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探究

2023-04-29王晓靖岳龙

秦智 2023年5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思政课程教育创新

王晓靖 岳龙

[摘要]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高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本文对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进行探究,旨在结合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对象、环境、方式、内容的新变化,提出高校思政教育新方法、新途径。研究认为,高校应从把握思政教育的时代特征、聚焦思政教育的前沿问题、推动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三个方面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增强思政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切实提高思政教育质量。

[关键词]高校思政;思政教育;教育创新;思政课程;课程思政

思政教育对大学生身心成长的意义非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多年来,高校思政教育在创新中发展,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就目前来看,高校思政教育取得成就也是显而易见的。但是,高校思政教育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内容滞后、教育方法单一等,影响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本文对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进行探究。

一、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背景分析

时代发展会引起高校思政教育途径的变更。高校思政教育途径不会一成不变,会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环境的变化而变化[1]。为了提高高校思政教育质量,国内大批学者都不间断地对思政教育创新路径进行研究,作为高校思政教育路径创新的“第一责任人”,高校也从未停止过该领域的探索。就目前来看,在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实践中,一些高校已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运行机制和工作机制。但是,近年来,时代发展的脚步速度显著提升,使得高校思政教育对象、环境、方式、内容变化的速度超出我们的预想。面对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对象、环境、方式、内容的新变化,通过何种路径提升思政教育质量,成为全国各高校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当前高校思政政治教育中的存在问题剖析

(一)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低

教育实效性是教育活动取得的实际效果。总体上看,绝大多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发展水平较高,表现为积极拥护党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规范秩序、有集体主义观念……。但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大学生的知行不统一、知行脱节、知多行少、仅知不行。

(二)高校思政教育缺乏文化基础

文化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意义重大。从当前来看,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融合度低,思政教育中忽视人文知识的传授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这使得思政教育的文化支撑力量薄弱,最终导致思政教育实效性低[2]。部分高校在思政教育中关注了文化素质教育,将文化作为思政教育的主要载体。但是,它们仅关注新文化,忽视传统文化。高校思政教育中忽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无法顺利实现文化育人的目标。

(三)高校思政教育方法相对单一

当前高校思政教育方法以灌输法为主,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大学生是一种被动式学习状态,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参与教育活动的动机弱、态度消极[3]。另外,在实际教学中,部分高校思政教师照本宣科,只讲抽象的理论传授给大学生,不考虑大学生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导致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产生距离感。除此之外,从整体上来看,我国高校思政教育还存在重视课堂教学,忽视课外社会实践的问题。

(四)高校思政教育资源整合度低

从整体来看,我国高校思政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度低。“大思政”和“课程思政”理念提出后,尽管我国高校思政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度有了明显提升,但从整体来看,我国高校思政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度依然较低,其他学科在实际教学中普遍认为本学科知识与思政学科知识是平行发展的关系,而不是交叉发展的关系[4]。除此之外,从整体来看,我国高校思政教育中还存在校内教育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家庭教育资源整合度低的问题。

三、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路径创新的内在逻辑

组织模式能够为行动提供内在逻辑。建立科学的高校思政教育组织模式是保证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基本前提。以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力理论为指导,本文建议高校构建结合性高校思政教育组织模式(见表1)。

根据表1所示,结合性高校思政教育组织模式强调高校思政教育多个关键环节的结合。结合性思政教育目标既关注思政教育的根本目标,强调通过思政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大学生;同时,关注思政教育的拓展目标,强调通过思政教育培养懂科学、懂艺术、懂人文的大学生。结合性思政教育手段在肯定思政课程在思政教育中主导地位的基础上,鼓励通过专业课程、通识课程、生涯课程实施思政教育[5]。结合性思政教育过程在突出学校思政教育的基础上,通过校企合作、家校合作,实现“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思政教育模式。结合性思政教育方法肯定灌输法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但要求思政课教师不能仅选用灌输法教学,而是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选用以渗透法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结合性思政教育内容要求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关注间接、传统的理论类思政内容,还要关注直接、新颖的实践类思政内容。

