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主问题”设计 助力语文阅读教学

2023-04-29纪平

《学习方法报》教学研究 2023年23期
关键词:主问题老翁杨绛

纪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这一部分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明确规定:“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但在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采取的是碎问碎答教学方法,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主问题”应运而生。

主问题的发起人和集大成者余映潮教授下了明确定义:“主问题涉及了阅读理解的关键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它能发挥主导作用,从整体参与上引发学生主动思考、主动理解、主动品析、进行再创造的重要提问或问题。”总之,主问题是引导学生走进文章中心的关键问题,语文阅读过程中遵循主问题教学思路不仅能减少教师的无效提问,还可以培养学生清晰、明确的阅读思路。主问题设计有助于形成师生互动对话型阅读教学模式。

教师在实际阅读教学中,要实现课堂教学问题的优化设计,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一、优化“主问题”设计,张扬学生个性化的体验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石壕吏》教学中在疏通文意后,关注最后一段:“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设计主问题:“‘如闻泣幽咽,是谁在哭?”引起学生的讨论。

有人说“泣幽咽”者是老妇的儿媳。“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一个“独”字暗示老妇已被抓走,这个破败的家庭雪上加霜,儿媳妇和“乳下孙”将来的生活将会更加艰难,才会低声哭泣。

有人说“泣幽咽”是老翁。开篇虽写到“老翁逾墙走”了,但从诗歌末句“独与老翁别”中可看出,老翁不知在何时其实已经又回到家中了。当老翁回家后看不到老伴,得知老伴竟被抓走时,定然是老泪纵横,悲从中来,如何能不“泣幽咽”呢?

也有人说“泣幽咽”者更可能是泛指,指的是邻里乡亲。从诗歌首句“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来看,作者傍晚投宿的是石壕村,既是村庄,定然不会仅仅只有老翁一家, 其他村民遭受的应是同样的被抓的不幸,所以这幽咽声,又何尝不是发自同样遭遇不幸的村民们呢?

还有人说“泣幽咽”者更可能是作者自己。从诗句“如闻泣幽咽”来看,“如”意为“好像”,这“幽咽声”也许并不是真有其声,而是作者用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的写法罢了。作者亲闻了老妇人一家的悲惨遭遇,却无能为力,这样的一种悲哀与痛楚,又怎能不使他欲哭无泪呢?

由此可见,阅读教学是学生自主审美体验的实践活动,是学生自身个性化的阅读,课堂上主问题设计应激发活力,张扬学生个性化的体验。

二、优化“主问题”设计,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语文是语言学科,又是一门思维学科。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思维训练,有意义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

如在执教杨绛先生散文《老王》时,就以文章的关键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为突破口设计了三个主问题。主问题1:理解文章中最后一句话“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主问题2:对于老王这样的不幸者,我们本应该报以同情,为何杨绛会产生愧怍之情?主问题3:时隔多年,作者的愧怍之情还是久久不能释怀,最后还把这种愧怍写出让大家看到,目的是什么?这三个主问题呈现出了问题与问题间的递进关系,通过倒卷珠帘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归文章探寻杨绛先生“愧怍”原因的同时,统摄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一个主问题可以让学生结合知人论世,分析对比杨绛和老王两人当时的处境,从而得知杨绛的幸运是相对于老王的不幸来说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体会杨绛身处绝境夹缝求生却依然豁达的心境。

通过主问题2的提示,学生很快可以找出文章中多次提到杨绛同情老王的句子,但是杨绛作为高级知识分子,始终保持着清高的态度。面对老王给予他们的帮助,当时的杨绛并没能明白老王的用意,而是用金钱去“侮辱”老王,直到最后老王离开人世,杨绛才明白老王将自己一家人视为他世界上仅存的亲人,然而自己还在用钱去“侮辱”这份珍贵的情感,使得情感的天平倾斜,感觉到了他们之间情感上的不对等和行动上的不同步,最终得到深刻的反思,由一开始对老王的同情渐渐变为愧怍。

主问题3的提出,王老师主要是想通过“愧怍”这一文眼让学生们体会杨绛内心多样化的情感,当我们面对老王这样的弱势群体时,要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对待他们,不要辜负他们的付出。

以上三个主问题的设计通过深度解读文章的关键句,辐射整篇文章,深度挖掘语言丰富的内涵,真正帮助涉世未深的学生走进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使学生层层攻破文章重难点,提升了思维品质。

三、优化“主问题”设计,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在语文阅读学中对教材有充分的解读,懂得灵活处理教材,精心设计出有情感的问题。像《社戏》这篇小说,设计主问题:“课文最后说‘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真的是‘豆好‘戏好吗,应该怎样理解?”学生思路就清晰起来,从文中寻找。一方面,“我”最难忘的是平桥村的环境和乡民,此地有美丽的风光、自由的空气,还有朴实率真的老人和孩子,人与人之间有着亲密和谐的关系。“我”还目睹了他们的劳动本领、办事能力,这一切都是我在城镇未曾见过的,在后来的人生旅途中也很少见到。这种心理的、情感的因素让我觉得那晚吃的豆是好豆,那晚看的戏是好戏。另一方面,俗话说,距离产生美。时间已经久远,早年在平桥村,短暂的生活片段留下的不仅是一些记忆,更是一种情感。时间越久,这种记忆中的影像越珍贵。所以,作者觉得是“好豆”“好戏”。主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对语言进行体味使得自己的感情产生共鸣,文字就变成鲜活的记忆,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优化“主问题”设计,丰富学生的生活感受

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人生真谛,学生对现实生活充满疑问,学习是为了回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本着探究目的,联系生活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学会源于生活思考问题,调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在执教《昆明的雨》的过程中,设计主问题1:“我想念昆明的雨实际上是想念什么?”学生会找到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事物,会找到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会找到房东和她的养女等人物,自然而然就感受到萦绕不去的乡愁。设计主问题2:“在雨天你会想到什么呢?”就引起了学生对自己生活的思考和感悟。让学生体味到语文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丰富了生活经验,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当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得到不断优化时,语文课将会越来越被学生所喜爱,语文课堂效率会不断提高。

主问题设计是一种建立在文本整体基础上的高效教学方式。不仅能够简化教师教学思路,还能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对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主问题老翁杨绛
“七十老翁何所求”:洪宪帝制中的缪荃孙
春日晚归
选择
选择
杨绛:高雅如兰 静若止水
“主问题”设计:课堂活动的牵引机
提纲挈领,有效设计阅读“主问题”
论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杨绛老人的减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