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变与再生:元宇宙时代媒介域的范式转型

2023-04-29刘凯龙苏士梅

北京文化创意 2023年4期
关键词:元宇宙

刘凯龙 苏士梅

摘要:元宇宙作为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其媒介技术的进步势必造成人类行为习惯和存在方式的变化,并且进一步推动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融合,此时媒介域也面临着范式转型。从“数字域”到“元宇宙域”,媒介域的更迭、演进与重塑表现在媒介形态、媒介技术、媒介经济三个方面。与此同时,元宇宙域也迎来困境与新生。面对隐私泄露、所有权归属和技术限制的问题,元宇宙域在遵循以人为本的伦理原则、有法可依的律法原则与科技创新的技术原则之下,仍能焕发生机。

关键词:元宇宙 媒介域 数字域 元宇宙域

“元宇宙”这一概念在2021年横空问世并迅速进入大众视野,成为当代社会茶余饭后的谈资,由此2021年也被称为“元宇宙元年”。媒介学视域下的元宇宙或将成为一个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全新媒介集合体。互联网时代向元宇宙时代的跨越是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亦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当今技术之发展符合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的加速回报定律,即技术的改良以过去的技术为基础,技术进步每十年都会加速①。库兹韦尔曾说,“十九世纪那一百年来所发生的科技革命比过去的九百年还要大。二十世纪的头二十年,技术进步将会远超整个十九世纪”。人类从口语时代过渡到文字时代经历了十几万年的演进;文字传播到印刷术传播又经历了五千多年的时间;印刷传播时代到电子传播时代用了四百多年;而从大众传播时代的传统媒体到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等技术的发展仅用了一个世纪,其速度明显加倍。人类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将互联网贯通全球,造就十九世纪人类无法想象的科技盛况,人类或将迈入一个全新的媒介域。法国媒介学者雷吉斯·德布雷(Régis Debray)碍于时代的局限性仅将媒介域划分至电子传播时期,而人类在21世纪已经正式步入互联网时代,这必然会催生新的媒介域。2021年元宇宙概念的引爆,使得人类对科技充满无限想象,未来人类或将步入一个全新时代,即元宇宙时代。届时,媒介域将会迎来新的范式转型。

一、循序渐进:媒介域的流变

媒介域(Me?diasphe?res)是德布雷在其著作《普通媒介学教程》(Cours de Me?diologie Ge?ne?rale)中所提出的概念。“媒介域这个字眼指的是一个信息和人的传递和运输环境,包括与其相对应的知识加工方法和扩散方法。”②按照媒介学的史学观对技术与文化间关系的界定,人类文明史被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媒介域:文字(逻各斯域)、印刷(书写域)和视听(图像域)③。

(一)从“逻各斯域”到“图像域”

德布雷的媒介域概念具有历史主义的架构,分为三个纵向层次:第一个是逻各斯域(logosphe?re),即在写作或扩散的时候传播往往受口语文化影响;第二个是书写域(graphosphe?re),即印刷技术把理性灌注在整个象征环境中;第三个是图像域(videosphe?re),即以视听为载体的非强制直播行为的社会化或普遍化。这就是说媒介域的表象是信息技术演变的各种文化效果或社会效果①。

从口语传播时代持续到印刷术时代,德布雷将其称之为逻各斯域。逻各斯域蕴含着一定的宗教色彩——人类听闻上帝口授,并将之传递至整个社会,而无法传递的话语则被记录在参考文本的封闭实体当中。口语是逻各斯域的主要交流媒介,代表着古希腊时期强调辩论的辩证思维。书写域始于古登堡的金属印刷术时代,德布雷称其为形而上学时代。活字印刷术的出现推动了西方的宗教改革、地中海贸易、新闻业等领域的进程,并直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当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在西欧、北美相继确立时,正是印刷术、报纸、铁路和航海共同组成的新时代书写域,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欧洲、美洲甚至全球的时刻。不能否认,书写域建立起了一个全新的经济世界②。图像域则代表了电视和广播如日中天的时代,此时“可见”就意味着权威。图像域媒介拥有直观、真实和冲击力强的特点,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图像域所包含的一切媒介与技术推动着西方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的发展与变化。图像域所处的电子时代,其大幕拉开之际,正是丘吉尔所谓“铁幕”落下之时。两种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对立也贯穿于这一时代。

(二)媒介环境与传播技术的互构

德布雷所强调的媒介域是指一种环境。“每个媒介域都会产生一个特有的‘空间-时间组合”③。每个媒介所呈现的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都是独一无二的,电视具有即时性和视听效果好的特点,花费时间相对较短;而报纸则具有深度和延展性,使用时间相对较长。使用时间的独特性也进一步导致使用空间的独特性。“媒介域的概念是在传递与载体领域中,我们不仅知道而且以为很了解的‘环境概念的应用。”④在传递与载体领域,媒介多被视为信息传递的载体,而媒介背后的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往往被忽略。德布雷所提出的媒介域不仅强调媒介本身的特性,同时还将媒介置于一个更广泛和更深层次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来审视和理解。换言之,审视媒介的角度应当更全面、更深入,即不仅看重媒介本身的特征,同时清晰认识到媒介所处的环境和背景。

