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德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23-04-29赵广伟
赵广伟
摘要:以往的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自上而下的教导,学生被动接受,收效甚微。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可把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方法渗透到德育教育中,使德育教育的实效得以提高。
关键词:德育 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
一、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
德育重在“育德”,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教育重在“育心”,提高人的心理健康素质。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基础,德育是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前提的,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得益彰。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优良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思想觉悟得以形成沃土,而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思想觉悟又能促进心理素质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在德育中,很有必要引进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
二、在传统德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传统德育一般采用知识传输型的教育模式,对受教育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教导,针对此,教育者可把心理辅导的方法,如疏导法等引入德育,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这样,教育者以朋友身份与学生交流,排解他们的忧虑和困难,学生会主动向老师敞开心扉,使德育工作的实效得以提高,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很有必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到德育中,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奠定扎实牢固的基础。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把握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变化的规律,增强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预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德育工作做到未雨先缪,防患于未然。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使德育工作做到“一把钥匙并一把锁”,增强工作的有效性;此外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开展自我教育。
三、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到传统德育工作中
德育工作是有目的 、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把社会思想和道德原则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具有很大的社会性、政治性、阶段性和时代性,其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念,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具有崇高的思想觉悟。德育目标指导下的德育内容有时存在单一且有局限性的不足,在实际操作中达不到预期目的,就有必要在传统德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弥补其不足。《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将德育内容中纳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如青春期卫生心理教育、个性发展教育等,可充分发挥德育工作的作用,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为良好思想政治品质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
四、采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原则指导传统德育
学校德育的教育对象是有感情、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这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遵循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体地位的基本原则。学校德育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交友性原则、疏导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矫正与发展相结合、情理相融等一系列原则吸收到德育工作中,形成正面教育为主、批评指导为辅的工作原则,协同心理激励与强化的原则、和风细雨与立足感化的原则,因人而教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原则等等。人的心理活动的独立性、定向性、潜在性和可塑性等特点,决定了德育工作要根据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将心理疏导和理论灌输相结合,才能取得理想的解决问题的效果。
五、采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方法指导传统德育
德育工作者也要改变陈旧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育方式,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积极关注、尊重、真诚等方法,认真倾听学生,在与其交谈中接近、观察与辨识,了解其思想问题,以热情的态度、真挚的感情和多方面的科学知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增强德育的实效性。还可将心理健康教育中使用的心理测验广泛运用到德育工作中,使之能在短时间内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心理差异,为德育教育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此法获得的学生身心状况要比传统的谈心、座谈、问卷等方法所得到的结果要迅速、准确、全面得多。
德育中更重要的在于教育者对于受教育者的引导,“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其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中小学德育要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为此,要求教育工作者自身要具备优秀的思想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合理的知识结构,认真、仔细地研究和掌握心理学规律,有效改进现在的工作模式,在工作中开拓视野,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之间的联系,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顺利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有很大帮助,所以我们在德育教育的实践中要自觉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坚持以德为先、知行合一,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升品德修养、增强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