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的演进历程与基本经验

2023-04-29周楠

学习论坛 2023年5期
关键词:基本经验体系构建思想政治教育

周楠

[摘要]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是要实现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各要素之间的合理搭配、相互衔接、有机结合与功能互补,这些要素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大体经历了1921—1949年的肇始、1949—1957年的雏形形成、1957—1966年的曲折发展、1966—1976年的遭遇破坏、1976—1990年的恢复与发展、1990年至今的创新和完善六个阶段。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的基本经验是: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是首要前提,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根本要求,实现体系的科学性是基本原则,优化结构是核心任务,采用切实有效的实施方式是重要途径。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演进历程;基本经验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608(2023)05-0020-06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是要实现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各要素之间的合理搭配、相互衔接、有机结合与功能互补。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仅是社会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党在新时代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措施,更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政治保证。

一、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的基本内涵

对于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包括的基本要素,目前理论界的认识尚不一致,但“五要素说”,即认为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的观点越来越获得广泛认同。

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诸内容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1。其一,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前途、命运,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标识。中国共产党100多年的奋斗史表明,偏离了这个主题,就会偏离政治方向。因此,政治教育以其鲜明的政治性与党的意志紧密相连,传播党在不同时期的政治纲领、政治任务、政治主张,并对其他教育起指导和支配作用,故而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性内容。其二,思想教育因其内含的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理解而为其他教育提供根本的思想方法,成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内容。其三,道德教育是调节社会关系的最基本规范体系,故而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内容。其四,法纪教育作为维护政治原则和实现政治理想的重要保障,为其他教育的实施提供制度化保障,故而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性内容。其五,心理教育是一种涉及人们认知、情感、意志和信念的特殊社会活动,能够为其他教育的实施提供赖以依靠的基础和平台,故而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性内容2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的价值意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上。一是有助于正确认识和掌握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规律。为避免重蹈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因混淆不同要素而给社会发展带来危害之覆辙,就要既分清不同历史阶段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区别,又对各个思想政治教育要素进行整体构建,以促进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二是有助于促进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建设。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是一个包括目标、内容、方法、管理、评价等的系统工程。“五要素”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核心,既是体系构建的具体体现,也是其方法、管理、评价等的重要依托。三是有助于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进一步促进党的事业的健康发展。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科学思想理论为指导,通过对社会发展产生作用来影响历史进程。

二、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的演进历程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们党的重要政治优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大体经历了如下几个历史阶段。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的肇始阶段(1921—1949年)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确立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两大要素,即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这为以后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打下了良好基础。

1922年5月通过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纲领》第一次提出了政治教育的相关理念,规定“社会主义的青年应宣传社会主义于大多数青年无产阶级……以启发并养成青年无产阶级的政治觉悟及批评力”3。1927年3月,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提出了对农民的政治教育问题,号召“普及政治教育于穷乡僻壤的男女老少”4。1928年11月,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强调并肯定了对红军士兵进行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指出“经过政治教育,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项常识,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作战”5。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政治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八路军更有一种极其重要和极其显著的东西,这就是它的政治工作”6。1945年,党的七大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强调:“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7

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建过程不难看出:一方面,正式确立了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两大内容;另一方面,在两大内容之间,更加强调政治教育。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雏形形成的阶段(1949—1957年)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逐步确立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有机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就提出了鲜明的道德教育。毛泽东在很多文章中赞扬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德性和人格力量。1942年5月,他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指出,“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8。1940年1月,他在《吴玉章寿辰祝词》中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9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提出了“五爱”的道德规范,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10。1954年4月8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过的《关于改进和发展中学教育的指示》进一步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树立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培养辩证唯物论世界观的基础和共产主义的道德”11。该指示把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三要素一并纳入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形成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雏形。

总结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过程不难看出:这一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已初步确立,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有机联系,为此后相当长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确立及内容构建,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

(三)反右派斗争开始后的十年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曲折发展的阶段(1957—1966年)

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12。1961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对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做了全面而具体的规定,即“具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愿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人民服务;通过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著作的学习和一定的生产劳动、实际工作的锻炼,逐步树立无产阶级的阶级观点、劳动观点、群众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13。该条例的颁布,有力地推动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构建。但遗憾的是,1957年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以后,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偏离了正确轨道。

总结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曲折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有所推进,但由于“左”的错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四)“文化大革命”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遭受破坏的阶段(1966—1976年)

从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持续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遭到了严重破坏。由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14的理论成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加上过分“突出政治”的作用,思想问题和道德问题也被看成立场问题或政治问题,这方面的教育也就受到了冲击。而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政治教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路线斗争。

从“文化大革命”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情况可以看到,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甚至来之不易的原有构建成果也遭到严重破坏。

(五)“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十多年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恢复与发展的阶段(1976—1990年)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指明了方向。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原来的“三要素”不仅得以迅速恢复,而且伴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深入,又加入法纪教育,从而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下,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断调整。1978年4月,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毫无疑问,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15,“革命的理想,共产主义的品德,要从小开始培养”16。1989年6月,邓小平针对十年改革开放出现的问题深刻指出:“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不单纯是对学校、青年学生,是泛指对人民的教育。对于艰苦创业,对于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将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种教育都很少,这是我们很大的失误……今天回头来看,出现了明显的不足,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一硬一软不相称,配合得不好。”171989年9月,邓小平再次指出,“多年来,我们的一些同志埋头于具体事务,对政治动态不关心,对思想工作不重视”18