德布雷同样没有忽视媒介技术的重要性。“不管在哪个时代,我们都不能将一个思想活动同那些使这个思想活动成为可能的记录、传递和存储的技术条件分开。”“一个媒介域会有某种传播工具作为骨干,那是它的基础、它的骨架。”⑤传播工具或技术是媒介发挥作用的具体手段,也是对信息进行储存、传递、再现和重构的核心基础,承担着实现信息传播的重要职责。德布雷同样看重媒介技术对于媒介环境的营造所贡献的力量,可以说没有技术作为底层基础,媒介域也是无法形成的。媒介技术能够支撑和传播该媒介域中的信息内容和文化形态,它的存在和功能决定媒介域的发展和变革方向。媒介技术的飞速发展势必会引发一系列社会变革。

(三)技术进步推动媒介域变迁

媒介技术重新解构了社会力量的组合方式,决定了这个时代主流媒体的外形和配置⑥。新兴技术手段和媒体平台推动了传统媒介域的发展与变革。技术进步带来的多样化数字技术手段和新型的媒介平台,使得传播方式和媒介形态发生巨大变化。新兴媒体形式与技术手段的进步不仅丰富了传媒行业,同时也加速了媒介形态的转型和升级,即从传统纸媒向数字化媒体转变,从传统广播电视向网络传媒转变。这种变革不仅对传统媒介进行了赋能,实现了数字化、移动化、互联化和智能化升级,更进一步推动媒介域的变迁。技术进步的推动力量不仅改变了媒介的形态和应用方式,也对人们获取和传递信息的方式、内容和体验产生了重要影响。加之人们的媒介依赖行为日渐加深,媒介技术愈加与人类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等多个方面有机融合,进而成为信息时代最为重要的载体。媒介技术的进步使得媒介平台和传播方式产生新的变革,对整个社会的媒介形态和发展进程产生影响,进而推动媒介域的变迁。

二、日新月异:媒介域的再生

在德布雷看来,在所有人类社会的群体性符号活动中,人群的组织形式与获取信息、储存信息和流通信息的方式存在相关性,而且是自行演化的,即一种世界的再现形式可以修饰或改变人们的存在方式⑦。一个新兴技术的诞生无疑会修饰或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并在长远方面影响社会的进程。人类无法想象互联网诞生之前使用电脑和智能手机的行为和场景。如同现在,未来元宇宙时代人类或将使用什么媒介设备以及人类的存在方式会有什么样的改变,亦无法想象。

(一)数字域:互联网的日趋演进

互联网的历史经历了Web1.0“只读”单向性搜索时期、Web2.0门户网站时期以及Web3.0多元交互智能媒体时期①。Web1.0时代,互联网媒介技术主要基于静态的网页展示,这时期的网站基本上只能提供信息给用户,用户无法进行复杂的互动和交流。网站的制作过程很复杂,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持,同时拥有网站的成本也比较高。Web2.0时代,互联网媒介技术开始转向动态交互式的网站应用,用户可以通过自己的输入,完成对信息的更新,例如博客、社交网络和在线商店等。这种技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用户的参与度,用户体验更加丰富,使网络媒介进入一个新的时代。Web3.0时代,互联网媒介技术更加智能化、语义化和个性化,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个性化的、全新的搜索和问答方式。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媒介传播的范围和速度大幅提升,传输成本也大幅降低。互联网环境下用户的参与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媒介使用者不再是传统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可以在媒介内容中参与、创造和分享,从而推动媒介内容的多元化、个性化和社交化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媒介域正在不断地变化,媒介的使用和传播方式也在不断地进化和创新。移动互联网、短视频、大数据算法等相继问世,电脑和智能手机开始成为互联网“原住民”的主要媒介,这就意味着一个新的媒介域即将诞生,可称之为“互联网域”或“数字域”。数字域是以互联网技术作为基础所诞生的一个新媒介域。当今社会的整个大环境有赖于互联网所构建的基础设施,互联网像一张无形的大网笼罩在世界各地,人类早已步入一个全新的媒介域,即数字域。互联网技术逐步完善与成熟,数字域的形成可谓正当其时。

