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中西部地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内涵式发展探究

2023-04-29闫雅涛孟国芳

秦智 2023年6期
关键词:内涵式发展人力资源

闫雅涛 孟国芳

[摘要]我国中西部地区高校数量之众、学生人数之多决定了其在我国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但其相对落后的现状以及迫切的发展需求,要求中西部高校不能仅仅依赖外部政策支持,还要从内涵式发展的角度,立足新时代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布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以增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公平、区域发展均衡,助力实现教育强国战略的全面布局。而以教师队伍提质增效为入口,解构人事工作逻辑、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是我国中西部高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蓄发展力量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中西部高校;人力资源;内涵式发展

一、绪论

中西部地区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就地域分布和学生数量而言,全国一半以上的高校和在校生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但是中西部地区的“双一流”建设高校数量不到全国的三分之一、学科评估结果为A类的高校仅占全国总数的五分之一。诸多现实因素制约着中西部高校的发展,比如区域内整体经济实力薄弱、经费欠缺、区域发展前景不足等,因此对各类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学科建设较为艰难。但如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吴普特指出的:“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就是建设教育强国,要建成教育强国就不能只是一部分强,而是东中西部都能得到均衡、充分的发展。”[1]因此,深入研究中西部地区高校建设的改革发展问题是增进教育公平、统筹區域协调发展、推动中西部地区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在业已落后的现状下,中西部地区高校应当结合区域特征和自身学科发展实际,解构发展难题,谋划突破发展困境的有效途径。本文将从高校内部管理的角度出发,探究中西部地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式发展路径。

二、破解人才困境,寻求内涵式发展路径

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也不易,对于中西部地区的高校来说,更是难上加难。解构中西部地区高校的人才难题,当然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作用,这是调和人才流动市场力量的必要手段。[2]但是外部政策的支持只能在短期内从表象上解决中西部地区高校的人才匮乏问题,作为高校应当克服“西部思维”,既不能“等靠要”,更不能“躺平”,而是要积极主动探索发展路径,“人才战略先行、科技支撑保障、与所在地区社会积极互动”,以实现发展振兴。[3]鉴于长期以往的人才质量相对较薄弱和人才“东南飞”的流失现状,中西部地区高校应当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努力提升支撑保障水平,切实提升人力资源服务水平,努力改善人才环境。

持续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立足地域现状和院校自身特征,对于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学科建设、提升中西部地区高校高等教育供给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进行座谈时指出,“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越来越多地由人才发挥支撑作用。2013年10月,习近平在北京出席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时指出,“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因此,中西部高校应当规划改善人才环境、构建人才工作布局、健全人才引育协调体系、改革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从全方位实现引才育才并举,激发人才活力。

三、坚持党管人才,统筹人才工作系统布局

中西部地区高校的人才工作应当以党管人才为首要原则,树立人才工作先进理念,全面谋划人才工作布局。2003年12月,中央召开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指出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加强党对人才工作全面领导和管理。中西部地区高校要通过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高端引领,建立起系统、科学的人才工作布局,通过针对性举措,使得人才数量有所增长、人才质量有所提升、人才发展有所规划、人才流失有所减少、人才力量有所凝聚。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指出,“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北宋胡瑗《松滋县学记》的名句“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对于高校而言,人才对于学科建设、教育发展等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通过党管人才工作,中西部地区高校可以坚持正确引领,把握人才工作的方向,系统谋划人才工作布局,大力推动人才政策的实施。党管人才不仅可以发挥中国特色制度的优势,是中西部地区高校人事工作的“定海神针”,而且也是大力破解人才困境的重要保障。以上世纪60年代的南京大学为例,彼时正值中法建交,对法语人才的需求骤增。时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的匡亚明,立足于为“国之大者”服务,当机立断地采取了以下举措;扩大法语本科招生人数,筹建法语专科专业;把机关办公楼腾出,作为法语专业的教室;赴法国、瑞士等国聘请法语教师。“常格不破,人才难得。”匡亚明的决定在当时可谓是大刀阔斧,不仅做到了急国家之所急,更是以优质的教学成果印证了决策的前瞻性。[4]因此,秉持党管人才原则,也要解放思想,打破僵化思维,勇于探索新思路,用机制创新、方式创新等方法破解中西部地区高校人事工作难题,开创人事工作新局面。

四、坚持高端引领,推动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坚持党管人才,不仅可以对高校人力资源服务管理机制进行系统谋划,还可以调和高校内部存在的“学术人”与“行政人”之间的矛盾。首先通过党委谋划人才工作布局,可以从更高的政治站位、更远的前瞻性角度,对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科学布局。以英国为例,大学自治传统深厚,但从19世纪社会大变革开始,政府高等教育行政机构经历了“惰性政治——绅士政治——利益政治”的转变,机构设置逐渐专业化、行政权责愈加明确、效益考量愈加突出。[5]对于中西部地区高校而言,面对时不我待的发展阶段、日益迫切的高质量人才需求以及较为薄弱的教师队伍力量和进程迟缓的发展现状,应当从优化内部管理机制和管理水平做起,努力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服务水平,以顺应和满足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其次,从中世纪开始,西方大学建立起“教授治校”的传统,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与大学治理委员会在20世纪提出“共同治理”的理念,既尊重学术人员参与学校重大决策的强烈愿望和权利,也同时采用专业管理的模式提升管理效益和效率。[6]中西部地区高校本就面临着人才引进难、发展难、留住难等多种问题,单方面强势的行政管理不利于畅通交流机制,一味按照教师意愿,也可能形成“众口难调”、效率低下等局面,两种极端管理模式都不利于学校发展,都可能加剧人才流失现象。而通过党委的统筹引领,则可以增进沟通、加强理解,在立足各高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尊重教师意愿,在兼顾学术自由的同时提升管理服务效率,以实现更高的发展效益。

