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维在语文课堂中飞翔
2023-04-29庄静
庄静
教学内容: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组第2课。
文本解读:
本单元的主题是“心愿”。本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以诗歌的形式,讲述了新疆的孩子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北京的孩子想去遥远的新疆看天山的雪莲。文章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回环反复的“我多想去看看”这一句式,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了解外面世界的美好心愿。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虽然经过了一学期的语文学习,但识字量有限,文中有一句长句子对他们来说比较难读,几个词语比较难理解,再加上学生们生活经验少,对天安门、天山没有任何的认识,所以很难体会到文中“我”多想去看看的情感,因此教学的重点是恰当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短语,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
2.以“我多想……”开头,写下自己的愿望。
3.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北京的风景图、升旗仪式的录像、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
教学流程:
板块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一)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课,齐读课题。
(二)课题中哪个词可以看出“我”非常想去看看(标红“多想”),抓住这个词再读一遍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抓住关键词朗读课题,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三)听说小朋友们今天要来做客,热情的生词宝宝也赶来了呢!
课件出示:
小路 公路
天山 雪莲
天安门 升旗仪式
学生开火车读。
出示课后第二题“的”字短语。
弯弯的小路 宽宽的公路
美丽的天山 洁白的雪莲
雄伟的天安门 壮观的升旗仪式
学生自由练习读后指名读。
小游戏:师生问答。
例:(师)怎样的小路?
(生)弯弯的小路。
……
(设计意图:识字是低段语文课的重点,由词到短语,学生的思维得到梯度训练,并在游戏中巩固积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板块二:由扶到放,激发情感
(一)出示自学提示
1. “我”是谁?
2. “我”想去哪儿看看?
3. 去哪儿看什么?
(二)学习第1自然段
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
集体交流。
1. “我”是谁?
相机板书:新疆 天山
(1)天山的小路是怎样的?
出示弯弯的小路的图片。
生边拿手比划出弯弯的小路的样子边读短语“弯弯的小路”。
(2)词语积累
说一说:“弯弯的”还可以形容什么?
指名交流。
相机出示:弯弯的月亮。
弯弯的小船
弯弯的香蕉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及手势让学生对“弯弯的”有了从抽象到具象的认识,结合生活中的事物学会运用,学生的思维得到质的飞跃。)
2. “我”想去哪儿看看?
相机板书:北京。
3. 去那儿看什么?
相机板书:壮观的升旗仪式。
小朋友见过升旗仪式吗?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们去北京天安门看看升旗仪式。
播放北京天安门升旗仪式录像。
采访:刚刚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这样的升旗场面我们就叫它“非常壮观”。
你能给“非常”换个词吗?
“十分”“特别”
放到句子中读一读。
小结:我们用换个词的方法理解了“非常”的意思,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理解词语的方法,请用朗读把这种壮观的场面读出来。
(设计意图:理解“壮观”一词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学生通过观看升旗仪式的录像,水到渠成地理解了“壮观”一词,受到现场气氛的渲染,“多想去看看”的情感也油然而生。与此同时,让学生通过换词的方式理解“非常”,并总结了这一理解词语的重要方法,达到了思维训练的技能积累。)
过渡:北京不光有非常壮观的天安门升旗仪式,还有更多的名胜古迹。(出示图片,欣赏图片)
小朋友们,北京城美吗?(美)北京不单单是美,更重要的是它是祖国的首都,谁都想去看看,那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想)是呀,文中的小朋友和妈妈说了什么?
4. 学习最后一句话。
学生读。
比较句子。
我想去看看。
我多想去看看!
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认识感叹号,和老师一起书空感叹号。像这样表达强烈感情的,带有感叹号的句子我们叫它感叹句。诵读“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一句。
5. 把第1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
6. 背诵第1自然段。
7. 课中休息:歌曲欣赏《我爱北京天安门》。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中丰富多彩的画面、紧扣主题的歌曲欣赏,教师循循善诱、富有感染力的导语,将学生带到了他们魂牵梦萦的北京,更激起了他们对北京的向往,此时的“我多想去看看”正是他们的肺腑之言,从而激发了学生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根据自学提示自学第二自然段
1. 集体交流。
2. 读出城里孩子的美好憧憬。
(设计意图:有了第一自然段的学习经验,学生们完全有了自学第二自然段的能力,而且在贯穿全文的自学方法指引下,学生的思路清晰,提高了学习效率,避免了环节的重复。)
板块三:迁移运用,放飞梦想
过渡:是啊,无论是身处在遥远的天山,心却想着首都北京,去天安门广场看壮观的升旗仪式;还是北京的小朋友,一心憧憬着去美丽的天山,看那美丽的雪莲,祖国大家庭,中国儿女心连心,同学们,你有没有想去的地方,可以用上“我多想——”的句式写一写自己的心愿吗?
(一)指名说一说
(二)出示思维导图,打开学生思路
(三)生自由练习,指名说
(设计意图:由于受课文“我多想——”句式的引导,大多数学生刚开始思维仅仅局限于我多想去哪里看看。为了打破这样的僵局,拓宽学生的思路,我设计了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写我多想去的地方,还可以写一写自己想做的事情,抑或是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