(二)元宇宙域:互联网的终极形态

尼尔·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的科幻小说《雪崩》(Snow Crash)是英文单词metaverse最早的出处,翻译为“超元域”。美国东部时间2021年3月10日,罗布乐思(Roblox)游戏平台在纽交所上市,其招股书中就引用了“metaverse”一词。3月13日,“极点商业评论”发布了一篇名为《这家中国公司吃到了“元宇宙”红利:语音社交有多少潜力尚未挖掘》的文章,该报道直接把“metaverse”译为“元宇宙”。至此,“元宇宙”这一词便在中国落地,继而火遍全国。②目前通行观点认为,元宇宙是由多种虚拟环境、技术和平台构成的一个全新的、融合的虚拟空间,是人类智慧、文化和价值数字化的再现和延伸。元宇宙通过数字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使虚拟空间作为完全模拟现实空间的想象成为可能,实现了人与虚拟、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多元融合,开启了全新的社交、娱乐、教育和商业等应用场景。元宇宙具有高度互动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由度,能够带来更加沉浸式、超现实和感知强化的数字体验。

从媒介域的视角出发,元宇宙可以被视作一种互联网新时代的媒介场景,同时它也兼具一个媒介域的核心特点——媒介域的转换时刻是媒介与社会产生紧张关系或复杂关系的时刻③。这个时刻被赵汀阳称为“存在论事件”。所谓“存在论事件”,不是对事件的一种知识分类,而是标示事件的能量级别。任何事件,无论是知识事件、经济事件、政治事件或技术事件,只要其创作能量或“革命性”达到对人类存在方式的系统性或整体性改变,就是一个“存在论事件”,也就是一个“创世性的事件”④。当前信息时代正在走向一个存在论事件的奇点,即人类文明向元宇宙迈进。元宇宙势必会成为一个存在论事件,它不仅是一种媒介形态,而且能够成为一个新的媒介域,即“元宇宙域”或“拟态域”⑤。元宇宙是媒介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高度发展的结果,集中融合了人类有史以来所有最先进的媒介,是一种融合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两个三维结构,高度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开放的、无限扩展的媒介域⑥。

1.元宇宙域的生成特点

第一,虚拟现实与沉浸体验。元宇宙一词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虚拟现实。元宇宙起源于科幻小说《雪崩》,爆发于罗布乐思游戏开发平台,而这两者都与虚拟现实息息相关。可以说没有虚拟现实的构想与开发,就不存在元宇宙。而虚拟现实这一特点直接定义了元宇宙具有沉浸式体验感。沉浸体验是元宇宙区别于其他媒介场域的独有特性。元宇宙让人类进入到一个虚拟现实的空间,并且赋予每个人独有的身份,让每一个“元用户”都能够拥抱全新的生活,体验一种身临其境、非虚构的感觉。目前的虚拟现实技术仅停留在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为VR)阶段,但对元宇宙的构想符合媒介技术的发展趋势。在未来时代,人类有望进入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虚拟现实空间——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相互叠加。

第二,多维媒介与空间界面。元宇宙内部存在着多种媒介,它是媒介技术的集合体。元宇宙具有六大技术支撑,称为“大蚂蚁”(BIG ANT),分别是区块链技术(Block chain)、交互技术(Interactivity)、电子游戏技术(Game)、人工智能技术(AI intelligence)、网络及运算技术(Network)、物联网技术(Internet of Things)。元宇宙具有多维性,不仅继承旧媒介技术,也拥有属于自己的新媒介技术。元宇宙对旧媒介技术的融合,为其成为下一个媒介域提供了逻辑支撑。元宇宙域的建构可谓顺其自然。同时,元宇宙也融合了多种媒介场景和界面。马克·波斯特(Mark Poster)认为,“界面介于人类和机器之间,是一种膜,是相互排斥而又相互依存的两个世界,彼此分离而又相连。”“界面是人类与机器之间进行协商的敏感边界区域,同时也是一套新兴的人/机新关系的枢纽。”①界面技术作为人机交互的媒介,使得人与机器之间可以进行有效的通信和相互作用。人与机器作为两个相互独立的世界,互相排斥又相互依存。界面作为一种连接人机的“薄膜”,在分离的同时又使其实现了互联互通。例如,人利用界面与计算机进行交互,获得信息、输入信息、操作计算机等;计算机通过界面与人进行交互,反馈信息、响应人的控制指令等。界面不仅能够在两个世界之间构筑起一道“膜”,而且能够使得这两个世界相互融合和交流,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传递。在逻各斯域,界面是每一个人的脸部;在书写域,界面是书本和印刷机;在图像域,界面是电视和收音机;在数字域,电脑和手机以及前媒介域时代的各种媒介都构成了界面的一部分。在元宇宙时代,新的媒介技术的不断涌现构建出一个更加庞大,甚至“大象无形”的界面。这种媒介形式称为“大气式弥漫媒介”②,是一种没有周围框架约束的界面,空间兼具媒介信息和界面,此时空间就是界面。

