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形式分析理论的泸县宋代启门石刻文化艺术价值探析

2023-04-29孙妍周思成郑轶

北京文化创意 2023年6期
关键词:艺术文化

孙妍 周思成 郑轶

摘要:本文基于法国史家福西永的形式分析理论,对四川省泸县出土的宋代启门石刻进行整体与局部形式上的分析,总结了石刻制作工艺对泸县启门石刻的影响,同时结合视觉审美的一般规律与时代的背景特征,从比例尺度、空间感、视觉效果、轮廓线条的方面进行分析,展现了南宋四川地区石刻的独特风貌,揭示出四川泸县宋代启门石刻所呈现的艺术风格及其背后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使人们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形式分析理论 启门石刻 艺术 文化

一、引言

四川省宋墓泸县出土的大量随葬器物题材丰富,特色突出,主要包括戏剧题材、军事题材和启门图,这三类题材不仅数量多,而且也在地域性和时代性上表现出鲜明特色,其中启门图题材在墓室壁画中具有深刻的价值。本文基于福西永(Henri Focillon)的形式分析理论,深刻挖掘泸县宋墓启门石刻内含的文化价值及艺术价值,以期从比例尺度、空间感、视觉效果、轮廓线条等视角,加深泸县宋代启门石刻审美意义上的价值,提升文化认同聚力。

二、福西永形式分析理论的启示

二十世纪以来,从方法论的角度研究西方的艺术史对世界各国艺术史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本质上看,艺术研究依然是形式、风格、审美、价值鉴赏的问题。其中,形式分析主义研究占据主流的今天,解释形式分析主义的视角以及方法系统,对世界各地、各类艺术史研究者有着巨大的影响,形式分析主义在艺术分析中被应用、演化、发展,甚至分裂。

形式主义理论以瑞士学者海因里希·沃尔夫林(Heinrich Wolfflin)提出的形式与风格理论为先导,英国画家、批评家和策展人罗杰·弗莱(Roger Fry)对这一理论表示支持并将其用于现代艺术的研究,后再经法国艺术史家亨利·福西永(Henri Focillon)研究阐释、发展,以及美国评论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等人进一步在现代艺术批评实践中发展运用,①形式主义学派认为,应该从艺术作品的材料、构图、形状、色彩、线条等形式特性方面进行研究,而不是从作品所描绘的形象、故事或理念再现入手讨论。②同时在形式主义学派中,以福西永的理论最具方法论色彩,并且与弗莱、格林伯格等针对现代艺术的形式研究不同,福西永形式分析理论的重点在于对古代艺术品的研究。虽然具有文化背景的差异,但由于方法论的通用性,福西永形式主义理论为我们回望宋代石刻艺术品提供了两点启示。

第一,福西永的艺术史研究建立在艺术进化论的基础之上。他以独特的历史时间结构理解艺术史,他的形式发展进化理论,打破了人类的时间中年表式的时间观念,为我们建立起了一个整体的形式分析的观念。③福西永认为一个时代的艺术既包含当下出现的风格,也包含过去遗留下来的风格,以及将来早熟的风格,艺术史发展的现在、过去、未来互相包含、互相融合。④这种时间概念在研究不同空间地域的艺术品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

第二,福西永认为,艺术家就像作家一样,情感即形式。同时福西永明确了:“一件艺术品既是物质,又是精神;既是形式,又是内容。①”“艺术主要就为了观看而创作的。空间是它的王国,(这种空间)是经过某种艺术处理的空间,这种技术可定义为材料与运动。一件艺术作品是空间的尺度,它就是形式;而作为形式,它就得首先让我们认识它。②”福西永在论述形式的本质时引用巴尔扎克的政治短论文章里的话:“一切皆是形式,生命本身就是形式。③”并进一步地阐释:“生命是形式,形式是生命的样式,艺术形式关系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存在于不同作品之间,它就是整个宇宙的一种秩序,一种隐喻。艺术作品是其形式得以存在的实体,艺术是由艺术作品创造出来的,并非产生于艺术家的意图之中。艺术作品的存在是有形的,是由这种向外的空间转化而呈现出来的。但艺术中的形式主要不是指线条和色彩,而是一种动力结构。根据创作者自己的需求,来处置艺术作品空间、定义结构,甚至创造艺术形式所必需的空间,是创造艺术价值的必要条件④”。