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十多年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恢复与发展的过程可以看到:一方面,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增添了法纪教育的内容;另一方面,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中出现一些重此轻彼的现象,即往往注重民主教育而忽视法制教育,注重政治教育而忽视理想教育,注重道德规范教育而忽视道德养成教育等。结果就是“使思想政治教育一度出现了失误”19

(六)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断创新和完善的阶段(1990年至今)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断创新和完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五大要素有机统一于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激烈的竞争和快速的生活节奏使人们的心理压力愈益增大。因此,心理教育逐渐成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要素。1994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颁布,要求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阶层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1996年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继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塑造美好心灵”“净化人们心灵”之后,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培育健康理性的国民心态。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要求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党的这些重大举措,进一步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落到了实处。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指明了方向。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20

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呈现的显著特点是,在原来“四要素”的基础上增加了心理教育的新要素,这使得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五大要素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了目前中国共产党最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这对于构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三、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的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既继承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华,又结合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创新,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是确保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的首要前提。 邓小平曾指出:“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21党的发展历史表明,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是保证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首要前提。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曾经明确指出:“作为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全人类精神文明的伟大成果的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领导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整个精神文明建设起着重大的指导作用。我们的理想建设、道德建设、文化建设、民主法制观念建设,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建设。”221996年10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强调:“加强思想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23

第二,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的根本要求。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上,无论是某一项教育的发展还是体系的构建,均反映和体现了当时的时代要求。例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改革开放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都需要法治的支撑,因此,法纪教育逐渐被纳入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一系列相关法规、文件等相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1983年)、《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1983年)、《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1987年)等为不同领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法理依据和政策指导。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改革的深化以及人们心理问题的凸显,心理健康教育被纳入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央相继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1994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4年)等文件,逐渐形成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五要素说”。2001年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4的基本道德规范,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2019年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25。“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贯穿到道德建设各方面,以主流价值建构道德规范、强化道德认同、指引道德实践,引导人们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26

第三,实现体系的科学性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一是合理性与主体性相结合。合理性就是指体系的构建要符合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客观要求,主体性是指体系的构建要充分考虑个体自身发展的需要。二是现实性与理想性相结合。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整体构建一方面要立足于现实,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对未来新人的期望和要求。三是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相结合。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仅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要能够满足个体自身发展的需要。四是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的过程中,既要全面考虑系统自身的完整性,又要分别确立不同层次的具体内容,以适应各种教育对象以及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要求。

第四,优化结构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的核心任务。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的实践过程中,必须对结构进行优化,以保证体系构建的全面性。一是优化结构的主旨,强化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培养具有现代思想政治品德的主体为根本,确保主体德性健康发展。二是优化结构的根基,实现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体系构建要基于现实,以理想作为目标,既要满足不同层次人们的需要,又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三是优化结构的价值取向,实现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紧密结合。这是优化结构、实现整体构建的最佳取向。偏颇任何一方,都会阻碍人与社会的良性发展27

第五,采用切实有效的实施方式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途径。党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积累了多种富有成效的实施经验。一是通过宣传媒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向民众传递战况,激发民众抗战热情,“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办了报刊约160余种”28。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期,广播、电视成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媒介,“广播电视是教育、鼓舞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最强大的现代化工具,也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29。20世纪90年代以后,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媒介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逐渐突出。二是根据不同时期形势的要求,通过开展多种学习教育活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利用基层党校、社区学校等举办干部理论学习班和其他针对特定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班。又如,在企事业单位和农村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等。三是通过学校设置相关课程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我们的教育绝不能培养社会主义破坏者和掘墓人,绝不能培养出一些‘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人!那将是教育的失败。教育的失败是一种根本性失败。我们决不能犯这种历史性错误!”30目前,我国高校普遍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的历程,既彰显了重要的价值意蕴,又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前进不能停滞,只能积极作为不能被动应对”31。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32。这就再次为我们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向指引。对于新时代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我们要不断予以创新,以保证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政治保证。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81.

[2]周湘莲.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整体构建研究[J].理论与改革,2004(2):145-148.

[3]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中共党史参考资料:(一)党的创立时期[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29.

[4][5]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4、64.

[6][9]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79、261-262.

[7][8]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4、877.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11.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5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197.

[12]中共中央党校.马列著作毛泽东著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490.

[13]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年10月—1966年5月):第38册(1961年9月—12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42-43.

[14]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6.

[15][16] [2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4、105、191.

[17] [18]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06、325.

[19]周湘莲.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整体构建的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05(6):143-145.

[20]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9.

[2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186.

[23]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1.

[24]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

[25][26]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7、4.

[27]梁家禄,等.中国新闻业史:古代至1949年[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236.

[28]严帆.中央革命根据地新闻出版史[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1:79.

[29]赵玉明.中国广播电视通史[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363.

[30]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195.

[31]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311.

[3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4.

[责任编辑:李曼]

猜你喜欢

基本经验体系构建思想政治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平观的历史嬗变
“全面从严治党”理论体系重点问题研究综述
国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基本经验探讨
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探索
农村职业学校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的研究
如何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