第三,多元中心与无限扩展。互联网技术发展至今,整个互联网生态从中心化到去中心化的演进也是大势所趋。元宇宙时代所具备的一大特点就是去中心化。然而,绝对的去中心化理念只是理想状态下人类对未来的美好设想,实际上是无法实现的。只要人类还受限制于物理空间和现实世界,地球上仍存在政府和国家,那么去中心化就永远不会实现。因为没有一个国家政权允许法外空间的存在,正所谓“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元宇宙亦不会成为法外之地。至少在现阶段去中心化是无法实现的,元宇宙所追求的发展方向应当是多元中心而非去中心。随着互联网的多元格局日渐深化,个体的中心意识也开始萌生。专业生产内容(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简称为PGC)遭到淘汰,而用户生成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简称为UGC),甚至生成式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简称为AIGC)逐渐占据主流,多元中心的趋势愈加明显。元宇宙的多元中心特性也是无限扩展的。元宇宙自诞生之日起就是媒介技术的集大成者,随着技术的深度发展,未来时代的科技水平将是现代人类无法企及的。元宇宙不是前一个媒介时代的汇总,而是“新世界”的开始。未来科技的进步将会充盈元宇宙的内核,元宇宙无限扩展的趋势将会势不可挡。

2.元宇宙域的建构逻辑

某个媒介域失效的危机,实际上反映出媒介技术环境本身对既定媒介的阻遏作用,或是不再具有权威性,或是被边缘化③。于是新的媒介域就会出现并将前者取而代之,但媒介域的演进并非“吞噬”,而是“包容”。媒介技术的演化过程不完全是淘汰,而应该是积累④。媒介域的更替和发展所呈现的状态是一种叠加和融合。总体而言,媒介域是把媒介技术的符号形式和关系结构作为整体来看,从而确定一个信息传播格局的存在方式或存在状态。这个概念涵盖信息和人的传递运输环境,包括知识加工和扩散方式,但也不绝对排除以往的媒介手段和媒介方式。在媒介域中,每一次发生技术革命并不一定在物质形式上消除了以前的媒介文本,只不过是让先前的媒介文本所承载的社会地位和角色功能有所改变①。

逻各斯域的媒介是语言、口舌和耳朵;书写域的媒介是文字、印刷机、报纸等;图像域的媒介是广播、电视、收音机等;数字域的媒介是电脑、手机、互联网等。任何一个媒介域都有其特有的媒介及技术构成,并且具备传播环境、传播者、传播信息等结构。媒介域中从未仅有单一媒介存在,其更迭或是由各种媒介环境、信息制作、传播过程构成,或是除此之外还包含了前历史媒介域中的媒介技术。总之,媒介域的构成会愈加复杂和多样,元宇宙域作为一个多重媒介域,正是融合了前历史媒介域中的各种媒介技术所构建的集大成者。在元宇宙域中,不仅有元宇宙时代的新兴媒介,如VR、扩展现实(Extended Reality,简称为XR)、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还有传统媒介域中的“旧”媒介。口语和文字依然没有在元宇宙域中被废除,并且会形成一种更加拟真和虚构的场景,重构人类新的感知和体验。元宇宙域将“旧”媒介应用其中,但也会让它们做出改变以适应元宇宙域的新特点。元宇宙域中的媒介会进入无门槛化的状态,并且尽可能地实现去中心化,消除使用壁垒,让新兴媒介和传统媒介相互融合。元宇宙域是一个无远弗届的媒介环境,其媒介技术的构成在数量、质量、性能等方面也远超历史上所有的媒介域,由此其独立性与整体性凸显更甚。作为一个不断开放、无限扩展的媒介域,元宇宙域始终为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新媒介敞开大门。

三、范式转型:从“数字域”到“元宇宙域”

从互联网时代到元宇宙时代,媒介域历经多层次演进,完成了流变与再生的过程。在互联网时代,媒介主要由网页、应用程序、社交媒体等构成,人们通过这些媒介获取信息、进行社交互动。在此基础上,随着虚拟现实和区块链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元宇宙作为新型的数字化虚拟社交平台逐渐出现并发展壮大。元宇宙时代的媒介域侧重于虚拟化和数字化,并呈现出可视化、沉浸感、自由度高、经济模式可持续等特征。这些特征不仅延续了互联网时代的媒介特点,并且注重提供更加复杂和多元化的体验,以满足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

(一)媒介形态的更迭: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联

数字域中的互联网是一种基于二维屏幕的网络信息传递媒介,主要基于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传输形式。元宇宙域的媒介形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二维屏幕进入到三维虚拟空间,通过全息投影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等方式实现媒介形态的再造与流变。元宇宙域中,媒介制作、传播、接受与互动等功能将会进一步被整合和增强,形成更加互动化、跨平台化、多元化的媒介形态。