五、打好人才引进综合牌,全方位提升中西部地区高校吸引力

引进各类优秀人才有利于推动中西部地区高校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而提升人才引进吸引力需要综合发力、全方位布局。近年来,中西部地区高校通过提供优厚待遇来增强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人才效应明显,但是受地域、经济、环境等因素影响,人才引进始终难以取得大的突破。与东部地区高校相比,各类优秀人才薪酬待遇水平、工作环境、学校发展前景、城市整体条件和区域发展潜力等仍存在顾虑。首先,中西部地区高校应当打好人才引进“情感牌”。乡土情结在中西部地区高校的人才引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籍贯在本省或本地区的教师占比较高。但是欢迎“老乡”,也不能只靠“老乡”。其次,打好人才引进“服务牌”。中西部地区高校应当根据区域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与其他地区的差异性,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努力提升人才服务保障水平,发挥自身特色优势,以增强学校对各类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再者,打好人才引进“待遇牌”。提供丰厚待遇是吸纳人才的应有之义,毕竟在社会主义市场化经济社会,难以要求各类人才在“嚼得菜根”的同时“做得大事”,中西部地区高校应当竭力满足优秀人才对工资福利、办公条件、科研经费等方面的现实需求。此外,最重要的是打好人才引进“事业牌”。与东部地区高校大打人才“价格战”的现象比较普遍,但留住人才关键还是要靠事业、靠发展,只有明晰发展目标、夯实发展基础、有序规划人才职业发展途径,才能真正实现近悦远来的人才效应。

六、用好人才评价“指挥棒”,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中西部地区高校可以通过探索教育评价的科学路径,实现教师个人发展与学校整体建设的统一协调。近年来,国家一直在推进新时期教育评价改革,支持有条件的单位自主进行职称评审就是其中一项,而且强调要“扭转教育评价的不科学导向”,对那些只看重分数,只看重升学、只看重文凭、只看重论文、只看重职称的陈腐习气,必须果断革除。如何科学设立职称评审标准、岗位任务考核标准和绩效考核标准等,对所有高校均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为了杜绝“躺枪”现象,促进教师之间有效竞争,促进高校稳步发展,中西部地区高校必须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在尊重规律的前提下,完善职称评审制度,完善教师评审标准,调整绩效分配机制。在提升教师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同时,激发优秀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不断壮大学校综合实力,帮助学校顺利实现发展目标,避免陷入“形式主义”困境。

七、结语

在新时代新征程以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而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的建设之要。对于中西部地区高校而言,应当充分激发教师对振兴中西部、克服现实困难投身学校建设的内生动力。解构中西部地区高校的人才发展难题,既靠宏观层面的政治引领与统筹谋划,也离不开落地实处的具体人才管理机制。中西部地区高校的人才困境,尽管与目前发展不平衡的区域发展现状相关,但是通过改革完善人才引进、人才培育、人才评价、人才激励等制度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全方位谋划人才引育并举协调体系,可以逐步解决学校引进人才和教师队伍发展难题,增强人才对中西部地区高校的信心和对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念。

参考文献:

[1]数据洞见未来 青塔,《中西部高校困境:经费不足、人才流失严重,双一流仅占三成》[EB/OL].澎湃新闻,2020-11-15.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9998159.

[2]陈洪捷,张应强,阎光才,等.人才问题与西部高等教育发展专题(笔谈)[J].重庆高教研究,2020,8(6):5-22.

[3]宋喜群,王冰雅.加快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委员[N].光明日报,2022-03-10(004).

[4]龚放.大学治理现代化必须重视”关键少数”[J].高等教育研究,2022,43(6):28-33.

[5]冯磊.英国政府高等教育行政机构的演变[J].高教探索,2021(5):65-71.

[6]关成华.教授治校:美国大学“壳”与“核”的有效配合[EB/OL].2022-4-24.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xNTIwNTg5NQ==&mid=2247486418&idx=1&sn=29351fa29a4701368b9eeadb533aa2d7&chksm=979a9abaa0ed13ac33a1f49a7ea088e1680126ec2f1359697d611d4bf2f4b4ae86680385b35d&scene=27#wechat_redirect.

基金项目: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项目名称:《中部地区省属高校国际人才引进、激励、融入战略探析》(项目编号:RCZWH2022027)。

作者简介:

闫雅涛(1995.4-),女,汉族,山西吕梁人,硕士,初级,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研究;

孟国芳(1989.4-),女,汉族,山西霍州人,硕士,初级,研究方向:高校人事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内涵式发展人力资源
让人力资源会计成为企业的“新名片”
从倒逼机制视角探索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途径
推进内涵式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浅析新形势下高校教学管理内涵式发展思路探索
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内涵式发展与创新转型探讨
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结构要素及策略分析
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结构要素及策略分析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应用型高校学生创业教育探析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