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联觉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
2023-04-29刘海燕
刘海燕
摘要:欣赏教学在发展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强化联觉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契合了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兴趣方向,有利于促进学生感知、发现、体验与欣赏音乐美能力的发展,切实提升音乐欣赏教学实效。基于此,本文将探究联觉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相关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联觉 初中音乐 欣赏教学
联觉是一种能够只通过刺激一个感官便引起另一个感官的反应的心理现象,包括视听联觉、动听联觉以及意象联觉等等。其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有效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力与欣赏能力,使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进行沉浸式欣赏,切实优化了欣赏教学效果。
一、视听联觉
视听联觉是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常用教学形式,其注重强化学生视觉器官与听觉器官的相互作用,帮助学生与音乐产生共鸣,有效激活学生在音乐欣赏中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例如,教师在围绕《四渡赤水出奇兵》一曲开展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明确学生对赤水河凶险性缺乏足够认识这一现实问题,积极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赤水河的惊险画面,并进行对应影视作品的播放,[1]让学生感受赤水河的凶险以及红军知难而上、勇敢无畏的精神品质,用视频画面激活学生情感,使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进行音乐鉴赏,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音乐旋律与节奏中蕴含的情绪与精神,进而产生深层次共鸣,保障音乐欣赏教学实效。而再以《在希望的田野上》一课的教学为例,《在希望的田野上》一曲具有田野、冬麦、高粱等多种意象,但是由于当代学生对农业生活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教师就要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农业生产、收获画面的呈现,有效激活学生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二、动听联觉
动听联觉的应用需要将学生的听觉器官与动觉器官相联系,让学生能够在音乐欣赏中随着音乐节奏与旋律,进行拍手、搭肩、抬脚以及身体晃动等动作。其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发展学生的音乐感知力、韵律感与节奏感,切实强化学生在音乐欣赏中的参与感与沉浸感。以《鼓的语言》一课的教学为例,《鼓的语言》节奏欢快鲜明,教师在开展本课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强化动听联觉的应用,让学生根据音乐节奏作出拍手、跺脚等动作,让学生在动起来的过程中感受非洲鼓的欢快与热烈,有效激活音乐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音乐欣赏中,让学生学会应用音乐表达感情与情绪,有效发展学生的艺术素养与创造能力,推动优质音乐课堂的构建。[2]
三、意象联觉
意象联觉是指将学生的听觉器官与大脑联想相联系,让学生能够根据音乐进行思维拓展,实现音乐与联想的有机联系,使学生能够沉浸在具体音乐情境中,让学生能够真正投入到音乐中,初步感知音乐对于优化现实生活的作用。以《春江花月夜》一曲的欣赏教学为例,《春江花月夜》一曲具有较强的画面感,具有宁静、空明、寥廓的意象。教师在围绕本课开展欣赏教学时就要强化意象联觉的应用,让学生根据音乐旋律、节奏与歌词充分发挥想象力,让学生能够沉浸在“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意境,体会《春江花月夜》构建的这一充满生活情趣的画面,切实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理解作品内涵,提升音乐教学实效。
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音乐教师要想提升音乐教学实效,就要注重应用联觉优化学生的艺术感知与情感体验,通过调动多种学生视觉、听觉、动觉以及思维等,使其与音乐产生共鸣反应,确保音乐教学能够与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相契合,切实培育学生的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与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豪. 联觉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郑州×中学为例[D]. 河南:郑州大学,2021.
[2]陈翠萍.听觉与联觉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9,39(04):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