元宇宙域的媒介制作功能表现在多元化、智能化、自动化等方面的提升上。多元化表现在制作手段的多样性上,例如数字模拟、3D打印等技术的应用,丰富了媒介制作的表现形式;智能化则体现在媒介制作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这些技术可帮助制作者更加高效、智能地完成复杂的媒介制作任务;自动化则强调了机器和人的合作,例如智能机器人与人类制作者的合作,共同实现媒介制作的目标。元宇宙域中的媒介制作功能具有更加全面、高效、智能、自动化的特点。

元宇宙域的媒介传播功能表现在跨平台、数字化和虚拟化等方面的提升上。跨平台表现为媒介内容可以在不同的虚拟场景和平台上呈现,实现跨设备、跨应用的传播;数字化则体现为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其使媒介内容可以被更好地存储、管理和传递;虚拟化则表现为媒介内容不再受物理空间的限制,可以在虚拟世界中自由传播,增强了内容传播的灵活性和自由度。媒介传播在元宇宙域中得到更多自由、灵活和无缝连接的发展,从而推动媒介内容的广泛传播和交流。

元宇宙域的媒介接受功能表现在沉浸式、交互式和社交化等方面的提升上。沉浸式表现为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使用户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媒介呈现出的内容,提升用户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交互式则体现为用户可以通过各种智能设备和技术与媒介内容进行互动和操作,例如语音交互、手势识别和物理控制等;社交化则表现为用户可以在元宇宙中与其他用户进行虚拟空间内的交流和互动,增强用户间的互动性和社交性。

元宇宙域的媒介互动功能表现在多模态、多样化和情感化等方面的提升上。多模态表现为利用多种感知通道和交互方式,实现媒介与用户之间的双向交流,例如语音、手势、眼神、生理信号等,提高了媒介互动的自然感和效率;多样性则体现为媒介内容和互动方式的多样性,例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游戏化和社交化等,满足了用户不同的需求和兴趣;情感化则表现为媒介互动能够刺激用户的情感反应,例如情感识别和生成技术能够让媒介更好地理解用户的情感状态,使得媒介互动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

元宇宙域在数字域的基础上,更新换代了媒介制作、传播、接受、互动等功能。媒介制作将更高效智能、多元全面;媒介传播将更加多元化和平台化,而且传播过程将会纳入更加互动化的运营模式,融合了实时互动、社交媒体、游戏等新型传播方式;媒介接受方面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官信息将更具广度与深度,让媒介越来越贴合人的感官需求;在媒介互动方面,人与人、人与媒介、物与物之间的互动将会更加贴合个体需求,更加高效便捷。以实现更加丰富多彩的社交娱乐体验为目的,彻底改变人类的存在方式。

(二)媒介技术的演进:从人机交互到全真虚拟

数字域实现了时间与空间的跨越、即时性与实时性的并存、个性化与多样化的交融,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与发展,加快社会的数字化进程。元宇宙域中的新媒介技术则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的应用为代表,实现了人机交互、人机分离向全真虚拟、人机合一转型。虚拟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的用户体验,使用户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虚拟环境;增强现实技术则将虚拟信息叠加到现实场景中,增强了现实环境的感知和交互性;人工智能技术则可以实现智能化的媒介内容生成、个性化推荐和情感交互等,提高了用户参与和体验的质量。新媒介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元宇宙域提供了新的可塑性和发展空间。

虚拟现实作为模拟真实世界情境的技术,使用户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虚拟环境,而不是只看到屏幕上的二维画面。虚拟现实技术通常需要戴上头盔,并使用手柄等感应设备,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交互操作。虚拟现实技术的实现通常涉及三个方面:虚拟环境建模、交互技术和感知技术。虚拟环境建模包括建立虚拟场景和物体的三维模型,以及添加光照、声音等效果;交互技术则涉及手柄、手势等设备的使用,使用户能够在虚拟空间中进行自由移动、观察和操作;感知技术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知通道的应用,以增强用户的沉浸感和真实感。增强现实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信息叠加在一起,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互动体验。增强现实技术利用摄像头、传感器等硬件设备,捕捉真实世界信息,并将虚拟图像覆盖在上面,用户可以在真实环境中与虚拟信息进行交互。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虚拟角色、虚拟环境交互等领域,为用户提供更加真实且个性化的体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智能对话、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预测分析等功能,让虚拟角色在交互中具有更高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使得用户能够与虚拟角色更加自然的交互。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通过大规模的数据分析和模型训练,提供更加准确的预测和推荐功能,以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媒介技术的演进使得用户的参与感从实体感知过渡到虚拟体验,从触摸二维平面到身临其境感受三维立体,这一系列的变化推动了数字域向元宇宙域的转型,也为元宇宙域搭建了最基础的底层技术,使之不再是空中楼阁。

