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思考

2023-04-29李会金陈雪

秦智 2023年4期
关键词:本质

李会金 陈雪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明晰本质问题,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去探究功能、方法等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成立以来,对于其本质是什么,学界存在着众多说法,这不利于学科的良好发展。而学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本体的追问显得比较消极,从本体出发去探寻本质和其形成条件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同时也对其历史提出了逻辑性的起点。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本体;本质;形成条件

一、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研究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一直面临一个问题: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有很多人在研究,但又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观点,有的甚至双方关于同样的一个问题观点出入都很大。目前,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有几种主要观点。

(一)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几种观点

孙其昂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政治性,“因为政治性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公共性,是社会利益关系的体现,从根本上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质和根本利益。”[1]关于这种观点,学界其实有一种观点很相似,就如石书臣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两个方面的性质,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定主要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2]孙其昂同时认为,政治性比意识形态性涵盖的范围要大得多,有些活动不具有意识形态性,但却具有政治性。也有人认为,政治性是对意识形态性的修饰,因为只要一提到意识形态这个词,人们总是会先入为主地理解为“洗脑”。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确立为政治性,这种说法有美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意义,这种观点是非常有意思的。

赵浚基于德育哲学思考,得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是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持续性关怀的思想。[3]在这里,赵浚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对象是人的精神世界。我们知道自从教育诞生之日起,它所作用的对象也是人的精神世界,这里笼统地用精神世界是不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的边界扩大化了?我们提问,如果对一个人进行单纯的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不是在关注人的精神世界?甚至假如我们是在对一个患有抑郁症的患者进行这种心理健康教育,这种可以说针对特定心理疾病造成的精神世界的塌陷的教育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吗?在这里笔者认为不是,思想政治教育要有自己的学科边界;如果忽视学科边界,把庞杂硕大的体系加入其中,这对于科学化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不太有利。

廖晓琴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应是社会主导价值观教育与个人精神世界建构逻辑相统一的实践活动。[4]这里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定义为是将社会主导的价值观与个人精神世界达到统一的实践活动过程,这个定义非常地特别,是很少有学者用到的词语。但笔者认为,社会主导价值观和个人精神世界这两个概念不过是对“思想”这个词的进一步分化,其根本上也不过是使两种主体的“思想”达到最终的统一,运用社会主导价值和个人精神世界没有很实际的意义。

(二)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现状的分析

首先,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界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研究,我们仅仅列举的只是冰山一角。学界普遍存在“意识形态灌输论”、“价值观教育论”、“个体与社会关系协调论”、“社会意识形态管理论”、“人的价值化生存发展论”、“政治社会化论”等等,虽然具体说法可能会有不同,但大致可以归为这几类。人们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各式各样的界定,这是表现出来的现象之一。

其次,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研究越来越自觉且深入。“这些研究不再从红头文件中寻找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也不会将工作语言混同于学术语言,在现有研究中逐渐开始站在学科自身的角度,以理论化的语言和思维方式来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5]这显示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不断发展,且该学科已不再借助现有的经验类型的知识,而是从自己的学科知识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概念难以形成一个本质概念的共识。虽然大家都采用了形式逻辑的方式来界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但对于下定义时该符合怎样的知识标准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进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去发掘其本质。

二、从思想政治教育本体出发探寻思想政治教育本质

(一)思想政治教育本体:意识的政治

“所谓意识的政治,就是将对人的思想、观念、意识的影响活动作为政治实践的一种形式。”[5]可以看出,在这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被看作一种政治活动,政治活动的历史可谓由来已久,是伴随着国家一起在社会中开展的。但这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其他政治活动不同,它是有条件的,这个在后面我们将详细论述。但学界存在着一种理论就是:既然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政治活动,那么它的出现历史与国家的出现是同时发生的。的确,这种教育是体现了教育的意识形态性,但我们所指的“有意识”一定不是像中国古代为获得统治的君主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而主动地去进行教育的行为。我们认为,现代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需要一定条件作为支撑。

(二)思想政治教育本体的具体表述

综上,我们可以对思想政治教育本体做一个总结: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一定是一项政治活动,这与统治者所实行的普通教育是有区别的,它是一种特殊的政治教育;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实施对思想、观念领域的影响的活动来开展的,从而获得观念上的认同的实践活动,这是构成现代政治文明的标志,以区别于以往那种一方采用军队、暴力等武力方式来征服另一方以维护其权力统治的方式,依据此意义来说,现代政治文明的飞速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最后,在价值观层面一定是存在多元的价值观的,如果只存在一种价值观,那么统治者就是在做毫无意义的事情、在人们的价值观里就只有非此即此的情况,这样的条件下是不会催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出现。

(三)从思想政治教育本体出发推断本质

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本体的论述,我们逐渐将其本质概括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在思想领域内开展的、以教育为主要方式的政治实践活动。”[5]152这个简单的概括包含了以下含义: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是意识的政治,而非武力、暴力的政治,这与现代政治文明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其次,我们要开展活动的领域是思想领域,是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的,不只是指人的具体思想,还要考虑这些思想是如何被受教育者所接受?这些思想存在的社会空间是什么?

