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策略研究
2023-04-29宋以华
宋以华
摘要:在如今的新课改及素质教育形势下,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高效指导及生本能力的培养正逐渐成为教育的新趋势。初中化学教师要想让化学课堂更具活力,则要以生为本来设计教学活动,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路径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与发展想象力,自主进行化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中获得化学知识的启迪,全面提升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不断增强教学效率及效果,以达到新课标之教育目标。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创新策略
一、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实现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结合化学教学内容,适当创设高质量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学习。例如,在教学“燃烧和灭火”的相关知识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古时民间“鬼火”的原理,同时让学生做好观察“白磷燃烧”的准备。通过观察实验“白磷燃烧”,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高效的学习,进而实现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1]
二、加强趣味实验设计,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初中化学教学中为了培育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及化学素养,让学生积极参与化学课堂的学习,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来探寻化学实践素材,不断验证化学原理,进一步加强化学概念的认知与理解。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遵循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作为教学创新重点。
初中化学教学内容对部分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找到正确的学习切入点,因此对于化学学习产生了畏难心理,学习积极心与信心皆不高,这样导致教学效率与效果也不佳。因此,在当前的新课改教育形势下,化学教师要注重实验教学的设计工作,要多设计趣味性的实验内容,进一步拓展实验内容,让化学实验变得更生动更有趣。[2]
实验是训练学生应用思维的重要途径,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引导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复习与总结,借助化学实验,可让学生对化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进一步提升课堂学习效率与效果。教师在组织化学实验活动时,要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
三、构建生活化课堂,推动学生自主探究
在经济的发展中,化学为人类生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贡献。教师通过教授化学知识,要让学生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了解化学知识的重要性。新化学课程标准表明,化学教育要从日常生活走向化学课堂,再从化学课堂走向日常生活。同时要注重科学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化学的重要性。所以只有以新课标指导为指引,让课程生活化,才能推动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获得更多知识的基础。要想完成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利用身边的事物,从而更好地进行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逐步拓展视野,将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自主收集信息、开展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正确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3]
四、设计生活作业,发展化学应用思维
作业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直观反映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途径。而在生活化化学教学过程中设计生活化的化学作业,有助于高效培养学生们的化学生活化思维,这是因为以学生们所熟悉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以教学内容和学生们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来设计化学生活化应用作业,能够使学生们的作业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同时还可以启发学生的化学知识应用思维与能力。同时,陶行知先生也强调教学活动的“知行合一”,这也就意味着设计生活化、实践性的化学作业以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具有客观必然性。
具体来讲,在化学应用性作业的设计上,化学教师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方面是要遵循初中化学的教学要求,也就是化学应用性作业的设计要能够有益于学生核心素养与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是要保持与生活、科学的相关性,也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地认识到化学学科与其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使初中学生树立学好化学、解决生活难题的自信心。
结语
初中阶段是学生化学教育的开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往往需要从不同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引导,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学方法的制订定必须基于新课标的实际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学水平和教学实践,完成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确保化学教学的整体教学效果,有效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段登基.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分析[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09):125-127.
[2]刘小燕.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研究[J].新智慧,2022(13):60-61.
[3]何吉虎.基于核心素养的问题驱动式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2(13):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