(三)媒介经济的重塑:从数字货币到新型数字经济

数字域中传统的数字货币交易模式在元宇宙域中产生质变,新型经济模式所具备的去中心化、匿名性、安全性和通用性为元宇宙域建立了完整的经济系统。元宇宙域的经济生态体系是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的虚拟经济系统,以虚拟资产为主要交易对象,为用户提供包括购买、销售、租赁、投资、交换等多样化的经济交易方式。虚拟资产交易是元宇宙域中最重要的经济形式之一,主要包括虚拟货币、虚拟道具、虚拟房地产等。通过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用户可以购买和出售各种虚拟资产,这些经济活动被记录在分布式账本上,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虚拟经济体系支持物品的制造、拍卖、分发等商业活动,以及虚拟资产的跨平台转移和交换,为数字娱乐、虚拟旅游、虚拟现实应用等行业打造了一个基于数字经济的全新商业模式。

区块链技术主要用于构建虚拟经济系统,并提供确保数字资产安全的技术保障。这一技术通过以分布式、去中心化的方式进行信息存储和传递,在保证交易安全和可信度的同时,减少了中心化管理带来的风险。区块链技术通过加密、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实现数字资产的安全存储、溯源、流通和转移,在虚拟经济系统中发挥关键的作用。同时,区块链技术还可以实现去中心化自治组织的建立和运作,为元宇宙的社区治理带来新的可能。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非同质化代币(Non-Fungible Token,简称NFT)是元宇宙经济系统运作的交易货币。NFT技术使得数字艺术品和创意作品通过区块链技术得以验证所有权和确立价值,为数字艺术品提供了全新的经营方式,创造了新型的数字化商品市场。元宇宙域中的虚拟商品通过NFT技术加以确权并且在虚拟世界中进行交易,提高虚拟世界的真实性和参与感。随着区块链技术和NFT的出现和应用,元宇宙的经济生态将会进一步完善,这将带来更加多样化的创意和商业模式,进一步改变媒介内容生产和利益分配方式。通过使用NFT进行交易,可以让创意产生者直接从消费者手中获得报酬,而不需要经过中介机构的介入。这样的方式将会带来更加公平和透明的利益分配方式,促进创新和创造力的释放。NFT作为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和游戏等领域中的数字物品的认证和交易标准,激励开发者和艺术家更多地进行创新,推动数字产业的发展。

四、前路漫漫:元宇宙域的困境与新生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人们习惯于站在已有媒体的实践平台上对新媒体的各类风险提出各种预警和限制,但最终还是让位于人们对新媒体的自由开发和应用①。元宇宙域的建构以及相关元宇宙话题的热切讨论,无不充斥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景。虽说不能将元宇宙视作资本无序炒作的“热梗”,但元宇宙的想象空间与现实意义之间的关系值得人类去考量和反思。

(一)以人为本:元宇宙域的伦理原则

元宇宙域的伦理问题落实在个体的具体表现形式便是对人类隐私信息的无底线攫取。互联网时代对个人隐私的挖掘和开采已经到达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元宇宙时代只会更甚。商业资本追逐利润时如若不能获取海量的用户信息便无法精准定位用户需求,例如陌生推销电话的骚扰、各种强制实名认证的桎梏让用户身陷囹圄以至麻痹。然而问题的矛盾点却是大部分人已然知道自己存在隐私泄露的风险,一方面担心个人隐私安全,另一方面却又热衷分享个人隐私信息,这种矛盾现象称之为“隐私悖论”②,由美国学者苏珊·伯纳斯(Barnes,S.B.)提出。“隐私悖论”存在至今,一方面是由于各大平台通过吸引用户开放使用权限,为其定制个性化服务,从而进一步挖掘其信息资源。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技术弱势群体对于隐私泄露问题更多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他们因缺乏数字素养和数字技能,无法正确使用数字功能保护隐私,使得隐私泄露问题频发。如今的数字化社会,仿佛马克·波斯特(Mark Poster)将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的“全景监狱”③打造成更高级别的“超级全景监狱”一样,高度互联所带来的弊端,使我们逐渐走向没有隐私可言的道路。在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对网民网络安全事件的调查中显示,截至2021年12月,遭遇个人信息泄露的网民为22.1%;遭遇网络诈骗的网民比例为16.6%;遭遇设备中病毒或木马的网民比例为9.1%;遭遇账号或密码被盗的网民比例为6.6%。④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化对用户隐私的“入侵”十分严重,而元宇宙时代的到来只会使这一形势愈演愈烈。相较于互联网时代,元宇宙对用户个人数据的需求将高出多个量级,用户的意识和行为等隐私信息都将暴露其中。

