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赋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空间探究

2023-04-29贾维强

北京文化创意 2023年4期

摘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汇聚了厚重的历史积淀,深受民众喜爱,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伴随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已经呈现出主导社会进步的趋势,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上具有不小潜力。本研究以空间理论为视角,探讨了在数字化赋能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回顾了数字化赋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的意义、空间转向及空间生产和再生产,通过现象学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了数字化赋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空间实践,并从变革重塑、互动交融、多维呈现三个角度来解释数字化赋能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空间表征,以期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数字化赋能 空间理论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空间实践 空间表征

一、引言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民族共同记忆的重要载体,承载着独特的历史文化积淀,对弘扬民族精神、增进民族凝聚力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供了新的机遇。①数字化赋能已成为一个新兴的研究焦点,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传播途径。②一方面,通过数字化手段保存和整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料,有助于挖掘和展示传统体育文化的历史脉络、精神内涵、技术要领等多维信息,有效地保护这些珍贵内容,免受遗失和破坏的风险。③另一方面,数字化技术也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提供了新的活力,如虚拟现实、社交媒体等技术的运用,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走出标本陈列,实现更广泛的传播,触及更广泛的受众。④在此背景下,研究借鉴著名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亨利·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的空间理论来解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列斐伏尔认为,空间不仅是一种物理存在,而且是社会关系和权力结构作用下的综合体现。⑤这意味着数字化不仅是空间生产的一种新形式,而且是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赋能的重要手段。这种赋能具有两个主要方面的积极影响:首先,有学者通过分析不同地理区域内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空间分布特点,揭示了文化传承与地域特色之间的深层关联;⑥其次,空间理论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如研究数字空间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特点及其与物理空间的关系。⑦

当前,关于数字化赋能与空间理论结合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中的研究,虽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已有学者探讨数字化赋能如何影响传统文化的空间布局和传播,以及如何利用空间理论为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传播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⑧此外,一些跨学科研究也尝试将数字化赋能与空间理论引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教育、管理、政策制定等领域,为其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支持。①然而,尽管已有一些研究涉及数字化赋能与空间理论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中的应用,但仍缺乏系统地分析数字化赋能与空间理论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中的关联性和相互作用。有鉴于此,本文将进一步探讨数字化赋能与空间理论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中的逻辑理路。具体而言,本文将从以下三方面展开讨论:分析数字化赋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传播中的内涵;探讨如何利用空间理论来解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数字化的传承和发展;结合数字化赋能和空间理论,揭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空间实践和空间表征。

二、理论回溯:文化形成与空间理论

(一)空间理论在文化形成与传承中的意义

空间在社会和文化的形成、变迁以及传承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空间不仅是文化现象发生的场所,而且是文化现象生产、传播和变迁的关键因素。换言之,空间差异呈现出的社会思想、文化特征,也在不断地影响行为和文化的形成。在文化研究领域,一些重要的空间理论概念,如列斐伏尔的“生产空间”理论,爱德华·W·索亚(Edward W. Soja)的“第三空间”理论,②以及大卫·哈维(David Harvey)的“时空压缩”等理论,③为理解空间与文化的关系提供有力工具,揭示文化现象的深层内涵和传承逻辑。

1.空间理论与文化转变

在文化转变的过程中,空间理论强调了地理空间对于文化现象的塑造作用。文化现象在不同的地理空间中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空间因素在文化转变中起到关键作用。④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愈发频繁,地理空间的跨越使得原本分隔在不同地域的文化现象得以相互影响和改变。⑤在这一过程中,空间因素如距离、地域特征等对于文化转变具有决定性作用。

2.空间理论与文化迁移

空间理论关注的是文化现象在空间中的流动和传播过程。通过分析文化迁移的路径和方式,空间理论揭示了空间因素如距离、地理障碍等对于文化传播的制约作用。⑥同时,空间理论解释了文化在迁移过程中,文化现象与接受地文化的互动关系,以及文化迁移对于地域文化特征的影响。例如,移民群体在迁移过程中,会将原有文化带入新的地域空间,与当地文化发生互动和融合,进而改变原有地域的文化特征。⑦

3.空间理论与文化传承

在文化传承过程中,空间因素如地域特征、地理环境对文化传承发挥关键作用,这凸显了空间维度对文化现象的塑造力。⑧文化传承是一个时空张力的过程,不同地域空间孕育了文化的多样性。某些地域特色文化依赖特定地理环境而存在和发展,例如中国少数民族的竹竿舞、藏族舞等自然象征意蕴,这也反映出地域文化与所处空间环境的内在连结性。空间理论通过解析空间对文化形态的构成性影响,揭示了地域文化传承的空间机制,为当代数字环境下的文化传承提供了重要启示。

