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学业发展典型案例分析
2023-04-29李春
李春
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阵地,且学生发展的关键在课堂教学。学生知识的获得,智育的达成,学业水平的提升取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能找到正确的方法和策略。作为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发展潜力,有意培养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结合教学和研究的需要,笔者从所任教学校威宁县第十一中学的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问题,通过对所任教班级的学生进行长时间跟踪指导,发现促进学生学业发展的切入点在于优化学生的学科学习策略。
作为数学教师,我通过相关案例的研究,发现优化学生数学学习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一、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预习是上课前对即将要学的数学内容进行阅读,了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提高听课效率。
在数学学习的四个基本环节“预习——听课——复习——作业”中,预习可以培养自学数学的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思考、解决数学问题;可以提高听课效率;可以提高记笔记的水平;可以改变被动学习知识的局面。
二、教会学生学会听课
听课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形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启发、帮助下学习,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系统的数学知识。因此,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一)课前做好准备——迎接新课
数学课的课前准备,对学习数学是有帮助的。应做好知识、物质、身体和心理四方面的准备。做好知识上的准备,包括复习旧知识和预习新课;做好物质上的准备,包括上课要用的书、练习本、笔记本和一些学习用具;做好身体上的准备,包括坚持锻炼身体和安排好休息时间;作好心理上的准备,包括做好积极思考的准备。
(二)课中高度集中——专心听课
在听课时,最大限度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是学习成功的关键。教育家把注意力比作“通向知识宝库的门户”。在听课时,要集中注意力。
(三)学会抓住重点——精细听课
听课要抓住什么重点呢?首先是开头和结尾是重点。因为开头往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概括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所讲新课的问题。而结尾往往又是一节课的“小结”及“复习指导”。它们前呼后应,首尾贯穿。其次是引导学生关注教师突出强调的重点内容。
(四)调动多重器官——高效听课
引导学生听教师讲课的思路,注意关注教师如何引入数学概念、归纳数学知识、推导公式证明定理等。
看,就是观察,一要引导学生看教师的板书,注意关注解题格式。二要引导学生看教师怎样作几何图形、函数图像,怎样利用图像进行解题。三要引导学生看教师的演示,增强感性认识。
思,就是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想一想为什么要建立这个概念,它的背景是什么,它是怎样由实际问题或已有概念抽象出来的;对于定理,要引导学生想想它的条件和结论是什么,证明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关键步骤是哪些;对于公式,要引导学生想一想它是怎样得来的,它有哪些特点,有哪些变形,应用时有哪些限制;对于例题,要引导学生想一想它在结构上有什么特征,包含哪些解题技巧,有什么实际意义。
做,就是做课堂练习。做练习,既可以检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可以查漏补缺。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对待课堂练习,及时发现问题。
记,包括记课堂笔记和记忆重要内容。引导学生记数学课堂笔记,记录一些重要概念、定理、公式、性质等。
(五)鼓励大胆发言——积极听课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言,通过发言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学会区别类型——灵活听课
数学课按其讲课内容。大致可分为概念引入课、公式(定理、法则)推导课、公式(定理、法则)应用课、习题课和复习课。学生要通过实践,逐步学会听不同类型的数学课。如概念引入课,应侧重听、看、想;复习课则侧重听、做、记。
三、帮助学生学会课后复习
学习数学,预习和听课只是解决一个“懂”的问题,要真正达到“会用”,还必须通过课后复习和完成作业等活动才能实现。
让学生在课堂上紧跟教师的思路,但一些问题难以在课堂上进一步分析和研究。而通过课后复习能及时弥补听课中的不足。同时学生也有时间充分地、全面地、细致地回想教师讲的所有内容,深入思索、考虑某个问题。
四、指导学生完成作业
数学学习往往通过做作业,以达到对知识的巩固、加深理解和学会运用,从而形成技能技巧,以及发展智力与数学能力。但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具体步骤如下。
(一)掌握步骤,正确解题
一般有以下八个步骤:审题→画图→分析→解题→检查→讨论→答题→小结。
(二)有错必纠,查缺补漏
做数学作业,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错误的存在,反映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作业中的错误,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及时查漏补缺。数学作业中的一般性错误,可以在作业本上用红笔进行纠正;比较严重的错误,可以让学生准备一本错题集,把各种错误按类型进行归纳。
总之,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要通过组织多种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使学生在多种活动中提高课堂参与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