元宇宙域所形成的“大气式弥漫媒介”已经让用户不可避免地置身于虚拟场景中。元宇宙域对个人隐私的剥夺和侵占只会比互联网更甚,一旦身陷元宇宙的浪潮中便似再无脱身的余地。届时,个人的隐私将处在一种极度不确定性的风险之中。面对元宇宙域建构中信息攫取所产生的一系列伦理问题,首要原则便是坚持“以人为本”⑤。人与技术的关系问题始终是技术发展绕不开的核心问题,实现人与技术相协调是处理技术伦理问题所要达成的最终共识,其核心要义便是“以人为本”的技术原则。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人与技术的关系中人类处于主体地位。在元宇宙的世界中人类并不是以成为“数字人”“赛博格(Cyborg,生化电子人)”为首要目的,而是借助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人类服务。实则,元宇宙域中人的主体地位并非丧失而是增强,以去中心化的管理模式形成的个人主义与自由主义世界始终维护着人类的主体位置。另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也要坚持人在技术变革的时代中主动作为,加强元宇宙用户的主体观念。①在技术进步的同时也要保证人类思维的进步,如此一来,元宇宙用户才能够真正实现对技术的了解。与此同时,元宇宙域所建构的生活生产方式也会倒逼人类主体的能力变革,因而人类契合时代的思维进步与能力进步也是元宇宙域能够合理运行的关键因素。坚持“以人为本”的技术原则亦在强调人的能动性作用,其含义不是要让技术完全服从于人,而是要求人类的思想水平如同生产关系适配生产力一般能够适应技术进步。

(二)有法可依:元宇宙域的律法原则

元宇宙域的所有权问题是其法律层面上尤为突出的一项。相比于数字域时期,元宇宙域中的虚拟商品和虚拟资产的确权问题更为突出。元宇宙域中,由于虚拟商品和虚拟资产的数字化特质,以及交易方式的不同,导致其所有权相关的概念、法律框架及法律适用、监管机构等方面均需要重新思考。在技术标准方面,元宇宙域中的虚拟资产多数基于区块链技术,但存在技术标准不统一、交易流程不透明等问题。由于元宇宙内部存在不同的虚拟现实平台、游戏平台、经济交易平台等,因此,每种虚拟资产的数据结构和标准可能不尽相同,这会导致在不同平台间进行虚拟资产确权和交易时存在相互不兼容的问题。在所有权证明方面,虚拟资产以数字化方式存在于元宇宙中,但其所有权的有效证明却面临难题,如何证明虚拟资产的所有权合法性、真实性和可信性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在法律框架方面,由于虚拟资产的具体表现形式及涉及的国家和地区众多,虚拟资产确权的法律框架不统一,尚未形成全球通用的统一规范,标准化水平有限,进而导致监管权责不明确。目前关于虚拟资产的法律法规仍未完善,存在立法依据不充分、监管标准难统一、责任追究阻碍大等多方面的问题。虚拟商品和虚拟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转让权、收益权等方面都需要明确的法律框架和标准。在监管机构方面,虚拟资产交易不受传统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使得虚拟资产领域的风险监控面临较大挑战。由于虚拟资产的去中心化特征,环环相扣的数据高度依赖于技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一旦发生信息泄露、黑客攻击等问题,将会使虚拟资产遭受巨大损失。

应对元宇宙域的所有权归属问题首要是进行法律框架建设。在法律层面上进行数字资产定义与分类,即法律框架应明确定义元宇宙中的数字资产,并对其进行分类,包括虚拟货币、虚拟物品、数字证券等。通过明确定义和分类,为不同类型的数字资产的所有权归属提供法律依据。同时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元宇宙中数字资产的去中心化管理和交易记录的不可篡改性。首先通过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功能,确保数字资产的所有权归属得到有效记录和保护,减少争议和纠纷的发生,以及在权益转让与继承、纠纷解决机制设立、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均需进行相关的法律框架规范。其次是建立权益保护机制,包括数字资产的登记注册、权益确认和纠纷解决等方面,进而确保数字资产的所有权归属得到有效维护和保护,为用户提供可信赖的交易环境。同时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操作性规范,促进不同平台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互,以期减少数字资产所有权归属问题的发生,提高数字资产的流动性和可转让性。例如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和身份验证机制,保护元宇宙中的虚拟环境和数字资产的安全性。同时,加强隐私保护措施,确保用户的个人信息和交易数据得到有效保护。最后应明确责任主体,坚持“谁使用、谁负责”。元宇宙中的“数字人”作为现实人的“数字替身”存在时空分离的可能性,对其进行主体规范尤为必要。应当明确数字替身与现实主体的对应关系,要求现实主体作为数字替身的使用者承担实际责任。同时加强用户教育,提高元宇宙用户对数字资产所有权归属问题等一系列法律问题的认知和理解。