(二)数字化背景下的文化传承空间转向

1.数字空间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影响

在数字化的背景下,文化传承由物理空间转向数字空间。空间范式的转变,重塑着文化传承延续。首先,空间理论认为,空间是由社会实践所生产的。在数字化时代,传统文化传承的空间表征转向数字空间,这使得文化传承的实践者在虚拟空间中与更广泛的群体互动,共同塑造和发展传统文化。⑨这种转向可以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提高文化多样性和跨界合作的可能性。然而,这种空间转向也可能影响文化的原真性和独特性。①此外,随着数字空间的快速发展,数字鸿沟和信息不对称也可能导致文化资源分布不均,使某些群体难以接触到丰富的文化传承。

2.数字化赋能与空间理论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中的耦合

数字化赋能是指通过数字化技术,赋予传统产业、社会领域及文化传承等方面新的能量,使其具有更高的效率、更广泛的传播和更强的创新能力。②空间理论则关注社会和空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空间变化与文化、经济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中,数字化赋能与空间理论结合,有助于分析数字化技术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中的空间转向及其影响。列斐伏尔将空间划分为三个层面:感知空间、想象空间和生活空间。③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数字化赋能影响着这三个空间层面。首先,数字化赋能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改变了人们感知传统体育的方式,使得传统体育空间变得更加多元和可接触。其次,数字化赋能通过数字技术、社交媒体等工具,使人们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和传播传统体育的空间知识。最后,数字化赋能改变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方式,进而建构了个体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生活空间。

3.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空间传承

空间不仅是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制约和影响着文化传承的方式。不同地域环境孕育了独特的地域文化,这种文化依托特定的空间而存在和发展。

以中国的竹竿舞和藏族舞为例。竹竿舞是一种具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的民间艺术,源于江河湖泊丰富的地域,其舞蹈动作中包含许多模仿捕鱼和划船动作的元素,展示了当地丰富的水域文化特征;藏族舞则是一种源于中国青藏高原地区的民族舞蹈,反映了特定地域的民族风俗和习惯,如对自然、信仰的敬畏。藏族舞的传承离不开特定的地理环境作为支撑,因为高原的地形、气候等特殊条件对其表演风格、动作设计和音乐节奏具有深远的影响。④这两种舞蹈的艺术形式都与所在地域的地理环境息息相关。可以说,在民族文化多样性的背后,都有特定地域的地理环境的塑造和渗透。空间不仅提供文化载体,更引导文化内在特征的形成。这种空间文化关系,是人类理解自我与世界的重要途径。

(三)数字化赋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空间生产和再生产

数字化赋能在不同层面影响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空间生产和再生产。列斐伏尔将空间视为一种动态的,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不断被生产和再生产的现象。他认为,空间不仅仅是一种物理的、静态的存在,而是一种社会的、历史的构建,是社会关系、权力结构和意识形态的反映。⑤数字化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供了更加广泛和高效的传播平台。例如,虚拟技术将中国武术、拔河等传统项目有效地嵌入数字环境,使得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的人都可以便捷地学习和体验这些传统体育文化。在线远程指导也突破地域界限,让不同地域的运动员可以接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当地教练的指导。各地文化中心利用数字技术开展线上传统体育文化展示,丰富公众的文化体验。这些都显示出数字化在加速传统体育文化传播方面的推动作用。此外,数据库和数字档案等数字化手段,使得对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保存更加系统化。建立虚拟场馆、数字博物馆等新形式展示平台,拓宽了传统体育文化的表达空间。网络社群拉近跨地区民族文化爱好者的距离,使他们能够更频繁地交流和互动。这为传统体育文化的创新提供了契机,也是空间生产与再生产的表现。

三、数字化赋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空间实践

数字技术构建的新虚拟空间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造了新的展示平台和参与形式。这既改变了文化的空间表达,也影响着参与者的文化认同。空间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包括物质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⑥物质空间是实际存在的地理空间,心理空间是个体对空间的主观感知和认识,社会空间则是空间在社会结构和文化呈现的状态。正如列斐伏尔所言,空间不仅是物质的产物,也是社会权力的反映。基于此,空间实践即人们在空间中活动的方式及其意义,以及空间为何被社会过程塑造。从方法论角度,借鉴现象学和辩证唯物主义视角,全面审视数字化赋能下的文化空间演变,深入剖析数字化如何改造传统体育文化的空间实践。简言之,现象学关注个体对空间变迁的主观体验,辩证唯物主义则着眼于其背后的社会条件变化。

