将工匠精神与大学生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对于高校思政教育成效、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以及国家经济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校应当重视二者的融合,结合学生需求,通过更新教育观念,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组织多样化实践活动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工匠精神,成长为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丽.高职校园林技术专业思政课程融入工匠精神的策略[J].现代园艺,2022,45(20):192-194.

[2]郑帅普.提质培优视域下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三重逻辑[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03):50-55.

[3]阮绮霞.工匠精神理念下中职思政课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2,38(09):164-166.

[4]王志强.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逻辑、方式与实现机制[J].职教论坛,2022,38(08):123-128.

[5]徐莉娜.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16):218-219.

基金项目:2022年度福建商学院校级教改课题,项目名称:《基于校内“双师双导”视角培养商贸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22CJB01)

作者简介:

张榕(1988.11-),女,汉族,福建福州人,硕士学历,福建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姚剑平(1977.10-),女,汉族,福建福州人,硕士学历,福建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话语分析。

猜你喜欢

深度融合工匠精神思政教育
中小学教师助力深度融合的培训模式与实践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