(三)科技创新:元宇宙域的技术原则

元宇宙域的核心技术仍面临无法突破的技术瓶颈问题。数字域所依靠的媒介技术现如今仍在广泛应用,如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互联网技术有着坚实牢靠的底层支持才得以使数字域建立起来,让人类完全进入互联网时代。元宇宙域所需的技术在现阶段却只是初见端倪,并未发展成熟。元宇宙首先需要依靠交互设备技术,但交互设备必须具备低延迟和轻便的特点。目前人类所掌握的交互设备技术主要还是以XR技术为主。但XR技术的现状却不容乐观,重量大、延迟高、舒适性差、成本昂贵等问题难以解决。人类能够完全进入虚拟现实世界,其设备必须具备轻盈便携、外在感知度低的特性,但目前想要实现这一技术突破仍是困难的。其次是算法算力较弱问题。目前人类所掌握的大数据算法在互联网时代暂且足够,但无法应用于依靠强大算力和高度密集的元宇宙。元宇宙需要汲取更多的用户数据、用户信息、用户资源,也必然需要更加复杂和具有深度的算力资源。现阶段的技术水平达不到完全形成元宇宙域的要求,当前的算法算力无法处理庞大、复杂的用户信息,也无法满足元宇宙的沉浸体验感,这一系列问题将会对元宇宙域的形成产生桎梏。最后是经济系统尚未完备。元宇宙拥有其独特的经济体系,即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NFT数字货币。区块链不依赖第三方管理机构,实现信息的自我验证、传输和管理,并且公开透明,交易各方都可以通过公开入口查询其中的数据,变更历史记录。然而实现数字货币和现实世界货币的转换以及制定相应的汇率,都不是简单的问题。区块链技术支撑下的比特币已经被中国禁用,未来元宇宙域内的数字货币想要发行仍然不能违背现实世界的经济法则和国家体系。

突破元宇宙域的技术瓶颈关键便是要进行资源优化与扩展。通过优化算法和技术,提高计算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存储资源的占用,优化网络带宽的利用。同时可以考虑采用分布式计算和存储技术,以及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等技术手段,扩展资源的规模和能力,并在数据管理与处理技术方面采用高效的数据管理和处理技术,包括数据压缩、数据分片、数据索引等,提高数据的存储和访问效率。同时,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对元宇宙中的数据进行智能化处理和分析,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体验。例如通过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自然语言处理(NLP)等技术手段,提升用户在元宇宙中的沉浸感和参与度。同时,结合人机交互技术和用户界面设计,提供更便捷、直观和个性化的用户体验。通过引入新的技术手段和解决方案,提高元宇宙平台的性能、安全性和可扩展性,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加强对元宇宙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提升技术水平和能力,克服技术限制,是推动元宇宙域构建的不二法门。

五、结语

媒介域的流变与再生是媒介技术进步的直观反映,也是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技术的发展深刻改变了社会关系的连接方式和场景架构。从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域到元宇宙时代的元宇宙域,人类想要寻求技术突破和科技创新的脚步始终没有停歇。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也遵循着加速回报定律,飞速向前。2022年11月30日,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发布聊天机器人ChatGPT①。随后在多个国家被引爆,成为元宇宙之后又一个新热点话题。ChatGPT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而人类想要完全踏入元宇宙域中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人类想要实现科技进步,既要完成对技术的升级,又不能因惧怕技术而因噎废食。元宇宙的出现是媒介技术发展的大潮流,亦是人类未来进步的大趋势。元宇宙域所面临的诸多技术问题目前并不能解决,但不代表这些困境将会永远阻碍人类技术的进步。现如今,元宇宙仍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吸引着每一位旁观者,嗤之以鼻者有之,盲目崇拜者有之,元宇宙有其时代局限性而陷入困境之中,但其在困顿中仍在焕发新生。虽然元宇宙目前处在缓慢发展阶段,其面临的困局仍没有按图索骥般的解决方案,但这也正是值得引发学界关注和探讨的地方,同时也是本文的立意所在。

作者:

刘凯龙,河南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元宇宙、游戏媒介

苏士梅,历史学博士,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传媒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文化传播、广告伦理

(责任编辑:谷儒楠)

Abstract:  The metaverse, as an inevitable product of the Internets development  to a certain stage, is bound to cause changes in human behavioral habits and ways of being, and further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virtual world with the real world, when the media-sphere is also facing a paradigm shift.From the“digital-sphere”to the “metaverse-sphere”, the media-sphere has been transformed, evolved and reshaped in three aspects:media form, media technology and media economy.At the same time, the metaverse-sphere is also ushered in a plight and a new life. In the face of privacy leakage, ownership and technological limitations, the metaverse-sphere can still be revitalized under the ethical principle of human-centeredness, the legal principle of legality and the technical principl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Key Words: Metaverse, Media-Spheres, Digital-Sphere, Metaverse-Sphere

猜你喜欢

元宇宙
元宇宙的艺术生成:追溯NFT艺术的源头
Facebook投资5千万美元打造“元宇宙”等
“元宇宙”:正在数字化的宇宙观
“元宇宙”VS智能手机:打不过就拥抱
“元宇宙”距离我们有多远?
元宇宙中的“孤儿们”?
“元宇宙”照出互联网浮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