最后,以教育为方式对受教育者进行互动,这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这里尤其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与传统教育学分开,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有自己的教育模式。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条件

以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可以给出一个概括:意识的政治。这说明,思想政治教育一定是有意识的行为,是一种故意去传播要求受教育者接受不同的价值观的行为。从这个解释中,我们认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形成需要以下几个条件:

(一)不同的价值观

这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所需要的一个基本条件。试想,如果我们面临的是相同的价值观,没有任何其他价值观的冲击,在此种情况下是不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我们认为,现代社会、交往方式的发展造就了一个多元化的价值观社会,这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比如,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国门被西方列强打开,社会动荡不安、极其不稳定,各国仁人志士都开始提出拯救中国的方案,他们这些方案都是带有不同价值观的特征的。再比如,传统封建社会中会不会存在思想政治教育?我们说在封建社会中存在着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两大对立,农民阶级每每被压迫到揭竿而起的时候就会伴随着振聋发聩的口号,但仔细观察后就会发现,每个农民阶级在推翻上一个统治之后往往按照以前的模式来进行统治;也就是说,他们在成为皇帝以后是不会有什么别的政治价值观的,所能做的是按照前人的统治框架做细微的修补后继续进行前人的那一套而已;所以,他们生活的时代是不可能有多元的政治价值观出现的,他们所能做的只不过是在相同的政治价值观里由不同的人在原有框架下继续统治。在这样的情况下,统治阶级对百姓所进行的教育只不过是一种单纯的政治教育而已,不能称其为现代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软”的政治手段的运用

仅仅存在不同的价值观是不够的。有意识的政治表明,统治者已经不会像以往那样靠军队、暴力等以一种冷酷、无情的方式来征服人的方式来实现价值观的传播了。政治方式的变化体现了现代政治文明的发展,通过有意识地对人进行宣传、教育使其获得价值观上的认同,这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得以产生的另一个条件。我们说,有意识的政治表明这种政治的方式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就像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三省之后所采取的教育一样;我们不认为这种带有传播政治价值观的教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原因很简单,那是一种以暴力手段作为基础、用一种政治上的“硬”手段强迫人接受价值观的一种政治活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政治环境相对稳定,统治者绝不会再去使用一种“硬”手段来逼迫人们接受价值观;相反,随着人的主体性的崛起,使得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条件,人们通过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做出价值选择,在各种政治价值观中做出自己的选择。

(三)政治主体的“有意识”

面对不同价值观的存在,政治主体在这种情况面前并不是被动的,而是可以发挥其主体性,选择类似于辩论、演讲、教育等方式、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这个途径来对全体国民进行教育。如果忽视了政治主体在这里的“有意识”,仅仅把思想政治教育当做一种被动的工具,那么也不是我们所说的现代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似乎充当了一个客体的存在,基于政治主体使用下的一种客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存在主客体关系,存在有一种不同视角下的主客体关系,但当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比较稀缺的。

四、结语

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条件的探究,我们惊奇地发现,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研究的逻辑起点是由对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条件的探究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虽然是一项政治活动,但绝不像有些学者所认为的那样,思想政治教育是伴随着国家的出现;它一定是当政治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产生于现代政治文明的摇篮里。

参考文献:

[1]孙其昂,黄世虎.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原理[M].江苏:河海大学出版社,2015:5.

[2]石书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把握及其思考[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01:175-178.

[3]赵浚.基于德育哲学的思考[J].中国青年与社会科学.2018,01:96-101.

[4]廖晓琴.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的几个问题[J].思想政治教育理论.2020,06:47-53.

[5]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的哲学沉思[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91-152.

作者简介:

李会金(1996.11-),男,汉族,山东潍坊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陈雪(1993.1-),女,汉族,江苏南通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本质
进退自如彰显本质
追根溯源回归本质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析体育行为的本质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追根溯源 突出本质——聚焦微积分创新题
抓本质 析变化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直销新常态下的本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