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2023-04-29严素萍
严素萍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探索的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营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使学生在探究中发展物理核心素养。
一、巧妙设疑,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
物理课中,好奇心是引起学生兴趣的主要因素,好奇心是由疑问引起的。古人云:“疑思之始、学之端。”学有所疑,才会有所思、有所得,也才会产生兴趣,形成探究兴趣。在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从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趣生疑,由疑引起好奇心,由好奇心引发探究的愿望,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
二、提供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
学生大都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希望亲自动手做实验。教师要充分保护和利用这个积极性,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实验活动。在课堂上尽量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一些重要的复习课,如伏安法测电阻、密度的测量等,都是很重要且综合性很强的内容,教师可提供足够多的实验器材,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由选材,自己动手,通过实验检验自己的实验方法是否可行。
三、探索因人而异的探究方式
教师不能只满足于让学生感到新奇而吸引学生的注意,更重要的是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技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的保持下去。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任务和要求。有些学生对操作性实验感兴趣,但基础知识掌握欠佳;有些学生想象力非常丰富,但知识的应用技能欠缺。教师要引导他们进一步动手、动脑学好物理,那么就要给他们创造机会。如在讲摩擦时,我分别给他们布置任务:“你知道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系?”“假如没有摩擦力,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习质量时,提问:“空气有质量吗?请设计实验说明。”“没有空气的地球是什么样的?”兴趣不同的学生分别设计了不同的实验设计方案,并写了想象小短文。
四、关注生活和科技动态,培养学生终身探究兴趣
将日常生活、生产中丰富多彩的现象与所学的物理知识结合起来,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分析解释这些现象,学生会觉得趣味无穷。“有用”是学生对学习的解释,是学习的根本。如在学习电学相关知识后,布置如下问题:调查人们现在使用的热水器有几类,各有什么优缺点?效率如何?你有什么建议?经过几天的调查,学生们汇总热水器种类有燃气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电热水器。他们从价格、环保、能耗、安全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尽管他们的答案不那么完美,却是他们主动参与的结果,他们从中体会到了应用所学物理知识去解释未知世界的喜悦,从而产生学习物理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