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导向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思考
2023-04-29李如明
李如明
“双减”政策的落地,在作业管理机制、作业总量、作业设计质量等方面均得到有效优化,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健康成长。
一、控制总量,提升作业实效
“双减”政策对初中作业总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要统筹单元,采用“三线一体”的阅读体系,让知识点变得更加系统、更加条理,让学生有效节省时间,提升作业的效率。教师要精心选择内容,在吃透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出能提升知识技能的作业,要避免布置机械式的作业,要帮助学生减轻作业总量、控制作业时长,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如在学习《送东阳马生序》一课内容后,教师布置作业如下:宋濂求学过程虽条件艰苦却不以为苦,反觉得“中有足乐”,你学习、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和体会吗?试着写出来。
二、心有学生,创新作业形式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在设置作业时要心系学生,要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首先考虑的因素。教师要创新作业形式,调动学生参与完成作业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作业的形式要避免一成不变,教师要在作业设计上多下功夫,要增加作业的趣味性。如在学习《中国石拱桥》内容后,教师让学生以自己的语言描述桥梁的结构,或以图画的方式描述桥梁,这样能调动学生学习说明文语言的兴趣,并在作业中感受快乐。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等设计多层次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获得提升。教师要兼顾科学性、针对性,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布置作业,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发展能力,彰显作业功能
作业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复习与巩固,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作业具有巩固所学知识的功能和育人功能,教师要发挥作业的育人作用。部编版教材每篇文章都有人文主题,教师不能止步于情感的分析,而是要让学生在感知情感的前提下进行“移情”,将情感转移至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实现情感的升华。教师要通过练笔等方式引领学生梳理与分析情感,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教师要布置合作性的作业,让学生合作搜集资料、撰写演讲稿等活动,这样能锻炼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调动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他们知识的建构、素养的提升。
总之,为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教师要完善作业设计的理念,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作业,开启学生的语言智慧,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促进学生综合语言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