二、四川泸县宋代墓葬概述

南宋时期,社会、艺术、文化等诸多领域快速发展,道教、佛教和儒家思想文化盛行,孕育出了独特的墓葬艺术,其中,地处四川盆地的石室墓葬是当时最重要的墓葬类型,其影响力深远而持久,非常具有典型性,在中国古代墓葬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其中泸县宋墓的发掘为我们深入探究南宋时期四川地区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002年10月27日,在泸县发掘共出土了85件各种石刻、随葬品,其中青龙镇一号、二号、三号墓和喻寺镇一号墓的后壁龛上有启门图,以及侍从石刻中有三例启门图像和两例启幔图像。

在泸州宋代墓葬石刻中,启门图是一种极具代表性的典型图式,此次出土的宋代石刻样式精美,为我们研究宋代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史料。泸县宋墓石刻的题材大多是来自世俗生活,石刻构图精妙、形象生动、主题突出、雕刻技艺高超,不仅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南宋时期四川地区的社会经济、民风民俗、建筑风格和丧葬文化等历史信息,而且为我们研究宋代社会经济生活史,提供了强有力的实物例证。同时,泸县宋墓较我国其他地区所发现的宋辽金时期的砖雕墓和壁画墓更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精美的浮雕石刻,在一定意义上来讲是对四川地区石刻艺术的历史传承。

三、泸县启门石刻基本形式分析

(一)整体形式分析

福西永认为,“一种确定的风格不只是形式的生命中的某个阶段,也不是生命本身:他是形式的环境,也是同质的、一致的环境,人类就是在这环境中活动与呼吸。”⑤泸县的宋代墓葬与传统的帝王陵墓有所不同,从墓室规格来看,墓主人官品普遍不高,更多是由当地的地方官员或富裕家庭所建,墓葬图像反映出墓主人最为直接的需求,他们渴望在彼岸的世界创造出和当下一样富足的生活环境。墓地内雕刻的石刻图像精美,主题形象鲜明,构图生动,技法高超,极富艺术魅力,也体现了南宋时期四川的整体艺术水平。

整体的造型是由多个个体部分有机地构成,形成整体体积的表现,因此在对整体造型进行分析的时候,可以将部分的个体独立并进行逐一分析。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要割裂各个部分构成要素与作品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独立的个体,而是要把所有关于形式的讨论都构建在物质的实体之上,同时运用福西永形式解构理论,“雕塑的轴线向我们交代了它的运动;外形交代了轮廓的多重性;比例交代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造型则交代了光线的分布。”⑥以泸县启门石刻实体为例,进行深入分析,需要从比例、轴线、轮廓等多个角度进行剖析。

1. 启门石刻的比例

在福西永形式分析理论中,形式要素具有某种指示符价值,而风格是通过它的尺度而得到确证的,因此强调了比例和尺度对作品整体风格的重要性⑦。福西永深入探究了爱奥尼亚柱式⑧和多里克柱式⑨的发展历程,继而探讨了研究尺度的变化与历史。将这种分析方法运用于泸县启门石刻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启门门扇的宽度约占整个石刻高度的三分之二左右,这种比例安排既不会显得过于单薄,又不会感到压抑局促,同时也给人以稳定感,门扇根据比例分为格眼、腰华板、障水板三段,长度比例大概2:1:2,宽窄一致。启门人占据整个画面中心位置,其人物与门扇之间的比例与真实生活中的比例大多一致,部分启门石刻中启门人做主观能动性处理,相比现实生活中的形象,显得更加高大,与现实生活形成区分,突出以人物为主体,形态刻画精准,身体比例协调,面部表情自然,服饰细节处理精细,整个画面呈现出端庄典雅之美感。(图1)

