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重点与实践路径探究

2023-04-29佘勉吾应永胜林志锋

秦智 2023年6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佘勉吾 应永胜 林志锋

[摘要]从国家和民族层面、民族地区发展层面与学生成长成才层面来讲,新时代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意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这三条主线的重点教育内容纳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推动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特色、出成效。要努力从加强思政课建设、提升网络思政水平、强化党建工作、开展学生帮扶四个方面下功夫,探索有效的路径方法,确保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内容;路径方法

一、聚焦“三点”,理解和把握重要意义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推动民族团结的重要主体,结合少数民族大学生实际加强思政教育是开展好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推进民族地区繁荣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成长成才三点认识其重要意义。

(一)聚焦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这一着眼点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如坐针毡,利用所谓的“新疆问题”“西藏问题”恶毒攻击我国的民族政策,妄图分裂中国、遏制中国。因此,加强思政教育,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坚决拥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提升抵御非法宗教渗透、敌对势力渗透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既要认识到瓦解民族凝聚力的危害,也要认识到分裂民族团结的威胁,要做到平等团结互助和谐,为创造中华民族共同美好未来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聚焦推进民族地区繁荣发展这一发力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1]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的愿望。但是受历史、地理、文化等客观因素影响,各民族在交流交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仍然复杂多样,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教育引导少数民族学生以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是实现民族地区繁荣发展的重要基础。

(三)聚焦实现少数民族大学生成长成才这一落脚点

随着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和民族政策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到内地高校求学,但因为各地区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往往入学后便发现自己的成绩排名靠后甚至学习节奏跟不上,生活起居、饮食习惯、文化习俗等方面差异,也可能给学生造成不便和困扰。要着眼少数民族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所需所盼,加强人文关怀、学业帮扶和心理疏导,强化价值引领,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二、抓牢“三线”,推动重点内容入脑入心

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教育重要内容,丰富形式、创新内容,推动思政教育重点内容入耳入脑入心。

(一)抓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线,凝聚民族奋进精气神

作为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对象,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其的认同感,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开展好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内涵的教育,推动学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增进对重要内涵的认知。用好思政课第一课堂主渠道,开展好理论宣讲和案例举证,把重要内涵和基本要求讲清楚、讲透彻,引导学生认知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对当代青年的价值倡导。

2.强化对思想理念的认同。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阐述与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起来,加强中国梦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等,增强少数民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理念的理解与认同。

3.倡导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校内外实践、青马工程、创新创业教育和志愿服务活动等,积极为学生搭建学思践悟的平台,形成“认同—实践—认同”的良性循环,引导学生做到知行合一。

(二)抓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线,筑牢民族交融奠基石

有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受教育程度、地域文化、思维认知等因素的影响,文化理念上与汉族学生存在差异。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对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和汉族学生交流互通具有重要意义。

1.夯实通用语言文字基础,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结合普通话宣传周,开展普通话调研、专题讲座、语言培训等活动,不断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表达和内涵理解的思维。

2.加强文化内涵宣传教育,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用好校园网络媒体、校园公共宣传载体,大力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传统文化习俗和重大节日庆祝活动,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接受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增进文化理念共享共融,推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结合学校当地民族特色,做好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推介。通过打造少数民族文化展览馆、举办少数民族文化实践活动,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等形式,增进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对彼此文化理念的理解与借鉴、交流与融合,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线,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2]。要教育引导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多渠道切实增强对“五个认同”的宣传教育,促进各民族学生进一步深化民族团结,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共同奋进,共同绘就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最美同心圆。

1.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做好高校党的统一战线各项工作,把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贯穿到学校教育之中。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观教育,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进一步坚定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理想信念,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

2.深化学生对“五个认同”的理解。“五个认同”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的高度概括,即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3]。要从国家、历史、民族、宗教、文化等方面开展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人生观,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提升作为中国公民的道德意识、法治意识,厚植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3.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清各民族之间存在的共同因素,正确看待民族融合所体现的一体性趋势;同时,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坚定民族自信,充分挖掘、保护、传承本民族优秀文化,保持民族文化的多元化。