(一)数字化环境中的感知与体验

德国哲学家埃德蒙德·胡塞尔(Edmund Husserl)的现象学关注事物的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们如何认识和理解这些现象。现象学强调事物内在的意义和结构,主张通过直接、纯粹的经验来把握事物的本质。①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空间实践中,数字化赋能改变了人们对空间的认知方式。以往,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知主要依赖于现场观察和传统媒体,这种认知方式受限于地域、时间等信息传播的局限性。数字化技术,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数字展示,使人们能够跨越这些局限,更加直观、全面地感知和理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从现象学的角度来看,数字化赋能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空间实践,使其更接近事物的本质。

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论述数字化技术如何赋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空间实践,从物质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在物质空间方面,数字化技术改变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空间的生产和使用。通过地理信息系统、三维建模等技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物质空间得以更精确地规划、设计和利用。在心理空间方面,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使观众能够跨越地域、时间等局限,直观地感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这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理解传统体育文化的内在意义和结构,从而强化文化认同感。在社会空间方面,社交媒体、在线社区和数字展示等技术使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更容易融入现代社会。这种融合有助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二)数字化赋能与传统体育文化的辩证关系

数字化赋能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空间实践中的互动表现出辩证唯物主义的特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决定意识,而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的发展是矛盾的统一体,通过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空间实践中,数字化赋能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之间存在矛盾和统一的辩证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数字化赋能是主导力量,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空间实践中发生变革和发展。通过数字技术手段,传统体育文化项目得以在新的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中呈现和传播。这种变革不仅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为现代社会创造了新的价值和可能性。同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对数字技术产生反作用,要求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尊重和保护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这种矛盾关系在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

事物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同时事物又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②从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点来看,事物的发展是矛盾斗争的结果。数字化赋能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推动了体育文化的创新与发展。通过融合现代科技,传统体育项目在保持本土特色的同时,也能够吸收现代元素,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这种创新发展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推广,使之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空间实践中,数字化赋能不仅改变了物质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的生产和使用,还催生了新的文化现象和发展趋势。这表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数字化技术的推动下,能够不断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和需求。

四、数字化赋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空间表征

空间表征是指人们对空间的认知和理解,以及空间在社会文化中所承载的价值和意义。③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空间表征涉及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场域、文化习俗、传承方式等各个方面。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空间表征迎来了新的变革和发展机遇。概言之,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化赋能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观的影响,空间表征的重塑、空间互动、多元文化的交融,这三个方面将同时展示数字化技术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具有实践意义的价值和路径。

(一)数字化赋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空间表征的变革重塑

空间不仅是物理的存在,更是一种社会性的构建,承载着文化、历史、经济等多重维度。①在此背景下,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使得空间表征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发生了重要的变革。

首先,数字化技术改变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的场所和组织形式。传统上,民族体育活动通常在特定的地理空间中进行,受限于地域和场地条件。然而,随着互联网、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可以在虚拟空间中进行,打破了地理空间的限制。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学习者可以在家中模拟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实际操作环境,体验“随时随地”学习的乐趣。此外,线上教育平台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多元的途径,使得传统体育项目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播和普及。

其次,数字化技术推动了空间互动的发展,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传播途径。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如直播、视频会议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和观众可以在虚拟空间中进行实时互动,形成线上线下的空间互嵌。这种互动不仅增强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效果,而且为体育项目的推广和普及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数字化技术还可以帮助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的组织者更好地了解受众需求,优化活动策划和培训内容,提高活动的吸引力和传播效果。

总体而言,在数字化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再仅仅是地域性的文化现象,而是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共享资源。这种变革使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空间表征中获得了新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观。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以跨越地域界限,与其他文化产生交流和碰撞,从而实现多元价值观的融合和创新。

(二)数字化赋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空间表征的互动交融

空间互动的加强有助于推动文化之间的对话与理解。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的“全球村”理论指出技术在推动文化交流和融合方面的重要作用。②在数字化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空间表征呈现出全新的面貌。这一变化不仅仅局限于地域性的空间,更进一步突破了传统的文化界限,实现了跨文化的互动与交融。传统的民族体育文化价值观往往通过口口相传、实践体验的方式在地域内传承,而数字化技术则突破了这一限制,通过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等渠道让更多人了解和接触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空间互动与交流主要表现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数字空间与现实空间中的相互影响与促进。