2. 启门石刻的轴线

在福西永理论中,轴线确立了运动,是雕塑作品中最具抽象意味的形式,也是雕塑最为核心的形式。同时轴线作为几何学概念,是一条垂直于画面并贯穿始终的线段,在视觉感受上起到引导视点的作用。泸县启门石刻是以中轴线形式存在的,从不同的视角来观察人像的轮廓和门的形制,其变化多种多样,生动而又形象。从整体和局部来展开分析轴线,第一条轴线从两扇门中间的部分出发,沿纵向延伸至整件作品,将其分割为两部分,这条轴线被视为整件作品的中心,它将石刻的各种构成部分精确地安排在其中轴线左右两侧,第二条轴线为启门人的形象,以人物的中心为轴心,也是整个石刻最为核心的形式,动作左右大致对称,符合了人体的构造的规律,身体的主轴线与整体的轴线并不重合,身体的轴线在整体的左侧或右侧,人物与门之间距离形成了一种开门动势,虚实的结合营造了其空间感、运动感,更加具有世俗化的向往生命回归的意义。(图2)

3. 启门石刻的轮廓

泸县启门石刻是形成于三维立体空间中的,因此轮廓的塑造需要考虑三个方面因素,即物体本身的结构形状、所处的环境以及艺术家自身的创作理念。石刻在三维特殊的空间中能得到更为丰富的构成形式。特别是实体空间中的体块与轮廓,对比二维的平面空间能显示出无限的可能性与变化性。福西永形式理论中提到:“当我们环绕雕像走动时,轮廓以一百种方式使空间成为形象”①。泸县启门石刻艺术技法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绘画的影响,门扇的轮廓采用浅浮雕的手法,通过线条的疏密排列组合成富有节奏感的形体,在实体空间中营造出层次分明的纵深感,这种轮廓的塑造方法充分发挥了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启门人的轮廓运用高浮雕的方式,形成三维立体的效果。运用不同雕刻手法来区别轮廓,更加突出地表现了启门人的形象,还原了生活的场景,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

综上所述,运用福西永形式的理论对泸县启门石刻在整体形式上进行了分析,遵循了形式的风格的审美观念,注重整体的表达,在比例、轴线、轮廓等诸多方面均有着独到之处,展现了南宋时期四川地区石刻的独特风貌和启门石刻的形式特征。

(二)局部形式分析

在泸县宋代启门石刻中,门是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建筑元素,门将墓葬内部可以表现的现存实体空间与那些不便表达或不能制作或想象中的空间联结起来,更进一步拓展了空间,实现多重内涵,并使得墓葬在想象中不再是一个封闭性的结构。古人在建造墓葬时,在门的雕花上运用高浮雕与浅浮雕的技法,门上出现图种类多样,其中花卉类作为“装饰化”的元素最为常见。古人将四季花卉作为一年景象的代表,雕刻或绘制在墓室中,借此表达四季轮转、时间永固之意,同时在花卉的雕刻上,不主要以固定、刻板的内容来呈现内容,而是更具生活化的特点,同时,拥有浓郁的地域特色。

根据启门人的差异,大致可将启门图划分为三大类:女子启门图、男子启门图和多人启门图。多人启门图中,启门人数量不等,有老幼妇孺之分。在这三类启门图中,女子启门图的出土数量最多,也是最具代表性和独特性的启门图,如泸县青龙镇一号墓左侧右侧壁龛及女侍(图3),在左侧壁龛中右扇门前高浮雕一女侍,高 0.91米,人物面相丰满、圆润,体态秀丽端庄。右臂弯曲上抬置于胸前,手部已有残损,左臂向外伸出,并用手托托盘,盘内盛食物,但是盘及盘内所盛物已经被风蚀、损毁严重;右侧壁内同样刻双扇门,门前运用高浮雕的技法雕刻一侍女,高0.88米,头绾高,但面部因风蚀已模糊,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捧一圆形盒。右侧壁龛侍女在整体形态上略显年迈。

(三)石刻技术分析

与沃尔夫林等人提出的形式与风格理论不同,在福西永的理论系统中,“没有物质艺术就不能存在:没有物质艺术将不能称其为艺术。”②通过对材料进行分析,认为物质材料在形式当中所起的作用是积极的。在其代表作《形式的生命》一书中,风格的概念同样适合于包括生活的艺术在内的一切事物,受到了材料与技术的限制,造型艺术大多是具有物质性的,需要有具体的物质媒介。材料与技术作为物质的媒介进行表现,使得观者更加具有具身性,物质与作品具有联系性,通过材质与技法能凸显作品的形式与特点,但同时作品也会受到材质与技法的制约。

