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美术教育中的中国画教学方向
2023-04-29孔宇
孔宇
中国画有着与西洋画不同的知觉、思维、结构、样式、材料、技法体系,因此反映出不同的精神状态、审美趣味和表现方式。中国画的基本特征是“笔墨”,即“用笔”和“用墨”。所谓“用笔”,从工具而言就是用毛笔,软硬度不同的毛笔,可以在吸水量不同的宣纸上,形成变化丰富的视觉效果。从造型元素来说指用笔之法,必须具备线条的特征。中国画十分强调绘画中的线条表现力,用线界形,注重用线造型,甚至用线表情达意。中国画的线带有独特的文化感,其本身的形式美就具有相对独立的文化价值。所谓“用墨”,从材料而言就是墨,墨即为色又不同于一般的色。从用法而言,如破墨、积墨、泼墨、惜墨等墨法,通过与笔法的协作,呈现浓淡干湿等不同的点画形态及各具神韵的艺术形象。因此,在中学美术教育中,中国画教学不可脱离“笔墨”,“笔墨”是中国画教学不可忽视之重。
继承“笔墨”的前提下,中国画教学要求“变”。教育针对的是人的发展问题,美术教育自然针对的是人的美术发展问题。因此,通过理解儿童的美术发展规律可以更好地促进其美术发展。儿童绘画发展阶段分为涂鸦期、样式期和写实期,这基本是公认的。这三个时期中,涂鸦期是儿童随意涂画。样式期是“画知不见画”。最后的写实期是“由画知到画见”。由于美术教育长期以来对写实性的强调和追求,因此很多人的绘画学习之路进入写实期也就到了终点。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阶段需要续接,这就是样式创造阶段。正是通过这一阶段,一个人的个人风格才会最终形成。在中国画中,我们通过临摹、研习和写生等方式掌握了中国画的整体样式,期间应该引导学生在掌控中国画的“笔墨”的前提下进行样式创造的探索,这样才会形成中国画的创新态势。这就是求“变”。
而就一般学生而言,更重要的是需要认识中国画的“笔墨”,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会把美术,尤其是中国画创作作为自己的职业选择。因此,中国画教学要注重学生的“笔墨”意识,期间渗透一些美术表现的形式法则,如疏密虚实等。长期坚持,慢慢地,中学生对中国画就能真正地了解,笔墨意识逐渐渗透到他们的创作中去,教学也就真正产生了效益。
此外,构图的形式法则、笔墨与表现对象和情感的同构性等,这些成年人所意识到的东西,也需要逐渐地渗透到学生的中国画美术教学中。通过这样有意识的教学引导,他们就可以逐渐接近理解和传承中国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