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的摇篮》教学案例
2023-04-29伊云芳
伊云芳
学情分析
关于人类祖先和原始森林的话题,学生很感兴趣,教学时,可以从此话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部分学生对于“祖先的摇篮”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注意引导和提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3.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
4.学习准确适用动词,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2.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一)理解“摇篮”(出示婴儿竹摇篮图片)
同学们,图片中是什么呢?(出示“摇篮”两个字,生齐读)婴儿有了摇篮生活是多么舒适、快乐。
(句子练习)同学们看着图片,根据老师的提示说一句话。
(出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篮子,是______________的摇篮。
(二)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会把什么当做摇篮呢?
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学习生字“祖” (出示)音序 部首 结构 笔顺 组词
指导书写、生练习书写。
(出示)祖先人类进化史图片。
(三)同学们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儿吗?
二、初读诗歌 ,掌握字词
(一)出示自学提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这首诗歌分几小节,标出序号。
(二)交流学习情况
1.这时诗歌分几小节?(4小节)
2.检测字、词。
(1)给字注音。
掏( ) 追( ) 逮( ) 忆( )
(2)读词语。
野果 野蔷薇
树荫 原始森林
草地 大地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野果 ( )的野蔷薇
( )的树荫 ( )的原始森林
( )的草地 ( )的大地
A.学生填空,发挥想象。
B.认识蔷薇花,记忆“蔷薇”。
“蔷”可以换偏旁“土”
“薇”可以加一加
C.(出示图片)欣赏:树荫 原始森林
三、品读诗歌,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一小节
1.默读第一小节,思考。
出示:自学提示
(1)“祖先的摇篮”是指什么? 用“____”画出。
(2)第一小节写了“祖先的摇篮”的特点,用( )括住。
(3)作者是怎样描写摇篮“大”呢?用“ ”画出。
2.师生交流。
(1)板书: 原始森林
(2)积累词语 (出示)“一望无边”近义词
(3)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二、三小节
1.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里生活得如何? 指名读2、3小节,思考。
出示:自学提示
我们的祖先曾在原始森林里做了些什么?将表示动作的词画上“·”。
2.交流。
(1)指名说。
(2)换词比较。
把“掏鹊蛋”换成“拿鹊蛋”可以吗?引导:让学生闭眼边做动作,边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在生活中还可以说“掏”什么?(掏书 掏钱 掏口袋)
记忆“掏” 可以换偏旁。
3.拓展。
(1)如果你在原始森林里,你会做什么活动呢?
(2)交流。
4.指导朗读,体会感悟祖先生活。
祖先的生活是作者美好而遥远的回忆,我们也来用心读一读,诗歌中有几处问号呢?(4处) 我们要读出疑问的语气,读出对祖先生活的好奇、猜疑的感觉。
5.想一想,小组讨论。
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说一说。
交流,找代表发言。
(三)学习第四小节
1.我们的祖先在森林里过着自由自在、快乐的生活,难怪作者又发出了感慨,齐读最后一句。(出示句子)
2.我们也来赞美祖先的摇篮。同学们齐读。
3.文章的结尾呼应了文章的开头,文章的开头照应了文章的结尾,这种写法叫首尾呼应。
四、拓展延伸
我们应该向祖先学习些什么?
板书 热爱生活
你喜欢原始森林吗?为什么?
板书 保护环境
五、作业布置
保护我们的原始森林设计一条广告语。
六、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通过一堂课的教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有两点做得比较好。一方面是注重朗读。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我将重心放在朗读上,用大量时间引导学生诵读,旨在帮助学生在读中体味,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另一方面,在重视朗读训练的同时,我也十分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课堂中也有不足之处,为此我要更好地全面关注每个学生学习状态,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