宋代泸县墓葬石刻造型体现了中国雕塑造型具有的形式特征和审美价值取向,尤其是在构图布局、造像题材、雕刻技艺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其中雕刻技法也影响了泸县石刻的形式。福西永形式主义理论中提出“材料的内部隐含着一种明确的技术定数”,原材料的使用是制约艺术作品制作工艺选择的首要要素。

在宋代泸县的石刻作品中其主要使用原料为石材,在雕刻技法中,高浮雕雕刻是最为普遍的一种雕刻工艺,指的是将石头表面的纹理雕刻成凸起的形状,呈现出半立体的雕刻形态,具有明显的立体感和装饰性,与绘画艺术相结合,最终创造出精美的石刻图案。①高浮雕在空间上运用很小的范围就能呈现精美的效果,同时具有装饰性,还能够满足不同的设计和装饰需求。泸县宋墓启门石刻中的启门人多运用高浮雕雕刻的手法,雕刻造型准确、表情传神,在整体的艺术表现上还运用了传统绘画当中的线条艺术语言,呈现丰富多样的效果,形式以多层次的造型为主呈现,运用形体的空间变化和夸张的造型处理,给予人们视觉上的强烈震撼,让人们深深感受到宋代石刻的艺术魅力。

除了高浮雕技法,在泸县宋代石刻中浅浮雕技法的运用也非常独特。浅浮雕形式以单层次的造型为主呈现,使得它们能够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压缩感,从而营造出一种平面化的视觉效果,并且浅浮雕在形式上与绘画更接近,因此也决定了该工艺并不只依赖于实体的结构和空间的感受来形成立体的效果,而是通过绘画的透视技巧和错觉处理等手段来增强空间感。②浅浮雕其精湛的技艺尤其体现在一些细节表现和局部处理上,将浅浮雕与高浮雕技术合理组合,构建了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艺术品。

四、泸县启门石刻审美特征分析

在对启门石刻的基本形式进行详细分析,体会其蕴含的形式美感与表达的特征与意义的同时,也要对泸县启门石刻运用形式主义理论的方法,综合考虑其构成形式。除了材料与技术的变形以外,福西永所言的形式的变形还包括形状的变形以及空间处理方式上的变形。③

(一)整体结构稳定

四川泸县启门石刻整体视觉方面:整体结构关系的均衡与稳定关系,是指每个部分所占比重以及其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画面各部分之间的协调统一;以及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大小、高低、长短等方面的对比关系。在整个画面中,无论是人物还是花卉动物纹样,他们的姿态、表情、动作等各方面都要相互呼应,达到和谐一致的状态。泸县启门石刻为了在构成中达到视觉上的平衡与稳定,常采用对称式的构图方式。例如在同一块启门石刻左右两扇门中,进行了元素的调节,刻画相对对称的花卉、植物或动物纹样。纹样通常处于相同的高度位置,彼此之间呈轴线对称排列,这样既突出了启门人的主体位置,又不会显得呆板单调,石刻的整体造型为中轴对称的布局,带给受众以强烈的视觉平衡感。

(二)比例尺度协调

在泸县启门石刻中,比例尺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整个石像的美感和真实感,正确的比例是泸县启门石刻造型的基础,是一种抽象艺术形式,是根据实用功能的需求,结合各方面的因素,以及人们的审美爱好和欣赏习惯等形成的。

泸县启门石刻整体的比例,宽度约占整个石刻高度的三分之二左右,门扇根据比例分为格眼、腰华板、障水板三段,长度比例大概2:1:2,宽窄一致的造型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构成与影响因素的变化也会随之发生改变,泸县启门石刻造型的比例尺度只是形式的一个方面,构成完整的泸县启门石刻造型需要结合整体的因素再进行多方面综合的考虑。因此泸县启门石刻造型的比例关系会让人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和谐感,在其组成部分中,泸县启门石刻中启门人的是其视觉比例中的关键所在,它对整个石刻作品进行了精确的分割,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和谐感。

(三)空间感合理

空间感会给造型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通过透视与线条营造空间感,泸县启门石刻的整体视觉方面运用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场景从而使得空间平衡安定。