三、“四面”下功夫,确保取得实效

高校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从加强思政课建设、提升网络思政水平、强化党建工作、开展学生帮扶四个方面下功夫,教育引导各民族学生共同创造美好校园环境。

(一)在加强思政课建设上下功夫,确保思想建设有深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4]。抓好这个关键课程建设,对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

1.丰富思政理论教学内容。要保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系统性,加强“四史”教育、民族政策教育、法治教育,开设民族理论和相关知识选修课程,把民族政策和历史文化讲清楚、讲生动、讲透彻。

2.创新思政理论教学方法。运用学生民族政策宣讲报告、小组专题研讨、读书分享等形式,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发挥红色教育基地、少数民族教育场馆作用,延伸思政课教学场域,开展好历史观、民族观教育。

3.强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要加强思政课教师少数民族文化学习,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教学能力和共情能力。招录一定比例的少数民族教师,师生拥有相似的文化背景能有效拉近其心理距离。

(二)在提升网络思政水平上下功夫,确保思政教育有广度

青年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日趋增强,对高校做好思政教育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要将思政教育的场域延伸到网络空间,切实发挥网络思政教育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时效性和便利性优势。

1.加强阵地建设。以学校各二级学院为单位,积极构建网络思政工作室,加快平台建设和媒体融合,创作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文化作品,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推动学生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2.坚持正面舆论导向。创作微视频、动漫、H5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作品,将理论具体化、知识通俗化,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地入耳入脑入心。同时加强校园网络舆情监测,防范涉及民族、宗教等方面不当网络言论传播和非法宗教渗透。

3.切实开展网络文明建设。切实开展好校园网络文明建设,通过制定网络文明规范、开展专题宣讲等,倡导学生文明上网,共同营造积极、健康、文明的校园网络环境。

(三)在强化党建工作上下功夫,确保人才培养有力度

以“三个突出”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建工作,切实为国家建设、社会发展把好人才培养关。

1.突出发展党员质量。优化少数民族学生党员的培养、考核机制,结合理论学习情况、日常活动表现、社会实践情况、师生评价等方面设置综合考量标准。

2.突出党课教学效果。创新党课教学方式,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党性教育,提高其在非法宗教渗透、敌对势力渗透面前“岿然不动安如山”的本领能力。

3.突出典型示范引领。选树党员先进典型,在学生队伍中营造干事担当、奋勇向前的良好氛围。做好结工作,积极带动同学思想进步,共同维护民族团结。

(四)在开展学生帮扶上下功夫,确保共学共享有温度

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帮扶工作,要在资助工作、学业就业帮扶、心理辅导等方面下功夫,让少数民族大学生工作细心、暖心、贴心。

1.细心做实资助工作。要将“保障型”资助与“发展型”资助相结合,针对志愿服务、考研等制定专项奖助项目,发挥资助激励作用,既做到“扶贫”的同时也实现“扶志”与“扶智”。

2.悉心做好学业就业帮扶。在班级、支部、学院开展朋辈学习帮扶工作,通过课后辅导、线上答疑、读书分享等活动,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成绩。同时加强校企协同,搭建就业实习基地,做好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3.暖心做足心理辅导。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干预机制,配齐建强心理咨询队伍,定期开展各类专题活动,实现心理危机预防精准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是学校教书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提高站位,高度重视,不断探索创新,聚焦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必要性;结合日常教育教学各项工作,教育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推动社会安定稳定和繁荣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孙艳,宫晓虹.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22,43(4):31-35.

[2]白云萍.西藏高校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长效机制研究[D].陕西:西藏民族大学,2021(5).

[3]张影.新疆高校大学生社会公德培育研究[D].新疆:新疆大学,2019(12).

[4]王地.图像转向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提升研究[D].甘肃:兰州大学,2021(5).

基金项目:2021年度(统一战线专项),项目名称:“我为建设新福建献良策”课题(项目编号:JAT21073)

作者简介:

佘勉吾(1992.12-),男,汉族,广东汕头人,硕士,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应永胜(1975.7-),男,汉族,福建南平人,硕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林志锋(1987.11-),男,汉族,福建莆田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现代大学制度下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创新方向
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调查研究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新媒体视域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