首先,数字化技术使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以突破地理空间的限制,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连接与交流,如中国传统武术与电影、游戏产业结合,创造全新的文化现象和市场需求。空间互动的加强有助于推动文化之间的对话与理解。在数字空间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可以与其他文化更加紧密地互动,各种体育文化得以充分交流、丰富和发展。这种空间互动有助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创新和传承,进一步提高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和认同度。

其次,多元文化的交融和相互影响成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数字化时代空间表征的显著特点。不同文化在空间中相互碰撞、交融,形成新的文化现象。③这种交融有助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中国功夫与美国街舞,两种元素相互交融的舞蹈表现形式深受年轻群体的追捧。同时,多元文化的交融也意味着包容和理解,有助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认同和传播,例如,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一种类别,在世界各地广受欢迎,它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还能增进文化交流。据统计,目前全球有超过2亿人练习太极拳。太极拳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展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数字空间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合作变得更为实际,可以为不同文化、地区和背景的人们提供一个共同交流和互动的平台,以跨越地域和文化障碍,与其他文化更加紧密地结合,如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帮助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沿线国家之间架起了一座文化沟通的桥梁,促进了文化认同感的共同建立。总而言之,在弘扬交流的同时,还需关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本真和独特,并寻求在全球化趋势中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三)数字化赋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空间表征的多维呈现

空间表征被认为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现象。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空间表征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使其得以在多个维度上呈现、传播和交融。通过博物馆、数字档案、地理信息系统等多种手段,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空间表征中的展现形式更加丰富,更能体现其特点和价值。

首先,数字博物馆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展示提供了有力支持。博物馆可以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为参观者呈现出更加立体、生动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加深参与感,全面了解文化背景和内涵。在数字档案方面,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的数字化整理,形成了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数字档案。这些数字档案便于存储、共享和传播,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充足素材,也使更广大公众更便捷地了解和学习这些文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形态的数字化转化,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传播形态,实现空间转型。

其次,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可以用于分析和展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分布、传播路径等空间特征。通过GIS技术,可以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地理空间信息相结合,展现出文化的地域特征。专家学者可以通过深入挖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地域特点和演变过程,进一步推动其研究和发展。在这里,空间表征与地理空间的结合,呈现出列斐伏尔所强调的“空间的多元性”。

最后,借助数字技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打破原有的界限,实现与旅游、教育等领域的接轨。例如,在旅游业中,数字化将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更好地嵌入景区体验中,提升游客的参与度;教育领域也可以通过数字课程使更多年轻人了解和传承民族体育文化;在医疗保健领域,则可以探索如何将民族传统养生与现代数字医疗相结合。可以看到,数字化让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突破原有空间局限,与更多领域发生交融,重塑文化生态系统,这既拓展了其自身的应用范围,也为公众提供了更丰富的文化体验。

五、结语

通过引入空间理论,分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数字化发展背景下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视角。空间理论不仅揭示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数字时代的空间变迁,还有助于深化空间维度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理解,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和实践启示。在数字化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空间呈现出全球化、多元化和普及化的特点,数字化赋能有助于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然而,仍需要关注数字化赋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空间实践中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过度依赖数字化技术可能导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本土性和独特性被削弱,可能削弱或模糊原有的文化特征,甚至导致文化同质化。列斐伏尔强调,空间的生产与权力、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密切相关。因此,在数字化技术赋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空间生产过程中,应关注权力和意识形态对空间生产的影响,以确保传统体育文化在数字化背景下保持其独特性和多样性。

基金项目: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研学旅行发展研究中心资助,立项编号(YX22-31)

作者:

贾维强,内江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责任编辑:齐月)

Abstract: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 culture brings together the rich historical deposits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is loved by the public, playing an indispensable and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national spirit and enhancing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the national.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echnology, digitalization has become the leading trend of social progress, which has great potential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 culture. The study explore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under digital empower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al theory, reviews the meaning of digitally empowered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dissemination, spatial transformation and spatial production and reproduction, and analyzes the spatial practice of digitally empowered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through phenomenology and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It also explains the spatial representation of digital empowerment in ethnic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from three aspects: transformation and reshaping, interactive intermingling, and multidimensional present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new ideas and methods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ethnic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Key Words: Digital Empowerment, Spatial Theory, Ethnic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Spatial Practice, Spatial Represen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