在泸县启门石刻中,空间感的合理应用也是至关重要的。空间感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物象本身的体积感;二是物象所处环境的空间感。物象本身的体积感主要依靠线条的流畅和转折来实现,例如在启门人的身体部位,通过流畅的曲线勾勒出身体的轮廓,同时在线条的转折处,则巧妙地运用了角度的变化,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自然。除此之外,还有物象所处环境的空间感,泸县宋墓空间中门的位置与墓室的入口相对,具有显著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大多数启门石刻位于整个墓室的视觉中心,其中一侧门扉呈微微开启的样式,在空间上暗示和强调了门后的世界,在视觉上拓展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从而彰显了门后空间的重要性,尽管这个空间并非实际存在。

(四)视觉效果动感

动感可以有两种的表示方式:速度感和轨迹感,速度感是观赏者感受到的主观速度,它是对运动的感知与瞬时感受,而轨迹感是由观赏者的观看路径暗示出的主观轨迹。

泸县启门石刻在形式构成方面,运用精湛的高浮雕和浅浮雕雕刻技艺,营造出“具有倾向性张力”的精致造型,产生丰富的运动感。在泸县启门石刻的视觉效果中,动态感主要体现在运动的瞬间,即刻产生的力与动势,通过石雕的形体、线条、色彩等多种手法,展现出一种力量感和生命活力。强调了开门的运动势态,产生了开门动势速度感,其运动方向一般为向内的趋势,产生了运动轨迹感效果。

(五)轮廓线条柔和

在泸县宋代墓葬中发现的精美石刻,不仅展示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更是“复制”日常生活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将南宋时期的真实景象完整地呈现出来。雕刻手法采用高浮雕,主要运用的手段是线条,泸县的启门石刻墓室里的雕塑技艺精湛,笔法流畅,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描绘出了人物的心理和身份特征,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从雕刻的线条来看,门扇的线条精细细腻,上繁下简;侍者的线条概括简练,笔笔到位,勾勒出侍人生动的面容,有着南宋时期绘画用线的典型特征。石刻作品的线条繁复,错落有致而富有节奏感,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旋律、意境和韵律,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

五、结语

泸县的宋代墓葬艺术反映了南宋时期泸县地区的民间文化、艺术以及思想,是历史时代的缩影与写照,通过丰富的整体形式,达到了表意的目的。它既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产物,也是物质生产水平提高的结果,同时还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福西永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别具一格的形式理论,运用其形式主义理论对泸县宋墓启门石刻形式进行分析,从比例、轴线、轮廓的角度,通过变形的基本原理和风格的基本原理为我们解释了形式的生命与风格的演变。在对石刻的技术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泸县宋代启门石刻受到材料与技术的影响给人带来了强烈的视觉感受。其在形式上表现出明显的平衡与稳定原则,并且在整体的结构、比例尺度、空间感、动态视觉效果与轮廓线条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处理,这些特征共同构建了泸县启门石刻的形式美,一方面,成为后来研究古代四川石刻艺术的宝贵资料,体现了形式理论对于今天的艺术界的启发意义;另一方面,通过他者的理论视角,加深人们对中国艺术价值的认知及认同,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助力。

基金项目: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 2023 年课题《基于对抗生成网络技术的四川石刻植物纹样智能生成艺术研究》(WLWH23-16)

作者:

孙妍,四川师范大学,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媒体艺术

周思成,四川师范大学,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媒体艺术

郑轶,四川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媒体艺术

(责任编辑:曹翊钧)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formal analysis theory of the French art historian Fuxi Yong, and analyzes the overall and local forms of the Song Dynasty tomb opening stone carvings unearthed in Luxian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It summarizes the influence of stone carving production technology on the Luxian opening stone carvings, and combines the general laws of visual aesthetics and the backgrou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ra to analyze from the aspects of scale, spatial sense, visual effect, and contour lines, It showcases the unique style of stone carvings in the Sichuan region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revealing the artistic style presented by the opening stone carvings of Song tombs in Luxian County, Sichuan, and the profou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hidden behind them, deepening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enhancing the soft power of national culture.

Key Words: Formal Analysis Theory,Qimen Stone Carvings,Art,Culture

猜你喜欢

艺术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