四、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方法

(一)渗透性思政教育方法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和以灌输性为主导的教育方法相比,以渗透性为主导的教育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其一,该教育方法强调循序渐进,能够强化大学生知识认知结构上的内化与外化,增强大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其二,该教育方法强调教育平等,能够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其三,该教育方法强调间接教育,不直接针对大学生的思想问题说教,而是通过旁敲侧击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使大学生身体力行。其四,该教育方法不受时空限制,能够随时随地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渗透性思政教育方法的实施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其一,思政教育渗透专业教育、通识教育、生涯教育当中,这是高校贯彻实施“大思政”和“课程思政”理念的重要举措。高校要高度重视专业教育、通识教育、生涯教育过程中的思政教育渗透,坚持立德树人原则,推动专业教育、通识教育、生涯教育更好体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的要求。其二,思政教育渗透大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当中。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构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基本载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提升具有重要意义[6]。其三,思政教育渗透大学生行为管理当中。高校要通过规章制度加强大学生行为管理,对大学生行为进行严格约束和规范,明确规定大学生正确的思想行为,纠正大学生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认识和行为偏差,解决思政教育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其四,思政教育渗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中。高校要定期开展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心理测评活动,构建大学生心理问题干预机制,及时发现、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二)层次性思政教育方法

高校思政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但是大学生也分为很多专业、知识层次、个人经历也有所不同。专业、知识层次、个人经历对大学生参与思政教育的态度、思想政治素质培养提升效果有重要的影响[7]。很长一段时间,高校思政教育用统一标准考核评价大学生的思政政治素质发展水平,显然这不符合大学生的切身实际,无法客观了解大学生思政政治素质发展水平。层次性思政教育方法能使大学生获取到适宜自己实际的思政教育内容、思政教育考核评价标准,从而获得被尊重感、被认同感,以及成就感、愉悦感,进而提高他们参与思政教育活动的主动性。

渗透性思政教育方法的实施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对大学生进行合理地分层。高校可以根据专业、年级、性别、民族、籍贯等对大学生进行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大学生采取不同的思政教育方式。例如,对于不同专业大学生,高校的思政教育内容应当有所差异[8]。对于文学、历史学、哲学类专业大学生,高校应加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教育。对于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类专业大学生,高校应加强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社会现实问题的教育。对于教育学专业大学生,高校应加强师德师风、职业理想的教育。对于体育类专业大学生,高校应加强全民健康与全民小康、体育精神、爱国主义的教育。对于理学、工学类专业大学生,高校应加强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科学精神的教育。对于农学类专业大学生,高校应加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生态文明教育、美丽中国建设、乡村生态振兴的教育。在开展思政教育过程中,高校实施分层教育,能够提高思政教育的灵活性、针对性、有效性。

五、结语

时代发展的脚步不会停歇,高校思政教育路径探索没有终点,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研究永无止境。高校要坚持以国家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最新要求为思想引领和行动指南,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推动思政教育路径研究,不断提升思政教育的工作质量和科学水平,为深化高校思政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建设人才强国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车辉.“三全育人”视阈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有效路径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20(12):186-190.

[2]王华,殷旭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9):54-56.

[3]顾璟.革命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及运用分析[J].江苏高教,2020(9):101-104.

[4]张强.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SWOT分析与创新途径[J].传媒,2022(17):84-86.

[5]顾家瑜,朱水成,宁晓玲.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必要性与策略探究[J].教育探索,2021(5):70-72.

[6]许栋,高思美.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路径[J].人民论坛,2021(7):99-101.

[7]侯振中.高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建构[J].人民论坛,2020(33):72-74.

[8]谭亮亮,刘顿.通过“八个统一”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大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21(17):43-44+61.

基金项目:2018年度高校党建工作研究项目(重点项目),项目名称:新时代背景下民办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性实践研究(项目编号:GS201812A)

作者简介:

王晓靖(1989.8-),女,汉族,陕西榆林人,研究生,教师,助教,研究方向:马克思理论;

岳龙(1982.12-),男,汉族,甘肃兰州人,硕士,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思政课程教育创新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谈高校思政课堂的文化建设
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环境下高校思政教学系统的设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探究
试论高校思政隐性教育资源的效能扩展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生价值观教育创新探讨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浅析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教育理念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