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会“四说”
2023-04-29周辉
周辉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过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上,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缺乏针对性的教学引导和课堂训练,导致很多学生在进行口头表达时不愿开口、不敢开口。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语文教师积极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加强学生课文朗读与背诵的频率,让学生多说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朗读和背诵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开口的第一步,也是提升口语交际能力的必经之路。被选入部编版语文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反复斟酌的,朗读这些语言优美、节奏感强的经典文章,可以使学生感受中国语言独特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口语表达的欲望。而朗读得多了便自然成诵了,背诵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学习普通话的速度,特别是在班内进行全体背诵时学生声音是最洪亮、记忆是最快的,这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
语文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多说,抓住早读时间鼓励学生大声朗读、积极背诵。朗读训练可结合教学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如个人朗读、组内齐读、男女同学PK读等。例如在教授七年级上册的《春》这篇文章时,可组织学生互听互评,互读互促,让学生们结对或在组内进行大胆交流,看谁读得更流利、更有感情,以增强学生表达的自信心。还可以比一比,看谁能最快把文章背下来。因为当堂背诵,可以让学生在同学、老师面前展示自我,增强成就感。此外,还可以在每堂语文课开始前组织“经典诗词每日背诵”“三分钟美文朗读分享”等活动。这样,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孩子们多讲、多读,通过高频朗读、背诵的锻炼,让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提升,能够大胆开口说话,口语交际能力自然而然得到提升。
二、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说
以往,课堂上更多的是老师在讲,学生在听,课堂气氛沉闷,缺乏活力。同时初中生的心理比较敏感,他们渴望被关注但却很在乎老师、同学的看法,不敢当众发言,生怕自己说错了话,引来同学们的嘲笑和老师的批评,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极为不利的。因此鼓励学生敢于说话,树立口语交际的自信心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
因此,营造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中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民主、真诚地讨论问题。当学生一时讲不出答案时,要耐心等待学生组织语言或者让学生先在组内进行讨论,多鼓励学生,让他们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当学生讲出的要点不完全正确时,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给出正面的评价,肯定其优点,对不足之处给予善意的帮助。因为只有充分尊重学生,学生才会有自信,才会袒露心声,才会在课堂上勇于表达,这样自然能水到渠成地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三、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乐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内在动力的源泉。要想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必须让学生有想表达的主观意愿,而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表达,是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师要尽量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多样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让学生乐于表达,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口语交际能力。创设情境教学,使课堂成为一个真实的交际情境、一个对话交际的场所,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让学生乐于表达。
例如,七年级上册的《陈太丘与友期行》这篇文章,陈元方与来客之间的口语交际发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笔者在教授此篇文章时,就利用了此篇文章本身的特点,创设了对话的情境,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以文中人物的角色设身处地地去经历、去感受,更好地感悟语言的魅力和人物形象。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在具体的情境中感悟到了元方口语交际的妙处,在生动有趣的对话中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课堂的最后我又创设了辩论情境:你认为元方的做法正确吗?让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在辩论中提升他们口头表达的能力。同样的方法还可以运用到八年级上册的《愚公移山》这篇文章中,在教授时也可创设辩论情境:你认为愚公应该移山还是应该搬家?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剧的表演来创设情境。如在教授七年级上册的《皇帝的新装》这一课文时,可以布置学生分角色表演情景剧,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表演中感受口语交际的魅力,进而潜移默化地提升口语交际的能力。
四、增加阅读、传授技巧,让学生会说
文章是语言的书面化,口语交际必然需要一定的语言材料做基础。语文老师要引导学生在平时的课内外学习中增加文本的阅读,积累语言材料。而重视语言积累就得增加阅读量,阅读大量的书籍,能丰富一个人的知识,在知识的积累过程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自然能得到提高。所以,初中语文老师应通过多种奖励机制,让学生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肚里有货”是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方法。
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便需要授之以渔,传授学生必要的口语交际技巧。引导学生注意语调、语音和语速的训练。因为语调的变化会带来语音的变化,语调不同、轻重缓急不同,表达的意思会有重大差异,说话对象不同、内容不同、语速也要有所不同。笔者认为,语文老师可以巧借教科书中的课文进行潜移默化的训练,尤其可以利用好教材中的小说训练学生的说话技巧。例如在教授九年级上册的《我的叔叔于勒》和《故乡》这两篇文章时,可引导学生分角色仔细揣摩、反复品读有关菲利普夫妇和“豆腐西施”杨二嫂的语言。教授学生表达的技巧,能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学会如何更好地表情达意,能有效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总之,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初中语文老师应该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说,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说,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乐说,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并传授口语交际的技巧,让学生会说,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本文系湖南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教材背景下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XJK21BJC037)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